分享

《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卷三

 自然田野 2024-05-13 发布于云南

2024-05-12 20:50·颜渊山庄

正文 第88章 辛弃疾(三十首)(6)

⑦“元龙”二句:陈登字元龙。《三国志·陈登传》引《先贤行状》:“登忠亮高爽,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又,“(许)汜白:'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

⑧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指闲居自适的生活。

⑨“又卸”二句:是说在斜阳里系缆沙岸。缆,系船的绳子。

【简说】

这首登览词,即景抒情,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描绘一幅寂寥迷茫的图画,传达出词人郁闷的情怀。词中高瞻阔步,俯仰古今,透过个人的政治境遇来表现对景物的特殊感受,情与象会,深沉感人。

上片写登楼所见,以及由此触发起来的想象。登上双溪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原失地上空飘卷的浮云。爱国激情所致,随即生出“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突发奇想。他念念不忘国事,幻想入水中去取出神剑来扫荡金人,可是他又顾虑到水上“风雷”、水底“鱼龙”的层层干扰。这所谓风雷、鱼龙,显然是指南宋朝廷里反对抗金的主和派。下片借景抒情,写的是壮志难酬、抑郁苍凉的心境:一方面发出“千古兴亡,百年悲笑”的感慨,流露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无限关心;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元龙老矣,不妨高卧”的隐退思想。

这首词联系着历史传说写山川景物,联系着当时的政治风云写自然风光,把自己的政治情思寓于摇曳闪烁的形象与意象之中,用的是象征性的手法。辛弃疾的登览词,多写得豪放壮阔,这一首却写得沉郁顿挫,寄慨遥深。

满江红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①。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②?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③。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④。休感慨,浇醽碌⑤。人易老,欢难足⑥。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⑦。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⑧。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⑨。

【注释】

①倦客新丰:《新唐书·马周传》:马周未得意时,“舍新丰逆旅,主人不顾。”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貂裘,“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②“弹短铗”二句说:我像冯谖一样,弹着短铗,放声高歌,又有谁来与我唱和呢?短铗,指剑。战国齐人冯谖为孟尝君的食客,因不受重视,弹铗而歌,表示不满。青蛇三尺,指三尺长而有光泽的宝剑。

③“不念”二句说:朝廷不顾爱国志士在江南白白老去,若是重用他们,定会使中国强盛起来。江左,指江南。尊中国,提高中国的威望。

④“叹诗书”二句:可叹满腹诗书,能辅佐君王的人,反而被埋没了。致君人,辅佐君王。翻,反而。沉陆,陆沉,无水而沉,比喻隐居或人才被埋没。

⑤浇酾醁:以美酒浇愁。

⑥“人易老”二句:人是多么容易老哇,何日才能欢庆收复中原?看来难以实现。

⑦“有玉人”二句:只有美人同情我,把菊花插在我的发上。玉人,美人。簪,插。

⑧“且置”二句:且把请缨杀敌,立功封侯的事业放置一边,现在只好卖掉宝剑,换头小牛,从事耕田。请缨,《汉书·终军传》说:终军请皇帝给他一条长缨(长带)去把南越王捆绑来。后来就把要求参军称作请缨。万户,即万户侯。竟须,竟然要。卖剑酬黄犊,《汉书·龚遂传》:“劝民务农桑,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酬黄犊,买黄牛的偿值。

⑨“甚当年”二句说:正像当年不得志的贾谊一样,为时局而伤心痛哭。贾长沙,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曾做长沙王的太傅,后人称他为贾长沙。他看到当时匈奴不断侵扰,朝政混乱,上书说:我认为当前形势,值得痛哭的事有一件,值得流涕的事有两件,值得深深叹息的事有六件。

【简说】

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是英雄伤时痛哭的时代。南归后被冷落的遭际,则使辛弃疾比别人更为深刻地感受着时代的痛苦,于是,长歌当哭,深沉的痛苦化入悲壮的旋律。这首《满江红》就是“借思古之幽弦,奏伤时之悲歌”的名作。此词,当为辛弃疾三十五岁依叶衡时所作。

上片开头连用三个典故,推出三个悲壮的历史人物,而又都是词人的自我写照。继而感慨议论,一气贯下,达到了“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艺术效果。下片转入旷达、解脱,使全词既慷慨淋漓,又富于摇曳曲折之美。数句都作旷达语,似乎盖世英雄辛弃疾,真要纵恣酒色,浪迹江湖了。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诗人伤时哀世的痛苦更难以消弥。结句承上而问,则是以反问的形式透露了,诗人内心无法摆脱的痛苦,揭示了词人欲作旷达却慷慨悲歌,欲作解脱却不能忘怀的心境。

粉蝶儿

和赵晋臣赋落花①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②,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③。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④。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注释】

①赵晋臣:作者的朋友。赵宋宗室,寓居江西铅山。

②僝、僽:折磨的意思。

③“向园林”句:园林中落花满地,有如红色起绉的地毯。

④醇酎:浓酒。

【简说】

辛弃疾这首咏春(赋落花)词,不仅“绝不作妮子态”,而且别致、新巧、活脱生动,与那些伤春悲愁的诗迥然不同,完全是一副崭新的风貌,正如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所说:“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几道),秦郎(秦观)之下。”

上片写昨日春景,着一“如”字,形象地展现了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景象。词人笔下的醉人春光,犹如天真伶俐的少女初学绣花,那一枝枝的鲜花,都绣得硕大丰盈,姹紫嫣红。以少女绣花比喻春光之美,不仅十分贴切,而且形象更为鲜明生动,充满着春的活力。“甚无情”以下四句,词人笔锋陡转,出现了狂风暴雨对繁艳的春花的无情摧残。通过“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的景物转换,揭示出词人内心的怨恨情绪,而把惜花惜春的心意抒发得婉转缠绵,深切感人。下片写今日春去难留的秋绪。过片着一“似”字,把落红春归比作毫无情意的轻薄荡子。这与开头用少女绣花来赞美春光,形成了鲜明的反向对照。“记前时”以下,写去年送春归时的奇妙联想。如果把一江春水都酿成醇和的美酒,就可以在杨柳袅娜的岸边,等候着“清愁”,把酒共留春光。末二句寓情于景,在深沉中荡漾着激情,凝重中蕴含着灵秀。最早用江水来喻愁的有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春水滔滔奔流,喻愁思的无限。辛弃疾则反其意,说消愁浓酒多如春水,只要谁有“清愁”,总是可以消得了的。对连大诗人杜甫也认为“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落花,辛弃疾不仅不哀不伤,而且写得疏朗、别致,富有情韵,和那些伤春之作实不可同日而语。

近人夏敬观评此词说:“连续诵之,如笛声宛转,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勉强断句。此自是好词,虽去别调不远,却仍是秾丽一派也。”此论极中肯綮。在辛弃疾描写春光的众多词章中,这首确是别具一格。全篇抒写惋惜春光流逝的情思,一气贯注,寓意深沉。词的比喻形象贴切,风格绮丽婉约。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②。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③。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④。

【注释】

①金陵赏心亭:在建康(今南京)城西下水门城上。建于北宋,为当时游览胜地。叶丞相:即叶衡,当时他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不久升右丞相枢密使。

②“青山”二句:远处的青山好像要与高人谈心,它们又像万匹战马不断奔驰而来。寓有作者向往重过跃马杀敌的战斗生活的情思。高人,有高尚品格的人。联翩,接连不断。

③“烟雨”二句:山被烟雨所遮隔,若隐若现,似万马在迷茫的烟雨中徘徊,人们急切盼望它来,但终于没有来。低回,徘徊。

④“人言”四句说:人们都说多愁能使人头发变白,那么沙鸥应该一身都是愁了?看它冲破烟雨而展翅飞翔,可见并没有被忧愁所压倒。沙鸥,白色的水鸟。

【简说】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这时辛弃疾被叶衡推荐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到南宋已十二年。

词的上片写景。开头连用两个生动比喻,对青山作了生动的描绘。“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前一句用拟人手法,写青山和人一样,也景仰高人,想同高人促膝谈心,对面谈政,这样描写,不仅反映了青山的高贵品格,而且含蓄地倾诉了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后一句用拟物手法,写连绵不断的青山联翩而来的万马,不仅赋予青山以人的灵性,描绘出它的奔驰态势,也表达了作者对跃马扬鞭以杀敌报国的渴望。但青山在烟雨中时隐时现,低回徘徊。人们盼望它,可它始终没有来,这反映了作者由于报国壮志难酬而产生的苦闷情绪。词的下片抒情。作者继续驰骋想象的翅膀,以沙鸥作比,抒写自己的卓见:“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在古典诗词中,人们常常把头发变白同愁紧密联系在一起,白居易说“我为愁多白发垂”,苏轼也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言”两句概括了白、苏的诗意,作者的目的则是要用以反衬自己想法的正确,说明愁不会把人压倒。妙在不直说,而是即景生情,借沙鸥而反诘,从而证明发白同愁无关。这两句词虽然是从白居易《白鹭诗》“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脱化而来,但白诗语调舒缓平直,而辛词则高亢激越。这样描写,不仅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而且形象具体,用意含蓄,令人味之不尽。

汉宫春

会稽秋风亭观雨

亭上秋风,记去年嫋嫋②,曾到吾庐③。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④。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⑤。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⑥!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⑦。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⑧。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⑨。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⑩。

【注释】

①这首词主要是怀古,词题宜作《会稽秋风亭怀古》。作者同一段时间写的另一首《汉宫春》,题作《会稽蓬莱阁怀古》,但其中怀古的内容不多,倒是有其旨近于观雨的“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的句子。看来很可能是两首词的题目发生了舛互。秋风亭,辛弃疾起知绍兴后所建。

②嫋嫋: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③吾庐:指作者闲居时的住所。

④“山河”二句:《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辛弃疾引“新亭对泣”的故典,借思念瓢泉来抒发他怀念北方故土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⑤“成功”二句说:夏天过去,用不着扇子了,人们和它的关系就疏远了。“成功者去”,典出《战国策·秦策》:“蔡泽谓应侯曰:'四时之亭,成功者去(每个季节完成它的使命就自动退去)。’”“团扇便与人疏”,取意于班倢伃《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思情中道绝”。这里作者是借时序的代谢和妇女的被弃表达自己对前程的忧虑。

⑥禹迹:本谓大禹治洪水足迹所至之地。此处当是代指南宋沦陷的疆域。

⑦“千古”三句说:千古流传的汉武帝的《秋风辞》,词句多么优美,颇似司马相如的作品。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这里代指刘彻。刘彻不仅有雄才大略,而且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司马相如因写了《子虚赋》而被汉武帝召见。

⑧“只今”二句说:秋风吹来,与当年汉武帝写《秋风辞》的时节一样,但像汉武帝那样有作为的人物,已不复存在,也就无人赏识当今的司马相如了,使我十分愁苦。木落,即叶落。眇眇:远视的样子。余,我。

⑨“故人”三句说:老朋友来信说,要我不要因留恋官场而忘记了家乡的美味。书报,来信说。因循,守着旧习惯。莼鲈:莼菜羹和鲈鱼脍。

⑩“谁念我”二句说:有谁知道我在秋夜灯火下还在读着《史记》呢!这表明作者晚年仍是壮心不已。一编,一部。太史公书,即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简说】

这首词作于嘉泰三年(1203)中节之前,时作者在绍兴做官。辛弃疾对自己的被起用,既抱有“叶公岂是真好龙”的疑问,又希望趁此一展身手。这首词中的豪壮和悲凉交织的情调,当是作者这种矛盾心理的反映。

上片写看到秋风嫋嫋,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和北方的故土。作者用“山河举目无异,风景非殊”来表达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又用“茫茫禹迹都无”,来感叹南宋朝廷长期苟且偏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中的两个典故,深沉有力的抨击了南宋朝廷和投降派,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程的忧虑。

下片据题立意写怀古的内容。所怀念的人物首先是汉武帝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汉武帝则不仅有雄才大略,还善于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作者抚今思昔,为当今没有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人物而愁苦。友人劝他弃官归家,他深知“江南久无豪气”,批判了这种消极隐退的思想,自己仍壮心不已,秋夜挑灯耽读《史记》,从古代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增长豪气。

此词艺术手法上的主要特征是大量用典。主旨在怀古,所选用的典故,其匠意近于史,意蕴深厚,兴致繁富,读后,恰如聆听一首交织着庄重、沉思、忧愤、悲壮等各种情绪的多乐章交响曲。煞拍余音袅袅,具有很强的内蕴力度。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89章 程垓(二首)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书舟词》。词有光宗绍熙王偁序。

酷相思

月挂霜林寒欲坠。正门外、催人起。奈离别、如今真个是①。欲住②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马上离魂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③。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④。

【注释】

①奈:奈何。真个是:即真是。个字无义。这句是说如今离别在即,真是无可奈何。

②住:居住。

③供:供奉。这里指脸色显得憔悴。

④这几句暗用陆凯寄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简说】

毛晋《书舟词跋》指出“其(程垓)《酷相思》诸阕,词家皆极欣赏,谓秦七、黄九莫及也。”本词能采用民歌回环复沓的格调,抒写出离别时欲留不得、欲去不舍的矛盾心情,还有别后两地相思,无可排遣,只能折梅以寄深情。给人的印象是不落俗套而又清新可喜。

卜算子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①。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②。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注释】

①西飞雁:从西边飞回的雁(相传雁足能传书)。

②蛩(qiónɡ穷):蟋蟀。

【简说】

先写上楼望断云山,直到夕阳西下,不见雁归传书。再写下楼听蛩声、见月上,由于形单影只而肠断泪落。

ww w . 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0章 陈亮(九首)(1)

陈亮(1143~1194),字同甫,永康(今浙江县名)人。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取进士第一名。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赴任就去世了。由于陈亮力主抗金,倡恢复中原、统一南北之议,触怒了主和议的贵官幸臣,因此曾几次遭受迫害。他是辛派词人,与辛弃疾交谊亦很深。所作爱国壮词豪气磅礴,读之令人感奋。有《龙川文集》三十卷,现存词七十四首。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①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②。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③。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④,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⑤。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⑥。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⑦。万里腥膻如许⑧,千古英灵安在⑨,磅礴几时通⑩。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

①章德茂:名森。他在淳熙十二年十二月以“试户部尚书”的名义再次使金贺万春节。大卿:魏、晋以后,朝廷各部的尚书相当于秦、汉时的九卿,这里就尊称为大卿。

②南师:南宋的军队。作者《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南师之不出,于今几年矣。”谩说:随便说。北群空:据说古代伯乐善于相马,他经过冀北,这里的良马就被他选光了。借喻没有人才。这两句是说长久不见南师北伐,就随便说南宋没有人才。

③当场只手:独当一面。这两句称赞章森是能够独当一面的杰出人物。

④堂堂:庄严正大。得似:那得似,那能象。洋洋:形容水很浩大。这三句是陈亮设想章德茂自己会失笑,说我堂堂大使,那能象河水东流那样,还年年向金廷朝拜呢?

⑤且复:暂且。穹(qiónɡ穷)庐: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圆形毡帐。藁(ɡǎo搞)街:汉代长安城内专供外族人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是要章森暂且向金廷低头,将来总有一天会把他们俘获,然后送到京师。

⑥尧、舜、禹都是传说中古代贤君。壤:土地。封:疆域。三句指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疆土。

⑦耻臣戎:耻于向敌人称臣。这句是指中原应该有人耻于向敌人称臣。(一个半个是反意,实际是相信决不止一个半个)。

⑧腥膻(shān山)。腥臊的臭味。这里借指金人占领地区。

⑨千古英灵,以前抗敌的英雄人物。安在;何在。

⑩磅礴:浩然正气。这句是说浩然正气何时得到伸张?

胡运:敌人的国运。赫:火赤貌。两句是说敌人的国运何须细问(指必然覆亡),南宋国运如同红日当空,前程万里。

【简说】

自从高宗以来,朝廷一贯媚敌求和,派往金国的使者亦多屈节辱命。对于这种可耻行径,陈亮深感不满。在本词中,他以乐观豪迈的语调指出:南宋的“堂堂汉使”,虽然在目前还免不了要躬身向“穹庐拜”,但深信将来必定会有报仇雪耻、扬眉吐气的一天。词中的情调与当时朝廷上萎靡不振的气氛恰成鲜明的对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认为这首词“可作中兴露布读,”足见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满江红怀韩子师尚书

曾洗乾坤①,问何事、雄图顿屈②。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③。北向争衡幽愤在④,南来遗恨狂酋失⑤。算凄凉部曲几人存,三之一⑥。诸老尽⑦,郎君出⑧。恩未报,家何恤⑨。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⑩。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原不论阶级。休更上百尺旧家楼,尘侵帙。

【注释】

①洗:荡涤,澄清。乾坤:指天地。这句是说韩世忠是抗敌安国的元勋。

②何事:为什么?雄图:指韩世忠坚决抗金,曾于金人废伪齐傀儡刘豫时建议北伐,因秦桧阻挠,这个“雄图”终于未能实现。

③著眼:即着眼,注目之意。除:台阶。当:底。阶除当下:台阶底下。引申为门庭之中。英物:英俊的人物。这两句是说人们注意到韩氏门庭又添加了杰出的人才。

④争衡:争强斗胜。幽愤;郁积心头的悲愤。这句是说韩世忠北伐建议受阻,满腔悲愤仍然遗留人间。

⑤遗恨:指韩世忠未能生擒金帅兀朮,是一大恨事。狂酋:高宗建炎三年(1129)冬,金兀朮大举南侵,攻陷建康,从广德、安吉直趋临安。次年,韩世忠率领八千兵士,在镇江截住金兵的退路,双方相持于黄天荡(镇江附近)达四十八日,宋军海船高大,船上战士拿着带有大钩的铁索,在水战时把金人小船逐只钩沉。兀朮穷蹙无计,要求会谈,被韩严拒。后因军中内奸教兀朮连夜开大渠连江口,并利用风小宋军海船难以行进,以小船纵火,焚毁海船;兀朮等趁此渡江逃走。又韩世忠曾设埋伏于金山寺,几乎生擒兀朮,所谓“遗恨”,即指此。

⑥部曲:指韩世忠所率领的军队。这两句是说当年韩世忠率领的抗金部队已经零落散失,所余约三分之一。

⑦诸老:指与韩世忠同辈的抗金老将。

⑧郎君:公子,即韩子师。

⑨恩未报,家何恤:绍兴十一年,秦桧为了与金议和,着手收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岳飞)兵权,几个月后又阴谋暗害了岳飞。韩世忠上疏指斥秦桧误国,反对和议,但毫无效果,因而辞去官职,绝口不言兵。绍兴十二年,宋金和议成。韩世忠北伐的建议不能实现,报国之志落空,所以说是恩未报。家何恤(xù序):《宋史·本传》说韩世忠“勇敢忠义,事关庙社(国家),必流涕极言。”并赞扬他“抵排和议,触桧尤多。”而不肯“畏祸苟同。”这是表彰韩世忠不顾惜家庭私人的小利。

⑩横飞直上:鸟飞冲天。指韩世忠的赫赫武功,被称为“中兴第一”。戢(jī吉):停止飞翔。指韩反对和议,退隐家居。

存饱暖:关心自身温饱。这句是反语。感叹不能发挥自己才能。

阶级:等级官位。这句是说感念你并不介意官位等级的尊卑高低。

百尺旧家楼:见张元干《水调歌头》注⑧。帙(zhì至):书套,用布帛做成。这两句是说休要再上百尺高楼,那上面已经久无人住,书套上也已盖满了灰尘。言外之意是说自己曾经豪气满怀,博览群书,有经略四方的爱国壮志。不料却因此而备受挫折中伤,所以才愤极而出此反语。

【简说】

韩彦古,字子师,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儿子,官至户部尚书。本词颂扬了韩世忠的北伐“雄图”,也慨叹他因力排和议而遭到压抑。上片主要写韩世忠,韩曾建议乘金人废傀儡刘豫这个机会,出师北伐,恢复中原。因秦桧主和议而未能付诸实现。他也曾在黄荡之战中以少敌多。并曾使金军受困几十日,后以侥幸脱逃。词中的“幽愤”、“遗恨”,就是指上列二事而言,这样,韩世忠的“忠勇”也就可以想见了。下片不仅寄厚望于韩子师,并对自己报国无路、失意沦落的处境表示悲愤难平。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危楼还望②,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③。鬼设神施④,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⑤。一水⑥横陈,连岗三面⑦,做出争雄势⑧。六朝⑨何事,只成门户私计⑩。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对。

【注释】

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内。

②危楼:高楼。还:通“环”。这句是说在高楼上四面远望。

③此意:指自己登楼远望的用意(即凭借长江形势进取中原)。今古,古往今来。这句是说自己登楼的用意很少有人能够领会。

④鬼设神施:指形势险要不是人工所能办到。

⑤浑:全都。这句是说很多人都认为长江是天设的界限,用来划分南北的疆界。

⑥一水:指长江。

⑦连岗三面:镇江北临长江,东、南、西三面有山岗环绕。

⑧做出争雄势:指这一带临江环山,进可以北上争雄于中原。

⑨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建都于南京。

⑩门户私计:指六朝偏安,统治者为贪图私利而不思进取。这里间接批评了南宋统治者。

王谢:指东晋时以王、谢两姓为主要人物的士大夫们。这三句对东晋士大夫偏安江左后在南京新亭据高望远时只知悲泣表示不屑。

凭却:依靠。河洛:黄河、洛水、泛指中原。腥膻:牛羊的腥臊气。这两句是指依凭长江天险,面不想收复被敌人占领的中原广阔地区(按南宋与金是以淮水为界)。

中流誓:指东晋祖逖于317年统兵北伐,渡江时击楫发誓,表示决心收复中原。见《晋书·祖逖传》。

小儿破贼:指淝水之战时,谢玄等军队击败苻坚,“有驿书至,(谢)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见《晋书·谢安传》。

⑩势成:大势已定。宁:难道。彊:通强。彊对,即对抗之强敌。这句是指南宋一定能收复中原,难道还怕强敌么?

【简说】

本词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由于上一年十月高宗去世,反对抗战的阻力有所减退,因此陈亮就抓紧时机,在这年春天来到建康和镇江观察形势,为向朝廷上书寻找具体依据。词中表达了作者坚决主张北伐、反对苟安江左的明确立场,还直接指斥以长江为南北天然分界的谬论。后此一年,诗人杨万里曾以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的身份来到镇江,因为感叹朝廷依赖天险,不自奋发图强,而有“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之句,可说是微婉多讽,慨恨良深。二人所用的手法有所不同,若论针对时势、陈述政见,可说是所见略同。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①。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②。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③。犹未燥、当时生发④。二十五弦多少恨⑤,算世间、那有平分月⑥。胡妇弄,汉宫瑟⑦。树犹如此堪重别⑧。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⑨。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⑩。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注释】

①凭谁说:向哪个诉说?

②几番:几次三番。神奇臭腐:指巨大而频繁的变故。见《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夏裘冬葛:是说夏天穿皮衣、冬天穿葛衣(夏衣多用葛布制成)。形容事情的颠倒离奇。两句是说作者看够了世事的变化反复、颠倒离奇。

③父老:老一辈人。长安:借指汴京及北方广大陷区。这两句说在沦陷区中饱经沧桑的老人还余下几个?年青的一辈则因未经亡国之初的深重灾难,对誓雪国耻的观念已逐渐淡薄,甚至感到无仇可报。

④生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派人向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索回失地。拓跋焘大怒说:“我从生发未燥(胎发没干)的时候起,就知道河南是我国土地,难道能让你们随便拿去吗?”见《资治通鉴·宋纪三》。这句是说金统治者更以为中原一带长期以来即是他们的领土。

⑤二十五弦:指瑟,通常有二十五弦。

⑥平分月:把月亮对半分开。指南北分裂。

⑦胡妇:指金国女子。汉宫:指北宋故宫。这两句是说中原旧物被敌人所占用。

⑧树犹如此:东晋桓温北伐时感慨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见庾信《枯树赋》。重别:陈亮与辛弃疾先曾在临安相会过,所以说是又一次分別。这句是慨叹岁月催人老,哪里受得了再经一次分离之苦。

⑨使君,对州郡长宫的尊称。这里指辛弃疾。话头:本为禅宗用语。这里指两人有关国事的议论。

⑩妍皮痴骨:古代谚语说:“妍皮不裹痴骨。”妍是美好,痴是傻。陈亮因奔走呼吁抗战事业而被人目为“狂怪”。这里是说改不了被人视为狂怪的傻劲。

伯牙:春秋时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能听出琴中寓意。钟死后,伯牙劈琴绝弦,永不再弹。见《列子·汤问》。这句是希望两人友谊不断绝。

九转丹砂:指多次炼制的灵丹。管;即使。这句说精金也是平常铁所炼成,还要像灵丹那样经得起多次炼制。

龙共虎:指龙虎仙丹。这两句是指只要火候一到,丹炉中裂响,龙虎丹就制成了。这是比喻意志如精金,必须经受锻炼。

【简说】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1章 陈亮(九首)(2)

陈亮在淳熙十五年冬,曾至上饶与辛弃疾相叙十日。别后辛弃疾很为怀念,写了《贺新郎》一词,陈亮去信索得此词后,依原韵奉和,所以称为“和见怀韵”。两人又以此调相和了几首,计辛弃疾两首,陈亮三首。

本词从辛词中的慨叹生发,先是对世事的愤慨心情,再抒两人的友谊。

上片一开始所谓神奇腐朽,夏裘冬葛,与屈原的“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兮,鸡鹜翔舞”(《九章·怀沙》)是一个意思。作者以满腔愤怒控诉了南宋小朝廷的是非不分,贤愚倒置,并不胜感慨地指出,如今北方沦陷区中经历过靖康年间亡国之痛的老年人已所余无几。年纪较轻的对敌人的仇恨不及前辈那末深。而敌人倒自以为统治北方是理所当然。接着更痛斥了那种“南北分治”的谬论,指出“世间那有平分月”,决不容许敌人长期盘踞北方。

下片笔锋一转,回忆起前些时候两人别情依依,其原因只是由于两人“话头多合”。由于彼此的友谊建筑在对国事的共同见解上,因此只要不改初衷,即使各处一方也无须牵念。最后更以“九转丹砂”互相勉励,希望能经得起锻炼,使“寻常铁”炼成龙虎般的“精金”,干出一番事业。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离乱①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②。壮气尽消人脆好③,冠盖阴山观雪④。亏杀我、一星星发⑤。涕出女吴成倒转⑥,问鲁为齐弱何年月⑦。丘也幸,由之瑟⑧。斩新换出旗麾别⑨。把当时、一椿大义⑩,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又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注释】

①离乱:由于金统治者发动战事,致使人民转辗流离。

②缯:丝织品。累(lèi泪):缠绕牵连。这两句讽刺南宋朝廷只知用财物来换得苟安的局面,却说为了老百姓而“不爱金缯”,真如藤上缠藤,纠缠不清。

③这句说爱国壮气全都消去,士大夫一个个养得脆弱娇嫩,不思进取。

④冠盖:本指冠服和车盖,这里借指南宋使臣。阴山:今蒙古、宁夏一带。泛指中原群山。这句说南宋派去金国的使臣畏敌庸懦,只是看看山上雪景而已。

⑤亏杀:辜负。辜负了我头上星星白发。意谓盼望北伐把我头发都等白了。

⑥涕出女吴:春秋时,齐君怕吴国来攻打而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希望吴国不要出兵。女吴:把女儿嫁给吴国。女是动词。成倒转:齐国本来强于吴国,所以这样说。这句说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颠倒反常的。

⑦鲁为齐弱:《左传·哀公十四年》:“鲁为齐弱久矣!”这句是说鲁(南宋)弱于齐(金)的情况,何时能改变过来。

⑧丘也幸,由之瑟:语出《论语·述而》:“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又《论语·先进》:“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丘,孔丘。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学生,性刚勇,弹起瑟来有“杀伐之声”。孔丘因此责备他为什么在孔门内弹奏。陈亮反用其意,鼓励、赞扬抗战的“杀伐之声”。

⑨斩新:同崭新。旗麾:旗帜。别:别树一帜。

⑩一椿:一件。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

拆开收合:比喻反复的加以说明。

这句是指要振臂一呼。奔赴抗金前线。

摇肢动骨:大显身手。

话霸:话柄。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这是说作者向往北伐,奔走宣传,反被视为痴心妄想,传为话柄,受尽打击。

扇:拉动。鞴(bèi倍):炼铁风皮囊。这句是问天地这座大洪炉,是什么人在拉动那鼓风囊的呢?

这句是说熔炉之中算来那会有熔化不掉的坚铁呢?比喻天地之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淝水破:指前秦苻坚于三八三年被东晋大败于淝水。淝水战后,前秦发生内乱,关东(函谷关以东,原前秦国土)四分五裂,各族首领纷起建国,前秦于三九四年为西秦所灭。这两句借淝水之战的史事说明强敌并不可畏,只要能齐心协力地予以痛击,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从而促使敌国内部分裂。

【简说】

上片一开始就指出“离乱”的原因,责任在于最高统治者。为了掩饰他们苟安求和的嘴脸,统治者胡说什么输送金帛给敌人是为了爱惜老百姓。而屈膝事敌的结果,使局势愈趋混乱。接着指出南宋小朝廷“壮气尽消”、怯战畏敌,奉命北上的使臣,到了金国后毫无作为,只是“阴山观雪”,甚至辱命而返。这样,更形成强弱倒转的局面,辜负了作者殷切的期待。

下片大声疾呼,要亮出旗帜,打开新局面,反复宣扬爱国大道理,然后振臂一呼,长驱北上,中原人民自会起来响应。“这话霸”一句,突然转过话头,指出统治者决不容许自己舒展抱负。但作者对此毫不气馁,决定要以天地为洪炉,熔掉那些妨碍中兴大业的“杂铁”。这样就必然能像东晋破苻坚大军、秦破六国联盟一样地取得胜利。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话杀浑闲说①。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②。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③。百世寻人犹接踵④,叹只今两地三人月⑤。写旧恨,向谁瑟⑥。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⑦。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⑧。卧百尺、高楼斗绝⑨。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⑩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注释】

①话杀:“杀”是极甚之辞,犹言“死”。“话杀”即“说杀”。浑闲说:还不在乎。这句意为说得再多也等于白说。指两人对国事的见解已谈得够多了,但却不发生作用。

②齐民:平民,这里指一般老百姓。《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伊:即伊尹,商初辅佐汤王建国的大臣。葛;即葛天氏。传说中远古的部落名。古代文人常称隐逸之士为葛天氏之民。这两句是说难道一定要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什么伊尹之功高位显,葛天氏之民的优游闲散。

③这三句是写辛、陈二人去年鹅湖相会之乐,风雪中分別之恋恋不舍,别后又添了几根白发,暗示事不顺利。

④百世:《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人:指品德学问能做百代表率的人。接踵:踵,脚后跟。足踵相接,形容人多。这句是说寻求“百世师”的人们接连不断。

⑤两地:指辛、陈两地以词唱和。三人:指辛弃疾、陈亮、朱熹。淳熙十五年陈亮至江西访辛弃疾,并约朱熹同游鹅湖,朱未至。三人月:三人各处一方,同时望月。这句接上面词意说师法“圣贤”的人不少,但真正关心国事的却只我们三人(言人数之少)。

⑥这两句是说谱写出旧恨(指中原沦丧)后,又去交付给谁的鸣瑟呢?(叹知音稀少)。

⑦际会:遇合。风从云合:《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是同类相感,比喻人的际遇。这两句是说人的遇合本是只求志同道合。暗指刘备、诸葛亮。

⑧妙体:微妙地体会出。本心:《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指天赋的“善性”。亦指人的伦理道德观。次骨:入骨。这两句是说只要两人思想一致,虽然相隔千里,犹如对面会晤,且能深切地体会对方的“本心”。

⑨斗绝:即陡绝。这句说要学陈元龙卧百尺高楼,忧国而忘家。

⑩买犁卖剑:汉宣帝时,龚遂任渤海太守;当时农民因饥荒持刀剑起义,龚遂诱使农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即放弃武装斗争,从事耕种。见《汉书·龚遂传》。后用来作为改业务农之意。

【简说】

本词先是回忆去年两人杯酒相逢、纵谈国事,并联想到本来朱熹也要来和他们相会,结果没有来成,但三人对于抗战的态度还是一致的。下片赞扬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刘备能以国事为重,而诸葛亮则始终辅佐刘备,恢复汉室。再看南宋小朝廷,只知苟安,不图进取,使爱国志士无能为力、退居终身,想来悲愤之极,肺肝都为之开裂。

点绛唇咏梅月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①。小窗如昼②,情共香俱透。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③。君知否。雨僝云僽憾。格调还依旧④。

【注释】

①“水边”句: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

②小窗如昼:指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

③这句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意。

④僝(chán蝉)僽(zhòu宙):摧残。雨僝云僽,指风吹雨打。格调:指自己的品格。这三句暗用南朝陆凯从江南寄梅花给范晔并赠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此抒情言志。

【简说】

题目是咏梅月,也即月下咏梅;不仅以梅咏志,而且还借月抒怀。

上片写月光映照着水边梅影,自己小坐窗前,幽情、暗香交织融会。

下片写清辉幽芳伴我入梦,梦中向千里外的友人致意,并表示即使风雨摧残,自己高洁的情操不会改变。

水龙吟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①,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②,垂杨金浅③。迟日催花④,淡云阁雨⑤,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⑥。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⑦,翠绡封泪⑧,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⑨。

【注释】

①闹花:繁花。这句是说高楼掩映于繁花之中。

②平莎:平原上的莎草。茸(róng容)嫩:形容初生之草十分柔嫩。

③金浅:浅黄色。

④迟日:指春天昼长。《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这句是说春天白昼很长,像在催着花儿快开。

⑤淡云:云层愈来愈薄。阁雨:止雨。这句为云消雨霁之意。

⑥这三句是说男女游客郊野春游的盛况都已过去了。

⑦罗绶:罗带。这句写分别。说以香罗带送给爱人。

⑧绡:本指薄绸、薄纱。这里指丝巾。句意是说绿丝巾中还留着分别时的泪痕。

⑨末两句是说月下听见子规鸟凄厉的鸣声,不由感触万端、黯然魂消。

【简说】

看起来,这是一幅由闹花、平莎、垂杨以及莺燕等组成的春景,实际上却是托物比兴,意有所寓。刘熙载《艺概》中也强调了这一点:“同甫《水龙吟》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言近旨远,直有宗(泽)留守大呼渡河之意。”可见词人是以“芳菲世界”来比喻中原锦绣河山,而“莺和燕”,则系暗指苟安求和的奸邪之辈。很明显,本词和辛弃疾的名篇《摸鱼儿》是同一风格,若论婉丽含蓄,意境深远,二词也可说是相映生辉。

一丛花

溪堂玩月作①

冰轮斜辗镜天长②,江练隐寒光③。危阑醉绮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④?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⑤。

芦花千顷水微茫⑥,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⑦。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⑧。

【注释】

①溪堂:临水的楼台。

②冰轮:指秋月。辗:即转动。镜天长:照天长也。

③江练:江水如白练(帛)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④鸣榔:捕鱼时用长木条(榔)敲船作声,使鱼吃惊入网。

⑤星斗:北斗星。

⑥微茫:迷迷茫茫。

⑦洛浦潇湘:借指风景美丽的水乡。洛水,在今河南省。潇湘:在今湖南省。

⑧露:水气。影转:月影打斜了。

【简说】

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夜月的瑰丽景象,唯于结尾处略露词人感时伤怀的悲凉心境。

上片写秋江月色。首二句写月光斜射江面,泛出一片寒光,给人以凄清之感。接着写自己陶醉于这如画般的迷人的月色中,只听见从远处的水乡里传来阵阵的鸣榔声,而乌鹊未醒,鱼儿却闻声惊动。其时,北斗星正挂在垂杨的上空。下片紧承上片,写作者“恍似游仙梦”般的感觉。其中“芦花千顷水微茫”等句写芦花飘荡,烟水苍茫之景,优美动人,如临其境。结尾笔调陡转,景象实变,情调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

这首词写景如画,情景交融,虽为玩赏风月之作,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大大增强了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2章 章良能(一首)

章良能(?~1214),字达之,丽水(今属浙江)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累除著作佐郎,宁宗朝官至参知政事。周密在《齐东野语》中称其:“少好雅洁,性滑稽;居一室必泛扫圬饰,陈列琴书。”也不时作词,很有思致。有《嘉林集》百卷,今不传。《全宋词》存其词一首。

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①,小栏红芍药,已抽簪②。雨余风暖碎鸣禽③,迟迟日④,犹带一分阴。往事莫沉吟⑤。身闲时序好、且登临⑥。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处寻,惟有少年心。

【注释】

①春事深:春景,已经报其浓艳,将残。

②抽簪:簪,簪子,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材料制成。这里形容花蕾已经长得如簪子一样,即含苞欲放。

③风暖碎鸣禽:此处化用杜荀鹤“风暖鸟声碎”诗句。碎,清脆。

④迟迟日:白天渐渐变长。

⑤沉吟:埋头自思,低声自语。

⑥时序:季节,天气。

【简说】

词客诗人写春之作可谓俯拾皆是,但多是惜春、伤春的叹息。此词写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全词对景遣怀,笔调纡徐起伏,明丽清新,韵味深长,称得上“极有思致”(周密《齐东野语》)。

词的上片写春深时节景象,柳暗花明,鸟鸣清脆,芍药含苞,雨后风柔,日影渐长,浮云时横,轻舒彩笔,略略挥洒,一幅明媚,清新,优美动人的“春深图”活现读者眼前。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往事”两句,作者感慨平生,但不直抒而用顿挫之法。本来词人触景生情,往事涌上心头,很难排遣,却劝说自己和世人“莫沉吟”,豁达中透出“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了的叹息。如何才能排遣往事的缠绕呢?词人笔调一转,建议登临揽胜,一快胸襟。

“旧游”三句,语意忽又一转,写登临后见景生感伤、惆怅之情。刘过《唐多令》结尾去:“欲买桂花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说美景当前,载酒泛舟江上,但已无法回复到昔日同游的欢乐心情。刘过是正面直写,此词却用曲笔,先说旧地风光一一在,都可追寻到,该心满意足了吧;不,词人还在寻觅,寻觅什么呢?寻的是少年登临时的豪情壮志。笔意一转,说过去的心情志向寻觅不到,透出词人对时光流逝,国事日非,虽欲有所作为而不可能的复杂心情,这样写,迭宕起伏,摇曳生姿,寄托遥深,耐人咀嚼。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3章 杨炎正(一首)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诗人杨万里族弟。宁宗庆元二年登进士第,年已五十二。曾任大理司直(司法机构的审判官),又曾知藤州(今广西藤县)、琼州(今海南岛)。有《西樵语业》。

水调歌头登多景樓

寒眼乱空阔①,客意不胜秋②。强呼斗洒③,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展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④,不暇顾诗愁⑤。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⑥。忽醒然⑦,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⑧,岁晚若为谋⑨。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⑩。

【注释】

①寒眼:作者等乘舟过镇江,被江上冷风吹得眼睛发涩,所以说是寒眼。这句是空阔江天使自己的双眼感到缭乱。

②不胜秋:禁不起秋天的情调(指易于动感情)。

③强(qiǎng抢):勉强。斗酒:斗是古代酒器。《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羽,项羽赐给他斗卮酒与彘(zhì至)肩(猪蹄膀)。

④这两句说江山如画卷似地展开。鱼龙在相互悲啸应和。

⑤这句是说被眼前的景色和耳际的吟啸所吸引,没有空暇考虑寻章摘句。

⑥这两句写风露欺人,衣服都沾上寒气。

⑦然:作助词,表状态。

⑧只做:只使。这两句承上面而来,是说平生报国的豪情只使得自己憔悴终老。

⑨岁晚:指暮年。若为:怎样。这句是说头白无成,往后的日子怎样度过呢?

⑩分付:交付。这句是说要将余生与沙鸥一起度过。

【简说】

淳熙五年,杨炎正与辛弃疾等同舟过镇江,登多景楼时有感而作此词。辛弃疾亦有和词(即“落日塞尘起”一词)。

上片写携酒登上最高楼,纵目远眺,但见江山如画。脚下波涛拍岸,似闻鱼龙吟啸。天际风露,使游客感到了寒意。下片写北望中原,叹息自己等闲白了少年头,而不能为恢复失地出力,因而憔悴失意,只好逍遥于江湖之上,表示出无可奈何的苦衷。

w w w.txshuku.ComT 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4章 刘过(五首)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古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曾经上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的计划,未被采用。放浪于江湖之间。辛弃疾曾招他为座上客。

刘过是辛派词人,他的词有专学稼轩体的如《六州歌头》,得其豪放而多作壮语。小词如《唐多令》又写得韵协语俊。另外也写了一些咏美人指甲之类的庸俗之作。有《龙洲集》。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①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②。被香山居士③,约林和靖④,与东坡老⑤,驾勒吾回⑥。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⑦。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⑧。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⑨。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⑩。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释】

①稼轩承旨:即辛弃疾。宁宗开禧三年(1207),朝廷进他为枢密都承旨,他未受命,不久就去世。刘过写本词在一二0三年,因此不会称“承旨”,恐系后人误加。

②渡江:指渡过钱塘江到绍兴。这三句与末三句互相照应。作者自称要过江拜访辛弃疾。

③香山居士:是白居易晚年的号。他曾做过杭州刺史。

④林和靖:林逋字君复,死后和靖先生。他是杭州人,隐居孤山二十年。

⑤东坡;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碧鸡漫志》卷二)他曾两次在杭州做官。

⑥驾勒吾回:强拉着我回来。即“勒吾驾回”。

⑦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⑧白居易《西湖》诗:“湖上春来似画图。”天竺在西湖西面。去来,即“去啊”。

⑨白居易《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西湖灵隐有东西两涧。西湖附近有南高峰北高峰。

⑩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起,林逋曾隐居于此,山上多植梅树。

须:待。这三句联系前面风雨渡江,未能成行,所以说待放后晴访稼轩也为时未晚,目前且在此流连赏玩一番。

【简说】

这是对辛弃疾邀他离杭相会的答复。通篇运用想象。通过三位诗人的对话描绘西湖风光;说明自己被诗情画意所留住。这些对话实际上是将该诗人的诗句予以融化,因此也表明了他们与西湖的关系。岳珂《桯史》卷二称此词为“效辛体”,又说其“下笔便逼真”。还说辛弃疾得到本词后“大喜”。可见两人词风有相似之处。本词不仅设想新奇、而且不受格律束缚,又能运用口语,可说是自成一格。

本词作于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招刘过去和他相会。作者在杭州寄此词给他。

唐多令

安远楼小集①侑觞歌板②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③。故人今在不④。旧江山、浑是⑤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⑥。

【注释】

①安远楼:又名南楼,在武昌(今湖北武汉市)。姜夔《翠楼吟》题目中说:“淳熙丙午(十三年)冬,武昌安远楼成。”小集:小宴。

②侑觞(yòushāng右伤):劝酒。歌板:执板奏歌。

③持鹤断矶头:《南齐书·州郡志(下)》:“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黄鹄矶,即湖北武昌城西长江南岸蛇山的黄鹤矶。

④不:即“否”。

⑤浑是,全是。

⑥这两句是说即使买花载酒,同游江上,终归不同于少年时的心情。

【简说】

《蓼园词选》说:“按宋当南渡,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重过能无今昔之感,词旨清越,亦见含蓄不尽之致。”这是认为词意与当时局势有关。联系到作者几次上书论恢复之事,但没有结果,因而浪迹江湖,这次重过南楼,其感慨的主要是“旧江山浑是新愁”,亦即国事日非之叹。“终不似,少年游。”又充满着沉重之感。这说明其今昔之感是与时事密切有关的。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①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②。身草莽③,人虽死,气填膺④。尚如生。年少起河朔⑤,弓两石⑥,剑三尺⑦,定襄汉⑧,开虢洛⑨,洗洞庭⑩。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注释】

①岳鄂王庙:宋孝宗吋为岳飞建庙于鄂(武昌),号忠烈,淳熙六年,武穆,宁宗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②万人英:万人之中的英豪。

③身草莽:指岳飞家境贫寒,曾做过人家的庄客。

④膺:胸。气填膺,是说忠愤之气,填塞胸臆。

⑥河朔:泛指黄河以北。

⑥弓两石:能开两石之弓。古代以一百二十斤为一石。《汉书·律历志上》:“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宋史·岳飞传》说他“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两石是指其约数。

⑦剑三尺:提三尺之剑。

⑧定襄汉:指岳飞在高宗绍兴初年平定襄阳、汉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打下基础。

⑨虢:今河南荥阳、洛:今河南洛阳,泛指河南即北宋汴京一带。开虢洛,指绍兴十年岳飞郾城大捷、进军朱仙镇,距汴京仅四十五里。

⑩洗洞庭:指岳飞镇压了以杨么为首的聚集在洞庭湖的农民起义军。

狡兔:指金统治者。良犬,指岳飞。《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不奉诏:指秦桧指使谏官万俟等诬陷岳飞“受诏不救淮西罪”,赐死狱中。见《宋史·奸臣传》。这两句是说秦桧等诬陷岳飞不奉行皇帝诏书,是真是假都不分清,就杀害忠良。

这四句说臣子是有罪还是忠心为国,如果皇帝明察,是可以辨别清楚的。

分茅土:古代皇帝分封诸侯时,把一种颜色的泥土用茅草包好授给受封的人,作为分得土地的象征。见《书·禹贡》。这三句是说自古以来,分封诸侯,论功行赏,再也轮不到奸臣身上。

衮(gǔn滚):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礼帽,后专指皇冠。佩:贵族身上佩带的玉器。圭:贵族上朝手中所执的玉制礼器。这五句是指岳飞死后,到孝宗时为飞建庙,如长夜尽,白日见,九泉之下,亦当整肃衣冠,百拜谢恩。

卤(lǔ鲁)簿:本为帝王仪仗。这三句是说每年三月在庙前迎神赛会。

【简说】

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词中叙述了岳飞抗金的业绩,国耻未雪的遗恨,遗民对他的怀念。接着还对奸臣的诬陷进行辩驳。最后是说岳飞沉冤得雪,并建造了岳鄂王庙来纪念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误国权奸的切齿痛恨,对忠贞为国的英雄的无限钦仰,对于畏敌苟安的高宗,亦暗寓不满之意。

西江月

堂上谋臣帷幄①,边头猛将干戈②。天时地利与人和③。一燕可伐与曰可④。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⑤。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⑥。

【注释】

①谋臣:富于智谋的大臣。帷幄(wéiwò围沃):军帐,商议军事之处。《史记·高祖本纪》:“(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句是说朝廷之上有谋臣在策划军事、准备北伐。

②边头:边界。指宋、金两国交界的边境。干戈:指武器。这句是说前方猛将如云,枕戈待命北伐。

③这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说南宋当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

④这句见《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燕:借指金国。这句是说南宋可以出师伐金。

⑤楼台:指宰相府第。鼎鼐(nài耐):指两件古器,本来是烹调用具,由于古时把宰相管理朝政比喻为用鼎鼐和羹调味,因此后来就以鼎鼐喻相位。剑履:《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赐剑履上殿。”履,鞋。山河:《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句意是说即使有朝一日黄河狭小如衣带,泰山小如砺石(磨刀石),现在的封国将仍然存在,并传之子孙。山河是封国土地永远存在。两句是说韩冑目前身位相位,待到北伐胜利以后,将受到皇帝的隆重礼遇,并赐以传之久远的爵位封地。

⑥都:都城,此指北宋汴京。管领:准得率领。这两句是说当收复中原,皇帝回到汴京之日,大家唱起凯歌,韩诧胄将率领群卧朝贺。《大风歌》;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回乡时所唱的歌。

【简说】

本词又见刘过《龙洲词》。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认为,虽然“世传”这是“辛幼安寿韩冑词也。”但其实是刘过所作。

韩冑在宁宗嘉泰四年(1204)决定北上伐金,当时爱国之士如辛弃疾等都赞成北伐,但亦希望作好充分准备,以期获得全胜。作者在词里亦是充满信心,预祝胜利,但对韩冑的推崇则未免过高。

水调歌头

刀剑出榆塞①,铅椠上蓬山②。得之浑不费劲,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皆错,世事沐猴冠③!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酒须饮,诗可作,侠休弹④。人生行乐,何事催彼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⑤,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雕鸾⑥。

【注释】

①榆塞:泛指边塞。

②铅椠:铅:铅粉笔,写文章时用来涂抹错误。“椠”:写字用的木牍板。蓬山:传说中的蓬莱仙山,泛指风景优美的名山。

③沐猴冠:戴帽的猴子,借以讥讽虚伪的人。

④铗休弹:不要弹剑。铗:剑。用冯谖弹铗之典。

⑤牙旗、金甲:大将出行的威武装备。

⑥识雕鸾:识雕的鸾鸟。雕:鹫鸟,猛禽,喻英豪。鸾:传说中凤凰之类的鸟。

【简说】

作者一生困顿,自感怀才不遇,对当时的现实是十分不满的,借此词表达了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开头四句说功名、事业的成就很容易取得,失掉了也不放在心上,表明他对功名利禄、荣辱浮沉的漠视。其实这是故作反语。因为他终生不遇,可以说是人生的大失败,表现的则是毫不在乎,豪放中透着愤懑。两个“未必”,表面上否定古人,肯定“今人”实际是反语,“世事沐猴冠”一句,指斥世情虚伪,矛头就是指向“今人”(权贵)的。“老子”以下两句,说自己分不清事物外在与本质亦是反语,暗指世事虚伪到了真假难分的地步。下阕开始五句,反映了他不愿追求功名,主张饮酒赋诗,纵情行乐的人生态度,带有消极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他不愿与腐败虚伪权贵们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达则……穷则……莫作……”三句,是对世态炎凉的抗议,与上阕的“得”、“失”观是一致的。最后以“雕”反比,充满自信与希冀,盼望得到鸾观是凤的赏识,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全词以议论为主,感情充沛,直抒胸臆,行文恣肆,狂放不羁,不受格律约束,风格粗豪,是词人代表作之一。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5章 朱淑真(一首)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关于地生活的时代,历来有南宋、北宋两说并存。相传因婚姻不满,抑郁而死。她善绘画,通音律,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有《断肠诗集》、《断肠词》,今存词二十余首。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恨①。十二栏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③。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④。

【注释】

①此情无恨:即春愁无限。

②以上两句说她无论如何消遣,也无法摆脱春愁。

③输与:比不上,还不如。以上两句说在这大好的春光中,自己还不如成双成对的鸟儿。

④以上两句说,她思念离家远出的人而心如刀绞,害怕看到残花飘零的春归景色。

【简说】

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春愁的小词。仲春时节,风和日暖,一个闺中少妇见到大好的春光和成双成对的鸟儿,想起自己离家远出的人,不禁愁绪万端。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6章 姜夔(十七首)(1)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省内)人。他早年随父居汉阳(今属湖北武汉市),父死依姊而居。以后漫游湘、鄂、苏、杭等地,一生落拓困顿,在贫病交迫中死于西湖之畔。

姜夔少年时就以擅长诗词著称,且又深通音律,能自创新声;他还工于翰墨、精于赏鉴。许多文人学士都和他有往来,诗人萧德藻、尤袤、范成大和杨万里等,看重他的品德、有学识,有才华,都尽力对他加以提携誉扬。其他如词人辛弃疾也佩服他的长短句,朱熹则爱他精通礼乐。

在他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都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士大夫却只顾宴安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有着进一步的发展。

姜夔的著名词作如《扬州慢》、《八归》、《点绛唇》、《暗香》《疏影》、《鹧鸪天》和《长亭怨慢》等,有的是抒写家国之恨、有的自抒襟抱、也有些是描绘恋情的,它们能从各个角度体现出姜词独具的艺术特征。宋末张炎提出“清空”两字来概括姜词的风格特色,并说“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这也即是说,在姜词中,作家风格的个性特征是表现为词人忧国感时、高洁清旷的思想倾向,还表现为托物比兴、想象丰富的描写手法以及凝炼灵动、响亮自然的语言特点。

在南宋词坛,姜夔是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作不仅影响了宋末的王沂孙、张炎等人,而且还下开朱彝尊等浙派词人,在宋词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词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的乐谱。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第四桥边③,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①丁未:即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吴松:即今吴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

②商略:评论。这里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④天随:晚唐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居松江甫里。作者常以陆龟蒙自比:“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除夜自石湖归苕霅》)

【简说】

燕子春来秋去,雁儿秋来春去,随云来往,飘流不定,这是作者以燕、雁自比。他的《一萼红》云:“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便是最好的本证。接着形容山雨欲来之时,数峰似相低语,是拟人化的写法。下片推许陆龟蒙,并想和他结邻,借此揭出怀古之情,最后通过残柳道出无限沧桑之感。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①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②。梦中未比丹青见③,暗里忽惊山鸟啼④。春未绿,鬓先丝⑤。人间别久不成悲⑥。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⑦。

【注释】

①肥水:源出安徽合肥县西南紫蓬山,北流三十里分为二:一条东流经合肥入巢湖;一条西北流至寿州入淮水。见《嘉庆一统志》。

②种相思:种下相思之情。“种”字本与相思树相关,这里是引伸。

③丹青:泛指画像。见:同“现”,显现。这句是说梦中所见未必比画像真切。

④这句是说啼鸟把他从梦中惊醒。

⑤春未绿:本词作于正月,这时气候很冷,草未发芽,所以说春未绿。鬓先丝:鬓发先已成为细丝,指衰老。

⑥这句是说离别时间一长,内心反而逐渐麻木,倒不感到悲哀了,这是极其深刻的体会。

⑦红莲:指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徧。”两句是说谁使两人在每年元宵灯节之夜,各自默默沉思,在心头重温当年相恋的情景。

【简说】

这是一首恋情词,作者通过元夕一梦诉述他的思恋之情。他写本词是在宁宗庆元元年(1197),时年四十多岁,距离两人初见已有二十多年,但记忆之中她的形象仍是十分鲜明。在上年的《江梅引》中,他说:“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可见她是经常入梦的。但事实上两人已是不可能相会:“朱门深闭,再见无期。”(《月下笛》)本词所流露的伤感和悲思就为此而发。

踏莎行

自沔东①来,丁未元日②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③。分明又向华胥见④。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⑤。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⑦。

【注释】

①沔东:唐,宋时州名。即今湖北武汉市。

②丁未: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日:年初一。

③燕燕、莺莺:指作者所恋的女子。

④华胥:传说之中的国名。《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后因此将华胥作为梦境的代称。这三句写恋人入梦。

⑤争得:怎得。薄情:薄情郎,即指作者。这两句追忆梦中恋人诉说别后相思之情。

⑥针线:指亲自缝制的活计。郎行(háng杭);郎边。这三句写梦醒后遥忆她别时赠送亲手做的活计,别后又亲自作书相寄;想象她的魂魄追随于情郎左右。这里暗用“倩女离魂”事:陈玄祐《离魂记》叙唐代张镒之女倩娘与表兄王宙相恋。后镒将女许配别姓,王宙悲恨赴京,倩娘因而卧病闺中,其魂魄化形为人,随宙至四川,生二子。五年后夫妇归宁,病中的倩娘闻讯出迎,两女翕然合为一体。

⑦冥冥:遥空。这两句以皓月千山衬托恋人离魂于夜里寂寞归去,同时又暗示了作者的相思之情。

【简说】

本词亦是恋情之作。上片描绘梦中与恋人相会。下片揣想恋人的相思之情。结尾以凄寂无人的月下千山来点出词人孤独的心境。用一“冷”字将自然界的静态转化成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意;显示出作者对语言运用方面是既富于暗示性而又极其凝炼。

齐天乐

丙辰岁①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②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③,仰见秋月,顿走幽思。寻④亦得此。蟋蟀,中都⑤呼为促织⑥,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⑦。

庾郎先自吟愁赋⑧。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⑨,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⑩。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释】

①丙辰:宁宗庆元二年(1196)。

②张功父:即张镃,张俊之曾孙。有《南湖集》。达可或系功父之昆季。

③裴回:即徘徊。末利花:即茉莉花。

④寻:不久。

⑤中都:指北宋汴京。

⑥促织:即蟋蟀。《汉书·王褒传》:“蟋蟀俟秋吟。”师古注:“蟋蟀,今之促织也。”

⑦象齿:象牙。这句是说将象牙雕镂成楼台来贮放蟋蟀。

⑧庾郎:指庾信。《愁赋》:庾信所作。宋人有记载。刘辰翁《须溪词》中《兰陵王》(送春):“更江令恨别,庾信愁赋。”此赋今已不传。

⑨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用以衔住门环)。这句是指露水沾湿了大门上的铜铺。铜捕、石井都是借以泛指人家的庭院篱落。

⑩伊:即蟋蟀。这句是说屋外院落中,处处能听到蟋蟀的鸣声。

两句说闺中思妇听见鸣声,无法入睡,起来寻觅纺织的机杼。

屏山:屏风。

砧杵:衣用具。这两句是说蟋蟀的鸣声为什么经常断断续续地和衣声唱和呢?

候馆:郊外的宾馆。离宫:帝王行宫。这三句是说秋夜月下,在客舍、行宫中听到蟋蟀鸣声会引起无限悲思。

豳(bīn宾)诗;指《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漫与:随意成篇。这句说将蟋蟀写入了诗篇。

这两句描写儿童夜里点了灯到篱边井旁去捉蟋蟀时的情态。

琴丝:指乐曲。

【简说】

小序指出本词是赋蟋蟀之作,也即通过蟋蟀哀音抒发个人愁思,慨恨统治者“玩物”丧国。

上片先点出“愁”字,并以吟诗声、私语声、机杼声来形容蟋蟀声。“西窗”句承上接下,再用雨声、砧杵声、琴声来比喻蟋蟀声。候馆、离官,是进一步刻划怨思,而篱落儿女的笑乐,更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苦。

本词善于运用虛字以使前后两句互相呼应,如“先自”和“更闻”。换头“西窗”句联系上下片词意,在句中使用“又”字使句意显得更为灵活。

念奴娇

予客武陵①,湖北宪治②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③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④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⑤于琉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⑥,数得相羊荷花中⑦。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⑧,记来时尝与鸳鸯⑨为侣。三十六陂⑩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孤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

①武陵:宋时名朗州武陵郡。即今湖南常德县。

②湖北宪治:指湖北提点刑狱的官署。

③薄(pò破):迫近。这句是说把船驶近荷花,在它旁边饮酒。

④寻:一寻为八尺。寻尺,指八尺到一丈。

⑤间:间或。

⑥朅(qiè窃)来:即来到之意。朅是发语词。吴兴,今浙江吴兴。

⑦相羊:同“徜徉”,游戏之意。这句是说屡次在荷花之下游赏。

⑧舸(gě葛):大船。闹:作动词用。指打破荷花丛中的静寂境界。红:指红荷花。这句是说乘着游船荡进红荷丛中观赏。

⑨尝:曾。鸳鸯:指小序中所说“游人画船”中的男女游客。

⑩陂:池塘。三十六陂:宋人诗词中常用“三十六陂”,这是虚指而非实地,说三十六是言其多。王安石《题西太乙宫壁》:“三十六陂烟水,白头想见江南。”

水佩风裳:本指美人衣饰,这里指荷叶、荷花。李贺《苏小小墓》诗:“风力裳,水为珮。”珮同佩。全句写水上荷花、荷叶,一望无际。

翠叶:荷叶。这句写清风送来了荷叶的清香。

玉容:荷花。这句指花辦浅红,好似酒意方酣。

孤蒲:即菰蒲,浅水生植物。菰即茭白。

媽然:形容花容如同美女的微笑。两句写荷花随着清风摇动,象是美女在微笑,弥漫着高洁的情调和清新的气息,从而启发了词人的诗兴。

青盖:指荷叶。这句形容荷叶好似亭亭玉立的仙女。

争忍:怎忍。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两句以荷比人,说她不忍翩然离去,是由于还未和情人相会。

舞衣:即荷叶。南浦:水边,这里泛指离别之处。两句是说只怕秋风一起,就要翠销香残,只剩下败荷残叶。李璟《浣溪沙》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两句意思与李词相近。

田田:形容水面荷叶茂密。几回:几次,再三。《古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沙际:沙滩边。这两句写荷叶长得青翠茂密,使人走在沙滩边的归途上,犹屡屡回头遥望,欲去还留。

【简说】

通首写荷花,并以荷寄托身世。小序写赏荷时的情景,是幽闲不类人境,从而衬托出绿荷的高洁,也暗示了词人的襟抱。这种描叙在本词的内容表达方面起着相互配合的作用,也有助于对全词的理解和领会。

词中将荷花比成姿态袅娜的美女,并认为她的微笑弥漫着高洁的情调和清新的气息,从而启发了词人的诗兴。至于描写荷花零落迟暮,则不仅是伤美人的身世,亦是词人的自伤。结末寄托心情于自然景物,不仅达意,且能传神。

八归湘中①送胡德华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②。无端抱影销魂处③,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④。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⑤。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⑥。渚寒烟淡,櫂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⑦。

【注释】

①湘中:作者曾客湖南长沙一带。胡德华:事迹不详。

②三句写雨后静夜,莲花落粉、梧桐摇落的景致。

③这句写自己平白无故的顾影神伤。

④篠(xiǎo小):小竹。蛩(qióng穷):蟋蟀。两句写雨后院落中竹墙边闪闪的流萤和苔阶上唧唧的虫声。是写夜景。

⑤水面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江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是写送客时闻水面琵琶声而感叹。

⑥未款:指交谊不是太深。这三句写两人相交未深,就又匆匆分别。

⑦文君:即汉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这里借指胡德华之妻。翠尊:酒杯。这五句遥想胡德华家人望归心切,以及他回家后两人团聚之乐。又这五句系从李白诗运化而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看秋月。”(《玉阶怨》)

【简说】

作者傲敞湖山,自标高致,他的为人既不同于苟安求和的奸佞之辈,也不同于庸俗的清客文人,这样的思想行为,使他的作品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这首在湘中所写的《八归》,是他早期的作品,其中感慨系之地道出了对国事的忧念,表现了词人思想倾向中不忘现实的一面。

本词主要借江上送客之时,面对大好河山,因而引起无限家国之叹。“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是与陈亮的“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都以声情激越见长,而又寓意深远。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①,予过维扬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③,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④。千岩老人⑤以为有黍离乏悲也⑥。

淮左⑦名都,竹西⑧佳处,解鞍少驻初程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⑩。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荳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⑩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至日:即冬至日。

②予过维扬:姜夔二十多岁时沿长江东下,路过扬州,这时(1176)距金主亮南侵(1161)、扬州受到敌骑蹂躏已有十六年。维扬即扬州。

③荠麦弥望:野草满眼,即望出去只见遍地野草。一说荠即荠菜。《淮南子·地形训》:“麦秋生夏死,荠冬生中夏死。”

④自度此曲:自己创制了《扬州慢》这支词调。

⑤千岩老人:即南宋名诗人萧德藻,他的侄女是作者之妻。

⑥黍离之悲:《诗经·王风》有《黍离》篇,头一句就是“彼黍离离。”诗中感慨故宫荒废,长满禾黍,进而吊念西周王朝的倾覆,低徊哀叹写成本诗。后来就以“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⑦淮左:即淮东。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路,故称“淮左”。

⑧竹西:地名兼亭名。苏轼《广陵逢同舍刘贡父》诗:“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屡送。”自注:“竹西,湾口,皆扬州之地。”扬州旧有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今废。

⑧解鞍:解开马鞍。程:里程。这句是指作者长途旅行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可以稍事休息。

⑩春风十里:形容扬州的繁华。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两句是说作者历经过之处本是扬州繁华的地区,如今却是野草遍地、满目荒凉。

胡马窥江:指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犯至长江边的采石。到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复渡淮河南侵。

这两句用拟人法,是说连荒废的池沼和高大的树木比对敌人的侵略残杀感到十分厌恨。

清角吹寒:寒风送来了清亮的号角声。

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俊赏:风流逸兴。

缴:即使。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又《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三句足说即使杜牧再来此地,想重续豆蔻梢头之诗,薄幸青楼之梦,亦将由于这里人迹寥落而无此逸兴歌咏儿女缠绵之情。

二十四桥:扬州在唐吋极为富盛,城内可纪的桥共二十四座,北宋时还存七座。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7章 姜夔(十七首)(2)

这句是说唯见一丸冷月,摇荡波心,寂然无箫声可听。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红药;芍药。北宋初年,扬州始以芍药著名。见《能改斋漫录·芍药谱条》卷十五。

【简说】

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是姜夔词中最早的作品,全词通过比兴手法,以谐婉的音节、精妙的字句和自然景物的衬托,反映了作品中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

上片首句“淮左名都”,概括了扬州在全国所居的地位;次句“竹西佳处”,又概括了竹西在扬州的地位。“解鞍”句,记词人初次经过扬州。“过春风”两句,是以遍地野草来概括眼前的荒凉景象。这里上承起首八字,点出往昔何等繁华的扬州,如今却已变得屋宇荡然、人烟稀少,这座雪后芜城,使人触景伤情。“自胡马”三句,进一层形容战乱之惨酷、破坏之彻底,就连废池乔木,似乎也对敌人的侵略残杀感到十分厌恨,则人们在伤乱之余对此种战乱的痛心疾首,当亦不言自明。这是借物比人,深透无匹。“渐黄昏”三句,又进一层点出空城中的号角之声,是静中见动,用来反衬周围的一片沉寂,从而暗示敌骑威胁未除,可是朝廷却只图苟安江南,竟以空城防边;这种现象,使词人不仅深感凄寂,且又忧心忡忡,哀不可抑。这里指明空城,用来和起首的“佳处”、“名都”相比,并由此生发出下片词意。

下片用杜牧诗意,表示忆昔伤今的感慨。作者落魄江湖,常以杜牧风流自喻,表现出封建文人的局限面。“算而今”句是一层,写往年何等繁华的扬州,如今化为废墟,所以说是“惊”。“纵荳蔻”三句又深一层,想象这位韵事流传的诗人如果重来此地,恐也难再有逸兴抒写儿女恋情。“算”字、“纵”字,都是虚拟,借此透露出极为沉痛的含意。下面再写眼前波荡冷月的夜景,也是静中见动,表达出繁华衰歇、触目伤怀的悲凉情调,最后,词人叹息桥边芍药,年年花开烂漫,但又有何人来欣赏领略呢?

本词从起到结,脉络分明。上下两片采用抚今思昔、景中见情的对比手法进行描叙,此外还运用衬托及虚笔勾勒等手法,暗示出作者对国事的关注、对朝政的不满,从而抒发了封建文人身逢乱离之世的“黍离之悲”。宋翔凤《乐府余论》评论姜夔:“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这是很有见地的话。

淡黄柳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栏桥②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③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④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⑤,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⑥。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⑦。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⑧。

【注释】

①客居合肥:时在光宗绍熙二年(1191)。

②赤栏桥:作者有《送范仲讷往合肥》:“我家曾住赤栏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③江左:泛指江南。

④纾(shū书):宽解。这两句是说自己制作了这支曲子,来宽慰客中的愁思。

⑤恻(cè册)恻:凄悲。

⑥岑寂:高静。《文选》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注:“岑寂,犹高静也。”

⑦小桥:后汉桥玄的次女为“小桥”。这里指作者在合肥的情人。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近,为应景而勉强携酒到情人处过节。

⑧这句是惋惜春光之意。

【简说】

通篇写柳。先写空城陌上垂杨的凄凉景色,接着联系到自己在陌上的感受,再由人物转到景色,写眼前柳色与江南相似。“正岑寂”三字承上转下,由江南柳色转入寒食时节,而环境如此凄凉,已无心饮酒访人,所以用“强”字作转语。“怕”字又一转,写唯恐梨花落尽,春亦成秋,燕子飞来,已是春意阑珊。写春景而反映边城凄凉,作者伤时感世的慨恨,也在不言之中。

长亭怨慢

子颇喜自制曲,初率意①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②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③。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④。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⑤。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⑥。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⑦。日暮。望高城⑧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⑨。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⑩、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注释】

①率(shuài帅)意:随便。

②桓大司马:指桓温。

③汉南:汉水之南。这六句见庾信《枯树赋》。

④香絮:即柳絮。这三句是说当柳絮飘尽以后,垂柳成荫,遮住恋人的住所。

⑤远浦:远处送别的水边。萦回:形容船开后水波回旋的样子。何许:何处。两句描绘开船以后,风帆摇曳,不知驶向何处。

⑥长亭树:即种在大路边长亭旁的柳树。两句是说大道上行人来往不绝,柳树阅历之多,人所不及。

⑦这两句套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

⑧高城:《青泥莲花记》引唐欧阳詹《赠太原妓》诗:“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⑨韦郎:即韦皐。这两句写韦臯与玉箫女分别时,赠以玉指环,约七年再会,八年,不至,女绝食而殁。见《云溪友议》。

⑩红萼:红梅。这里即指玉箫,亦即以梅喻恋人。

并刀:古代并州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这两句说并剪虽然锋利,也难剪断离愁。亦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之意。

【简说】

全词通篇写离别,而又处处都与柳有关。在小序中先点明借垂柳抒离情的托物比兴之意。上片通过“远浦”和“长亭”,将垂柳和离别连系起来。下片由长亭柳转到折柳赠别之后,在旅途念及恋人临别叮咛之言,从而兴起无限离愁。

暗香

辛亥①之冬,予载雪诣石湖②。止既月③,授简索句④,

且征新声⑤。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⑥,使工伎

隶习之⑦,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⑧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⑨。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⑩。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①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②诣(yì忆):前往。石湖:范成大晚年自号石湖居士。

③止:住。既:食尽,引申为完尽。止既月:指住满一个月。

④简:纸。这句说请他填词。

⑤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⑥把玩:欣赏。

⑦工妓:乐工、歌妓。隶习:学习。

⑧《暗香》《疏影》:用林逋《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⑨两句是回忆过去与美人一起冒着霜露之寒攀折梅花的往事。贺铸《浣溪沙》词:“玉人和月摘梅花,东风寒似夜来些。”可以参看。

⑩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在扬州有《咏早梅》诗。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两句叹息自己衰老,并以何逊作比喻,认为诗兴大不如前。

但怪得:无可奈何。竹外疏花:即梅花。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竹外一枝斜更好。”瑶席:指座席。这两句写梅香随着清寒透入室内。无奈人老易忘,诗兴不高。

江国:江乡。

寄与路遥:路远音问难通。这里暗用陆凯寄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易泣:《绝妙好词》及洪正治本《白石诗词》作“易竭。”红萼:红梅。耿:心中不宁。这两句对酒赏花而怀人。

两句写雪后湖上梅花盛开时节花朵繁密、湖水寒碧的境界。

【简说】

小序说明作者是应范成大之请,写下《暗香》、《疏影》两词。范成大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因性之所爱而广种梅树。这两首词是由眼前之梅想到爱梅赏梅之人的诗笔清操,是写梅,也是写范成大的品格气节,另外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家国身世之感。

周济评《暗香》词说:“前五句为盛时如此,'何逊而今渐老’四句,为衰时如此。'长记曾携手处’二句,为想其盛时。'又片片’二句,为感其衰时。”全词以爱梅赏梅之人为主,以婉曲的笔法,叙述他在梅花盛时、衰时、开时、落时的感想。词中不见寄托的痕迹,只从梅花的典故中暗示赏梅者的心事。

疏影

苔枝缀玉①。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⑨,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③。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④。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⑤。莫似春风,不管盈盈⑥,早与安排金屋⑦。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⑧哀曲。等恁时⑨、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⑩。

【注释】

①苔枝缀玉:梅花象玉一般地点缀在长满苔须的梅枝上。《武林旧事》说苔梅有两种,一种苔藓特厚,花很香。一种苔如细丝,长尺余。

②客里相逢:隋代赵师雄在罗浮松林酒店旁遇一淡装素服的女子,时天寒日暮,残雪对月,两人到酒店同饮,稍待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久而醉寝。天明起视,则身在大梅树下,上有翠鸟。见《龙城录》。这故事中说淡妆女子是梅花所化,绿衣童即翠羽鸟。“客里相逢”用的就是赵师雄与淡妆女(梅花)相逢的这一典故。

③这句以梅比孤洁的佳人,明用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暗用苏轼诗。“竹外一枝斜更好。”

④佩环:即环佩,女子饰物。这里借指王昭君。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四句用王昭君事。说她远嫁匈奴,怀念家国,只能魂归故乡,化作月下素梅。

⑤深宫旧事:指寿阳公主梅花妆事。那人:即公主。蛾绿:即眉黛。

⑥盈盈:《古诗》:“盈盈楼上女。”盈盈本为容态美好之意,借指美女。这两句是说不要象春风那样不爱惜名花美女。

⑦金屋:汉武帝为胶东王时对他姑母说:“若得阿娇,当作金屋贮之。”见《汉武故事》。

⑧玉龙:笛名。韩偓《梅花》:“龙笛远吹胡地月,梅花初试汉宫妆。”上用昭君事,下用寿阳事。

⑨恁时:何时。

⑩横幅:画幅。唐崔櫓《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这两句写画里的梅花。

【简说】

本词以美人为喻,比拟梅花的孤洁,并显示范成大的清高品格。起句写梅,次写梅花之神,引出昭君月夜归来化作梅花,由此联系到梅花飘落寿阳公主额上事。“莫似”、“不管”,是照应二人之事而以虚笔出之,则“安排金屋”也不是实指,而是与“此花幽独”前后呼应,以示慰藉之情。最后又作跌宕,写落梅在玉笛哀音中随波远逝。但见小窗横幅,梅影疏淡,空留无限怅恨。

历来多认为本词有所寄托,特别是“昭君不惯胡沙远”之语,多谓指徽、钦二宗及其后妃。如张惠言说本词“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故有'昭君’之句。”(《词选》)郑文焯校《白石道人歌曲》中亦说:“此盖伤心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发言哀断。考唐王建《塞上咏梅》诗曰:'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白石词意本此。”其实《暗香》、《疏影》是应范成大之请而作的咏梅词。咏梅而意在赏梅之人,并结合范成大的经历、品格,爱好寄托了家国之恨。《暗香》直接写赏梅之人。《疏影)以美人喻梅,并将梅花与历史上的美人联系运化,借此透露出赏梅之人的高洁情操与家国隐恨。

鬲溪梅令

丙辰①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8章 姜夔(十七首)(3)

好花不与殢香人②,浪粼粼③。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④?木兰双桨梦中云⑤,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⑥,翠禽啼一春。

【注释】

①丙辰:宋宁宗庆元二年(1186)。

②殢香:羡慕花香,即爱花的意思。殢,羡慕。

③粼粼:水拍在岩石上的声音,这里泛指水声。

④玉钿:玉制的首饰,这里借代女子。

⑤梦中云:梦中所见到的女子。宋玉的《高唐赋》中,说楚襄王梦见的巫山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此称女子为“朝云”或“云”。

⑥盈盈:体态柔美。古诗:“盈盈楼上女。”这里指梦中的女子,即意中人。

【简说】

这首小令主要是写作者对他那位合肥恋人的思念。在小序中“作此寓意”虽不明朗,但联系他同期作品《江梅引》的小序来看,就知道作者的寓意是“将指谁(合肥)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也就是说,想念合肥的恋人而不能去看她,只好写梦中所见来表达情思。本词用比兴手法,形象鲜明,音节谐婉,情感真挚,意味深远,过去被人们激赏,并为之谱曲歌唱。词的开头以落花起兴,“好花”二句,写落花随流水而逝,本暮春景象,兼喻惜花者而不能保留花,多情者而不能保留情人。”又恐春风”二句承上启下,由思想之甚转入下片之梦思。这里所引典故,牵涉到杜牧的遗事。据《太平广记》所载。略谓杜牧在湖州见一美色小女,送聘礼后约过十年来娶。过后十四年杜牧才来,女已嫁人,且生三子。杜牧乃赋诗自伤:“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作者的“绿成阴”就是用杜牧的原意,恐怕合肥女子或已嫁人,再无法寻找了。下片“木兰”二句写梦境,也是过去与情人“携手西湖”的回忆。末二句以景结情,语意含蓄。正如唐圭璋所评:“虚处传神,言在意外,余味无穷。”

鹧鸪天

已酉①之秋,苕溪②记所见。

京洛风流绝代人③,因何风絮落溪津④笼鞋浅出鸦头袜⑤,知是凌波缥缈身⑥。红乍笑,绿长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⑤。

【注释】

①已酉: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

②苕溪: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一名苕水。

③京洛:河南洛阳,是东周的京都,这里借指汴京。绝代人:绝代佳人。杜甫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④风絮:随风飘流的柳絮,这里借喻“京洛佳人”。溪津:苕溪渡口。津:渡口。

⑤笼鞋:衣裙遮住了鞋子。鸦头袜:古代女子穿的分出足指的袜子。李白诗:“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⑥凌波:形容女子脚步轻盈。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⑦红乍笑,绿长:偶尔一笑,满脸红晕;但眉毛经常皱着。绿:指眉毛。

⑧西楼一缕云:西楼,指女子居处。庚肩吾诗:“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一缕云:一片云彩。这里用宋玉《高唐赋》朝云的典故,即指仙女。

【简说】

作者和这位飘流在苕溪的绝色女子“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用同情的笔调来写。特别是观察细致,对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描绘得曲尽其妙,因而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末句从“巫山云雨”的“云”字移植而来,却不露痕迹。也表现了姜词“清空”(张炎评语)的一惯特点。这与晚唐温(庭筠)、韦(庄)那种绮丽的卑靡的词风不同,也就是表现在这些地方。黄升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中称“白石道人”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这里用的“精妙”二字,也适合于对这首词的评价。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说:“姜白石《鹧鸪天》词三首,'如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不但韵高,亦由笔妙,何必石湖所赞自制曲之敲金戛玉声、裁云缝月手也。”对本词特别是末二句评价甚高。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①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②白头居士无呵殿③,只有乘肩小女随④。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⑤,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释】

①这里指的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的试灯,当时叫作“预赏”。②笼纱:蒙纱的灯笼。《梦梁录·元宵》:“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笼纱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③白头居士:未接受官职的文士,这里是作者自称。呵殿:前呵后殿,即前呼后拥的随从。④乘肩:骑在人的肩背上。黄庭坚诗:“乘肩娇小女,邂逅此生同。”⑤沙河塘:在钱塘县南五里处。南宋定都临安后,此处甚是繁华。苏轼词:“沙河塘上灯初上,《水调》家家唱

【简说】

这首是作者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在杭州写的正月观灯词,反映了在灯节前的“预赏”时,已经花灯满市,游人满街而热闹非凡了。作者很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笼纱未出马先嘶”的豪门观灯的煊赫声势,与“白头居士无呵殿”的寒士观灯的落寞气氛作了生动的尖锐对比。归结到“少年情事老来悲”,寄寓了身世之感。作者《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的第九首有“少小知名翰墨场,十所心事只凄凉”的句子,可为“老来悲”句的注脚。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姜白石《鹧鸪天》:'笼纱未出马先嘶’,七字写出华贵气象,却淡隽不涉俗。”这话很有见地。

诉衷情

端午合路①

石榴一树浸溪红②,零落小桥东。五日③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④,楚人亏⑤,莫忡忡⑥。白头行客⑦,不采蘋花⑧,孤负薰风⑨。

【注释】

①合路:桥名,在吴江县。

②浸溪红:说石榴花浸在溪中,溪水都变红了。

③五日:五月初五(农历),即端午。

④谙世味:知道世故人情的滋味。谙,熟悉,了解。

⑤楚人弓:指楚共王遗失猎弓的故事。楚共出猎,将弓遗失,从者要去寻找,楚共王不同意,认为楚人遗失了弓,拾得弓的也是楚人,何必去找?见《孔子家语》这里作者以忘怀得失以自我宽慰。

⑥忡忡:心中忧愁貌。

⑦行客:过客,作者自称。

⑧采蘋:古诗篇名。说的是古代某大夫的妻子,被周文王的德教所感化,能够奉行祭祀之礼。这句作者自谦对政教未作贡献,实则是不被任用的牢骚话

⑨薰风:即《南风》,这首古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是歌颂舜帝的冶功的。这里指代太平盛世。

【简说】

这首词的主旨,也和词牌一样,是“诉衷情”。具体说来,就是倾诉自己一生怀才不遇,而且遭人嫉妒的苦闷,兼寓身世飘零之感。作者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曾向朝廷献《大乐议》及《琴瑟考古图》,因遭嫉,未得上奏。庆元五年(1199),他又向朝廷献《圣宋铙歌十二章》,这次幸得下诏免解,可直接参加礼部的会试,但结果未中进士,从此一生落魄,过着寄人篱下的飘泊生活。这首词是他在浙江吴江途中,夜宿合路桥时写的。首二句以“石榴”起兴,以花之“零落”喻自己的飘零。接着“五日”二句,在端午节缅怀屈原,因而引起“凄凉心事”。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片主要是抒情,但用“楚弓”、“采蘋”、“薰风”等典故来表达,也就是“以形象说话”,所以写得很含蓄而又深刻。过片三句,以楚弓之遑论得失强自宽慰。末三句正是牢骚满腹,而有反语结之:在太平盛世无所作为,是谁之过?令人三思。张炎在《词源》中评白石词曰:“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鹤孤云,去留无迹。……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这首词也有这些特点。至于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姜白石词“清虚骚雅,每于抑郁中饶蕴藉”,更适合于对本词的评价。

虞美人

赋牡丹

西园曾为梅花醉,叶剪春云细①。玉笙凉夜隔帘吹,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娉娉袅袅教谁惜,空压纱巾侧②。沉香亭北又青苔③,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注释】

①剪:分开的意思。

②纱巾:纱帽。古代天子戴纱帽,这里代指皇帝。

③沉香亭:唐宫内一座亭子,在兴庆宫图龙池东,亭子用沉香木建成,故名。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在此观赏牡丹。李白《清平调》诗(三首录一):“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简说】

这里咏牡丹的词,用意隐晦,寄托深远。姜派词人张炎在《词源·咏物》中写道:“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稍认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这里提出写咏物的四个要点,不仅适合于姜白石的咏梅,咏蟋蟀词(详下诸篇),也适合于这首咏牡丹词。一是咏物不能太认真,否则太拘泥死板而不流畅。本词是咏牡丹的,但首二句是写梅花,是明写;以后才写牡丹,是暗写。而且对牡丹正面着笔不多,有不即不离之妙。二是“模写”不能差远。本词除上片三、四句有“晦而不明”(不知是写梅还是写牡丹)的毛病外,下片皆切牡丹。三是本词用沉香亭北赏牡丹的典故,又从唐明皇、杨贵妃之事联系到徽、钦二帝的昏瞆误国,可谓“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了。四是本词用意,吊古伤今,如画龙点睛,全在末二句,也符合“一段用意,全在结句”的标准。所以够得上“绝妙”的评价。在思想内容方面,本词以牡丹为题材,用杨贵妃的故事,来抒发作者热爱国土,痛惜河山破碎的深厚感情,在白石词中可说是难得的优秀作品。王昶在《春融堂集》中称作者“以高贤志士,放迹江湖,其旨远,其词文,托物比兴,因时伤事,即酒席游戏,无不有黍离周道之感。”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体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这段评语不仅切合本词的内容,也指出了词的写作特点。

杏花天影

丙午之冬,发沔口①。丁末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②,风日清淑,小舟挂席⑤,容与波上④。

绿丝低拂鸳鸯浦⑤,想桃叶当时唤渡⑥。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⑦。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

①沔口:今湖北汉口。

②淮楚:淮,今安徽合肥;楚,这里指湖北汉阳,作者曾居住于此。

③挂席:扯起风帆。席,船帆。

④容与:悠闲自得貌。

⑤鸳鸯栖宿的河边。

⑥桃叶渡:在今南京城秦淮,青溪合流的地方。据《古今乐录》:“晋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其妹曰桃根。献之尝临渡歌以送之。后人因名渡曰桃叶。”

⑦兰桡:桡,船桨。兰桡,木兰做的船桨,这里借代小船。

【简说】

作者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离开他久居汉口,乘船东下,路过金陵时写下这首词,感情是复杂的。从小序中的“北望淮楚”,可见他在旅途上既向往武汉故居,又眷眷于合肥恋人。写在词中,既有往来奔波,漂泊身世之凄苦(末三句极为明显);又有“桃叶唤渡”、“愁眼春风”的恋情。后者写得恍惚迷离,如不联系小序及作者生平来体察,几乎难以捉摸。近人夏承焘教授对作者有《系年》考证,并说:“此词(《杏花天影》)写离情。词序谓'北望淮楚’,'鸳鸯浦’、'桃叶渡’诸句,说明作者所怀想的是他的恋人。这恋人的住处,在淮水流域的合肥。“待去,倚兰桡更少驻,写低徊往复之情极深至。下片代恋人设想:“金陵”乃“莺吟燕舞”之地,“玉孙游兮不归”,这使她很忧愁。此处用潮水之有信反衬人的无信。潮水无情之物,尚且懂得离人最若。这是加重的、进一层的写法。末了,以“日暮,更移舟向甚处”的疑问作结,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妙。”(见《姜自石词校注》)但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是“以偏概全”,特别是对下片的分析有些牵强。

ww 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99章 刘仙伦(一首)

刘仙伦,一名儗,字叔擬,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生卒年不详。有《招山小集》一卷。

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吴山①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②。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③。九塞貔貅,三关虎豹④,空作陪京固⑤。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⑥。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⑦。不见翠华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⑧。击楫凭谁⑨,问筹无计⑩,何日宽忧顾。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

【注释】

①吴山:指江南的山峰。

②长安:这里借指故都汴京。黄尘:形容烽烟不断。这两句是说从江南北望,烽烟弥漫(指宋金间经常有战事),但恨到汴京去的道路已经不通。

③堧(ruán软):河边之地。淮堧:指淮河宋金边界。扈(hù护),护从。严扈;指边界戒备森严。

④九塞:本为古代九个要塞。《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阨、荆阮、方城、殽、井陉、令疵、句注、居庸。”这里泛指宋、金交界处的要塞。貔貅(píxiū皮休):猛兽名,亦借指勇士。三关:泛指宋金边界的关口。虎豹:借指壮士。这两句指驻守边关的南宋战士勇猛善战。

⑤陪京:陪都。指建康。这句是承上面边界防守严密而进一步说不能光是防边,还要进取中原。

⑥天高;指帝王高不可及。若为:怎样?这两句是说与皇帝隔绝难通,怎么样才能向他诉说自己的尽忠为国的话?

⑦这三句是指中兴名将岳飞被害、韩世忠投闲置散,北伐大计被秦桧等奸臣所阻挠。

⑧翠华:皇帝的旗子,上面以翠羽作装饰。这里用作帝王的代称。跸(bì必):皇帝出宫时,禁止通行。这里指帝王的车驾。两句是说不见徽、钦二宗移跸的所在(指汴京),使你皇帝空有着神武的威名。意思是说如果不去恢复中原就不能称之为有为之君。

⑨击楫:指祖逖击楫中流、恢复中原。这句是说目前谁能担当北伐重任。

⑩问筹:谋划。《史记·留侯世家》,“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这句是说对恢复事业又拿不出计划和措施。

宽忧顾:宽解自己的忧念顾虑。这句是说那一天能兴师北上,收复失地,不再为国事而焦虑。

筇(qióng穷):即筇杖。筇本竹名,出四川西昌县,节高中实,可作手杖。

【简说】

本词主要是痛中原沦丧、报国无门,并慨叹权奸误国,谈北伐又无祖逖般的击楫英雄。因此忧思难平,清泪如雨。作者在另一首《念奴娇》中,也提到“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山河,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充分表现出时刻不忘恢复的爱国思想。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00章 俞国宝(一首)

俞国宝,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孝宗淳熙年间为太学生。有《醒庵遗珠集》,不传。

风入松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花边。玉骢①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髻云②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寄、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③。

【注释】

①玉骢:白马。

②髻云:象乌云般的发髻。

③花钿:以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形的首饰。

【简说】

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这首词是淳熙间太学生俞国宝为西湖断桥畔小酒家所作,并书写在酒家的素色屏风上面,被出游西湖的太上皇赵构所称赏,且将“明日重携残酒”改为“明日重扶残醉。”在词中,作者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暖风繁花、箫鼓喧天的西湖游乐图。

W W 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01章 程珌(一首)

程珌(1164~1242),字怀古。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曾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封新安郡侯。有《洺水词》一卷。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①。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②。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③。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④。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⑤。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⑥。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⑦。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⑧。

【注释】

①这两句是说天地之中(指中国)本来没有交界,是谁竟然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

②杳:深远。两句是说登镇江多景楼北望,对中原沦丧感到有难以言述的慨恨。

③这三句是说长江本来犹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上有两点孤山使之白璧有瑕。这里暗指金瓯有缺。

④鞭霆力:鞭挞雷霆的力量。两句是说要用鞭策雷霆的力量把小山驱赶到昆仑(大山)下面去。这里暗指收复失地。

⑤兵冶处:冶炼兵器之处。这里指冶城(今江苏六合县东),汉代吴王濞在此冶铸钱币兵器;淮阴在此北面。

⑥士雅:祖逖字士雅。这两句是说收复中原是天意(必然趋势),只是缺少象晋代祖逖、刘琨那样的爱国之士。

⑦隆中一老:指诸葛亮,他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拊:击、拍。顽石:指诸葛亮曾垒石列战阵于江边,即所谓“八阵图”。见《东坡志林》及刘禹锡《嘉话录》。杜甫有《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三句是说要再三拊击那堆成八阵图的石子(指备战),与诸葛亮般的战略家酌酒细论。

⑧孟夏:夏季第一个月。雨:南宋军队。北尘:指金国。这两句是说正如夏天需要雨水。当时局势亦需要南宋军队出师北上,把金国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简说】

上片点出“中原一恨”,是“南北竟谁分”;对于那“点破水晶盆”的“孤山”,则主张以驱策雷霆的威力把它驱走。而“水晶盆“、“孤山”等显然隐有所指。这里对敌骑蹂躏并占领中原表示极度愤恨,同时也表示出收复失地的决心。

下片说恢复事业有待于祖逖,刘琨般的爱国志士,和足智善谋如诸葛亮般的人物。看来作者对北伐十分重视并且深信一定能够成功。

作者有《六州歌头》一首,题为“送辛弃疾”,说明两人的交谊,他的词风也与辛词接近。

wWW。txshuku。ComtXt小_说天_堂

正文 第102章 郑域(一首)

郑域,字中卿,号松窗。三山(即今福州)人。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宁宗庆元二年(1196)曾出使金国。有《燕谷剽闻》二卷,今不传。

昭君怨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①。竹外一枝斜②。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③。

【注释】

①来:语助词。这两句可参看林逋咏梅诗。

②竹外句,见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

③这四句是指不管是栽在贫寒或富贵之家,梅花都一样开放。

【简说】

这首词咏梅而不点破“梅”字。词中写梅花冲寒而开,幽香袭人。又赞扬它对茅舍、玉堂,不分轩轾的品格,并以此暗示自己的操守。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03章 戴复古(二首)

戴复古(1167~?),字式之。天台黄岩(今浙江县名)人。家于石屏山下,因自号石屏。是江湖诗派的前辈之一。有《石屏集》,词一卷。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①

轮奂半天上②,胜概压南楼③。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④。浪说胸吞云梦⑤,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⑥。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骑黄鹤⑦,赋鹦鹉⑧,谩风流⑨。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⑩。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注释】

①李季允:名埴。曾任礼部侍郎,沿江制置付使并知鄂州知府。鄂州:今湖北武汉市。吞云楼;楼名。

②轮奂(huàn患):形容建筑物高大众多。《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这句形容吞云楼高耸入云,十分壮观。

③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这句指乔云楼壮观的气概足以压倒南楼。

④筹边;筹划边事。这两句说自己登上此楼只是想筹划考虑边防之事,那里是为了开拓一下眼界、观赏一下景色而已。

⑤浪说:谩说。胸吞云梦:云梦,古大泽名,在湖北省境内,面积约八九百里。司马相如有《子虚赋》,记齐国的乌有先生对楚国使者子虚夸说齐地广阔,并形容道:“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介(指毫不在乎)。”吞云楼的名称就由此概括而来。

⑥直把:就把。残虏:指敌人。这两句是说西北远望中原,就不由生出吞灭残敌的气概。

⑦骑黄鹤:见岳飞《满江红》

⑧赋鹦鹉:指写《鹦鹉赋》的祢衡。

⑨谩风流:这句承接上两句而来,是说崔颢、祢衡写下了有关本地风光的名作,至今空余下他们的流风遗韵。

⑩岳王祠:在鄂州。《宋史·岳飞传》:“孝宗诏复飞官……建庙于鄂,号忠烈……(宁宗)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雅志:平素的志向。若为酬:怎么能够实现。这三句是说李季允有着治理国家的才干、指挥将士的谋略,只是他平素的大志恐怕难以实现。

这两句是说假如没有杯酒消忧,秋风起处,恐怕鬓发都要愁白了。

【简说】

本词约作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上片写吞云楼胜概。登楼北望,真有吞灭残敌的气概。可惜南渡百年以来,多少北伐机会都被人事所误。下片缅想古人,追念先烈,只有寄厚望于当今,也即来任沿江制置制使的李季允。

戴复古曾从陆游等诗人学诗,又浪游东南一带,作品流传江湖。词共四十多首,其中亦颇有爱国之思,有些词风格豪放,接近苏辛。他自己也说“歌词渐有稼轩风。”(《望江南》)

柳梢青岳阳楼

袖剑飞吟①。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③。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④。

【注释】

①袖剑:衣袖里藏着短剑。飞吟:临风吟唱。

②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在洞庭湖的南头)。

③披襟:散开衣襟。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这三句是说在岳阳楼上,看到洞庭湖上万顷波光,披襟当风,长吟一曲,真是平生快事。这里表现出他的豪情壮志。

④君山:在洞庭湖中,相传是湘君出没之处,故名。一点:很小。这三句是说世事变迁历尽沧桑,只有湖中君山,自古到今,一直如此。这里也是对国势日趋衰颓的感慨。

【简说】

作者平生流落江湖,期望朝廷有为之士能以“一片忧国丹心”(《大江西上曲》)“击楫长江……为国洗河湟。”(《满庭芳》)也即早日北伐中原,一洗国耻。这种远大抱负,在本词中是通过登楼纵目、俯仰今古时有所流露。

www.56wen.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04章 史达祖(二首)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市)人。《四朝闻见录》说他依附韩侂冑,韩败后史亦受黥刑。他的词工巧轻圆,长于咏物。有《梅溪词》一卷。

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①,将烟困柳②,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③。惊粉重、蝶宿西园④,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⑤。沈沈江上望极⑥,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⑦。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⑧。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⑨,剪灯深夜语⑩。

【注释】

①做冷欺花:春寒多雨,妨碍了花儿的开放。

②将烟困柳:春雨迷濛,如烟雾般环绕在柳树四周。

③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这三句是写整日春雨绵绵,蝶燕等因暮云凄迷而栖息不飞。

④粉重:蝴蝶身上多粉。这句是说蝶身上的粉被雨沾湿后就飞不起。

⑤杜陵:汉宣帝陵墓所在地,在今西安东南,当时附近一带住的多是富贵之家,故用来借指繁华的街道。这两句是说春雨妨碍情人的密约佳期,华美的车子到不了杜陵路(指约会的地方)。

⑥这一句是说远望江上,暮霭沉沉,茫无边际。

⑦官渡:以公家的渡船来运送行旅客人。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与官渡相对而言。

⑧谢娘:唐代歌伎名,后泛指歌伎。妩:媚好。这两句是写烟雨笼罩远处的山峰,象谢娘被泪沾湿的眉毛那样妩媚好看。

⑨门掩梨花:李重元《忆王孙》诗:“雨打梨花深闭门。”

⑩剪灯深夜语: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简说】

题目是咏春雨,但全词没有明用“雨”字,正如《词洁》所说:“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作者描绘春雨,使用手法亦很多样,如“做冷欺花,将烟困柳,”是四字对句,用字十分凝炼。“尽日冥迷”,则是暮春迷离雨景,写得笔墨淋漓。“蝶惊”、“燕喜”是拟人写法。“和泪”句,以和泪眉妩比雨中遥峰。最后两句,则是化用前人咏雨诗句。周济说:“梅溪甚有心思,而用笔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数,所谓一钩勒即薄者。”(《介存斋论词杂著》)即是对作者过份注意技巧表示了不满。

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①了,度帘幕中间②,去年尘冷③。差池④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⑤。又软语⑥、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⑦,翠尾分开红影⑧。芳径⑨。芹泥⑩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注释】

①春社:春分前后祭社神的日子叫春社。燕子在春社前后飞来江南一带。

②度:飞过。晏殊断句:“楼台侧畔扬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青箱杂记》卷五引)

③尘冷:指旧巢冷落,布满尘灰。

④差(cī疵)池:指燕羽参差不齐。《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⑤相:细看。藻井:俗称天花板。这句是指燕子细看雕花的画梁和画着花纹的天花板,有似曾相识之感。

⑥软语:指燕子在一起的呢喃声。

⑦这句形容燕子轻捷地拂掠过花梢。飘,别作“翩”。

⑧红影:指花影。

⑨芳径:花草芬芳的小径。

⑩芹泥:燕子所衔之泥。杜甫《徐步》:“芹泥随燕嘴。”

这两句说天阴欲雨,燕子在芳径和水边忽先忽后地贴地而飞,争着显出它们的轻盈俊俏。

红楼:指富贵人家,也即燕子筑巢的地方。归晚:回巢已晚。

柳昏花暝:形容暮霭苍茫之中花柳凄迷的情状。

应自:该当。栖香正稳:指燕子安稳地眠息。自,别作“是”。

这句是说燕子忘了给思妇带回征夫的讯息。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燕子为思妇传书的记载。

愁损:愁坏。翠黛:画眉所用的青绿之色。双蛾:双眉。这两句是说思妇独自凭栏,只见双燕,不得来书,心中极其愁闷。别本少二字,作“愁损玉人”。

【简说】

此调是作者所创制。用题目作为调名。上片是燕归寻巢图,首两句从燕来时节到寻觅旧巢。下面写双燕飞入旧巢,又徘徊呢喃,飘然飞出。下片极写衔泥衔草时的形态。再写归巢情状,《花庵词选》说“姜尧章(白石)极称'柳昏花暝’之句。”这句是写燕,也是在写人。“栖香稳,”以燕子的双双安居引出思妇的凭栏凝思。

正文 第105章 岳珂(一首)

岳珂(1183~1240),字肃之,号亦斋、倦翁、东几,岳飞之孙。著有《棠湖诗稿》、《愧郯录》、《桯史》、《金佗粹编》等书。

祝英台近北固亭

淡烟横,层雾敛①。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③,风急怒涛飐④。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⑤。正霜鬓⑥、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⑦。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⑧。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⑨。

【注释】

①这两句是写层层重雾已经收去,只有淡淡轻烟横在天空。

②胜概:胜景、美景。本句是说当前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

③鸣榔:以长木条敲船,使鱼惊而入网。

④飐(zhān展):风吹物使动。这句指疾风吹得怒涛汹涌。

⑤鉴:照。关河:山河。两句是说山河清奇,使人举目生愁而不愿凭水观赏。

⑥霜鬓:指两鬓雪白。

⑦这两句是指登楼北望中原,都是作战的沙场,自己想要为国建功,所以频频地看着所带的宝剑。

⑧这是说自古到今,长江天堑把南北分开。

⑨西州。晋扬州刺史治所(今江苏江宁县西)。《通鉴》胡三省注:“扬州治所,在台城西,故谓之西州。”这句是说夜深人静,西州城中敲更之声历历在耳。

【简说】

作者在《桯史》中提到他在镇江时曾为辛弃疾座上客,并说:“稼轩有词名,每燕(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作者亦有《祝英台近》两首记镇江事,其一是“登多景楼”,写登楼北望的感慨:“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另一即本词。这是写月夜登北固亭,作者遥望万里沙场,激起了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自己虽有雄心壮志,但又有无法施展之感。

wWw:txshuku?Com

正文 第106章 黄机(二首)

黄机字几仲,一说字几叔。东阳(今浙江县名)人。生活年代约当宁宗时(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做过几任州郡小官。他曾作《乳燕飞》词寄给辛弃疾。又与岳珂以长调唱和,内容悲壮激昂,说明他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的词人。

满江红

万灶貔貅①,便直欲、扫清关洛②:长淮路、夜亭警燧③,晓营吹角④。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⑤。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⑥。狂鲵剪⑦,於菟缚⑧。单于命,春冰薄⑨。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⑩。旗帜倚风飞电影,戈铤射月明霜锷。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注释】

①万灶:军中搭灶支锅烧饭,说万灶是指军士人数众多。貔貅:猛兽名,此处借指精兵。这句是说南宋军队兵强马壮。

②关洛。关即关中(今陕西),洛即洛阳(今河南)。这句是说宋军将北上驱除盘踞在关洛(即中原之地)一带的敌军。

③长淮路:指当时的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也即是淮河地区。淮河是宋、金分界线。亭:即亭堠,用来侦察、了望。燧:告警的烽烟。这句是说淮河一带岗亭上夜里亦有兵士了望,一有警报,便燃起烽火告警。

④这句是说早上可以听到军营里嘹亮的号角声。

⑤绿鬓:乌黑光亮的鬓发,比喻盛年。黄头:指女真族的一个部落,即黄头女真。奴子:是对敌人的蔑称。闻鹤:指淝水之战,苻坚部下士兵溃逃,“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晋)师。”见《晋书·谢玄传》。这两句是指金国将士已无斗志,准备逃跑。

⑥这两句是说中原人民都已看出形势变化,今昔不同。也即指金国已成强弩之末,即将覆亡。

⑦狂鲵(ní泥):鲵是大鱼名,狂鲵借指残暴的敌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杜预注:“鲸鲵,大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剪:灭。

⑧於菟(wūtú污图):虎的别名,这里借指虎狼之国,即金国。缚:受困。

⑨单于:这里指金国之君。这两句是金国国势,危在旦夕,象春冰那样即将消融。

⑩翘关:举关。关,门闩。《文选·吴都赋》:“翘关扛鼎。”李善注:“列子曰:'孔子劲能招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招,与翘同。”还:同“旋”,盘弄。槊:长柄矛。政:同“正”。这句是南宋勇士力能扛鼎举关,舞弄长矛。

这句指南宋军旗迎风翻飞,光影闪动,如有闪电掠过其上。

戈:横刃装上长木柄叫戈。铤(chán蝉,又读yán延):小矛。矛是直刺装上木柄。铤似矛而用铁柄。锷:刀锋。这句是说戈铤映照在月光之下,刀锋雪亮。(比喻武器精良)。

榆柳塞:因边塞多种榆柳,故称榆塞。摇落:衰落,暗喻人民失望。宋玉《九辩》:“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两句是期望朝廷抓紧时机,一举收复失地,不要使边塞秋老,人民失望。

【简说】

南宋于1233年与蒙古军合围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次年城陷金亡。这首词大约写于此时。上片写南宋精兵长驱北上,敌军毫无斗志,中原父老也都知道金统治者日趋衰弱,形势与前大不相同。下片说金国必然灭亡,希望南宋朝廷要激励士气,发动军民,一鼓作气地收复失地。

霜天晓角仪真①江上夜泊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②。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③。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④,功名泪、欲盈掬⑤。

【注释】

①仪真:宋代州名,在长江北岸(今江苏仪真县)。

②江之曲:江水曲折之处。这两句是说夜宿氏江,寒意袭人,在江上北望中原,不胜感慨,因而长啸寄意。

③两句是说江水被鱼龙翻动,狂风卷地而来,浪涛拍岸,冲翻江边小屋。

④草草兴亡:在另一首《霜天晓角》(金山吞海亭)中,有“却笑英雄自苦,兴亡事,类如此。”是故作豁达之语。这里是从正面说,指国家兴亡大事,却被轻率处理。说“休问”,亦是愤极之语。

⑤功名沮:指自已忠诚为国,曾经有“书生万字平戎策。”(《虞美人》)结果是国事日非,功名未就,空余泪满襟。盈掬:满握,形容眼泪很多。

【简说】

本词写江上夜泊的情景,反映出作者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伤时感事悲愤难平的心情。他在《六州歌头》(次岳总干韵)中说:“将军(指岳珂)何日,去筑受降城……百年事,心未语,泪先倾……偏安久,大义谁明。倚危栏欲遍,江水亦吞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在本词中的心情。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07章 张辑(一首)

张辑,字宗瑞,号东泽,履信之子。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受诗法于姜夔。诗有《欸乃集》。冯可久以为月下谪仙所作,呼张辑为东仙。写词亦衣钵白石,或效仿苏、辛。词有《东泽绮语债》二卷。

月上瓜洲①

南徐多景楼作②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③?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④。

【注释】

①月上瓜洲:原词牌是《乌夜啼》,又名《相见欢》。张辑为词,皆以篇末语为词牌立一新名,以求牌名符合内容。如他的《桂枝香》,新名为“疏帘淡月”;《齐天乐》,新名为“如此江山”等等。

②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东晋置徐州于京口。南朝刘宋改名南徐州。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楼坐山朝江,风景佳绝。米芾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古代诗人,登北固山,临多景楼,多有题咏。③神州:战国邹衍称中国曰赤县神州。后世因称中国为神州。④瓜洲:在长江北岸,为运河入长江处。本为长江中的沙洲,因其状如瓜,故名。有渡口与镇江相通。

【简说】

这是张辑登南徐多景楼感时伤事之作。多景楼在南口(即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不仅倚山临水,风景秀丽;而且南口是南北交争、形势险峻的军事重地。志在抗金雪耻的南宋诗人们登上北固亭或多景楼,无不抚今追昔,忠愤填膺。陆游、杨炎正的《水调歌头》之外,岳珂的多景楼词写得最有典型性:“倩谁问,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落日潮头,漫写属镂恨。断肠烟树杨州,兴亡休论。正愁尽,河山双鬓。”(《祝英台近》)张辑这一首多景楼是小令,且看他怎么把类似的感触按自己的风格熔炼、安排的吧。

上片一连两个反问句:“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可谓悲愤之极。面对北面的滚滚长江,秋天的斜阳草树,已非一次了,郁结心头的愁和恨,已经压垮了精神。遥望中原,只见连天寒草,哪见故国神州?反问表示愤激,其实是沉痛的叹喟,辛弃疾也有类似的词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补天无术,徒然兴叹而已。下片,词人把自己的深沉悲哀,加以扩大,作为古往今来英雄烈士共同的悲哀:“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历史上东吴、两晋、六朝、隋唐,有多少帝王将相、英雄烈士,空怀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恨;空洒悲天悯人、亡国忧国之泪。多少恨与泪,一概付诸东流,与水长逝。这难道不是历史的悲剧么。结处即景生情:“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多景楼下见江面渔舟,载着一网鱼儿,向隔岸的瓜洲驶去,不免起了湖海归隐的念头。取“渔竿”、“明月”两个事物,形象地表现渔翁的自在逍遥,也流露了作者为词所特有的清疏风雅的风格。

wWW。txshuku。Com

正文 第108章 刘克庄(五首)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福建县名)人。理宗淳祐六年(1264)赐进士出身,官龙图阁直学士。早年曾写《落梅》诗,被言官指为讪谤,因而贬官。有《后村大全集》,词名《后村长短句》。

冯煦说:“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是认为他的词具有爱国思想,能与陆游、辛弃疾相提并论。其实,他是辛派词人,能以“壮语”入词,写来豪气淋漓,不受格律束缚。张炎指出他“负一代时名”,但他的词却是“直致近俗,效稼轩而不及者。”(《词源》)认为在艺术成就方面不及辛弃疾。

沁园春梦孚若①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②。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③,圉④人呈罢,西极龙媒⑤。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⑥。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⑦。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⑧。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⑨。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⑩。

【注释】

①孚若:方信孺,字孚若,福建莆田人,是作者好友。他曾三次出使金国,抗节不屈。

②宝钗楼:宋时咸阳(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酒楼。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三《对酒》:“但恨宝钗楼,胡沙隔咸阳。”自注:“宝钗楼,咸阳旗亭也。”旗亭,即酒楼。铜雀台:曹操所造。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这两处当时在中原沦陷区,作者并未到过,只是于梦中出现。

③这两句是说叫厨师把东海的大鱼去鳞后细切成片。

④圉(yǔ宇)人:管理养马之事的人。

⑤西极龙媒:从极西方来的骏马。《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天马徠(同'来’),从西极。……天马徕,龙之媒。”古时认为天马和神龙都是神物,因此天马可以作为招致到龙的媒介,所以把骏马称为“龙媒”。

⑥《三国志·蜀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三句是把方信孺和自己比做刘备、曹操。认为其余的人都碌碌不足道。

⑦燕南:指河北之南。赵:今河北一带。剑客奇才:《汉书·李陵传》:“(陵)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这三句是说要用千辆车子来招请燕赵的志士,以便发挥他们的才能,共谋恢复。

⑧画鼓:画有文彩的更鼓。晨鸡: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两句是说好梦正浓连雷鸣般的更鼓都惊不醒,那知一下就被晨鸡唤醒了,这里表示对国事的关心。

⑨李将军:即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汉文帝曾对他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万户侯:指封地食邑有万户人家的侯爵。这三句是叹息李广生不逢时,兼以自伤不遇。

⑩慷慨生哀:古诗《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这三句写追念往事,悼怀亡友,但恨世少知音。

【简说】

这首词为悼怀亡友而作,受辛词影响很大。上片写梦境,与友人登访名胜,摆上筵席,二人都是英雄好汉,所结交的也是剑客奇才。下片欢饮正酣,被晨鸡唤醒,自叹老去无成,披衣四顾,又极感慨。上片梦境,繁华欢乐,下片现实,凄凉失意,对比极其强烈。作者对朝政的不满、对怀才不遇的慨叹,在词中表现得十分强烈。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①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②,怎生分付③。记得太行山百万④,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⑤。君去京东豪杰喜⑥,想投戈、下拜真吾父⑦。谈笑里,定齐鲁⑧。两河萧瑟惟狐兔⑨。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⑩。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注释】

①陈真州子华:陈鞾字子华,有谋划军事的才能。这时受命知真州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真州(今江苏仪征县),在长江北岸,是当时前线之地。作者期望他能担当起收复失地的重任。

②平章:评论、筹划。公事:指抗金大事。

③怎生分付:怎样办理。

④太行山百万:指活动在太行山一带以王彦为首的“八字军”。宗泽曾授予王彦以“忠州防御使”的头衔。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八。宗爷:即宗泽。他在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被南宋朝廷任命为开封尹兼东京留守,金人呼为宗爷爷,不敢进犯。这两句是说宗泽当时善于和义军配合,在中原一带抗击敌人。

⑤握蛇骑虎:比喻左右为难。这句是说当前朝廷把义军当作不可信任的对手。

⑥京东:指汴京以东。宋代京东路包括现在的山东、河南东部和江苏北部地区。这句是说陈鞾到任后会和京东一带义军取得联系。

⑦投戈、下拜:指带有五万人马出没于江、淮、湖北一带的张用,接到岳飞的招降书后说:“真吾父也”,便投降。

⑧齐、鲁:春秋时国名,在山东。两句是说陈鞾能轻而易举地平定山东地区。

⑨两河:黄河两岸。一说是指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今河北及黄河以北的河南地区)。狐兔:指敌人。

⑩祖生:即祖逖。这两句是借祖逖北伐而联系到目前未能收复中原。

新亭:见陈亮《念奴娇》这两句是说多少南下的士大夫,谁还做梦回到中原大块土地(暗指这些人连北伐的梦也不做一个)。

这两句是以胆怯如新妇的书生自嘲,借此显示陈鞾的豪勇。

塞鸿:鸿雁生活于北方边塞之地,故名。这里是说自己目送陈鞾北去而感到惭愧。

【简说】

词中突出了南宋初年太行山义军的实力和声势,希望陈能够北上和义军联系,为恢复中原作出贡献;另外也对朝中胆怯的“新亭挥泪客”,投之以蔑视的一瞥。杨慎所谓“壮语足以立懦”。(《词品》)也即指其慷慨陈词、以国事为重的气概。

贺新郎九日①

湛湛长空黑②。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③,赖有高楼百尺④。看浩荡、千崖秋色⑤。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⑥。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⑦。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⑧。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⑨。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⑩。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湛(zhàn战)湛:本来形容水深,这里指满天黑云。

③空:望尽。这句是说作者年事已老,想平生目空天下,极其自负。

④高楼百尺:这里指爱国志士登临之所。见张之干《水调歌头》注⑧,第356页。

⑤这句是说千山万壑秋色无边。

⑥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句是说尽管自己失意沦落,但不为个人的得失而流泪。

⑦凌云笔:《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这句是说作者自许有下笔千言的手笔。

⑧春华:指少年时的才华。萧瑟:杜甫《咏怀古迹》诗:“庾信乎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两句是说到现在少年才气消磨殆尽,只有满怀家国之恨。

⑨南朝狂客:指东晋孟嘉,他在九月九日随恒溫游宴龙山,风吹孟嘉帽落,孟自己不觉得。桓温命人做文章嘲笑他,他亦写文回答。见《晋书·孟嘉传》。这三句是说流俗之人爱把孟嘉落帽当作名士风流,每年当做重阳佳话来复述一遍。

⑩若:假若。孤负:辜负。这两句是说假如赏黄花而不饮酒,只怕黄花也要笑人太孤寂(指满怀悲凉,只能借酒挠愁)。

鸿北去,日西匿:江淹《恨赋》:“白日西匿,陇雁少飞。”这两句是说鸿雁北飞,事业落空,白日西下,国势危殆。

【简说】

这首词写作者重阳节登高远望引起的愁思感慨。上片写正当重阳佳节,却又长空黑云,斜风细雨,令人乱愁如织,但作者不以失意半生而悲,而是忧念国事,关心恢复。下片先以自己少年自负,老来萧瑟相对照,再以世俗标榜的名士风流与忧国志士的杯酒浇愁作对比,作者“老眼平生”的感慨也就跃然纸上。

玉楼春戏林推①

年年跃马长安市②。客舍似家家似寄③。青钱换酒日无何④,红烛呼卢⑤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⑥。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⑦泪。

【注释】

①林推:呼卢推官,作者的同乡和友人。

②长安:临安。这是说每年都在临安街上纵马观赏。

③这句是说住客舍的日子多,住在家里的日子少。

④日无何:《汉书·袁盎传》:“南方卑湿,丝(即盎)能日饮无何。”这句是说把青钱去换了酒来,每日只是吃酒,更无别事。

⑤呼卢:呼“卢”的声音,古代赌具的骰子,五子全黑称为卢,掷得卢便获全胜,所以赌徒们都连连呼卢。

⑥锦妇:前秦窦谄之妻苏蕙,因丈夫在外娶妾,便用锦绣织成回环可读的回文诗给窦,使他感悟。挑,挑出花纹。玉人:指妓女。这两句是说妻子的爱情十分真挚,而妓女的心事却难于捉摸。

⑦水西桥:指妓女居处。这句说不值得去为妓女抛泪。

【简说】

先说林推跃马京城,长期作客,过的是喝酒、赌博的日子,再劝他顾念妻子,并要以恢复中原为重,不要为妓女而浪费眼泪,这里语重心长,是劝慰语,也是激励语。

忆秦娥

梅谢了。塞垣①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②。浙河西面边声悄③。淮河北去炊烟少④。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⑤。

【注释】

①塞垣:泛指中原边塞地区。

②大梁:战国时魏国首都名,即北宋时的汴京。遗老:遗民。

③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的接近前线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接近边界而平静无事(暗指朝廷无意恢复中原)。

④这句是说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区,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⑤宣和:宋徽宗年号。宣和宫殿是代表北宋末年汴京的繁华。这两句是说昔年繁华的京师,如今已是一片凄凉,也即不堪回首之意。

【简说】

梅谢冻解,春回大地。作者心中惦念北方沦陷区,只能请雁儿带信问候汴京的父老。作者忧虑的是朝廷不思北伐,使中原长期被敌人占领而残破不堪。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09章 吴渊(一首)

吴渊(1190~1257),字道夫,号退庵,德清(今浙江县名)人。宁宗嘉定七年(1214)进士。曾任江西安抚使、兵部尚书,福建安抚使、参知政事等官职。有《退庵集》。

念奴娇

我来牛渚①,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②。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③。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④。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⑤。追念照水燃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⑥。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⑦。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吋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⑧。

【注释】

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山北突入汪中,称采石矶。李白有《夜泊牛渚怀古》诗,是写晋镇西将军谢尚与袁宏定交之事,并自叹世无知音。

②这句是说自己登临远眺,胸襟为之一爽。

③占断:占住。这两句是问谁在此高处盖了亭子,占住了这个古往今来使人慷慨生哀的形胜之地。

④鲸奔:如巨鲸奔驰,形容江涛翻滚。这三句是写江山形势,不是人为的天然险要。

⑤胡、羯(jié节)。少数民族。这里借指金兵。这两句是说南宋的舟船,曾在此地大败了众多的金兵。

⑥照水燃犀:《晋书·温峤传》:“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这里用燃犀角照水中妖魔比喻驱除敌人。这三句是说男儿应当效法英雄豪杰一举扫荡敌军。

⑦星星;指鬓发花白。镊(niè聂):拔除(毛发)。

⑧这三句是以江天云雾昏暗隐指边境敌患,兼以表达自己内心对国事的忧愤。

【简说】

作者来到牛渚山,登上危亭,纵眺长江天险,不禁想起几十年前在这里发生的激烈战斗:虞允文指挥下的南宋军队,大败由完颜亮亲自率领渡江侵犯的金军。这就是著名的采石矶大捷。在怀想英雄的抗敌业绩时,作者面对着“开禧(1206)北伐”以来,国势愈趋衰弱的现实,满腔忠愤,无处发泄,几乎将栏干击碎,其内心之苦闷可以想见。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10章 李好古(二首)

李好古,自署乡贡兔解进士。自称“江南客”《八声甘州》)。有《碎锦词》。

江城子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①。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②。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③。少年有意伏中行④。馘名王⑤。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⑥,空怅望,过维扬⑦。

【注释】

①这三句是作者经过扬州时,但见平沙浅草,征途茫茫,而这条北通中原的大路又经过了多少次战事,经历了几度兴亡。

②这两句是写夜间听到涛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骨:指人的气骨节操。

③谩:徒然。这三句是徒然悲叹千古以来的英雄亦难以建成功业。

④伏:佩服。中行:原为春秋时晋国六卿(将军)之一。这里泛指军官。

⑤馘(guó国):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计功。这句是指杀死敌人的统帅。

⑥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这句是说自己想要上书但又恨离朝廷太远,只好作罢。

⑦维扬:即扬州。

【简说】

作者写了好几首在扬州、镇江一带怀古伤今的词作,其中或夸扬州的壮丽、或叹故土沦丧。本词上片先写兴亡之感,再为古来英雄的遭遇发出慨叹。下片抒写自己少年时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如今路经扬州,回首前尘,不胜怅恨之至。

清平乐

瓜州渡口①。恰恰城如斗②:乱絮飞钱迎马首。也学玉关③榆柳。面前直控金山。极知形胜东南④。更愿诸公著意,休教⑤忘了中原。

【注释】

①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县南。州,或作“洲”。

②城如斗。:指城形如北半。

③玉关:泛指边塞。

④这两句是说瓜州直接控制镇江金山,是东南的要冲。

⑤休教:休要,不要。

【简说】

瓜州渡,是长江北岸的渡口,据此可以渡江宜抵镇江。南宋时,这里是金兵南侵的冲要之地。所以,这个“乱絮飞钱”的南方小镇,如今已成了从前的边塞玉门关。接着说瓜州南控金山,形势十分重要,提醒朝廷诸公加意经营,不要忘了中原地区。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11章 吴潜(二首)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德清(今浙江县名)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枢密院长官)。后被劾贬化州团练使(州军事长官),死于循州(广东惠阳县)。他与姜白石,吴文英等词人都有交往。他的词写得风致翩翩,但亦很注重内容,在不少词中都吐露出忧国之思。有《履斋诗余》。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①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②。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③。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④。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⑤。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⑥。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⑦。

【注释】

①李御带珙:李珙字开拍,吴郡人,官国子司业,有《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御带:官名。

②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表宫殿朝堂。翩然:即飘然。这两句是问李珙为何离开朝廷,飘然引退。

③这两句写李珙将过着江上烟波、与鸥鹭作伴的隐居生涯。

④这两句写空有报国之心而不能实现,虽怀济时奇策而无处吐露。

⑤垂虹亭:在吴江(今江苏吴江县)。《吴郡图经缕志(中)》。“吴江利往桥,庆历八年,县尉王廷坚所建也。……桥有亭曰垂虹。苏子美尝有诗云:'长桥跨空古未有,大亭压浪势亦豪。’非虚语也。”这里是泛指。鲈堪煮、指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起想到吴中的菰菜、鲈鱼脍等,就弃官回到松江。这两句是说在桥亭之下系住小舟,煮鲈鱼脍,过着逍遥的生活。

⑨浑:全。冉冉:慢慢地。如许:如此,这样。这两句是说世事都未了结,而岁月如流,人亦垂老。

⑦这两句是说举头问天,天亦无语,即是说自己的感慨无人理解。

【简说】

本词是借送客抒发感慨,客人由于一心想要济时报国而不可得,因此只能远去江湖。然而世事未了,退隐亦非长策,“欲归无处”、“问天无语”,写出了主、客两人所共有的心情。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①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②,透岩穿岭③。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④。山之下,江流永⑤。江之外,淮山暝⑥。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⑦。勾蠡规模非浅近⑧,石苻事业真俄顷⑨。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⑩。

【注释】

①齐山:在今安徽贵池县东。绣春台:在齐山顶上。

②筇杖:竹杖。

③透岩穿岭:穿山越岭。

④这两句是说,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

⑤永:水流悠长。这两句是说齐山之下江水长流。

⑥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宋、金以淮水为界。暝:日暮。这两句是说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

⑦虎狼:喻敌人。梗:阻塞。这两句是说中原一带敌人还盘踞在那里。

⑧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请和。此后他卧薪尝胆,并用范蠡、文种等整顿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攻灭吴国。这句是说勾践和范蠡的灭吴规划是长远之计。

⑨石苻:指后赵石勒和前秦苻坚,他们在位时间都很短。俄顷:一会儿。这里暗以石苻喻金国。

⑩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这两句是说古往今来、兴亡盛衰的道理,又有谁能理解呢?

【简说】

唐杜牧在池州刺史(今安徽贵池县)任上(八四四——八四六)曾有《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首词上片回忆十二年前上齐山登台顶的少年狂兴,如今重游旧地,风景依然,狂气渐消。怀想杜牧昔曾来此登临赋诗。下片写山下江水奔流,山北淮山暝瞑,中原一带仍然被敌人盘踞。作者认为敌人貌似强大而不可能持久。因而期望朝廷上下能效法越王勾践作长期备战打算。这里反映出他对国事的关心。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12章 淮上女(一首)

淮上女,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在宁宗嘉定间(金宣宗兴定末1220左右),金人南侵时被掠去。

减字木兰花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简说】

在公元1220年左右,金国北面受到蒙古军队的进攻,被迫将首都南迁到开封,国力日趋衰徽,但与此同时,却仍连年攻宋,妄图夺取南宋领土来作为补偿。在金军屡次进犯及狼狈退却之际,不知多少人民遭到杀戮掳掠,不知多少财物遭受破坏掠夺。淮上女就是不幸的牺牲者之一。

词中写淮上女与亲爱的故乡永别之际,她依恋的目光看着故乡的山水,云雾缭绕的山峰和烟波缥渺的江水似乎都充满了愁恨。旅途是那样漫长,她泪眼模糊地不断回望故乡,对着暮春的晚景,多少新仇旧恨一起涌上了心头。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13章 黄孝迈(一首)

黄孝迈,字德文,号雪舟,生平事迹不详。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①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②前,惟是有、一波湘水③,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④。这次第⑤,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⑥。

【注释】

①楚乡:指长江以南一带。

②翠玉楼:指装饰着绿色玉石的高楼。

③湘水:在今湖南境内。

④桃根:见吴文英《莺啼序》。这里借指作者恋人。

⑤这次第:这许多情况。

⑥并刀:见姜夔《长亭怨慢》。这两句与姜词“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意思相近。

【简说】

《艺蘅馆词选》认为本词有所寄托:“时事日非,无可与语,感喟遥深。”词中先以翠鸟拟人化,说它苦于清歌无人领会,柳花又不解自己伤春之意,更有谁体贴自己的柔情。这是借以表现作者忧心国事的心情无人了解。在作者眼里,空樽、青山、残月都是有情之物,一起为国事日非而悲恨落泪。

刘克庄认为他的词写得清丽绵密,风格与秦观词接近(《后村集·跋雪舟长短句》)。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14章 方岳(一首)

方岳(1199~1262),字巨山,自号秋崖,祁门(今安徽县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历任饶州、抚州、袁州的知州。著有《秋崖先生小稿》。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②。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③。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④。萍洲外⑤,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释】

①平山堂:在扬州,欧阳修建。他在《朝中措》中说:“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②酒螺红:红螺酒。

③蓬舟:小船。菰菜莼羹:用晋张翰弃官回南的典故。这三句是说南归退隐已不可能,鸿归北方也无话可寄。暗指南北不相通。

④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中原。这两句是说自己醉中北望,不胜故国之痛。

⑤萍洲:指江中长满白萍的小洲。敛眉峰;形容山峰逐渐隐入暮霭之中。

⑥当时杨柳:欧阳修曾在平山堂前种植杨柳,人称为“欧公柳”。这三句是说不见当年欧公手植的杨柳,只是雨打风吹,岁月匆匆,销磨了多少古往今来的英雄。

【简说】

苏轼在黄州时曾作《水调歌头》,其中说:“长记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这是想起扬州平山堂,怀念欧阳修其人其词。作者来到平山堂,用东坡韵写了这首词。先是从眼前秋色引出愁思。酒后遥望中原,但见夕阳满山,更有遗恨无穷之感。下片叹息欧、苏两翁的遭际。岁月如流,英雄老去,匹马孤啸于西风之中,真有不胜吊古伤今之感。

WWW、txshuku.ComTxt=小_说[_天.堂

正文 第115章 萧泰来(一首)

萧泰来,字则阳,号小山,临江(在今江西省)人。理宗绍定二年(1229)进士,有《小山集》。

霜天晓角梅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②。清绝。影也别③。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注释】

①赖是:亏得。

②浑:全。角:军中乐器。

③影也別:指疏影横斜,别有风致。

【简说】

这是一首咏梅词,词中以梅喻人。先写梅天生有骨气,受得住霜雪严寒,却不为角声中传出的离别之音所动。再写它孤芳自赏,不想和盛开在春风中的海棠争妍斗胜。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16章 许棐(二首)

许棐,字忱父。海盐(今浙江县名)人。理宗嘉熙中,居于秦溪,自号梅屋。多与江湖派诗人交游,诗风亦接近,多咏歌闲适、模写山林。词共十八首,都是小令。有《梅屋诗稿》及《梅屋诗余》。

喜迁莺

鸠雨细,燕风斜①。春悄谢娘②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③。钏金寒,钗玉冷④。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⑤。

【注释】

①这两句形容鸠鸟和燕子在斜风细雨中来回飞翔。

②谢娘:指思妇。

③暮云:指傍晚时天涯上空的云霞。这两句是说咫尺天涯,两人相隔虽只一重帘子,就无法相见,不必有断肠人在天涯之叹。

④这两句即金钏寒,玉钗冷,形容春寒。

⑤孤负:即辜负。韶华:美好的春光。这两句说春来梳洗时无心插戴花儿,辜负了几许春光。

【简说】

这首闺怨词,写得清丽缠绵而又哀怨欲绝。先说幽居闺中,与恋人相隔咫尺,也不能会面。再说由于辜负大好年华而产生的幽恨,即使有酒也无法消除。

后庭花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①。雨窗和泪摇湘管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③。

【注释】

①这两句是说一春未曾出游,想来湖上已是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②湘管:用湘竹做笔管的毛笔。

③琵琶怨:琵琶奏出幽怨的乐曲。李颀《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这两句是说东风不管琵琶中传出伤春相思之曲,仍然将枝头的花儿吹落满地。

【简说】

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了伤春念远、凄凉孤独之情。本词颇有宋初小令气息。试看晏殊《清平乐》的写相思:“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张先《一丛花》的写离愁:“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比较之下,可以看出格调的近似。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17章 吴文英(十首)(1)

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曾在苏州、浙江一带当幕客。词有《梦窗甲乙丙丁稿》四卷。

吴文英词远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在辛弃疾、姜夔词之外自成一格。尹焕推重他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花庵词选》引)吴词注重音律、善炼字面、多用代字而且雕琢工丽;但因过分研炼,有的词流于晦涩。张炎《词源》就认为吴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这是南宋两派词论在评析具体词家时看法上的分歧。实际上他在艺术技巧方面有独创之处,不能片面否定。吴词的主要缺陷是和历来写艳词的作家一样,即内容比较狭小,较少反映社会现实而多个人身世之感。

清代浙西词派以吴文英为姜派词人。到清中叶以后,周济《宋四家词选》则将吴文英与辛弃疾、周邦彦、王沂孙列为四家,以总领两宋的词人。这一看法影响到晚清的许多词人,他们对吴词展开了更为认真、深入的研究。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①游废园

采幽香,巡占苑,竹冷翠微路②。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③。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④。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⑤。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⑥。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⑦。

【注释】

①龟溪:在今浙江德清县。《德清县志》:“龟溪古名孔愉泽,即余不溪之上流。昔孔愉见渔者得白龟于溪上,买而放之。”

②幽香:指清香袭人的花枝。巡:行游。古苑:即“废园”。翠微:指青翠的山气。翠微路:指山间苍翠的小路。这三句是指在荒废的园林中漫步,边摘花,边穿过苍竹绿丛掩映下的小路。

③溪根:溪边。小莲步:指女子的脚印。《南史·齐东昏侯记》:“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这两句是说女伴们在溪边斗草嬉游,在沙地上留下了脚印。

④这三句是说一年易过、又届寒食节,自己年华老去,却还在他乡浪游。

⑤因甚:为什么。悭(qiān千):吝啬。这三句是说为什么老天也吝惜春光,稍阴便又下雨,致使春日虚度,无法尽情游赏园景。

⑥这两句是说春光易老,已是绿满长亭归路,自己的思乡之梦也随着飞絮远去(指思归而不可得)。

⑦这三句是指花影摇曳、莺声婉啭,似乎含着无限情思,使我不禁伫立凝想,为它们的挽留而暂时流连。

【简说】

本词写寒食节客游废园时的身世之感,写来含蓄沉着,情韵特胜。上片先叙巡游废园时见到的清幽景象,并因佳节而兴起自身孤独、浪迹云山的慨叹。下片写寒食天气:轻阴成雨,引起旅人归思,而花影、莺声又象在含情挽留,寥寥几句,勾勒出他留连美景、欲行又止的形象。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①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③。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④。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⑤。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⑥。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⑦。

【注释】

①除夜:除夕。立春:周密《武林旧事》说:“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掌管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旛雪柳……是月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

②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辛弃疾《汉宫春》有:“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花信:“花信风”的简称,即花期。此处指彩幡。这三句是说立春日妇女头上戴着新制的彩幡。

③这两句是指残阳照、东风吹,不放旧岁的年华逝去,兼指立春与除夕。

④西窗:指昔日自己和伊人晤谈的地方。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侵跷:天刚亮。新年莺语:杜甫诗:“莺入新年语。”这三句是说除夕之夜与伊人点烛守岁,在笑语声中迎来了新年。

⑤尊俎:偏义复词。这里揩俎,即砧板。玉纤:玉色的纤手。擘(bò):剖分。黄柑:春盘中的果子。辛弃疾《汉宫春》:“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幽素:幽情素心。这三句是回忆旧时伊人曾手剖黄柑,准备春盘,那种温馨的芳香绾住了自己的幽情。

⑥这两句写自己归家心切,梦魂如能飞返故乡,徜徉在那波平如镜的湖边,恐也将迷离失路。

⑦结尾三句,写眼前天寒,孤身作客,两鬓苍白,好象沾上千点吴霜,与乱落如雨的梅花相对无语,可说是景中见情,倍增凄寂之感。吴霜:李贺《还自会稽吟》:“吴霜点归鬓”。

【简说】

题目是除夕又兼立春日。上片写人家除夕守岁以及迎接新春之乐。先写头上春幡。《岁时风土记》说:“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裁为小旛,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之下。”春幡表明春已来到,添烛不眠则是极写守岁之乐。

下片指出立春所用的春盘黄柑,是伊人所置办。如今春已归来而客犹未归,归梦苦自萦绕,相对唯有落梅如雨。这里上下片对照,设想细致入微。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①。楼前绿暗分携路②,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③春寒中酒,交加④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⑤。

【注释】

①草:起草。瘗(yì忆):埋葬。庾信有《瘗花铭》。铭:文体的一种。

②分携:分手。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③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④中(zhòng)酒:醉酒。

⑤交加:形容杂乱、多。

⑥双鸳:指女子的绣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双鸳不到:即伊人未来。幽阶苔生:指苔生石阶,遮住了上面的足印。庾肩吾《咏长信宫中草》:“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这两句是为伊人不来相会而感到惆怅失望。

【简说】

这是清明怀人之作。听风听雨,景中有情。清明时在风雨中葬花,表示情已深;愁写葬花之铭,说明情更深。楼前就是分携(手)之路,柳一丝,情一寸,是极写伤离惜别,而意犹未尽。下面再即景写情,申说中酒是为了消愁,莺啼却依然惊梦。

下片说日日扫林亭,是天天盼望伊人再来。依旧赏新晴,是人面不知何处之意。人去亭空,不胜惆怅,甚至见秋千而思纤手,见黄蜂频扑而疑秋千索上凝有余香。“惆怅”两句用来点明“分手”题意,而又自含蓄不尽。

莺啼序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①。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②。念羇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③。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④。遡红渐、招入仙溪⑤,锦儿偷寄幽素⑥。倚银屏、春宽梦窄⑦,断红湿、歌纨金缕⑧。瞑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⑨。幽兰旋老,杜若还生⑩,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苧。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注释】

①沈香:沈香木。这两句说自己因醉酒得病后又为春寒所苦,百无聊赖地关好那雕花的沈香木窗户。

②吴宫:泛指南宋宫苑。临安旧属吴地,五代时吴越王在此建都,故云。这两句写清明以后坐画船游西湖,但见两岸晴丝缭袅,宫室园林都掩映在丛树之中。

③羇:同“羁”。羁情,离情,旅思。这两句是形容自己客游的情思,也随着春风化成轻絮飘然而去。

④娇尘软雾:指西湖上的尘雾,这是形容车马游人来往不绝的热闹景象。三句叙作者客居杭州十年,曾在西湖畔的柳下系马,到处尽情游赏。

⑤这句用王维《桃源行》诗意:“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遡:同“溯”,沿流而上。仙溪:暗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到仙女的故事。见《幽明录》。本句记作者的一次艳遇,即游览途中被引入“仙溪”。

⑥锦儿:是钱塘妓女杨爱爱的侍婢。这里泛指侍婢。见洪遂《侍儿小名录》。这句写侍儿又暗暗向他传达主人的情意。

⑦银屏:镀银的屏风。春宽梦窄:指春长梦短。这句写两人聚会时间的短促。

⑧断红湿:即泪湿。歌纨:歌唱时所用的绢扇。金缕:金线绣成的舞衣。这句是指分别时恋人惜别的泪珠沾湿了歌扇舞衫。

⑨这三句是说夜色渐至,堤上游人散去,夕阳映射下的湖面风光,都归鸥鹭领受。叙述由人事转到写景,暗示二人已经分离。

⑩幽兰:即兰花。旋:不久。杜若:香草名。这两句以花开花落、草衰草长表示岁月匆匆逝去。

这句是说自己还客居在江南水乡,飘泊不定。

六桥:指西湖的堤桥。外湖六桥是苏轼所建,名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里湖六桥明代杨孟映所建,名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竹、濬源。这句是说自己在别后曾到六桥一带打听,恋人消息全无。

花委:即花萎,花谢。“委”通“萎”。“花”、“玉”、“香”,都借指恋人。这三句是说时光流转、往事如烟,自己所眷恋的女子已经死去。

长波妒盼:古人将美目称为“横波目”,这里说水波也妒忌她的美目流盼,是进一步写她的美目。遥山羞黛:古人将秀眉称为“远山眉”,这里说遥山也羞见她那远山似的眉黛。这三句是在渔灯分影的水乡夜泊春江之时,因看见流波和远山而引起对死者的忆念。

楫:划船的用具。桃根渡:泛指离别之处。这里用晋代王献之与妾桃叶分别之时,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又《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相传桃根是桃叶之妹,这里借指作者恋人。

青楼:泛指妓女居处。这句是说恋人住过的青楼依稀如旧(暗示人亡楼空)。

这两句是说回忆两人分别时在破壁上题诗,到今天那和泪磨墨写成的字已蒙上一层尘灰,显得惨淡失色。

危亭望极:登上高耸的亭子极目远望。

苧:白色的苧麻,比喻白发。这句是感叹鬓发已经半白。

离痕欢唾:泪痕唾迹,借指悲欢之事。鲛绡:薄纱手绢。

亸:同“軃”(duǒ),下垂。这句是说孤凤垂下它的双翅,仿佛迷失了归路。

破鸾:刘敬叔《异苑》:“罽宾王有鸾,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乃悬镜照之,中宵一奋而绝,故后世称为鸾镜。”这句是说孤鸾见镜也懒得起舞。“亸风”,“破鸾”系作者自喻,两句实指失掉恋人以后的憔悴痛苦。

蓝霞:蔚蓝色的云霞,指天。这句是说雁儿飞过云霞映照下的辽阔海面,似乎沉入其中(指人已亡故,雁不传书)。

哀筝:筝音调凄怨,故称哀筝。柱:用来系弦。这句是说徒然将相思苦情弹入哀弦(指无人能领略)。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里用《招魂》词意悼念爱人。

【简说】

《莺啼序》是词中最长调,共四叠,二百四十字。这种调子作者曾写过三首。

第一段以暮春景色兴起离情,归燕、画船、吴宫是用来概括清明以后的湖上景致。

第二段追叙西湖旧游,也即回忆当时湖上的一次艳遇,以及聚会之后又匆匆分别。

第三段写别后物是人非。自身寄寓水乡。因思念而追访旧地,得知爱人已经长逝,只余下当初分别时的壁问题诗。

第四段抒发相思愁绪。目叔天边,爱人不见;自叹年华老去,空留遗物,想把此情写入书信而苦于无处可寄,想以悲思弹入哀筝而叹息断魂难招。这是第二、三两段所记离合情事的结局。第一段所写的离情,亦在此收束。

本词以大开大阖之笔,叙悲欢离合之情。结构布局,做到曲折尽致而又舒卷自如。又十分注意炼字琢句、追求新奇,显得过分修饰辞藻,且多使用典故,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内容的表达。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①

wwW.txshuku.ComT?xt_小_说天\堂

正文 第118章 吴文英(十首)(2)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②。幻苍厓树,名娃金屋,残霸空城③。箭径酸风射眼④,腻水染花腥⑤。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⑥。宫里吴王沈醉⑦,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⑧。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⑨。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⑩。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释】

①庾:仓库。幕:帐幕。本指将军所住的地方,后泛称官衙。庾幕,指提举常平仓司的幕僚。灵岩:今江苏吴县西三十里,天平山之南,上本有吴馆娃宫,琴台,响屧廊等古迹,见《吴郡志》。

②坠长星:指大星化而为石(灵岩)。这两句是写长空一色,渺远地延展到四边,脚下的灵岩山不知是那年从空中坠落下来的大星。

③幻:想象之意,总领下面三句。厓:同“崖”,山边。名娃:指越国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西施。金屋:本指汉武帝要给表妹阿娇(即陈皇后)居住的宫室。见《汉武故事》。这里借指西施所住的馆娃宫。残霸:吴王夫差一度和晋国争霸中原,后被越国所灭,不能完成霸王之业,故称残霸。这三句是幻想远古时长星落下化作苍岩丛树。历史上吴王在此造下称霸不长的宫城,盖了给西施居住的宫室(这里暗示吴王功业不长是由于宴安佚乐)。

④箭径:灵岩山上有采香径,即箭径。范成大《吴郡志》卷八:“采香泾(径)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山翌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各箭泾。”酸风射眼:冷风吹过来使眼睛发酸。

⑤腻水: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花腥:花的气味。这句是指花朵上染了脂粉水的香味。

⑥鞭(sǎ洒):拖鞋。这里作动词用,即穿拖鞋。陶宗仪《辍耕录》卷十八“靸鞋”:“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溪。”双鸳:妇女的绣鞋。廊:指响屧廊。《吴郡志》:“响屧(木屐)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屧,廊虚(空)而响,故名。”这两句是说现在听到叶落廊上的声音,仿佛是当年西施的木屐响。

⑦吴王沈醉:指夫差沉溺声色,如在醉梦之中。

⑧倩:请人代做。五湖倦客:指范蠡。赵晔《吴越春秋》记大夫范蠡辅佐越王灭吴后,“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韦昭注:“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灵岩山面临太湖)。独钓醒醒:指范蠡功成身退,乘舟垂钓湖上,十分清醒。《楚辞·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两句是指越王派范蠡灭吴,事成后范蠡不居功、不贪高官,保持清醒的头脑。

⑨这两句是说湖上苍茫的波涛不管世事沧桑,黯然无语。山色总是长青,无奈自己却是鬓发花白,年华老去。

⑩涵:沈浸。渔汀:水边捕鱼处。这三句是说站在高处的栏干边,但见空水漫漫,斜日下乱鸦纷纷飞向渔汀。

琴台:在灵岩山上。这三句是说携酒上琴台遥望,但见秋云随着秋光舒展远去,一望无际。

【简说】

本词咏怀古迹,借吴王盛衰发抒对国事的感慨。上片凭吊吴宫旧迹,即夫差西施等游宴之地。下片斥责夫差因沉溺声色而亡国,赞许范蠡能功成身退。借此暗示北宋失国之痛、南宋偏安之岌岌可危,同时还反映了自己白发无成的慨恨。末句“秋与云平”与“空烟四远”相呼应。写来气魄雄浑,语言凝炼、流畅。

踏莎行

润玉笼绡①,檀樱倚扇②。绣圈③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④,艾枝应压愁鬟乱⑤。午梦千山⑥,窗阴一箭⑦。香瘢新褪红丝腕⑧。隔江人在雨声中⑨,晚风菰叶生秋怨⑩。

【注释】

①润玉;光润如玉的肌肤。笼绡:笼罩着薄纱,即穿着薄纱舞衣。

②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这句是指将歌扇轻掩住樱桃小口。

③绣圈:绣花妆饰。

④这句形容歌伎的红色舞裙,上面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

⑤艾枝:端午节将艾做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见《荆楚岁时记》。这句是写歌伎舞罢艾枝斜插、发鬟散乱的情态。

⑥这句写梦醒楼空,两人已远隔千山。

⑦这句以窗前日影移动表示光阴似箭,两人分别已久。

⑧香瘢(bān班):指手腕的印痕。红丝腕: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见《风俗通》。这句是指端午节手腕上所系的红丝新近褪下,说明消瘦情况。

⑨隔江:为江水所阻隔。与上面两人远隔千山意思这句相同。这句是说闻雨声而怀远人。

⑩端午非秋,但菰叶是端午景物。菰叶摇动于晚风之中,非秋而又似秋,这句是写触景怀人,怨情极深。

【简说】

本词上片描绘端午节所梦歌伎的姿貌、装饰、形容,细腻入微。换头写午后梦回,自繁华跌入凄凉,暗示事随人去,犹如一梦。而隔江雨声,菰叶晚风,意境又是何等悠远,词人愁思亦即在此曲曲传出。

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①。纵芭蕉、不雨也飕飕②。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③。燕辞归、客尚淹留④。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⑤。

【注释】

①心上秋:合起来成一“愁”字。两句点明“愁”字来自惜别伤离。下面四句从秋凉月明怕登楼点出惜别题意。

②飕(sōu搜)飕:风雨声。这句是说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发出飕飕的秋声。

③年事:往年的情事。这两句是说往事如梦,似花落水流。

④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客,作者自称。淹留:停留。这句是说雁归人犹未归。

⑤萦:旋绕。裙带:指别去的女子。这两句说柳丝系不住她,却徒然把客船系住。

【简说】

本词就眼前秋景,抒离别之情。全词接近民间小调,不用典故,通俗易懂。王士禛已看出这一特点:“与龙辅《闺怨》诗:'得郎一人来,便可成仙去,’同是《子夜》变体。”(《花草蒙拾》)也即认为本词与南朝民歌有相似之处。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①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②。战舰东风悭借便③。梦断神州故里④。旋小筑、吴宫闲地⑤。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⑥。遨头小簇行春队⑦。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⑧。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⑨。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⑩,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释】

①履斋先生:即吴潜。沧浪:即沧浪亭,在今苏州市南。五代十国时,此处是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北宋苏舜饮买得此地,筑亭其上,即沧浪亭,南宋时为韩世忠别墅。

②乔木:高大的树木。这里指韩世忠的故里。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这三句写来到韩世忠沧浪亭别墅,但见树木苍翠,烟霭缭绕,不禁怀想起韩的功业。

③悭:吝惜。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是指韩世忠率领八千兵士,驾海船在镇江截住金兵的退路,并用大钩搭住敌船,取得了黄天荡大捷。这里反用杜牧诗意,意为即使不得东风之助,韩世忠的战舰仍然获胜。

④此承上句,暗指战胜后未能乘胜收复中原。而中原故乡是将士们魂梦萦思之处。

⑤旋:随即。这句是说韩在前吴王贵臣的宫室、即苏舜钦的沧浪亭一带建起了别墅。

⑥华表:指设在宫殿、城垣等前面作为标志、装饰之用的大柱。《搜神后记》说:“丁令威本辽东人……后化鹤归辽,集郡城门华表柱……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我是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去,空见塚垒垒’。”这四句是指韩世忠如能化鹤归来,也必叹息当年花竹繁茂而今日却冷落如此。眼前唯见疏梅之上清露滴滴,似在向人溅泪。

⑦遨头:太守称“遨头”,见《成都记》。吴潜这时知平江,故称之为“遨头”。这句是说来园行游的宾客们簇拥着吴潜一起观赏。

⑧这句是指大家踏上人迹不到的青苔小径,来到幽深的花坞,探看梅花开了没有。

⑨新度曲:新创制的曲调。这两句是说在梅树边一再唱新曲,催促那枝头因寒冷未开的花苞能冲寒怒放。

⑩东君:原指春神,这里即指吴潜。这两句是说两人对南宋国事的每况愈下看法相同。

【简说】

理宗嘉熙三年(1239)正月,作者在苏州曾与吴潜等人赴沧浪亭看梅,因作此词。《金缕歌》即《贺新郎》。

上片先写沧浪亭。由于沧浪亭是韩世忠别墅,故从他在高宗建炎四年(1134)的黄天荡大捷说起,并写他虽于吴地置下别墅,而仍怀念着中原故乡。在此作者通过枝头清泪表达了对中兴英雄的悼念。

下片先写赏梅,从赏梅转到“后不如今今非昔”,也即对南宋国势日趋危殆表示忧虑。这是向身为地方官(知平江)的吴潜表达了自己的慨恨。这首词寄托国事,慷慨悲凉。上片沧浪起,看梅结;下片看梅起,沧浪结,章法完整。

点绛唇

试灯夜初晴①

卷尽愁云②,素娥临夜新梳洗③。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④。辇路重来⑤,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释】

①试灯:古代元宵节前先试点,犹如彩排。

②愁云:云层厚,令人愁。

③素娥:月宫仙女嫦娥。

④凌波:形容女子走路脚步轻盈。

⑤辇路:辇,古代皇帝、皇后乘坐的车。辇路即京城里帝王常走的通车大道。

【简说】

此词做于元宵节前。上片写今。雨后初晴,月莹如洗,地润泥酥,纤尘不起,元宵节前有如此的好天气,应是令人欢快的,但对词人来说却不然。词的下片伤今怀昔。京城重游,张灯结彩,不减从前。对此,词人一点也不感兴趣,“情如水”,一片冰凉。原因是什么呢?词中未写,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实际上,南宋偏安政权此时已岌岌可危,词人如何提得起兴致呢?面对喧闹的醉生梦死的欢庆,词人只好躲进小楼,钻进被窝,远离那亡国的后庭之音。如此,则把作者忧国的心悲之痛含蓄但又深刻地写了出来。

该词主旨是抒发作者忧国心痛之情,但写得清淡如水,风格清疏。艺术上用反衬手法。上片景物描写,创出清洁、恬静、空阔的意境,下片风情勾画,造出喧哗绮靡的氛围。这大好天气、这欢乐场面本应使人心情舒畅,兴高彩烈、流连忘返,实际上却恰恰截然相反。如此,匠心独运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①。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

①玉纤:古诗词小说中常用以形容女子手指细长而灵巧,柔嫩而光滑。

【简说】

梦窗词向来被认为晦涩难懂。《四库提要》说:“词家之有(吴)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李商隐的诗作,有不少迷离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长久回味,因而被认为是古代“朦胧诗”。《赌棋山庄词话》云:“短调要辞意惝恍。所谓“惝恍”即迷糊不清,亦即朦胧之意。此词可说是这种“朦胧词”的代表作之一。

《海绡说词》指出:“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张诗《寄人》写道:'别梦依依到澍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两首内容都是感梦怀人,《浣溪沙》上片先写回旧游之处,即张泌(子澄)诗中的“谢家”,但诗人的梦魂是入其家而徘徊于小廊曲栏,而词人梦中。却因“门隔”而不得入,遥望伊人所居,则是花繁枝茂,景深幽幽,杳无所见。“夕阳”两句,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描摹出词人的心理活动,“归燕”明指燕,实写人。他似乎看见伊人含愁登楼,也好像听见那纤纤玉手触动帘钩的声响。这是梦中,是幻觉,但词人心中的忆念是很深的。

下片两句对仗工稳,辞藻密丽,但意蕴不露,全凭意会。“落絮”两句格式,使人联想起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所写究竟是什么?明是写景,实仍是写人。《海绡说词》云:“春堕泪,为怀人;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兴。”以“春”和“月”比喻人,因落絮而引起人的堕泪,由行云念有人之害羞,大约是相隔不得相见引起的种种遐思驰想。末句“东风临夜冷于秋”,写自己而收结全词。夕阳西下,春宵寂寂,料峭春风,使词人感到比深秋还冷,由春写到秋,更添相思愁。冷风吹醒春梦,周围一片凄清,伊人天各一方,难以再见,令人感伤不已。《白雨斋词话》指出:“《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风临夜冷于秋’,皆耐人寻味。”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19章 王谌(二首)

王谌(chén臣),字子信,阳羡(今江苏宜兴县)人。有《潜泉蛙吹集》。

渔父词

嘉熙戊戌①季春一日,画溪吟客王子信为亚愚诗禅

上人作《渔父词》七首

兰芷②流来水亦香。满汀鸥鹭动斜阳③。声欵乃,间鸣榔④。侬家只合岸西旁⑤。

湘妃泪染竹痕斑⑥。渔父词风雨连朝下钓难。春浪急,石矶寒。买得茅柴味亦酸⑦。

【注释】

①嘉熙戊戌:理宗嘉熙二年(1238)。

②兰芷:兰花、香草。

③汀:水边平地。这句是形容夕阳下水边鸥鹭纷飞的景象。

④欸(ǎi矮)乃:摇櫓声。鸣榔:用长木条敲船捕鱼。这两句是说摇橹声中夹着鸣榔声。

⑤侬:我。只合:只应。

⑥湘妃:舜妃娥皇女英。《述异记》:“舜南巡不返,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协哭,泪下沾竹,竹文悉为之斑斑然。”

⑦这句指生活的艰辛。

【简说】

这两首词都是隐士生活的写照。在景色描绘方面显得生动自然。其中不仅有悠闲自得的心情,也有艰苦辛酸的生活。从这两首词中可以看出,南宋文人的《渔父词》,在内容和句法等方面都与唐五代没有出入。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20章 陈郁(一首)

陈郁字仲文,号藏一,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理宗时任东宫讲堂(太子上学之处)掌书。

念奴娇

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①。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②。鼓动滕六,招邀巽二③,一任张威势。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④。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⑤。东郭先生都不管,关上门儿稳睡⑥。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东皇⑦笑道,山河原是我底。

【注释】

①没巴没鼻;没来由。做出:指下雪。

②一例:一样。

③滕六:雪神。巽二:风神。

④祥瑞:指瑞雪兆丰年。这句为反语。

⑤吴元济:唐宪宗时蔡州节度使。唐宪宗命大将李愬攻蔡州(今河南汝南),夜半大雪,愬命士兵惊动城边鹅鸭池中鹅鸭,引起一片鸣叫声,将行军声掩盖住,从而攻下蔡州,捉住吴元济。见《通鉴》。

⑥东郭先生:传说此人不畏冰雪,秉性正直。《初学记》卷二:“东郭先生……贫寒,衣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

⑦东皇:太阳神。

【简说】

这首咏雪词,暗指理宗时宰相贾似道。他权势薰天,擅作威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又善于虚张声势,使人识他不破,把败类当做祥瑞。下片以下雪贻误军机和东郭先生不屑迎合,暗示贾似道的专权误国以及为正直人所不齿。末尾指出雪融冰化,终归失败。

Www.txshuku.ComtXt小_说天_堂

正文 第121章 陈人杰(一首)

陈人杰(?~1243),一作陈经国,号龟峰,长乐(今福建福州市)人。曾应江东漕试,以后流落两淮江湖,最后又回到杭州。所著有《龟峰词》。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谁使神州,百年陆沈,青毡未还①。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②。刘表坐谈③,深源轻进④,机会失之弹指间⑤。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⑥。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⑦。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⑧,平戎策就,虎豹当关⑨。渠自无谋,事犹可做⑩,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注释】

①陆沈:指西晋王衍等人清谈误国,使中原沦亡。《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与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青毡未还:指“旧物”(中原故土)未收回。《晋书·王献之传》:“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吾家旧物,可特置之。’”这三句是说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中原故土始终没有收复。

②东帝:在楚地。《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这里指南宋王朝。这四句是感慨中原豪杰寥若晨星,南宋王朝岌岌可危。

③刘表:字景升。汉献帝时为荆州刺史。《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载王粲对刘表的评价:“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又《魏书·郭嘉传》载郭嘉的话:“(刘)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这句是说刘表不能知人善任,坐失兴复良机。

④深源:东晋殷浩字深源,穆帝时为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连年北伐,后因先锋姚襄叛变而丧师败绩,因此被废为庶人,见《晋书·殷浩传》。

⑤弹指:形容时间短暂。这句是指空谈坐观时变或轻易出师北伐,都会使恢复中原的机会失之于弹指之间。

⑥冰合:辛弃疾《贺新郎》:“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这两句是以气候的寒冷比喻局势的艰危。

⑦沱(tuó驼):江水的支流。江沱,这里指江南。这两句是“和”、“战”都不是轻易出之,而置身江南也未必能长久地宴安游乐。

⑧鳣(zhān沾):大鱼名。这两句是指自己如鱼失水,空有立功封侯之心。

⑨虎豹:指朝廷奸佞之臣。当关:把关阻挡进贤之路。平戎策:收复中原的计划。这两句是指奸佞当道,即使有“平戎策”也无法上达。

⑩渠:指朝廷执政之辈。可做:可为。

麒鱗阁:阁名。汉初萧何所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见《三辅黄图》。汉宣帝为中兴之主,图功臣霍光、张安世等十一人于阁上。这四句是说自己虽然是个文人,但亦有提剑杀敌,建功立业,做一个留名麒麟阁上的中兴人物。儒冠:指书生、文人。

【简说】

丁酉岁,是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这时,金国已被蒙古和宋所灭(1234)。蒙古先约宋攻金,金亡后却趁宋收复西京洛阳时进行袭击,宋军败还;自此展开蒙古侵宋的序幕。两淮、荆襄一带,经常受到蒙古军队的侵袭。就在这丁酉岁秋七月,蒙古兵自光州、信阳进至合肥。人民流离失所,朝廷惊惶失措。面对这样的局势,作者不禁感慨万端。他先是叹息中原长期沦陷,而当前朝廷上又不思振作,或“坐谈”、或“轻进”,其结果是国事日趋危殆。至于作者自己,尽管有志难伸,也还没有完全失望,他以麒麟阁中的功臣自期,这是他爱国热情的表露,是值得予以肯定的。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22章 文及翁(一首)

文及翁,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县)人,移居吴兴。登宝祐元年(1253)进士第。理宗景定年间因论公田事,有名于世。宋亡不仕。

贺新郎西湖

一勺①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②。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③。更不复、新亭堕泪④。簇乐红妆摇画艇⑤,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⑥。余生自负澄清志⑦。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⑧。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⑨。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⑩,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注释】

①勺;容量单位名。古以十撮为一勺,十勺为一合。今一(市)勺等于一厘升。又古代舀酒的器具。一勺极言其少。

②北宋王朝于公元一一二七年春覆亡。同年六月,赵构即位南京(今河南商邱县),建立了南宋王朝。到作者生活的年代,已有一百多年。李有《古杭杂记》说:“蜀人文及翁登第后,期集游西湖,一同年戏之曰:'西蜀有此景否?’及翁即席赋《贺新凉》。”这两句是指南宋统治阶级渡江来此已一百多年,只知享乐,不思恢复。

③洛阳:东周都洛阳,这里借指汴京,黍离:是《诗经》篇名,本为吊念王室倾覆、故宫荒废。这两句是说昔日繁华热闹的汴京,如今已是荒烟残草,回头北望,不胜故国沦丧之悲。

④新亭:晋室南渡后,士大大在建康登新亭宴集时,每北望流泪。这句是说南宋士大夫在临安沉缅于声色,连新亭之泣都没有。

⑤簇:聚集。红妆:指歌伎。这句是说荡舟湖上,在船里听歌伎们奏乐唱曲子。

⑥这三句是问还有什么人象祖逖那样击楫中流,北上收复失地呢?千古恨事、亡国之耻,又何时能洗刷得清呢?

⑦澄清志:《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这句是说自己颇有治理国家使趋于统一的志向。

⑧蹯(pán盘)溪未遇:相传吕尚(姜子牙)在磻溪(今陕西宝鸡县)钓鱼,遇到周文王,后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傅岩未起:傅说是商王武丁的大臣,相传他本是傅岩地方从事版筑的奴隶,今山西平陆县有其故迹。这两句是说朝廷不用贤才。

⑨衣带一江:《南史·陈后主纪》载隋炀帝将出兵攻陈,对高颍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这三句是指国事无人顾问,防守敌人只靠衣带般的一条长江,其实是守不住的,朝士们还都以为有江神护佑而放心作乐。

⑩借问:假设的发问。林处士:林逋。这里借指自命清高的士大夫。这两句是说,问问那些自命风雅的人物,他们掉过头不屑听有关国事的议论,只是手指梅花,以清高自赏。

这两句是说天下大势,不问可知,也即国事不可收拾的意思。

【简说】

先说南宋小朝廷渡江一百多年,沈溺于酣饮狂舞,朝士不再因国事垂泪,也无人击楫北伐。再写自己很有抱负,可叹的是众人都以长江为天险,一味宴安逸乐。也有人自命清高,不谈国事。作者对此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www.txshuku.ComTxt小xiaoshuo说天堂

正文 第123章 刘辰翁(五首)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理宗景定三年(1262)考进士时,以廷试对策忤权臣贾似道,因而列入丙等。任濂溪书院山长(主持人),宋亡隐居不仕。有《须溪集》。

况周颐指出须溪词“风格道上,略与稼轩旗鼓相当。”刘辰翁生当宋亡之时,由于痛悼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反映在某些词中是悲咽凄苦,不胜怨愤,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深挚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这些作品是遗民词中的优秀作品。

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①,银花洒泪②,春入愁城③。笛里番腔,街头戏鼓④,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⑤。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⑥,山中岁月⑦,海上心情⑧。

【注释】

①铁马:指元朝兵士的坐骑。蒙毡:天气寒冷,在战马身上披上一层毡子。

②银花:亮银色的花灯。洒泪:指烛泪。

③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海碎录事》卷九下)

④番腔:蒙古人吹和唱的腔调。戏鼓:蒙古人在街头耍百戏。

⑤那堪:不堪。青灯:油灯点时发青光,故名。

⑥辇(niǎn)捻)下;即辇毂之下,犹言在皇帝车驾之下,旧指京都。这两句怀念故都繁华,不能忘情。

⑦山中岁月:指自己于国亡后隐居不仕。

⑧海上心情:指南宋爱国志士在临安陷落后多从海上转辗到广东、福建一带,继续抗元,作者对他们表示十分关注。

【简说】

作者在宋亡后隐居山中,但对于故国河山却是无时或忘。元将伯颜在1176年攻占临安,宋恭帝和太后妃嫔等被俘北上。宋臣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先后拥立帝昺、帝昰,继续在福建、广东一带抗元。这是作者极为关切的大事。

词中先写被敌人占领的“愁城”中的悲惨景象,再写怀想故国当年的繁华情况,最后对抗元的爱国志士寄托以殷切的期望。

兰陵王丙子送春①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②。依依甚意绪③。漫忆海门飞絮④。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⑤。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⑥。杜鹃声里长门暮⑦。想玉树凋土⑧,泪盘如露⑨。咸阳送客屡回顾⑩。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注释】

①丙子:即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这年三月,临安被元军所破,恭帝及太后妃嫔被俘往北方。本词作于暮春,以送春暗示亡国。

②风沙:比喻敌人。南浦:泛指送别之地。这里借指江南水乡。这句话是说敌人的骚扰。

③甚:什么。这句是指还有什么情绪。

④海门:海边。海门飞絮,指南下的幼帝。

⑤斗转:北斗转则春回。试灯:正月十五日灯节前预赏灯节。这三句是说斗转春回,而临安已经残破荒芜,致使乱鸦飞过时看不见有赏灯节的景象。

⑥箭雁:被箭射中受伤的雁。这句指被俘虏的南宋君臣。梁燕:梁上寻觅旧巢的燕子。这两句指留在临安等地散落无主的士大夫。

⑦长门:本汉武帝时长门宫,是陈皇后贬居的冷宫。这里借指宋亡后临安的宫殿。

⑧玉树凋土:《晋书·庾亮传》:“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这里是指那些为国牺牲的人。

⑨泪盘如露:指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有铜人手托盛露铜盘。魏明帝命人把铜人从长安搬到洛阳,在拆卸时据说铜人眼中流下泪来。这里以铜人泪滴露盘表示亡国之痛。

⑩咸阳送客: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借以说明被俘之人的故国之思。

江令:即江淹。他曾被黜任建安吴兴令。见《梁书·江淹传),他著有《别赋》。庾信:梁朝庾信出使北周,被留在北方不回,著有《愁赋》,已失传(见叶廷珪《海录碎事》卷九)。这两句是说南宋士大夫被俘北上,满怀离愁别恨。

这句是指西湖上一直是悲风惨雨。暗喻沦陷后遭受敌骑蹂躏。

神游故国:被俘北上的人不可能南归,对故国(指临安)的繁华只能神游而已。

花记前度:唐刘禹锡于宪宗元和年间从贬所被召回长安,因游玄都观赏桃花作诗,被执政者认为意有怨刺而又把他远贬。刘于十四年后又回长安重游旧地,作《再游玄都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句是指离散各地的人回到沦陷之后的临安,见昔日如花美景已荡然无存,不禁目击心伤。

孺子:指作者的儿子将孙。这三句是说因故国沦亡而流落山中,只能和儿子夜语,共诉胸中哀痛之情。

【简说】

题目是送春。三片都从“春去”开头,暗寓故国沦丧之痛。《白雨斋词话》说:“题是送春,词是悲宋,曲折说来、有多少眼泪。”第一段问人间已无归路,春将去何处?这是指故都陷落,幼帝飘流海边,前途难料。第二段问春去后谁最苦?这是亡国之后君臣被俘北上,去国离家时的无限凄苦之情。第三段问春去后还会回来否?暗示恭帝不得南归,南宋难于复国。末尾写自己如今只能神游故都、空忆繁华,不胜天涯流落的家国之感。

宝鼎现春月①

红妆春骑②。踏月影、竿旗穿市③。望不断、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④。箫声断、约彩鸾归去⑤,未怕金吾呵醉⑥。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⑦。父老犹记宣和事⑧。抱铜仙、清泪如水⑧。还转盼沙河多丽⑩。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注释】

①春月:即元宵节。

②红妆;指浓妆的妇女。春骑(jì计)。指游春的车马。

③竿旗:竿上所挂的旗。穿市:穿过市中街道。

④习习:本指微风,习习香尘是说尘土飞扬。莲步:女子的行步足迹。这句是说女伴经过之处,地上飞起的尘土都带着香气。

⑤彩鸾:据《唐人传奇集》记载,太和末年,有书生文箫遇仙女彩鸾,吟诗道:“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两人后来登仙而去。这里彩鸾指游春之女。这句是说乐声幽咽,游人纷杂,书生在与游女私下约会。

⑥金吾:官名,掌管京城的守卫防务。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呵醉:指汉李广夜饮回家,被霸陵一喝醉的尉官呵责并将他扣留在驿亭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这句是说不怕金吾前来阻止通行(指元宵没有宵禁)。

⑦甚:为什么。辇路:皇帝车马经过的道路。喧阗(tián田):人声喧闹。念奴:是唐代玄宗天宝年间名娼,善歌。这里借指歌女。这两句是指皇帝经过时歌女唱起美妙的歌儿,登时四周一片静寂。

⑧宣和:宋徽宗年号。这句是从北宋倾覆引到南宋亡国之恨。

⑨铜仙:即金铜仙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这里借指亡国恨。

⑩沙河:即沙河塘,在钱塘(杭州市)南五里。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沙河宋时居民甚盛,碧瓦红檐,歌管不绝。”多丽:形容沙河的繁华。这句是说还要倒头看看沙河一带是多么繁盛。

滉(huàng)漾:即汪洋,形容水势很大。滉漾明光:是指明亮的灯光反映在水面上闪烁不停。邸第:富贵之家的住宅。周密《武林旧事·元夕》:“邸第好事者,如清河张府、蒋御药家,闲设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然。”

两句是说帘影投在水上,波平则凝止不动,波动时随着闪闪发光的水面形成各种涟漪。

葡萄:形容水的颜色深碧如葡萄。苏轼《南乡子》:“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葡萄涨绿醅。”这句是写元宵夜西湖的水色月影。

菱花:镜子。菱花扑碎,暗用陈亡后乐昌公主和其夫徐德言将镜扑碎“各分其半,”作为分离后互相探访的凭信。这两句是指当年元夜时游人欢乐玩赏,望之如同神仙(要不是战乱),他们怎么肯与家人“扑碎菱花”而各奔一方呢?这里指宋亡老百姓妻离子散,国破家亡,被逼得转辗流亡。

竹马儿童:指出生于宋亡后的儿童。竹马:以竹杖当马骑。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三千乐指:三百人的乐队。指,用来计算人数(一人有十指)。南宋高宗绍兴年问恢复教坊:“凡乐工四百六十人。”招待金国使节“旧例用乐工三百人。”见《宋史·乐志》。这两句叹息宋亡后的儿童,只能听人形容南宋宫廷宴会时大乐队演奏的盛况。

这两句先以春不归来比喻为宋亡不可能复国,再以目前春日比喻为亡国之后的春天,只能使人昏然思睡。

灯前拥髻:《飞燕外传·伶玄自叙》:“通德(伶玄妾)占袖顾视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泪下,不胜其悲。”拥髻表示愁苦。鲛珠:泪下如珍珠。《述异记》:“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这两句指故宫旧人言前朝遗事,不胜哀痛。

《霓裳》:唐代乐曲名,即《霓裳羽衣曲》。借以指宋代的歌舞。这两句是说即使当年亲眼看到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如今想来,已是天人永隔,“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故国旧事如同逝去的春天,只有在梦里才会出现。

【简说】

这首词作于元大德元年(一二九七),这时距宋亡(一二七六)已二十年。作者悲恸祖国恢复无望,心情十分凄苦沉重。全词共三叠,第一、二两段是父老回忆昔年京师喧阗繁华的景象。第三段则是写眼前冷落悲凉,无可排遣,思念故国,黯然神伤。杨慎《词品》认为本词:“词意凄婉,与《麦秀》歌何殊?”

永遇乐

余THD 己亥上元①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不自堪。遂依其声②,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③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④,黛云⑤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⑥,湖堤倦暖⑦,前度遽如许⑧。香尘暗陌⑨,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⑩,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无寐,满村社鼓。

【注释】

①已亥:即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宋亡前一年。上元:即元宵节。

②依其声:按照李清照原词的声律填词。

③辞情:指文辞情采。

④璧月:圆月。璧,圆形的玉。这句是写雨后初晴,圆月升起。

⑤黛云:青绿色的云。

⑥禁苑:皇家园林禁止人入内,故称禁苑。娇寒:轻寒。

⑦湖堤:西湖上的长堤。倦暖:暖和得使人思睡。

⑧前度:暗用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遽:忽然。这句是说这回再来(临安),变化真是太突然而又迅速。

⑨香尘暗陌:尘雾遮暗了街道,指车马众多。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⑩断烟:炊烟断,是指京城里居民很少。禁夜:禁止夜行。

宣和:宋徽宗年号(1119~1125),《东京梦华录》中叙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热闹。

临安南渡:南宋渡江后建都临安(杭州)。

芳景:风景。这句用《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语意,即指宋亡后都城风景与李清照时的汴京、临安相比,并无多大改变(暗示朝代已经更换)。

缃帙(zhi志):浅黄色书套。这句是指许多可贵的古书都散失了。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述了她在战乱时丧失了许多古书。风鬟三五:三五,即正月十五,也即上元灯节。李清照《永遇乐》词中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这三句是写李清照在南渡以后流离辛苦,书物丧失,在元宵之夜抚今忆昔,写出情调凄怨的小词。

江南无路:指写本词时宋亡已久,江南一带都陷入敌手。鄜(fū)州: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作者此时亦离家在外,故以身陷长安围城中的杜甫思念在鄜州(陕西北部)的妻子来说明自已的心情。这三句是说自己国亡家破,心中的悲苦又有谁能了解?

(gōng工):灯。社鼓:节日祭神的鼓声。这三句写自己空对残灯,在社鼓声中忧思难平,不能成寐的情景。

【简说】

作者在宋亡前一年曾因诵李清照怀念京洛旧事的《永遇乐》词而为之涕下。三年之后,宋亡已经二年,每听到李清照的这首词就忍不住自己的亡国之痛。在本词中,作者从回忆临安盛时来反衬出目前国亡家破的心情。由于作者感恨极深,因此本词内容也较李清照词“悲苦过之”。

西江月

新秋写兴

天上低昂似旧①,人间儿女成狂②。夜来处处试新妆③,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④,相思两鬓如霜。从海底跨枯桑⑤,阅尽银河风浪。

【注释】

①低昂:起伏升降,这里指日落月升,星转斗移等天象变化。

②狂:狂欢,如醉如痴欢乐。

③试新妆:穿新衣。

④新凉:新秋带来的凉意。

⑤梦从海底跨枯桑:梦见在海底跨越枯死的桑田。《神仙传》有沧海屡变为桑田之说,此处暗用之。

【简说】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七夕的词,实际上,是借七夕抒写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狂欢景象。起两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和“人间”景象。天上日落月升,星转斗移,这景象和往年一样。“似旧”暗示自然界景象虽无变化,但人间已是沧桑。可人间却是少男少女狂欢七夕,把刚刚过去的巨变完全忘却,这不能不令词人感慨。“夜来”两句一写人们欢乐心情的表现——处处试新装”,二写词人的感慨。这里的“人间天上”也不无讽喻。“却是”二字,言外寄讽,不露声色。

下片抒写词人感受。“不觉”句写词人久坐沉思,忘却了外界的一切,不知不觉夜已很深,新秋的凉意打断他的深思,方感到今年的秋夜格外清凉。实际是词人内心凄凉。“相思”句,则非常深刻地写出词人忧思之深之苦,仿佛一夜鬓白成霜。结尾两句,词人以跳跃的笔法,想象的羽翼,忽而下到海底,忽而飞到天上。这里明写梦境,实写世事的巨变和词人历经政治风浪的情况。全篇主旨,在这两句中得以集中阐发。全词格调低沉悲凉,忧思故国之情与凄冷的景象交融,读来给人以沉重之感。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24章 周密(四首)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今山东市名)人,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四水潜夫。曾做过义乌(今浙江县名)令,入元不仕。有《草窗词》、《洲渔笛谱》、《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志雅堂杂钞》、《浩然斋雅谈》、《武林旧事》、《澄怀录》、《云烟过眼录》各若干卷传于世。

周密善书画,词与王沂孙、张炎齐名。《绝妙好词》七卷是周密所编选,共选录南宋初张孝祥至宋亡时的仇远共一百三十二人的词作三百八十五首。选录标准偏重于音律精严、清丽圆美的雅词,亦即注重在形式方面。戈载说周词“与梦窗旨趣相侔……其于律亦极严谨。”(《七家词选》)陈廷焯说“周公谨词刻意学清真,句法、字法居然合拍。”(《白雨斋词话》)是指出周密与吴文英、周邦彦等一脉相承之处是那些音律技巧,至于内容方面,则显得较单薄,不能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

曲游春

禁烟湖上薄游①,施中山②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极击节③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④。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⑤。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⑥。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⑦。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⑧。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⑨。歌管愁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⑩。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注释】

①禁烟:陈元靓《岁时广记十五》引《岁时杂记》:“去冬至一百三日为炊食熟,以将禁烟,则饔飧当先具也”。薄游:“薄”是句首助词。

②施中山:名岳,字仲山,吴人。能词,精于声律。

③击节:节,本为乐器名。击节,用以调节乐曲。后也用其他器物或拍掌来替代,即“点拍”。这里是形容对作者词作的赞赏。

④禁苑:指皇宫园林。临安(杭州)是南宋都城,西湖一带被称为禁苑。飏:“扬”的异体字。这三句形容西湖一带东风骀荡,游丝飘絮飞扬,引起人们无限春愁。

⑤燕、莺:借指女子。翠深红隙:指深闺。这三句是指深闺女伴,约期春游。

⑥乱丝丛笛:丝、笛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乱和丛形容丝竹之声的嘈杂。这两句是形容湖上尘雾漫,丝竹歌吹之声绵延十余里。

⑦西泠(líng灵):在西湖白堤上。按西湖有白堤、苏堤,将湖面分为里湖、外湖、后湖。这两句是说游船在中午都进入西泠桥里湖,外湖空无一船。

⑧宫眉:描成宫中式样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游勒:勒即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的游人。

⑨幂(mì密):覆盖。这三句是说薄暮时湖上轻寒,堤上花树隐入夜幕。

⑩这两句是说湖上歌吹之声似乎惋惜寒食节的过去,而游人散尽,更使蜂蝶感到春夜的寂寞。

怎生:务须设法之义。作者认为西湖入夜人静,而波光碎月,水影摇花,境界清幽,值得前往一游。这里点明作者喜好的是湖上静景。

【简说】

本词写寒食节西湖上画船游春的盛况。对此,作者在小序中有所说明,在《武林旧事》中介绍得更为详细。马臻《西湖壮游》诗说:“画船过午入西泠,人拥孤山陌上尘;应被弁阳(周密号)模写尽,晚来闲却半湖春。”这是指本词能将寒食西湖的景色艺术地再现出来。

萼红登蓬莱阁①有感

步深幽②。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③寒沙,茂林烟草,俛仰千古悠悠④。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⑤。磴⑥古松斜,崖⑦阴苔老,一片清愁。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⑧。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⑨。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⑩。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注释】

①蓬莱阁:旧址在今浙江绍兴市卧龙山下。唐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有“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近蓬莱”之句,蓬莱阁由此得名。

②步深幽:指登上蓬莱阁时所行经的两旁景色。

③鉴曲:鉴湖边。《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鉴湖本名镜湖,北宋初改称鉴湖。

④俛仰:即俯仰。“俛”同“俯。”俯仰指观察天文地理。《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这句是说观察千载以来自然界和世事的变化。

⑤五湖:指太湖。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就泛舟于五湖之上,不知所终。见《国语·越语》。这两句是发抒自己的退隐思想。

⑥磴(dèng邓):山路的石级。

⑦崖(旧读(yái):山边。

⑧西浦、东州都是绍兴地名。见作者自注。这三句是说飘泊异乡,回忆往事,几次心伤泪落。

⑨王粲登楼:王粲是汉末建安诗人,他在荆州避乱时,作《登楼赋》,抒发忧国思乡之情。这三句是自己与王粲一样,登楼四望,忧国念家之情,油然而生。

⑩秦鬟:绍兴有秦望山,因秦始皇曾登临而得名。山形很象妇女鬟髻,故称秦鬟。妆镜:指鉴湖。形容湖水清如妆镜。这两句是说辜负了佳丽的山水,为什么这时才来欣赏这大好江山呢?(意谓目前已无心赏山玩水了。)

狂吟老监:即唐诗人贺知章,晚号“四明狂客”,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归隐镜湖。他曾任秘书监,故称“狂吟老监”。销忧: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这两句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忧念家国的块垒。

【简说】

作者登楼赋词,主要是抒发千古兴亡之感以及故国之思。这时正当元兵长驱南下,情势岌岌可危,作者在词里表露出他对故国的深切眷恋之情,并隐然以旧朝的士大夫自命,表示将从此归隐江湖。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②,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敧③。秦关汴水④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⑤。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⑥。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⑦。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⑧。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⑨。

【注释】

①陈君衡:名允平,一字衡仲,号西麓。宋亡后,曾被元王朝征召到大都(今北京)。

②朝天:朝见天子。这两句是指元王朝派遣车马仪仗命陈允平北上。

③宝带: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印。尊前:即樽前,酒尊的前面。茸帽:皮帽。敧(qī七):通“欹”,倾斜。这两句写临别之时对着酒樽,但见陈允平身佩印章,头上的皮帽被风吹得略带倾斜。

④秦关汴水:泛指中原一带。

⑤纵英游:纵情畅游。叠鼓:一遍一遍地击鼓。清笳:笳是管乐器,音调悠扬。这三句是说在中原击鼓吹笳,骑骏马、携美女,纵情游乐。

⑥燕山:泛指燕地(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的山。这三句是指陈允平在大都的生涯。酒酣,指朝廷召宴。燕山雪,写四周环境。这时正当结了冰的河上冻月一轮,拂晓的陇头白云齐飞。

⑦投老:垂老。残年:晚年。方回:贺铸字。黄庭坚诗:“解道江南肠断句,世间惟有贺方回。”(《寄方回》)这里作者是以贺铸自比。这两句是说自己已是垂老余年,隐居江南,又有谁念及我呢?这个“我”代表江南遗民。

⑧这两句说西湖柳绿,南归的雁儿已往北飞,而人(指陈允平)却未南归。

⑨关情:关心。这两句用陆凯寄赠范晔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而又有所不同,照字面看是说相思之深,即使折尽梅花也难以表达,言外之意怀疑对方不知是否还有故国之思。

【简说】

作者在宋亡后隐居不仕,以“无所责守而志节不屈著称。”(王行《题周草窗画像卷》)对于陈允平的被召北上,心中感慨很深,在词里也多所透露。如秦关汴水,都是北宋旧地,而如今,却已人事全非了。至于“谁念方回”、“人未南归”、“难寄相思”,都含有难言之意,亦即对陈允平的仕元有所指摘。

闻鹊喜

吴山观涛①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②,快风吹海立③。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④。白鸟明边帆影直⑤,隔江闻夜笛。

【注释】

①吴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俗名城隍山,一面临钱塘江,一面靠西湖,为杭州的名胜。

②鳌戴雪山:相传渤海中有五座神山,即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根底互不相连,常随潮水上下往还。于是玉皇大帝便令神仙派五个巨鳌(大龟)去用头顶住大山,六万年交班。龙起蛰:过了冬眠时期,龙开始活动。

③快风:大风。

④杼:织布梭子。

⑤明边:明处。

【简说】

这是一首歌咏钱江大潮的佳作。钱塘大潮,以其排山倒海的气势,雪崩海啸的宏壮景象激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墨客骚人。宋代的潘阆、苏轼、辛弃疾都曾面潮放歌,佳作比比皆是。周密的这首小令,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洗练别致的构思占有一席之地。

吴山面临钱江,背靠西湖,危峰高耸,景色壮丽。立于山颠观潮,居高临下,远天碧水,排山雪浪一览眼底,比之江堤观潮,别有一番情趣。这个独特的艺术视角为全词创设了独特的艺术境界。

词的上片写潮欲来和潮来。首两句说钱江秋水是“天水碧”染成。唐韦庄《谒金门》有“染就一溪新绿”佳句,这里是化用。这两句写出潮来前波平浪静,天水一色的优美景象。接下两句,以丰富的想象,洗练形象的语句,摇动如椽之笔,挥洒出一幅钱塘大潮的壮丽景象。海潮汹涌,排山倒海,万雷轰响。雪浪滔天,作者连用三个形象的比喻,把钱江大潮的特点、气势描画得有声有色,令人惊心动魄。

词的下片写潮过后江上的景象。“数点”以下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景色。因天色渐晚,又雾霭笼罩,又是远眺,故山峰成点。下面如只写烟笼也就是陈套了,词人接着以“青滴”写出潮后群峰的特有景色,意即喷溅的潮水把山峰都洗过。这是联想。反衬出潮水之高大。“一杼霞绡红湿”亦同出一辙,红霞都被潮水打湿了,可以想见这来潮是何等汹涌澎湃。这两句明写潮后江上瑰丽景象,实写潮之气势,是方才大潮惊魂裂胆感觉的延伸。“白鸟,’句是从远看转为俯看,以鸥追帆影写潮后江上的宁静,“帆影”一写船远去,二暗示天色更晚。“隔江闻夜笛”才不令人显得突兀。结句以静结动,收束全篇。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极有余韵。隔江而能听到缥缈悠扬的笛声,江水之静,群山之静可说无以复加。而静夜的笛声和轰雷的巨响形成的强烈反差,给人印象之深可说难以磨灭。

wwW。txshuku。ComT-x-t_小_说天/堂

正文 第125章 邓剡(一首)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号中斋。一号中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做过礼部侍郎。临安陷落,转徙海南,坚持抗元斗争。1279年崖山(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兵败,投海未死。被俘后与文天祥一同北遣,至南京放还,终不屈节。工诗词,其词多表达国破家亡之凄苦,词风悲壮,今传《中斋词》。

唐多令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①。堪恨西风吹世换②,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③,乌衣日又斜④。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

①飞透窗纱:(叶子的响声)透过窗纱传到室里来。

②西风,吹世换:西风起,意味秋天来到,季节更替。暗示朝代更替。

③古豪华:从古以来都是豪华的城市,指金陵(南京)。它是六朝古都,以繁华著名。

④“乌衣”和“说兴亡”两句:乌衣巷是金陵著名的街坊,晋代王、谢大族住在这里。词人化用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兵败被俘,北遣路经南京时所作。目睹山河依旧,故都面目全非的凄凉景象,触景生情,无限感慨,借描秋天的悲凉景色,抒发了亡国之痛。

上片写景。雨过之后,彩霞把水面照得晶莹明亮,潮退后,岸边留下层层余沙。这两句,轻运笔触,勾勒出一幅寂寞的晚景。接着写秋风劲吹,通过树叶发出的凄厉声响写出了秋的深寒。“飞”、“透”二词很见功力。“飞”既是叶飞,又是声音飞,是叶飞舞嘶叫着硬是挤进——“透”过窗纱,可见秋风甚是猛烈。实际是写蒙古兵的穷凶极恶。“堪恨”句明写自己恼恨西风,暗写使南宋灭亡的元统治者。“更吹我,落天涯”句则是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国破家亡,也使作者沦落天涯。

下片继续写亡国之痛,不同的是,上片是借景抒情,较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胸臆。巧妙的是作者化用刘禹锡的著名诗句,描绘出亡都的凄凉惨淡,抒写出痛切的亡国之恨和无可奈何的慨叹。最后三句通过大雁这一意象,把深沉的感情“投宿”到凄清的夜景和茫茫芦花里,融情于景,是很耐人寻味。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26章 文天祥(二首)

文天祥(1236~1282),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安(今江西吉安市)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状元)。恭帝德祐初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奉使与元军议和,不屈被拘,设法遁归。后又招集义军在江西一带抵抗元军,兵败被执。囚居燕京四年,坚贞不屈,以身殉国,死时年四十七岁。有《指南》、《吟啸》等集。

在文天祥的诗,文、词中,主要反映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大节不亏的崇高品德。他的词作仅寥寥几首,但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酹江月和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①。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②。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③。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④。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⑤。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⑥。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⑦。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⑧。

【注释】

①能:摹拟辞,“这样”之意。乾坤能大:天地这样大。蛟龙:指豪杰之士。池中物:比喻蛰居一隅,无远大抱负的人。《晋书·刘元海载记》:“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这两句是说天地这样广大,算来英豪之辈本就不会局处一隅,而是要待时而出。

②牢愁:愁闷。那更:兼之。这两句是说风雨凄迷,自身愁闷无处诉说,再加上四面秋虫唧唧,更是难以排解。

③横槊题诗:苏轼《赤壁赋》中说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气概不可一世,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即长矛。登楼作赋:指王粲在荆州作《登楼赋》。这三句是说古代的英雄文士,他们的事业已如空中飘雪般的过去了。

④方:将。这两句是说江水奔流不停,将来还会有杰出人物涌现。

⑤堪笑:可笑,这里有自嘲意。这三句指自己如同一张漂零的叶子,在秋风送爽之际重又来到淮水一带。

⑥朱颜:年青的容颜。这两句说揽镜自照,昔日年轻的面貌已经变得衰老。只有一颗赤诚为国的丹心却似熊熊烈火难以熄灭。

⑦龙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一线青如发,苏轼《澄迈驿通潮阁》:“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这三句说自己将北去塞外,回头遥望祖国江山,但见青山隐隐,如同一发。

⑧故人:指邓剡。杜鹃:相传周末蜀国君主望帝(名杜宇)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这句隐有思念故君的故国之痛。

【简说】

本词是和作。原词是邓剡所写。邓剡字光荐,号中甫,庐陵人。曾与文天祥同被俘,到建康后邓剡因病寓居天庆观(今南京市朝天宫)就医,留不行。厓山南宋兵溃以后,邓剡向张宏范投降,教其次子,因得放还,清雍正三年文天祥的十四世孙家刻本《文山全集·指南录》中载有此首,题作“驿中言别”,下署“友人作”,即以为是邓剡所写。今录原词于下: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邓剡在词里,称文天祥为“世间英物”、“奇杰”,比文天祥为气吞秦始皇的蔺相如、吓走司马懿的诸葛亮,这些不可能是文天祥自我赞誉之词。末两句是指自己留下就医,而文天祥则将被押送北上,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来陪伴夜不成寐的我了。

文天祥的和词先是承原词句意,而又有提高,他认为当前正是人才辈出,大有可为之时。至于自身虽被俘北上,但却是历尽艰辛,“只有丹心难灭”,亦即决心为国牺牲,垂名千秋,这便是他给邓剡原词“此恨凭谁雪”的响亮答复。

沁园春题潮阳①张许公庙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②。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③。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④。后来者,无二公之操⑤,百炼之钢。人生欻救云亡⑥。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⑦,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⑧。

【注释】

①潮阳:今广东潮阳县。

②文天祥主张以孔孟之道立身行事。这三句就提出应该为忠、孝而死。

③光岳:高大的山。光岳气分:指国土分裂,即亡国。君臣义缺:指君臣之间欠缺大义。刚肠:指坚贞的节操。这四句是说自宋室沦丧以来,士大夫不能保全节操,君臣之间欠缺大义,是谁辜负了凛然不屈、刚正不阿的品德。

④骂贼睢阳:指张巡,他与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太守许远共守危城,城陷后两人先后被害,他们英勇抗敌,宁死不屈的精神受到后人敬仰。

⑤后来者:指以后的士大夫。操:操守。

⑥翕(xī西)欻(xū虚):即倏忽,如火光之一现。云亡:死去。“云”字无义。

⑦古庙:即张、许公庙。仪容:指张、许两人的塑像。

⑧邮亭:古代设在沿途、供给公家送文书及旅客歇宿的馆舍。这三句是对卖国投降的宋末奸臣的警告。

【简说】

这是文天祥经过潮阳张许双忠庙所作。唐代张巡、许远在安史之乱时,曾坚守睢阳城,屏蔽江淮,后因粮尽城陷,三十六人壮烈牺牲。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就有“为张睢阳齿”之句。在本词中作者称扬张、许二人能顾全君臣大义、保持自身操守,成为后世士人的榜样。接着还表示要在短促的人生历程中做出流芳百世的事业,同时对那些卖国投降的奸雄予以极度蔑视,全词充满了昂扬的爱国精神。

念奴娇

驿中言别友人①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②。蜀鸟吴花残照里③,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④,金人秋泪⑤,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⑥。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⑦。正为鸥盟留醉眼⑧,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⑨,回旗走懿⑩,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释】

①驿:指金陵(今江苏南京)驿站。友人:指邓剡。

②不借:不助。英物:英雄人物。

③蜀鸟:指杜鹃。相传它是蜀国望帝杜宇所化。

④铜雀:铜雀台。三国时魏建安十五年所建,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西北隅,与金虎,冰井二台合称三台。

⑤金人;汉武帝时铸造的捧露盘的铜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折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⑥斗牛:斗指北斗星;牛,指牵牛星。

⑦属:托付。⑧鸥盟:与鸥鸟

订盟,旧指归隐。采熹《过盖竹作二首》诗:“浩荡鸥盟久未寒,征骖聊此驻江干。”

⑨嬴:秦王的姓。

⑩懿:司马懿。

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

【简说】

这首词是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军俘虏后,押解北上燕京,途经金陵时所作。表达了他国耻不雪、丹心不灭的耿耿情怀。全词充满了凛然无畏的浩瀚正气。

词的上片头三句引用三国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借助东风火烧曹操战船,大破曹兵的典故,抒写英雄抗元,得不到天助,乃至失败的愤慨。“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两句是写金陵之所见。金陵是吴国的都城,李白曾有“吴宫花草埋幽径”的诗句。蜀鸟是指杜鹃,传说蜀国望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悲鸣泣血。这两句的“残照里”和“忍见”是相互为文的,都包括“蜀鸟吴花”、“荒城颓壁”,烘托出一种荒凉残败、不忍目睹的亡国氛围,也表达了作者极为感伤悲痛的情怀。“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按词意应是“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上句以光冲霄汉的宝剑喻友人邓剡,下句是写自己辜负了友人的信任,未能完成兴宋大业,其中既有自责,也有不平之气。

过片通过回忆自己经历的抗元斗争生涯,表现自己视死如归、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更以蔺相如、诸葛亮挫败强敌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和友人抗元斗志。最后以“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结束全词,表达对友人的眷念和对国破君亡的哀痛。

全词是作者血泪的凝结,慷慨悲壮,感人肺腑。《历代诗余·词话》云,明人陈子龙称赞此词:“气冲斗牛,无一毫委靡之色。”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27章 汪元量(一首)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度宗时以善琴为宫廷琴师。宋亡,随幼帝及太后等被元军带到燕京,后为道士南归。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莺啼序重过金陵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①。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②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③。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④。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⑤。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⑧。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⑦。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⑧。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⑨。伤心千古,泪痕如冼。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⑩。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因思畴昔,铁索千寻,漫沈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注释】

①迢递:高貌。谢朓《隋王鼓吹曲)十首之四《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②槛:窗户或长廊旁的栏干。王勃《滕王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③梨花: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杨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这两句形容花落以后,凄然春暮。

④甸:古时郭外称郊,郊外称甸。这里麦甸即指郊外野麦。葵丘:长着葵菜的丘陵。鹿豕句:见《史记·淮南王安传》载伍被言:“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许浑《姑苏怀古》:“荒台麋鹿争新草。”这三句是指昔年豪华竞逐的金陵如今已是蔓草遍野,猪和鹿衔着枯荠菜出没在荒台旧垒之中。

⑤刘禹锡《金陵五题》之一《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又《乌衣巷》:“乌衣巷口夕阳斜。”

⑥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这两句是说听见哀怨的笳声,耳边似乎响起南朝亡国之音,未曾举杯已象中酒那样难过起来。

⑦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⑧周邦彦《夜游宫》:“看黄昏,灯火市。”又《西河》(金陵怀古):“酒旗戏鼓甚处市。”

⑨亹(wěi伟)亹:同“娓娓”。本训行进貌,这里作久而不止解。《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濛),清言良久。去后,苟子(修)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亹亹,为来逼人。’”这三句是慨叹商女不知亡国之恨,她们的歌声袅袅不绝于耳。

⑩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周邦彦《西河》:“想依稀王谢邻里。”

临春结绮:临春阁、结绮阁是陈后主、张丽华所居的宫殿。见《南史·后妃传》。刘禹锡《台城》:“结绮临春事最奢。”苏轼《次韵杨公济梅花》:“临春结绮荒荆棘。”红粉成灰:指女子死亡。白居易《和关盼盼感事诗》:“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白杨:古代墓地以种松、柏、白杨最为普遍。古诗《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这三句是说南朝彻夜笙歌的宫殿已化为乌有,后妃也埋骨于坟墓之中。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漫,徒然。这三句是说东吴徒然将铁索横于长江作为防守,结果仍然被西晋王濬用火烧断,沉入江底,晋军沿江而下,抵达石头城(金陵),迫使东吴孙皓投降。

《世说新语·轻诋》:“庾公(亮)权重,足倾王公(导),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又《雅量》载庾有东下意,王曰:“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两句都是东晋王导事,这里借用来说敌氛很恶而不作防备。

《晋书。王衍传》:“终日清谈。”又说王衍“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这句借西晋王衍清谈亡国指空淡可以误国。

楚囚:指楚锺仪被囚在晋国。见《左传·成公九年》?这三句认为东晋苟安江左不足为训。

这句以六朝喻南宋,认为南宋政局犹如儿戏。

钟山:在南京东北。一名蒋山,又名紫金山。这三句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

【简说】

本词的题意是吊古伤今,借六朝兴废来表达自己的亡国之恨。

全词共四段。首先点出金陵故都,自己重游此地,想当年六朝的多少英雄豪杰、兴亡盛衰,也已事随世迁,只有青山如旧。

次段承上文描绘出古城的残破景象:荒台败垒,孤城旧楼、秦淮寒水……在这些地方,使人怀想起一幕又一幕的史事,心头涌起无限哀愁。

接着写眼前一片冷落凄凉,那不知亡国之恨的商女歌声,更引起无限伤心;六朝遗迹,还依稀可以辨认,只是人事已非了。

末段写西晋清谈亡国、东晋苟安江左,借此隐喻南宋政局如同儿戏,并以此指斥荒淫失国的统治者。

全篇多用有关金陵故都史事的典故,以此从怀古而引入伤今的境地。作者在另一首《水龙吟》中说:“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同样是暗伤亡国,但相比之下,所采用的手法是并不相同的。

w w w. txshuku .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28章 王清惠(一首)

王清惠,南宋度宗(1265~1274)昭仪(宫中女官名)。恭帝德祐二年(1276),临安沦陷后被俘往大都,后自请为女道士,号冲华。

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①。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②。名播兰簪妃后里③,晕潮莲脸君王侧④。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⑤。龙虎散,风云灭⑥。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⑦。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⑧。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园缺⑨。

【注释】

①太液芙蓉:太液池本汉代宫苑中池名,唐代长安大明宫中亦有太液池。白居易《长恨歌》有:“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之句,是以芙蓉和柳比喻女子容貌。浑不似:全不似,这两句是以花比人,说自己本是宫中女官,容颜美丽,现在(亡国后)已面貌枯悴,完全失去旧时的风姿。

②春风雨露:比喻君恩。玉楼金阙:泛指南宋宫殿。

③兰簪:本为女子插在髻上的首饰,这里借喻宫中后妃。这句是说自己在宫中美名四播。簪,一作馨。

④晕(yùn运)潮:形容脸上泛起羞红的光采。莲脸:指面貌美如莲花。这句是指自己得到君王宠爱。

⑤鼙鼓:军中小鼓。这两句是指战鼓声响入云霄,敌兵攻陷临安,繁华顿时消歇。

⑥龙虎风云:《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人以龙虎比喻明君,风云比喻贤臣。这两句是指王朝覆亡。

⑦山河百二:百二,指以二敌百,一说是百的一倍。《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这是说秦地形势险固,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军队。另一说是指诸侯虽有百万军队,但秦地处险要,他的百万军队能抵得上诸侯的二百万。这两句是说对着险固的山河要塞,痛惜它们沦入敌手。

⑧这句是说后妃们坐的车子清晨上路,车轮碾压上被月光洒遍的大地。

⑨从容:舒缓不迫。这两句是希望不致受到胁迫侮辱,能够被容许到一清静所在安度余年。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被俘北上途中所作,抒写了国破家亡今非昔比的哀愁痛楚。据传文天祥有和作一首,还代她重作一首,题目中说:“王夫人至燕题驿中云,中原传诵,惜末句欠商量,代王夫人作。”这是由于末句有幸免苟安之意。代作末二句为“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自誓大节不亏,这是对南宋妃嫔和对自身的勗勉之词。

ww w.txshuku.。ComT-x-t_小_说天/堂

正文 第129章 王沂孙(五首)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又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朱亡后与周密,张炎等同结词社。《延祐四明志》说他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学官),词名《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

周济认为“碧山胸次恬淡,故《黍离》、《麦秀》之感,只以唱叹出之,无剑拔弩张习气。”又说:“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四家词选序论》)这里指出王沂孙的亡国之悲是通过咏物等手段,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事用典能做到上下一气相连而了无痕迹。正由于他的词字句工雅而又多含蓄不尽之意,凄然自伤之情,因而受到清代很多词人的推重,认为他词风接近张炎而意境极其深远。实际上,王沂孙擅长写咏物词,其中寄托了家国之恨,但又如秋蝉之哀鸣,充满着凄苦消沈的幽怨,反映出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瞑①。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②。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③。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④。千古盈亏⑤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⑥。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⑦。故山夜永⑧。试待他、窥户端正⑨。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⑩。

【注释】

①新痕:一弯新月。淡彩:浅淡的月色。依约:仿佛。初暝:指天刚黑下来。这三句写一弯新月悬挂柳梢,淡淡的月光透过花丛,好象冲破了昏暗的暝色。

②团圆意:开始有团圆的迹象。深深拜:指拜月祝祷。李端《新月》诗:“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这三句是写一弯新月预兆团圆,拜月是祝祷月圆人好,所以有“谁在香径”之问。

③这两句是指新月像画得不太妥贴的弯眉,想来这是由于嫦娥怀着离恨时的手笔。

④一曲银钩:银色帘钩,指一弯新月。杜甫《咏月》诗:“尘匣初开镜,风帘自上钩。”是以帘钩比月。宝帘:这里借指夜幕。这两句说最动人的是新月一弯如帘钩般冷清地挂在夜幕之上。

⑤盈亏:圆缺。

⑥慢:同“谩”,徒然之意。玉斧;相传汉代吴刚学仙时有过失,罚他砍月中桂树,树随砍随合。(见《酉阳杂俎》卷一)又唐代郑仁本表弟曾见一人说月是七宝合成,其凸处地常有八万二千户在修补,他即其中之一,并出示包袱中有斧头等物。(同上)金镜:指月亮。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斧。”

⑦太液池:本汉唐宫内池名,这里泛指宋宫苑池沼。宋太祖时宰相卢多逊有《咏月》诗:“太液池头月上时,晚风吹动万年枝。何人玉匣开金镜,露出清光些子儿。”这两句说太液池还在,但已是残破荒废,一片亡国后凄凉景象,又有谁能赋写出当年盛时的清景呢?

⑧故山:故国。夜永:夜长。

⑨窥户:指月光照进窗户。端正:形容月已正圆。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这句是与前面呼应,意为等待月儿团圆。

⑩云外山河:《酉阳杂俎》说:“佛氏谓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还老尽、桂花影:一作“还老桂花旧影。”这两句是说月圆时可以看到故国山河之全影(完整无缺)和桂花的旧影。

【简说】

这是一首咏物词。张惠言《词选》指出:“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此喜君有恢复之志,而惜无贤臣也。”细看词意,是咏物而有所寄托,有其弦外之音。

上片开始就描绘新月,“便有”句,是从一弯新月预示团圆满月。“谁在”句,是暗示拜月人的心愿。“素娥离恨”,是从“画眉”引出而又下接“银钩小”,并以“秋冷”贯穿上下片。

过变从大处着手,“磨玉斧”、“补金镜”,都是重整山河、恢复故国之意。“太液”两句,暗用宋太祖宰相卢多逊《咏月》诗,使人不胜今昔之叹,“故山夜永”,折回本题,且以“故山”与“太液池”相对照。至于“窥户端正,”是指月已团圆,且从月中山河之影引起作者对恢复故国河山的期望。齐天乐蝉

一襟余恨宫魂断①,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②,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③。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④。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⑤。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⑥。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⑦。设想薰风,柳丝千万缕⑧。

【注释】

①宫魂断:传说齐后怨王而死,尸变为蝉,见马缟缄《中华古今注》。这句是说齐后死去,余恨不断,魂化为蝉。蝉为宫中之后的魂魄所化,所以称为宫魂。

②凉柯:初秋的树枝。这句是说才在枝头发出凄咽的鸣声。

③调柱:调弄乐器柱。这三句写西窗雨后,听到蝉声象玉珮声在空中流逝,又象弹奏玉筝时的乐声。

④镜暗妆残:本指女子容颜衰老,这里借喻秋蝉。娇鬓;指女子发鬓薄如蝉翼。魏文帝宫人莫琼树曾制“蝉鬓”,缥缈有如蝉翼。见崔豹《古今注》。

⑤铜仙铅泪:指魏明帝拆托承露盘的铜人,铜人眼中流泪。铅泪,泪流得象铅融化成水一样,形容泪水很多。这三句是说蝉以饮露为生,承露盘已随铜仙远去,蝉也日趋衰颓。

⑥病翼:残病的翅膀。枯形:枯了的形骸(指蝉蜕)。这三句是说残病的蝉翼已禁不住秋霜的侵袭,枯败的形骸还经历着人世的沧桑,就不知还能当得起几多岁月?咏蝉也是作者自比。

⑦甚:正。这三句是说以清高的操守自勉,但正如秋蝉一样,发出的余音却凄楚而令人不忍再听下去。

⑧谩:徒然。薰风:南风。这两句是说空自向往柳丝万缕的薰风盛夏,叹息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简说】

本词以“宫魂”两字点题,指出蝉是齐女之魂所化。以下用拟人法写蝉鸣庭树,深诉离愁。而雨后蝉声,又极清脆动听;镜中蝉鬓,还是缥缈动人。下片由蝉饮露水联系到铜仙铅泪,暗示亡国之痛;接着从“病翼”、“枯形”说明秋蝉之悲苦,余音之哀抑;并结合自身境遇,以独抱清高而满怀凄楚,暗示故国之思。结尾回溯薰风吹拂,蝉鸣于万缕柳丝的盛时,句意含蓄曲折,言外之意是说回首往事,已是无魂可断,而作者心情之沉痛,也可想见。周济说本词有“家国之恨。”(《宋四家词选》)端木埰也说:“详味词意,殆亦黍离之感。”(张惠言《词选》评)而词意也正如秋蝉的哀鸣,充满着辛酸颓丧的情调。

高阳台和风草窗①寄越中诸友韵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②。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③。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④。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⑤。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⑥。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⑦。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⑧。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⑨。

【注释】

①周草窗:即周密。

②玉管:玉制的管状乐器。春葭(jiā加):春天初生的芦苇。古时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芦翳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了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见《后汉书。律历志》。这三句是说庭院还余残雪,轻寒时袭帘幕,但玉管内灰飞霏霏,说明春气已经发动。

③小帖金泥:唐代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向家中报登科之喜。见《卢氏杂记》。这两句是说不知谁能有小帖金泥之喜,“春”是双关语,指人事亦指节令。

④个人:那个人。这两句说一夜相思只余窗前绮梦,无奈那个人远在天涯,不能相见。

⑤这三句承上而来,说自己满怀相思,凄然四顾,但见满树梅花,满地疏影。卢同《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⑥骢:泛指马。游骢:指旅途上的马。这三句是说人在江南已自苦于离愁,又何况是西风瘦马、空见雁归的北国游子。

⑦银笺:泛指精良的信笺。年华:时光。这两句表面指要仔细诉说别后光阴而苦于没有精美的信笺。实际上是说这种愁苦难以用文字表达。

⑧苏轼《蝶恋花》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两句翻用苏轼词意,是说处处生满芳草,即使登高也望不见天边。指春将残而人不见。

⑨更消他:禁不起。这两句是说春意阑珊,那里还经得住东风频吹、落花乱舞。

【简说】

本词上片点出“相思”,下片借游骢归雁抒写离愁。张惠言则认为其中有所寄托:“此伤君臣晏安,不思国耻,天下将亡也。”(《词选》)并以为此是宋亡之前的作品。

长亭怨重过中庵①故园

泛孤艇、东皋过遍②。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③。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④。自约赏花人⑤,别后总、风流云散。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⑥。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⑦。望不尽、苒苒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⑧。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⑨。

【注释】

①中庵:即刘敏中,元代散曲家,有《中庵乐府》。

②东皋:东山。

③屐(ji机)齿;木屐底上有齿,供游山时用。莓阶:绿草长满土阶。罗袖:指歌女。这四句是说乘着小船独自泛游,绕过了东边小山,想起当日在这里酒宴欢聚,绿荫掩映小门,屐齿印上土阶,真是乐事没有个完时。

④秋苑:形容故园花残叶枯,这里不仅指节令,也指因为人去而园废,所以有空自惆怅之叹。

⑤赏花人:指当时同游的友人。风流云散:是说分别以后,各奔东西,不再相聚。

⑥这三句是指故人所去之处远隔万水,在流水之外的乱山深处。这里乱山与下面天涯并提,暗指元代大都。

⑦绮疏:窗户上的镂空花纹。雕槛(jiàn见),雕花的栏杆(指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这两句是说客居梦短,梦中恐怕也不会忆及故园的旧馆。

⑧苒苒:慢慢地。乔木:指故乡。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也指故国,《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这两句是说望着缓缓落下去的夕阳,怅恨又将岁暮,不胜故国乔木之思。

⑨红英:红花。识(zhì志):通“志()”,记住。西园:即刘敏中故园。末两句是说只有那几朵开残的红花,使人不能忘怀故园凄清婉丽的风光。

【简说】

从重过故园而念及故人,又从故人远去天涯而引起自己的故国之思。上片是回忆当日在此的欢聚,叹息别后就此风流云散。下片写水远山长,天涯故人想已忘却故园楼台。独立斜阳,寂寞园林,不胜故国乔木之思。

水龙吟

落叶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①,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②,洞庭波起③,几番秋杪④。想重厓半没⑤,千峰尽出⑥,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杳杳⑦,逆宫沟、暗流空绕。啼蛰未歇⑧,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⑨,满庭谁扫?

【注释】

①萧萧:落叶声。

②渭水:渭水在长安北。

③洞庭:指洞、庭湖。

④秋杪:即杪秋,深秋。

⑤重厓半没:厓,同崖,山边。没:被落叶遮没。

⑥出:露出。

⑦题红:范摅《云溪友议》载:“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竞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这里暗借红叶题诗的故事。

⑧啼螀:即寒蝉,鸣声幽抑悲切。

⑨只应:只是。

【简说】

王沂孙这首咏物词,借落叶写出深沉的思乡之情,蕴藏着郁郁的身世飘零之悲和今昔悲欢之慨。张炎《词源》有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此皆全章精粹,所咏瞭然在目,且不滞于物。”《水龙吟·落叶》一词,起句“望中故国凄凉早”摄撮全词魂魄,定就“凄凉”思“故国”的基调。第二句以“萧萧”、“纷纷”拟落叶之声、状落叶之貌,更以“荒”、“悄”二字衬托渲染。第三句用典,以“渭水”、“洞庭”带出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与《楚辞》“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诗,暗合“落叶”之题、思“故国”之旨、“悲凉”之情。第四句以“厓半没”、“千峰出”、“无人到”极力将题旨拽满、秋思染足。下片着意写情,由落叶引发出作者身世之感,“题红”本是宫女于红叶上题诗被应举的卢渥应得到,二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作者在这里冠以“前度”,反用其典,写功名美眷俱已往矣,而今只有暗流逆宫沟,着一“空”字凭添无限怅惘。又加“啼螀”、“飞鸿”之声纷乱怀抱,“乱影”、“碎声”之景扰搅愁肠,顿使思乡之情又深一层。结句以飘零游子感念故园此时也有落叶满地却无人打扫的慨叹收住,可谓辞意俱尽,只余满室唏嘘之声了。

正文 第130章 醴陵士人(一首)

一剪梅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①。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②。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③。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④。

【注释】

①巍巍:高大貌。庙堂:朝廷。经量:丈量土地。这三句是说宰相高坐朝廷之上,禀承皇帝意旨,口里才提到经量,便马上要下面去执行。

②臣僚:臣下。章:奏章。这三句是说那个臣子马上写了一封奏章,从头到尾都是说要行经量(这是指朝臣秉承宰相意志赞成经量)。

③轻狂太守:形容地方官的阿谀奉承。这三句写地方官接到上级命令,就连夜进行丈量。

④这三句是指中原一带沦陷已久,田地荒芜没人管,也该去丈量,你们为什么又不去了呢?这是讽刺朝廷各级官吏只知丈量江南土地以剥削人民,却不想收复中原沦陷区的大片土地。与这首词一起题在壁上的诗中说:“失淮失蜀失荆襄,却把江南寸寸量。一寸纵教添一丈,也应不是旧封疆。”也是谴责朝廷不思收复失地,却来把江南土地细细丈量,准备加紧搜刮。

【简说】

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实行“经量,”目的是要增加赋税,加重人民负担。当时饶州、信州(都属江西)实行“经量”制,在番阳学校还设“经量局”。有人在墙上题了两诗一词(即《一剪梅》),用来讽刺“经量”。事见《江湖纪闻》。本词辛辣而深刻地讽刺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借“经量”为名,搜刮盘剥人民的情形。

hTtp://wWW.txshuku.cOmT xt ~小 说天,堂

正文 第131章 徐君宝妻(一首)

徐君宝妻,岳州(今湖南岳阳县)人。宋末被元将虏掠到杭州,住韩蕲王府(韩世忠旧宅)。元将几次要侮辱她,都被她设法避免。一日元将发怒地表示要用强迫手段,她便说要祭告亡夫,主人答应了。她就梳妆焚香,再拜默祝,向南哭泣,题《满庭芳》(本词)在壁上,然后投水而死。见陶宗仪《辍耕录》。

满庭芳

汉上繁华①,江南人物②,尚遗宣政风流③。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④。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⑤。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⑥。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⑦。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⑧。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⑨。

【注释】

①汉上:指汉水至长江一带,南宋时是商业经济很发达的地区,有襄阻、鄂州等大都市。这里汉上系泛指。

②江南人物:指南宋的许多人才。

③宣、政: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号。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还保持着宋徽宗时流风余韵。

④烂银钩:光亮的银制帘钩,代表华美的房屋。这两句是指都市中街道整齐,房屋华美。

⑤歌台舞榭:借指南宋歌舞繁华的大都市。风卷落花:指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这四句是说一旦战争发生,百万大军长驱南侵,势如风卷落花,南宋就此灭亡。

⑥三百载:指北宋建国至南宋灭亡(九六○——二七九)共三百多年,这里指成数。典章:制度法令。这三句是说宋代三百年累积教养而成的典章和人物,到此全部被毁坏无遗。

⑦这两句是说自己幸好被掳后没有北上,而仍在南方(指临安)。

⑧破鉴:即破镜。徐郎:指作者丈夫徐君宝。这两包先用陈亡后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破镜重圆”的典故,指出自己夫妻分离,无法重逢。

⑨岳阳楼:湖北岳阳县西,这里是作者故乡。

【简说】

作者是个被掳掠不屈而死的女子。在词中她先指出南宋都会繁华、人才辈出,国力还算富厚;但当敌人长驱南下时,竟如风卷落花无力抵抗,使人慨恨不已。以下再说自身遭遇,叹息丈夫不知下落,在死前不能再见一面;自己不能生还故乡(岳阳),死后魂魄还是恋念着这个地方。

w w w. txshuku.

正文 第132章 陈克(九首)

陈克(1081~1137?),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金陵(今南京市)。屡举不第。绍兴初因吕祉辟举,任江南东路安抚司准备差遣,敕令所编修官。郦琼叛乱时遇害。一说被贬送吏部与远小监当。工诗词,有《天台集》十卷、外集四卷、长短句三卷。

菩萨蛮

绿芜墙绕青苔院①,中庭日淡芭蕉卷②。蝴蝶上阶飞,风帘自在垂。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③。几处簸钱④声,绿窗春梦轻。

【注释】

①绿芜:杂乱丛生的青草。②芭蕉卷:初生的芭蕉叶子还在卷裹着。③宝甃:精美的砖砌水池。杨花:柳絮。④簸钱:是唐宋时期青少年女子爱玩的一种游戏,即玩者持钱在手里掂簸,然后依次摊开使人猜测正反面,以中否为胜负。王建《宫词》:“暂向玉华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即指此。

【简说】

“人心与物境相接,而后文生焉”,从此论词,这首《菩萨蛮》当属其中。这是一首写闺妇闲情逸趣的倩词。全词以写景为主,最后两句才写人。上片写闲适自得的闺妇眼中的春景:墙上“绿芜”、院中“青苔”;中庭里的淡云、春阳、芭蕉;阶前的闲陛、娇花、蝴蝶;窗上的帘幕阳光、暖气。虽然未写帘中闺妇,却自然流露出温馨、闲适;悠然自得、慵懒宁静的气氛。《蕙风词话》云:“境至静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浅而见深。盖写景与写情,非二事也。”论此词至当。下片由帘外庭院,转到帘内闺房:玉钩栖双燕,喃喃对语。“宝甃”浮杨花,翩翩打转:是从闺房内又跳到帘外庭院。帘外听到了玩耍簸钱声,帘内有轻梦惊醒的人。两个内外跳跃,极写春景、春人。全词香倩婉丽,恬淡清雅。《白雨斋词话》所论:“陈子高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晁无咎、毛泽民、万俟雅言等远不逮也。”当非虚论。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33章 蒋捷(七首)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县)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自号竹山。入山后隐居不仕。有《竹山词》。

蒋捷在宋亡以后所写的词作中,充满着沈痛的故国之思,特别是写兵乱以后国亡家破、自己到处流浪的苦况,思想意义较为深刻。

另外他也有一些倩妍秀逸的小词,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亦别具一格。刘熙载说他的词“洗炼缜密,语多创获。”(《艺概》)这是指他善于炼字炼句,语言方面亦多创新之处。

贺新郎

梦冷黄金屋①。叹秦筝、斜鸿阵里,素絃尘扑②。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③。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④。消瘦影,嫌明烛⑤。鸳搂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⑥。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⑦。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⑧。空掩袖,倚寒竹⑨。

【注释】

①黄金屋:指南宋临安故宫。

②秦筝:古筝。斜鸿阵里:指秦筝弦柱斜列如飞雁,所以说“斜鸿阵里。”张先《生查子》词:“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这两句是指故宫里的乐器上蒙上一层灰尘。

③荆桃加菽:野桃长得象豆一样。这四句是说梦魂化为莺儿飞回故宫,还能认得旧时纱窗,窗外却是雨洒野桃,不胜黍离之悲。

④琼台:琼玉砌成的台,这里指宫殿,代表南宋王朝。弹棋:古代博戏,汉武帝时已有。见《述异记》。这两句是说世事变幻如棋局(暗示南宋被元所灭),此恨(亡国之恨)又有谁知?

⑤这两句是说不愿看到烛光下自己消瘦的身影。

⑥鸳楼:酒楼。东西玉:指酒器。见《词统》:“山谷诗;'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注:酒器也。”翠钗难卜:翠玉钗难以占卜出伊人踪迹。这两句是回忆酒楼分别时杯碎酒泻(暗指国破),难知何时再见伊人踪迹。

⑦宫眉横云:双眉如同纤云横陈额前。生绡:薄纱。这三句是说准备把她的面容画在薄纱画幅之上,只怕还是旧宫人的妆束(不忘故国)。

⑧开元:唐玄宗年号。开元曲,盛唐歌曲。这里借指南宋盛时。这两句是说歌扇牙板都在,只恨无人能了解亡国后聆听前朝旧曲时的心情。

⑨这两句是写独自倚竹,暗伤亡国。

【简说】

本词通过隐喻透露出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上片写梦回故宫。“恨难平”指痛心亡国,“弹棋局”指世事变幻。并以身影消瘦反映心中苦情。下片以鸳楼碎玉、芳踪何在暗喻亡国,并以无人解听两宋盛时的音乐为遗憾。如今歌扇牙板都在,只是人事全非,家国之恨也就隐然可见。

贺新郎兵后寓吴①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②。万叠城头哀怨角③,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④,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⑤。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⑥。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⑦。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⑧,问邻翁。要写牛经⑨否。翁不应,但摇手。

【注释】

①兵后寓吴:指元军攻陷临安(一二七六)后,作者离开家乡,流寓在苏州一带。

②帘垂绣:即绣帘垂。涡:酒涡。这三句是写兵乱之前,作者舒适美满的家庭生活。

③万叠:指乐曲反复不停地吹奏。城头哀怨角:城头上传来哀怨的号角声。

④影厮伴:只有影儿相伴。这两句写自己在江南陷区的寒风中到处奔走,极目远望,故乡知在何处?

⑤这三句是羡慕寒鸦到晚上还有杨柳枝可供栖息,自己却连歇宿之处也没有。

⑥浮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⑦小阜(fù父);小土山。

⑧枵(xiāo消)囊:空口袋(指没有钱)。毛锥:毛笔。

⑨牛经:关于牛的知识的书。《三国志》注引《相印书》,说汉朝有《牛经》。《唐书·艺文志》载宁戚《相牛经》一卷。

【简说】

词中以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境遇,说明战乱使作者无家可归,飘泊流浪。他不仅慨叹江山依旧、国事已非;还诉述了自己国亡后不肯靦颜在元朝做官,以致衣食无着,到处奔波的艰辛生涯。

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①,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②。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③。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④。剔残红地⑤。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⑥。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⑦。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⑧。

【注释】

①宝钗楼:本为咸阳酒楼。这里泛指酒楼。琉璃:指灯。周密《武林旧事》:“又有幽坊静巷多设五色琉璃泡灯,更自雅洁。”这六句写南宋盛时元夕的繁华。

②暗尘明月:指车马众多,扬起的飞尘遮暗了明月光辉。这两句说如今已不是南宋时热闹,繁华的那种元夜。

③蛾儿:即闹蛾,用彩纸剪成的饰物。周密《武林旧事》:“妇人皆带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毯。”这两句说近年来(指亡国后)心灰意懒,不愿出去看灯。

④这两句是问谁能向天公借来旧日的繁华呢?

⑤灺(xiè泻):同炮,烧残烛灰。

⑥钿车:华丽的车子。罗帕:香罗手帕。这两句是说醒来剔去红烛的残灰,记起梦里车马喧阗、游人如织的元夕盛况。

⑦吴笺:吴地出产的笺纸。砑(yà亚):碾。银粉砑:碾上银粉,使之发光。旧家:故国。这三句是说作者要用纸把故国的元夕风光用漫话的方式写下来。

⑧绿鬟:黑发,形容年轻。夕阳西下:范周《宝鼎现》咏元夕词,开头几句是:“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这三句是说夜深听邻女在唱宋时的元夕词,心头涌上夹杂着又悲又喜的凄楚之情。“笑”,是写此时无可奈何的感情。

【简说】

上片写元夕。昔年是笙箫嘹喨、灯光明灿,如今灯儿零乱,心懒意怯。今昔不同,非常明显。

下片是作者的内心活动。繁华已随流水去,谁能去向天公借来当年盛事呢(指南宋复国)?梦里的旧日风光,只等用纸笔写下来。听到邻女在唱宋代的元夕词,心中浮上无限故国之思,真有说不出的滋味。“笑”字含有无限凄楚。李煜《乌夜啼》中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两者都是亡国哀音。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②。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③。心字香烧④。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⑤。

【注释】

①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之南,太湖之东。

②秋娘度与泰娘娇:作者另一首《行香子》中说:“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度,应作“渡”。娇,应作“桥”。秋娘渡、泰娘桥,都是吴江地名。

③银字笙:笙上用银作字以表示音色的高低。白居易《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调;调弄乐器。

④心字香:褚人获《坚瓠集》:“按心字香,外国以花酿香,作心字焚之。”杨慎《词品》:“所谓'心宁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⑤这三句是说岁月飞驰催人老去,如今初夏又到,归家还未有日期。

【简说】

上片写客愁。船过吴江时客在船上,远望岸边酒楼。“春愁待酒浇”,是想借酒浇愁而不可得,只有风雨增添愁思。下片写离情。想到闺人在家调笙焚香。如今流光易逝,一年又过,不知何时才能归家团聚。

昭君怨卖花人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①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注释】

①鸦鬟:即“丫环”,婢女。

【简说】

题目是卖花人。先写他的小小担子,满是春色。再写帘外叫卖,帘内入报。绘声绘形,生趣无限。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与本词相比,虽都写卖花,前者是人在小楼听卖杏花。后者则以卖花人口吻穿街走巷叫卖鲜花,显得更活泼些。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②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③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④。

【注释】

①昏:指烛光昏暗。

②断雁:离群的孤雁。薛道衡《出塞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③僧庐:僧房。

④星星:指白发很多。

【简说】

词中通过人生三个时期,抒写听雨者在不同时期中的活动和心情。先是少年听雨歌楼时的密意柔情,次写壮年听雨客舟时的慷慨豪情,再写老年听雨僧舍下的遁世幽情。概括性很强。

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①。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②。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释】

①这句是说纱窗上印着个折花人的影子。

②檐牙:屋檐边上。

【简说】

先以窗纱上的人影,点明外面有人来折花。然后通过自问自答,反映作者的思想活动:先是想不知哪个来折花;再想随她去折吧,知道这是折给谁的呢;但一想还得告诉她檐前的那枝最好,折时手要伸得高些。末尾以人面与花枝相映,作为对折花人的期许。

贺新郎

秋晓

渺渺啼鸦了①。亘鱼天,寒生峭屿②,五湖秋晓③。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④。起搔首,窥星多少⑤。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⑥。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鬓,与秋俱老⑦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⑧。万里江南吹箫恨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⑩。烟未敛,梦山杳。

【注释】

①渺渺:微远的样子,啼鸦了:乌鸦的啼叫声停止,这句是说,乌鸦越飞越远,它的叫声渐渐消失,暗示天已亮了。乌鸦在黎明和黄昏时啼叫得最欢。

②亘;绵亘,辽阔。鱼天:指水面。峭屿:陡峭的岛屿。这两句是说,耸立在辽阔湖面上的岛屿,弥漫着寒气。

③五湖:太湖的别名。《太平御览》引晋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余里,故以五湖为名。”

④“竹几”两句:是说作者正在点着灯的竹几旁做梦,被马嘶声惊醒,知道早起的行人已经上路。

⑤窥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判断天色迟早。

⑥青花:指牵牛花。以上四句写秋天破晓时的户外景色。

⑦愁痕:愁容。翻催:反而催逼。鬓鬓:两鬓的黑发。这三句是说,原指望秋风能扫去愁容,结果西风反而使人增添白发,使人和秋天一样老去。

⑧金粉屏:有金粉绘饰的屏风。这三句是说,回顾过去懒散纵酒的生活,而现在已经没有中年时的那种情绪了。

⑨吹箫:典见《史记·范睢列传》: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说春秋时楚国伍员的父兄被平王杀害,伍员含恨逃奔吴国,有一段窘迫的经历。这里借伍员的遭遇,比喻作者自己的亡国之痛。

⑩参差:高低不齐。白雁: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时南飞。天杪:天的高处,天边。

敛:这里是消失的意思。楚山:指太湖一带的山。杳:隐没不见。

【简说】

这首《贺新郎》写出了一个经世事沧桑巨变、味家国破败凄苦的游子的眼中秋色。上片写秋景,下片写秋情。起首“渺渺啼鸦了”一句,让人感到作者一夜未寐的愁苦与暂时的宁静。眼前的景色是水面辽阔,寒气笼罩,太湖的又一个秋日清晨来到了。一个灯下倚几假寐的人被早早出发的客人的马嘶声惊醒。探头看看天色迟早。看到的是微黄的月,清晰的竹篱,牵牛花的蓝朵,几颗先红的枣子。这一段景物描写十分明丽清新、自然,正反衬作者亡国之恨的纷扰、无奈、迷惘。下片写想借秋风扫去愁容,却不料反因愁秋而衰老。只可惜,现在连那种垂帘独酌、借酒浇愁的“中年怀抱”也已经消失了。亡国之恨深痛,就像掩没了楚山的烟云一样不散。

全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表景交融,将深深的感怆之情寄于秋晓。造语十分朴素自然。如“人做梦”、“搔首”、“窥星多少”、“青花小”、“太淡”等,平凡之中见奇崛。盖其雄文博学,笔力有余,故无施而不妥贴。这是该词又一难能可贵之处。

梅花引

荆溪阴雪①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②?是心留③?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④,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⑤。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深流。漠漠黄云⑥,湿透木绵裘⑦。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释】

①荆溪:溪名,流经江苏宜兴县南,在大埔附近入太湖。

②身留:被雪所阻,不能动身。

③心留:自己愿意留下。

④灯晕舞:灯花晃动不稳定。

⑤旧游:旧友。

⑥漠漠:密布、漫漫。黄云:指下雪天昏黄的天色。

⑦木棉裘:木棉为絮的冬衣。

【简说】

这首词写出了作者宋亡后隐居生活中的矛盾心情。与鸥鹭为伴,任一苇之所之,凌万顷之茫然,这原本是避世者的理想归宿。但长期过隐居生活的作者,起句便破空而来、单刀直入地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荡舟江湖,是“身留”,还是“心留”?紧接着逼上一句:“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道出了作者矢志不渝不肯做元朝的官,是真心持节;但作为封建知识分子经世济民、忧国忧民的理想,又让他难以平静。这种心情的具体表现便是,深夜独坐,遐思不断,感今日之孤寂,忆旧日的欢乐。下片着力写这种远离尘世的苦恼。“花外楼”、“柳下舟”分别是对旧友、旧事清晰地回忆。只可惜,这一切连梦都梦不到。真是心若“寒水”思如“黄云”,愁苦异常。结句写雪中的梅花,恰是自拟。点破此愁是梅花之愁、高节之愁、傲雪之愁。

这首词运用顶针、叠句,反复问答,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矛盾揭示得淋漓尽致,又造成了跌宕起伏的变化与韵律的和谐。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34章 陈德武(一首)

陈德武,三山(今福建福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词集名《白雪遗音》。

水龙吟西湖怀古

东南第一名州①,西湖自古多佳丽②。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③。十里荷花,三秋桂子④,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⑤。

可惜天旋时异⑥。藉何人、雪当年耻⑦。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⑧。力士推山,天吴移水⑨,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⑩泪。

【注释】

①东南第一名州:柳永《望海潮》开头就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②谢眺《入朝曲》诗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句说西湖自古多佳丽胜景。

③这三句写西湖上的亭台楼阁、画船歌吹。

④“十里”两句是柳永《望海潮》词中语。

⑤这四句是说,西湖的繁胜使南渡(1127)百年以来的著称于时的豪杰都为之志气销沉。

⑥天旋时异:指北宋覆亡,偏安江南,时势也与南渡之前不同。

⑦这句是说依靠何人来洗刷当年(指北宋亡国)的耻辱。

⑧英气:英雄才气。

⑨天吴:水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这三句是写盼望神人改变西湖为农桑之地。

⑩岳将军:即岳飞。

【简说】

上片用柳永《望海潮》词意,咏赞西湖的繁华秀丽,但也点出这种景象只能销磨英雄的志气。作者在另一首《望海潮》(钱塘怀古)中也慨叹道:“乐极西湖,愁多南渡,他都是梦魂空。”

下片感伤今古,叹息无人能雪当年南渡偏安之耻。末尾气势磅礴,反映了作者盼望能出现报仇雪耻、励精图治。改造山河的局面。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35章 张炎(七首)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是南宋初大将张俊六世孙。先世凤翔(今陕西县名)人,寓居临安。宋亡后,落拓浪游,曾北上元京大都,失意而回。词集名《山中白云》。

张炎著有《词源》一书,其中除讨论词乐外,还有“句法”、“字面”、“用字”、“咏物”等有关形式方面的论述。另外他又提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并以姜夔词为“清空”的代表,而对吴文英词的“质实”表示不满。他自己作词是宗尚白石而偏重形式。周济说“叔夏所以不及前人处,只在字句上着功夫,不肯换意。”(《介存斋论词杂著》)指出张词的弊病是内容方面较少变动。

在张炎的一些词作中,反映出悲凉激楚的亡国哀音和身世之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惜的是这些词为数不多,而又过分哀伤,情调过于低沉。

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②,断桥斜日归船③。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④。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⑦。

【注释】

①接叶巢莺:鸳儿将巢筑在密集的叶丛里。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②平波卷絮:轻絮飞落湖上,被微波缓缓地卷入水中。

③断桥:在孤山侧面白沙堤东,里湖和外湖之间。这句是指夕晖照在驶过断桥之下的归舟。

④西泠(1íng灵):桥名,在孤山下,将里湖和后湖分开。这两句写西泠一带冷落荒芜的景象。

⑤韦曲:在陕西长安城南皇子陂西,唐时韦氏世居此地,故名韦曲。斜川:在江西星子、都昌两县之间。陶渊明有《游斜川》诗写斜川的风景。这两句借韦曲、斜川的景致叙写西湖苔深草盛的冷落景象。

⑥见说:听说。鸥边:即白鸥。这两句是听说连优游湖上的白鸥也有了新愁。

⑦飞花:落花。啼鹃:鹃即杜鹃,相传为蜀帝魂魄所化,啼声凄哀。这里隐有故国之思。

【简说】

本词借咏西湖来抒写亡国的哀感,情调沉哀凄怨。先从湖中归船叙述春暮景物,“能几番游”两句叹息花时已过,盛会难再。“东风”句写此时还有蔷薇可看,接着转出下句,是说到蔷薇开时,春事已了,留下西泠荒烟,更令人凄然神伤。下片“当年燕子”句,承上片西冷荒烟句意而来写燕子已不知飞向何处。以下抒发黍离之悲,写昔年湖上佳胜已经苔深草暗,无复旧时景象,甚至使鸥鸟也生新愁。鸟儿尚且如此,则作者之愁可以想见。歌舞旧梦已无心再续,只有借醉忘情。末三句是深一层写新愁,可说一字一泪。

在章法上,作者能做到换头而词意不断,起首两句,琢句极工,被《词旨》列为奇对。至于蔷薇、笙歌梦、飞花、啼鹃,亦似有所比喻寄托,不足之处是缺乏慷慨悲歌的气概,只有微弱可怜的哀叹。

甘州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①,各处杭越②。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③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④。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旧江表,老泪洒西州⑤。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⑥。载取白云归去⑦,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⑧。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⑨。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⑩。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释】

①辛卯岁: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沈尧道:据江昱《山中白云疏证》说:“沈尧道即沈秋江,名钦,曾心传名遇,至元庚寅九月与玉田同以写经入上都。”北归:从北方回到南边。

②各处杭、越:回南后沈尧道在杭州,张炎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市)。

③赵学舟:名与仁,字元父,北宋宗室。别本赵学舟作曾心传。

④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脆:形容严寒似乎要把貂裘都冻得脆裂了。这两句记辛卯岁在严寒时节踏雪北上。

⑤江表:江南。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晋书·谢安传》说羊昙受到谢安的推重。谢安扶病还都时曾从西州城门而入,谢死后羊昙就避而不走西州路,曾因大醉不知不觉走到西州城门,发现后便恸哭而去。这里借羊昙事自伤怀才而难遇知音。老泪:作者时年四十五岁。这两句是说北游事如同一梦,醒来此身仍在江南,感慨平生,不禁有西州之痛。

⑥这两句翻用唐人红叶题诗的典故。从上面“此意悠悠”、“泪洒西州”,暗示有难以吐露的衷情,因此也就无法题书,所以说连落叶都由于不着一字而生愁了。

⑦白云:象征隐居山林。《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后常以白云乡喻退隐之所。这句是说沈尧道来访后,将“乘彼白云,”回到他归隐之地。

⑧楚佩:楚女(指湘夫人)的玉佩(玉制的佩饰)。弄影:楚女低徊顾影。《楚辞·湘君》:“捐余块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君不行兮夷犹,蹇淮留兮中洲。”这两句是借留佩与弄影喻故土丧失后的失意徬徨。

⑨这句本来描写秋天的芦花,这里并以形容自己身世零落如同衰飒的秋天。

⑩旧沙鸥:喻旧日友人。这两句是说野桥流水,还象平常一样,只是人事已经不同(指旧友星散)。

登楼:王粲有《登楼赋》抒思乡怀人之情。末三句说怕上层楼,怕见烟柳凄迷处的夕阳,怕由此引起自己的故国之思,身世之感。显然从辛词《摸鱼儿》中“休去佈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化出。

【简说】

本词主要是写作者北游归来的失意和离别的愁情。前五句追溯北上时枯林古道、雪深寒重,饮马长河的情景。“短梦”两句,写回南以后,触景有感,不胜悲恸。“一字”句,从上面“此意悠悠”而来,意既不可吐,字亦不可题;所以说“落叶都愁。”反映出作者内心之沉痛。换头记沈尧道才到又别。“留佩”、“弄影”,是以湘君、湘夫人事抒家国沦丧的寂寞之感,因此折花相送。“零落一身秋”,写芦花兼以写人,由芦花而推及野桥流水,寻常所在,遇到的恐已不是旧友。这是人事已非之意。末句说明对家国沦丧,抱着无限的隐恨。

解连环孤雁

楚①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怳然②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③。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④。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⑤。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⑥。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⑦。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⑧。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⑨。

【注释】

①楚:泛指南方。

②怳(huǎng谎)然:惆怅失意的样子。

③欲下寒塘:唐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这三句是指江南秋暮,水天相接,沙净草枯,受惊离群成为孤雁,欲飞下寒塘又顾影而自伤孤单。

④写不成书:雁群在飞行时,常排列成行,队形如字,故称“雁阵”。孤雁在天上只有一点,排不成字,所以说写不成书信,而只能带回来一点相思之意。

⑤因循:拖延。残毡拥雪:指汉苏武被匈奴所拘,不屈,因“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niè聂)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后来匈奴对汉使者假说苏武已死,使者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系信,说苏武未死。”见《汉书·李广苏建传》。这里可能暗指被俘北上的故人,上面“写不成书”,也是用“雁足传书”的典故。这三句是指孤雁因离群而拖延误事,没能传达久困胡地的故人的艰危处境。

⑥荏苒:展转。指时光流逝。长门:汉武帝陈皇后被废后居长门宫。杜牧《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锦筝:钱起《孤雁》诗:“二十五弦(瑟)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里以筝代瑟。这三句承上片“故人心眼”而来,是指光阴流驶,被幽闭的故人空自在深夜弹筝抒怨,他的愁思就更加深了。

⑦伴侣:指归雁,即孤雁离群之前的伴侣。这三句是指归雁还宿在芦苇丛中,可曾想到孤雁在来春将飞回北方。

⑧怕蓦(mò末)地:倘忽然。玉关:玉门关,泛指北方。这两句是孤雁设想与伴侣在北地忽然重逢,于暮雨中互相招呼时的欣悦心情。

⑨这两句是说旧侣重逢,孤雁不孤,则当双燕飞归楼前时,就不会有形单影只之叹了。

【简说】

作者以咏物词见称于世,刻画新警而有所寄托。本词借写孤雁失群,孤独凄凉的情形,抒发出自己羁旅行役,飘泊潦倒的愁思,也暗含家国之痛的哀音。由于这首词喻意贴切深刻,描绘生动曲折,受到人们的称赞,作者也因本词而得“张孤雁”之号。孔行素《至正直记》说:“钱唐张叔夏……尝赋孤雁词,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其实,很多人称赏的“写不成书”两句,已开纤巧之端。倒是“残毡拥雪”、“长门夜悄”等意有所指的内容,不仅以孤雁比喻自己飘泊潦倒的生涯,还蕴含着国破家亡的哀思,是值得予以注意的。

月下笛

孤游万竹山①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②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③。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④。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⑤。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⑥。

【注释】

①万竹山:《赤城志》云:“万竹山在(天台)县西南四十五里。绝顶曰新罗,九峰回环,道极险隘。岭上丛薄敷秀,平旷幽窈,自成一村。薛左丞昂诗所谓;'万竹源中数百家,重重流水绕桑麻’是也。”(《山中白云词》江昱注引)

②甬东:今浙江定海县。

③连昌:唐行宫名,高宗时所建,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宫中柳树很多。元稹有《连昌宫词》,写安史乱后行宫的荒凉残破。这里借指南宋故宫。约略:大概。这四句承上面述说故人星散,自己如孤云远游,如今在梦里还记得旧时的路途,只怕故宫柳树所余无几,故人远去,因此不能共在一室。同听夜雨(苏轼诗有“他年夜雨独伤神”之句)。

④惊回:梦醒。这三句是指醒来悄然无人,但见烛影摇曳,只好独自拥着被子,一言不发。这是照应上面“故人何处”之句,点出自己的孤独。

⑤张绪:字思曼,南齐时吴郡人,官至国子祭酒,风姿清雅。《南齐书》有传。南齐刘悛之为益州刺史,曾献蜀柳数株,枝条曼长如丝缕。武帝命植于灵和殿前,常叹尝云;'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这里作者以张绪自比。天涯倦旅:指作者自己是个倦游之客。郑思肖说张炎“三十年汗漫数千里。”(《山中白云词序》)这五句是说如今自己倦游客中,追溯那次回到沦亡后的临安,只见西湖断桥上的鸥鹭也零落无几,对人依依不舍。一念及此,情何以堪!

⑥西州泪:指晋羊昙于谢安死后洒泪不入西州城门。杜曲:在唐长安城南,因杜氏世居于此,故名。是当时名胜之地。这里借指故都临安的游览胜地。翠袖:指隐居的故人。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四句是说旧地重游,慨恨良深,就不知故人还在否?“犹倚梅花那树,”是对故人的节操表示钦佩。

【简说】

小序指出作者是因孤游愁思而“动《黍离》之感”,也即起故国之思。作者的故乡临安是南宋旧都。他在“寒窗梦里”、“天涯倦旅”都频频忆念那故宫杨柳、断桥鸥鹭;当然,他更不能忘怀的是那独倚寒梅的遗民。

清平乐

候蛩①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②。望尽芦花无雁③。暗教愁损兰成④,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①候蛩(qióng穷):指蟋蟀。

②江似练:形容江平如白绸带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有“澄江静如练,余霞散成绮”之句。

③秋日归雁多栖宿于沙滩芦花之中,说“望尽芦花无雁”,是用“雁足传书”事,无雁即无音书,即不知北方故人近况。

④兰成:庾信,字子山,小字兰成。梁朝诗人,后出使化周被扣,留在北方。

【简说】

作者在《南楼令》中说:“风雨怯殊乡。梧桐又小窗。甚秋声、今夜偏长。”这也是说秋声使他感触无限。而“芦花无雁”,暗指北方故人杳无音讯,这也就是他感慨的原因。

清平乐

采芳人杳①。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②。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③。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④。

【注释】

①采芳:采花。杳:不见踪影,即无人。

②草草:马虎。

③谁家:何处。这两句是说自己如同燕子般漂泊不定。

④这两句是说休听暮春三月雨打繁花之声,如今已不是初春催花开放的时节了。

【简说】

自称“客里”,自比“燕子”,诉说“游情少”,“诗愁分了”,这是作者飘零南北、异乡倦旅的反映。而如今暮春夜雨,不是催花季节,则更蕴含着对现实的反感,也即对故国的怀恋。

南浦

春水

波暖绿粼粼①,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②。鱼没浪痕圆③,流红去,翻笑东风谁扫④。荒桥断浦⑤,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⑥。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⑦?新绿乍生时⑧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⑨。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⑩。

【注释】

①粼粼:流水清澈的样子。

②苏堤:在杭州西湖中。

③没:鱼从水面游入深处。

④“流红”句:流水带走了落花,反而嘲笑东风没能把落花吹扫干净。

⑤荒桥:荒僻冷落的桥。断浦:断绝不通的水滨。

⑥梦中芳草:池塘长满青草,如谢灵运梦中所作的诗句一样。典出《南史·谢惠连传》,据说谢灵运梦中见到其弟谢惠连,得《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句。

⑦“和云流出空山”句:水和云一道从空山中流出。年年冲洗落花,可为什么花香依然常在?

⑧乍:刚、初。

⑨“茂林觞咏”句:与朋友在郊野饮酒吟诗的乐事已成过去。典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⑩刘郎:指刘晨,曾与阮肇入天台山游玩迷路后,遇仙女留住半年,归家时已历子孙七代,典出刘义庆《幽明录》。唐代曹唐《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有:“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以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这里作者张炎以刘阮自喻。全句的意思是,自上次游过天台山后,不知溪边桃花多了还是少了。

【简说】

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对象为春水。上片咏湖水和池水。起句点题,著一“暖”字点出“春水”。“波暖绿粼粼”状湖水温暖之意,碧绿之色,“粼粼”动荡之状。燕归苏堤,“鱼没浪痕圆”可谓体物佳句,极形象,极贴切,极巧妙,湖面波纹一圈圈散开如在面前。“流红”句采用拟人写法,清灵活泼,颇有意趣。在这宁静的水面上蓦然撑出一叶扁舟来,又凭添了不少乐趣。写池水,只一个比喻,“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就把那青青的、软软的、梦幻般的池水写出来了。下片先咏溪水,“和云流出空山”。这是由湖水、池水溯到春水之源。用“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一问,写出了水流花开的季节性,也写出了水边了花草。至此,溪边的云、山、花、香作为衬托,构成了溪水的整体美。以下,作者在写足春水后,转入水边之人的感怀。回忆起往日“茂林觞咏”结伴游春的情景,不禁感慨万端,“余情渺渺”,“如今悄”,“碧桃多少”均令人顿起感聚散、叹光阴、悟韶华、慨兴衰的遐想。无怪张炎由此词得“张春水”之美称。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36章 杨佥判(一首)

杨佥判,不知其名,度宗时人。

一剪梅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①。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②。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③。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④。

【注释】

①弄干戈:指战争。这三句是说襄樊一带战事进行了四年多,人民的和平生活(渔歌、樵歌)都被破坏了。

②金和谷指贾似道与忽必烈所订的密约中有纳“岁币”银绢等财物。这三句是指财物消耗掉这么多,如今国事究竟演变到什么程度了呢?

③柘枝:舞名。能多:这样多。朱门:权贵之家,这里指贾似道。朱娥:年轻貌美的女子。这四句是讥刺贾似道荒淫无度,指斥他买进美女,纵情行乐,他的丑恶罪行也就够多的了。

④军事:指襄樊被围,贾似道不发援兵。民事:指贾似道对人民加重剥削,而襄樊一带的民兵却勇敢地参加了保卫襄阳城的战斗。

【简说】

从度宗咸淳四年(1268)到咸淳九年(1273),元军大举南侵。襄阳地处水陆要冲,是元军进攻的重点。襄阳及樊城军民英勇抵御,并屡次请援,但窃居相位的贾似道却置之不理,致使名城沦陷敌手。《宋史·奸臣传》说:“时襄阳围已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淫乐其中。”这首词就是借襄樊的战事对贾似道卖国求和,输绢纳币,割土称臣的罪恶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ww w . 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37章 无名氏(二十二首)(1)

九张机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①。兰房夜永愁无寐②。呕呕轧轧③,织成春恨,留着待郎归。

【注释】

①光景:景况。这句形容织锦时梭子来去如飞的情况。

②这句是说闺房夜长,因愁思而不能入睡。

③呕(ōu欧)轧(yà亚);象声词。形容织机的声音。

【简说】

《九张机》共两组二十首,载于《乐府雅词》。第一组有小序,序中指出“《九张机》者,才子之新调。”点明是文人创制的新调。其内容是“写掷梭之春怨。”亦即写织女的春日怀人的怨思。

本词写织女不仅在织锦,而且还把自己怀人的春恨织入锦中。

两张机。月明人静漏声稀①。千丝万缕相萦系②。织成一段,回纹锦字③。将去寄呈伊④。

【注释】

①漏:用水计算时间的器具。漏声稀:夜深漏中水渐少,漏得较慢。

②这句是说千丝万缕,相互缠绕。

③回纹:指回文诗,可以回环往复地阅读的诗。回文锦字,指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旋图”。见《晋书·窦滔传》。

④将去:拿去。这句是说把这段回文织锦拿去寄给他(指织女的爱人)。

【简说】

本词写织女在月明人静之时织锦,其中织出锦字回文诗,准备寄给远方爱人,借此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意。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①。娇红嫩绿春明媚。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②。

【注释】

①耍:本有“动”的意思,这里形容织出的花儿栩栩如真。

②芳菲:花草鲜美。这三句以折花不能错过芳菲时节,比喻人不能虚度青春。

【简说】

从锦中织出的花儿,暗示青春如同花儿;花儿不折要凋谢,青春虛度人必老。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①。

【注释】

①红衣:彩色羽毛。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简说】

“可怜未老头先白”是写鸳鸯也在写自己,但鸳鸯头虽白而仍双双相对,自己却未老而形单影只,对比之下,其心情不言自明。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剪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般衣。

【简说】

蚕丝来之不易,织成罗绮更不易,不要轻易剪裁,致使本在一匹上的鸾凤,分别做成两件衣服。这里暗指她与爱人分隔两地,如同鸾凤不能相聚。

春衣。素丝染就已堪悲①。尘世昏污无颜色②。应同秋扇,从兹永弃。无复奉君吋③。

【注释】

①素丝:白色的丝。《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练丝,白丝。这句以素丝比喻人的品格本来是纯洁的。

②这句是指织女辛苦织锦,制成春衣,而穿它的人却毫不爱惜,致使它被糟蹋得不象样子。这句是以春衣的遭遇暗示织女的命运。

③秋扇:班婕妤《怨歌行》说:“……裁成合欢扇,团团如明月。……常恐秋节至,凉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后世就以秋扇见捐比喻妇女被人遗弃。这三句是说织女如同秋扇那样被爱人所弃,再也不会侍奉他了。

【简说】

素丝染后失去洁白的本色,织成春衣后被玷污践踏而灰黯无光,这是多么可悲!至于织女的命运,也和素丝春衣一样,被弃如同秋扇,那就更加可叹了。

九张机

一张机。采桑陌上①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注释】

①采桑陌上;指织女在田间小路上采桑。汉乐府有《陌上桑》,写采桑女罗敷拒绝太守的调戏。

【简说】

这一组《九张机》与前一组相较,内容基本相同,亦以抒情为主,但时间、次序、脉络都比较清楚,并且讲究辞藻,运用典故,说明已经有过一番加工。

本词是写织女在陌上釆桑的情景。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①。深心未忍轻分付②,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③。

【注释】

①行人:行旅之人,即织女的爱人。立马:驻马。迟迟:迟缓。意迟迟:舍不得与织女离别。

②深心:深厚的情意。轻分付。想诉说而又怕难为情。

③只恐被花知:只怕被花看出自己难以诉述的心事。

【简说】

这首写织女与爱人分别。千言万语,无法倾吐,“回头一笑”,其中蕴蓄着她依依惜别的“深心”,末句实际上是写无人能了解她心中的苦衷。

三张机。吴蚕①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②,轻绡催趁③,馆娃宫女④,要换舞时衣。

【注释】

①吴蚕:吴地(今江苏南部)是产丝之区。李白诗:“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②长洲苑:吴王的宫苑。长洲在今苏州市西南。苑:宫中的苑囿。

③这句是说催促着早些把轻绡织出来。

④馆娃宫:吴王夫差所造,在苏州灵岩山。

【简说】

这里借古代吴王宫女要更换舞衣,说明初夏吴蚕老时,就是织女紧张劳动的开始。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①。回梭织朵垂莲子②。盘花易绾③,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④。

【注释】

①咿哑:纺织时织机发出的声响。颦(pín贫):皱眉。

②垂莲子:“垂爱于你”的谐音双关语。“莲”、“怜”是谐音。于是男子的美称,这里指织女的爱人。

③绾(wǎn碗):盘结回绕。这句是说莲花是比较易于回环盘织出来的。

④整:安排。脉脉:含情欲诉。这两句是说织女看到织成的莲子,想起了远别的爱人,愁思无法安排,心乱得象一团丝。

【简说】

本词运用民歌中谐音双关的手法,通过纺织过程的描写,表现出织女因思念爱人而心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①。中心一句无人会②。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③寄相思。

【注释】

①织就:织成。沈郎:梁代沈约的诗写得工整,人家称他“沈郎。”这里借指织女爱人。

②中心一句:汉苏伯玉妻作《盘中诗》寄夫,末尾说:“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无人会:无人领会了解。

③只恁:只这样。

【简说】

织女在她寄给爱人的诗中,不说自己的离愁别恨,憔悴可怜,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手法,恰好反衬出愁恨之深,相思之切。

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①,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注释】

①一晌:吃一顿饭的时间。

【简说】

对着自己精心织成的艺术品,织女感到十分满意,不禁停下梭子,在窗下独自仔细地观赏这段“双蝶穿花锦”。

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①。

【注释】

①何计再相随:有什么法子能再在一起呢?

【简说】

刚织好一对鸳鸯,心中就犹豫起来,只怕它们马上被人用剪刀裁开。末两句以鸳鸯分飞比喻自己与爱人不能相随的“离恨”。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①。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②无语,不忍更寻思。

【注释】

①阿谁:犹言谁,何人。

②厌(yān烟)厌:精神不振貌。

【简说】

在织完无名氏的回文诗以后,诗中的凄凉愁思使这位织女受到了感染,她将回文诗一行一行读过后,默默无言,不忍再去仔细思量。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简说】

薄情郎总是流浪他乡,妻子只好独守空闺。因此,织女们织成的双花锦,都是从头到底,用一条丝把花心萦系起来,使它们永远联一起。

水调歌头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①。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②。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③。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④。脍新鲈⑤,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⑥。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⑦。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⑧。

【注释】

①太湖:在江苏、浙江之间。短棹:这里指小船。两句是说自己平生曾几次泛舟经过太湖。

②愁与水云多:指自己的愁恨象湖云湖水那样多。这两句自问为何如今重来此地,但觉愁思无穷(暗指中原沦陷的国仇家恨)。

③老:终老。渔蓑: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这三句说遭逢国难后,本想收起长剑,退隐江上。

④银:银印。艾:如艾草般的绿色丝带(用来拴印)。丘壑:山谷,泛指山水。蹉跎:光阴虚度。这两句是说掌管印信本不是我的事(即无意仕途)。想寄情山水,也因被琐事耽误而未能成行。

⑤鲙(kuài快):通“脍”,把鱼肉切细。鲈鱼:是松江名产。

⑥岂谓:难道说。两句是说自己虽本生长在太平之世(指北宋未亡时),难道说到今天才了解什么叫做战争吗(指早就注意及此)。

⑦三江:太湖支流有吴淞江、娄江、东江。挽天河:卷起天河之水(用以洗净甲兵)。暗指休战。杜甫《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这三句是说要倾三江之浪,净洗千里边境,即决定要北上收复失地,决不能休战求和。

⑧霄汉:高空(指朝廷)。两句隐指朝廷无意北伐,空使志士垂泪。

【简说】

据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高宗绍兴年间有人在吴江长桥上题词一首(即本词),不写姓名。以后这首词传入官内,高宗派人大力查访。秦桧请高宗降黄榜招请,可作者竟然不到。人们议论说,作者是隐士,不屑做官。秦桧请降黄榜,并非真心寻求,而是居心叵测。

这首词之所以受到统治者的注意和不满,是由于其中洋溢着慷慨悲歌的爱国豪情,这对当时急于跟敌人议和的统治者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鞭挞与讽刺。据近人考证,疑此首为张元干的隐名之作。

青玉案

年年社日停针线①。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②。落日解鞍芳草岸③。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释】

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妇人社日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小说-t x t-天堂(/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38章 无名氏(二十二首)(2)

②这两句是说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计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的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儿,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瞒了破旧的春衫。

③这句是说傍晚时在芳草萋萋的岸边解下马鞍,准备休息。

【简说】

上片是身在深山溪桥边的游子,遥念家乡闺中在停做针线的社日,看到双双飞燕而自伤孤单。下片写游:子长期流浪在外,春衫已破,泪痕都满,却还不知归期。

末尾接连三个“无人”,点出不仅赏花、饮酒都无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顾。将孤身在外的羁旅凄凉况味娓娓道出,真可以说是“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贺裳《皱水轩词筌》)先著《词洁》则认为这是词中的“妙语”:“'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与晁补之《忆少年》起句:'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同一警绝,唐以后特地有词,正以有如许妙语,诗家收拾不尽耳。”

一剪梅

漠漠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②。桑满筐篮。柘③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④。篝灯强把锦书看⑤。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释】

①漠漠:寂静无声。

②蚕事欲眠三:蚕儿已快三眠。

③柘:亦名“黄桑”,叶可饲蚕,故多桑柘并用。

④樯(qiáng墙):船上桅杆。樯燕:旅燕。梁燕:家中梁上之燕。

⑤篝(gōu沟)灯:把灯烛放在笼中。强:强自。这句承上面离愁满怀百无聊赖而来,点起灯烛再用心看看家书,表示对于写信者和他故乡的深切感情。

【简说】

暮春时节,风雨交加;春蚕已老,桑柘满篮。这是作者思念中的江南春景。燕儿呢喃,离愁满怀,点灯细看来信,信是从江南写来,作者的心也向往着江南。

本词善用复叠句式,具有回环往复的特色。词语虽然重复,含意却并不相同。

采桑子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①。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②。

【注释】

①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

②这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指开花)。

【简说】

先说花时风雨,耽误寻花,再说天晴而花已谢,因此寄语花神,埋怨她开花不得其时。

长相思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①。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间一转头②。人生放下休③。

【注释】

①湖上人家:主要指南宋官僚贵戚。这四句是年复一年,湖水依旧,但湖上人家却因世事无常而有盛有衰。

②十五年间:景定元年(1260)吴潜被劾贬循州,二年后又被贾毒死,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亦被锤死。相隔十五年。这句是说十五年间光阴迅速,好象仅仅一转头就过去了。

③放下休:放下罢。休:语气词。这句是说人生还是看得开一些吧。

【简说】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侍御史沈炎在贾似道的授意下弹劾宰相吴潜,吴被贬到循州(今广东惠阳县)。贾似道旋即继为宰相,并于景定三年派人将吴毒死。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贾似道在率师抗敌时临阵求和不得,不战而溃,因而被罢免贬循州。当路经漳州(今福建漳浦县)时,为县尉郑虎臣锤死于木棉庵,人心大快。本词对贾似道的专权误国、残害无辜进行了鞭挞。末句语意比较消极。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①。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②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③。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④无寐。

【注释】

①嘹唳(lì利):指高声鸣叫。

②濒:靠近。

③雕砌:雕花的台阶。

④人人:那个人,指爱人。

【简说】

在碧天如水、霜风凄紧的寒夜,孤雁嘹亮的鸣声引起游子无限愁思,他披衣起床,叫住那正往南飞的雁儿,要它低声飞过他爱人所住的河边小红楼,因为她也正为相思而夜不成眠。

这是一首抒情气氛极浓的小词,作者借与雁儿招呼,娓娓道出内心真切的情意。委婉浅显,十分动人。

南乡子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彼酋①。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②。厥父既无谋③。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④,村牛⑤。好摆头时便摆头⑥。

【注释】

①洪迈:洪皓之子。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洪迈以翰林学士身份出使金国,抵达金都后因他不肯在国书中自称“陪臣”,又不肯用用辱的旧礼朝见金国国主。金人便闭锁使馆,“自旦及暮水浆不通,三日乃得见。”洪迈就在这种威胁之下屈服了。见《宋史·洪迈传》。稽首:跪拜。

②苏武:汉武帝时,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苏武不肯屈服,被单于流放至北海放羊,十九年后才得返回汉朝。争禁:怎么受得了。杜牧《边上闻笳》诗:“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③厥父:即洪皓。厥:即“其”。无谋:《宋史·本传》说:“(洪)皓留北十五年,忠节尤著,高宗谓苏武不能过,诚哉。然竟以忤秦桧谪死,悲夫!”对洪皓的“忠节”表示敬佩,而对他南归以后的遭遇表示同情。词中主要批评洪迈,从而也指责洪皓对恢复中原无具体贡献。

④解国忧:解除国家的困难。夸舌辨:自夸能说会道。这两句是指洪迈使金辱命,不能解除国忧,但回来后却还自夸善辨。

⑤村牛:蠢货。

⑥这句是说洪迈在金国不敢摆头表示反抗,而是低头屈服。回国后却得意洋洋,大摆其头。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这里不仅指他生理上的毛病,还批评了他政治上的畏敌情绪。

【简说】

高宗时洪迈出使金国,屈辱而回。本词对洪迈使金时的丑态进行了鞭挞,对于他归朝后的表现也加以讽刺。

柘枝引①

将军奉命即须行,塞外领强兵。闻道烽烟动②,腰间宝剑匣中鸣③。

【注释】

①这首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舞曲歌辞》,题作《柘枝词》,定为宋朝以前的作品。《钦定词谱》题作《柘枝引》。

②烽烟:战火。③“腰 间宝剑”句:佩剑在剑匣里发出不平的鸣声,这意味着杀敌的时候到了。

【简说】

沈谦《填词杂说》论:“小调要言短意长,忌尖弱。”这首无名氏词,寥寥二十四字,写出了塞外将士杀敌戍边的慷慨威武和克敌制胜的决心。“将军奉命即须行,塞外领强兵”,著一“即”字写其迅速,雷厉风行;著一“强”字写其雄壮,凛然难犯。“闻道烽烟动,腰间宝剑匣中鸣。”“烽烟动”形象、典型,引起读者对边塞战势的关注与联想:“宝剑匣中鸣”,又调动读者的听觉,似听到战马嘶鸣、刀枪碰撞、请战的呼声。加之选用的韵字浏亮,更给人以雄强高昂的印象。

玉楼春

铅山驿壁

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①。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青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②。

【注释】

①雕鞍:装饰华美的马。

②丹青:图画。

【简说】

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写出了一对恋人的相互钟情。上阕从欲远行的男子角度写,下阕由留待闺中的女子角度写,双方的缠绵悱恻、柔情别意,渲染出一幅浓重的图画。“东风杨柳门前路”,既写出送行的地点、季节,更通过反衬与典型的物象写出了撩人伤别的送别场面。著“毕竟”二字将笔锋一转,折进到“雕鞍留不住”无奈。杨柳、雕鞍,欲行不忍、欲留不能,雉煞人也!此时,心中的“柔情胜似岭头云”,脸上的“别泪多于花上雨”。“胜似”、“多于”把这两个比喻的深度又延宕了一层。别后又如何呢?“青楼画幕无重数”,层层帘幕阻隔了目送情人的视线,着实焦躁、苦恼。只能倾耳“听得楼边车马去”,主人公感情的弦索上进发出更深沉的回音。“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无限的痴情幻化为一个强烈而奇特的念头:用什么来渲染这满怀的离怨别愁呢?假如用画笔的黛粉做颜料来画这缱绻的离情,那么我一定要尽情涂抹,把这幅风流蕴藉、凄婉哀怨的图画渲染到不能渲染的时候为止。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可染又不可染尽的图画,妙趣天成,实在是令人称奇。

玉楼春(无名氏)

闻笛

玉楼十二春寒侧①,楼角暮寒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②,三十六宫秋草碧③,昭华人去无消息④,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⑤,无数行人归未得。

【注释】

①玉楼:这里指南宋宫苑。侧:轻寒貌。②天津桥:宋代汴京的名胜之地,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水上。这句话是说这支曲子曾经在汴京(尚未沦陷时)听过。③三十六宫春草碧:宫苑里都已长满碧草。暗示国土沦亡,宫中无人。④昭华:宫中女官名,这里泛指妃嫔们。⑤一声落尽短亭花:短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别的地方。花,梅花,即《梅花引》,笛曲名。这句是说,笛子里吹出离别的曲调。⑥归未得:不能归(回北方)。

【简说】

这首词借笛声抒发了亡国破家之离恨。上片首句点题,以“春寒侧”、“暮寒吹玉笛”,两个“寒”字定准了本词的基调。尽管笔下铺排了宫苑“玉楼十二”座,仍感到寒气袭人、寂寞悲凉。此时未见吹笛人,已洞见其内心的愁苦。吹出的曲子,是过去在汴京听到过的,于是又蓦然联想到而今那些宫殿里已是遍地秋草荒无人迹了。下片直接把笔触引向眼前的社会:徽钦二帝被掳走,多少宫妃们也一去无消息。眼前只见大江东去、青山无语、暮色低垂,著入“空”字,凭添了万种惆怅。耳边又传来笛子吹出的离别调,多少南渡的人士不能归故乡。这首词妙在以笛声贯穿始终,烘托出浓重的氛围,以供读者思想驰骋。

WWW、txshuku.Com>T<>xt<小<>说<>天<>堂<>

正文 第139章 元曲三百首·前言(1)

从十二世纪前期到十三世纪后期,在南宋王朝先后与金、元对峙的形势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金、元统治下的北方兴起了,这就是人们把它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传统的观念,“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但从我们今天看来,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杂剧是戏剧,而散曲则是诗歌的一体。不过两者在形式上又有联系,杂剧主要部分的唱词,和散曲一样,都是合乐歌唱,要按照曲调来撰写的。它们的关系,就象诗歌和诗剧那样。因此,近人吴梅、任讷等就把那种只用于清唱的曲称为散曲(但实际上后来很多人也只是按谱填词,把它变为诗体的一种了),而把那种有科白、有故事情节的曲(杂剧)称为剧曲或戏曲,以显示它们的区别。①

散曲的兴起比杂剧来得早,它是我国诗歌不断推陈出新的成果,也是国内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产物。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②这是文学演进的一个规律,配合音乐创作的歌词尤其如此。因为社会生活不断发展,音乐和语言也跟着起了变化,诗歌只有跟上这种形势,才能获得新的生命。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人民群众往往是新诗体的创造者,因为他们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语言、音乐的新变总是由他们开辟先路的;从四言诗到骚赋,从古乐府到近体诗,又从诗发展到词,都证明了这一点。

词在初唐盛唐兴起时,本来是形式较为自由的长短句诗,它配合民间歌调和从边疆民族传来的乐曲,在民间广泛流传。中唐以后,文人渐多染指,并在艺术上逐渐加以完善,使它在宋代取得了与五七言诗抗衡的地位。到了南宋后期,由于王朝的萎靡不振,统治阶级文人借词调来点缀他们醉生梦死的生活,使词调的创作日趋绮丽典雅,而北方地区由于战争频繁,民族矛盾尖锐,从契丹、女真、蒙古等族传来马上弹奏的歌曲,和河北、辽东等地慷慨悲歌的曲调相结合,于是一种新的诗体——散曲,便逐渐在北方形成,先是和词分道扬镳,终于后来居上,代之而起。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从十世纪至十三世纪,在汉族的宋政权建立的同时,契丹、女真、蒙古等族,也先后在北方建立政权。特别是金人的南侵和宋室的南渡,使中国以长淮为界,分裂成为南北两部分。从一一二七年到一二七九年,我国北方地区先后落入女真贵族和蒙古贵族的统治下;后来更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先后统治北方的这几个少数民族,原来都居住在比较边远的草原、山区或森林里。苍茫辽阔的大地,寒冷干燥的气候,长期游牧狩猎的生活,养成了他们慄悍粗犷的性格,给他们的音乐、诗歌带来了“壮伟狠戾”③的格调。这些乐曲随着胜利者的马足传入黄河流域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而原来的长短句词调却不能跟它配合,于是有的人就另创新词,这就是明人王世贞所说的“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④从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等书记载的曲调来看,象[者刺古]、[阿纳忽]、[唐古歹]等,显然就是少数民族的乐曲。

由于汉族传统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晟乐谱的失传,已经进入了高堂华屋的宋词,在北方减弱了它的势力,于是原来在民间传唱的“俗谣俚曲”便大量涌现,而为文人的创作厨吸收。元人燕南芝庵在《唱论》里说:“凡唱曲有地所:东平唱[木兰花慢],大名唱[摸鱼子],南京(元初以汴梁力南京,即今河南开封)唱[生查子],彰德唱[木斛沙],陕西唱[阳关三叠]、[黑漆弩]。”可见这些曲调传唱地域之广。散曲最初可能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的,所以也叫“街市小令”;不过从[采茶歌]、[山坡羊]、[豆叶黄]、[干荷叶]等曲调看来,有些也是来自农村的。

当然,在这种新兴的歌曲里,也部分地吸收了宋词的成就,不少曲调就是由词调变来的,它们不但调名相同,句式也基本相同。不过词由民间发展到文人手里,从原来的单片小令增为双叠、三叠(个别还有四叠的),有时不免沉缓拖沓,令人厌腻,曲则保留了它们在民间传唱时的单调形式罢了。

从语言发展的情况来看,唐宋以来,由于社会生活日趋复杂,新词汇不断出现,双音词和多音词增加了,文学中产生了一种通俗化的倾向,象唐代的变文、俗赋,宋代的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就是明显的迹象。宋词既日益典雅化,它的格律已经对活的语言有所束缚,加上南北语音、声调的差异,俗语方言的不同,北方需要产生一种新的诗体以适应这种变化的情况,也是势所必然的。

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是随着华北、东北地区各民族在政治、军事上的斗争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一种新的汉语体系形成了。早在十世纪中叶,契丹族的辽国就在现在的北京地区建都。辽灭金兴,金亡元起,北京在三个多世纪里,成为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地区流行的语言,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逐渐与两河、山东地区的语言相融合,形成新的语言体系,与沈约四声、陆法言韵部相去渐远,这就为金元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材料。

散曲在元代一般被称为乐府或词,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叫做“叶儿”,它是单个的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它是按照不同的曲调创作的,每一个曲调都有个名称,如[山坡羊]、[水仙子]、[落梅风]、[拨不断]、[沉醉东风]等。每调又各有不同的乐句,因此配合这些曲调写出来的小令,其字数和句式也就各不相同。根据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和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的记载,北曲共有三百三十五调;清人李玉的《北词广正谱》则列四百四十七调,但其中很多是没有曲词流传下来的,有些则属于杂剧专用的曲调。散曲中使用的,包括小令和套数在内,不过一百六、七十调,而常用的又只有四十调左右。这些曲调分属于十二个不同的宫调⑤,但小石调、商角调、般涉调中的曲调很少,而且只用于套数;常用的不过是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官)而已。

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如果作者表达的内容比较复杂,单调不够容纳,还可以把两三个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曲调连结在一起来填写(但最多只能填三调),这称为带过曲。带过曲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律,不能随便配搭,元人使用过的有三十四种,其中以中吕宫的[醉高歌]带[红绣鞋],[十二月]带[尧民歌],双调的[雁儿落]带[得胜令],南吕宫的[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最为常见。这是小令的变体,传统的分法,还把它算在小令的范围内。

套数则是更加复杂的结构,它吸收宋大曲、转踏、诸宫调等联套的方法,把同一宫调中的许多曲子联缀起来歌唱,各套曲子的联缀有一定的顺序,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用“煞调”、“尾声”结束。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短者只有三、四调,长的有联缀到二、三十调的。

根据近人隋树森《全元散曲》的辑录,元代有名姓可考的散曲作者达二百余人,作品有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多套。这个数字此之四万八千多首的唐诗和二万多首的宋词,相差很远。散曲是通俗文学,为正统文人所歧视⑥,专攻的人不多,编成集子的人更少,大多数是随作随弃,不太珍惜,所以散佚的很多。至于民间的作品,就更因为没有人收集而大部分散失了。因此,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元代散曲数量就比较少,而且很多出于上层文士之手,不象杂剧那样多数是地位低微的人所写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影响到现存散曲的思想和艺术质量。但元代毕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同刚刚过去的唐宋时代相比,各阶级、阶层的人都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化,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生活和思想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意义,可以启发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

反映在散曲里最突出的一类题材,是叹世和归隐。打开《全元散曲》,这类作品触目皆是,重要的作家几乎没有一个没写过它的。

叹世的内容,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慨叹社会的是非不分,贤愚莫辨: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无名氏:[朝天子]《志感》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张鸣善:[水仙子]《讥时》

二是慨叹世人的争权夺利,如蝇逐血: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套

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马谦斋:[沉醉东风]

三是慨叹权豪势要的仗势欺人:

仗权豪施威势,倚强压弱,乱作胡为——滕斌:[普天乐]

罗网施,权豪使,石火光阴不多时——曾瑞:[四块玉]

四是慨叹宦途的险恶: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张养浩:[水仙子]

官极将相位双兼,险险险!——曾瑞:[醉春风]《清高》

从以上内容来看,所谓“叹世”,也就是愤世嫉俗;这些作品反映了元代不合理的现实,客观上有揭露封建社会的意义。

对待上列不合理的现实,作者们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呢?既然社会上是非不分,那就不计较人我是非吧:“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⑦“绝荣辱,无是非,忘世亦忘机。”⑧既然看不惯世人的争名夺利,那就摆脱名缰利锁吧:“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⑨既然有人仗势欺人,那就忍辱退让,不争闲气吧:“退一步乾坤大,饶一着万虑休。”⑩“唾面来时休教拭。”既然宦途险恶,那就急流勇退,及早归隐吧:“荣华休恋,归去来兮。”“弃了官,辞了朝,归去好。”象这一类的表白,自然有不少是故作颓唐的反话,但也不可避免地涂上了消极逃避的色彩。应该指出,元曲不但在慨叹不合理现实的同时表现出消极的思想,而且还有很多感叹人生如梦、富贵无常、流光易逝,鼓吹及时行乐的作品;至于那些以《知几》、《道情》、《乐道》为题的,就更为悲观绝望了。

作家们不满现实、逃避现实、希望及时行乐的态度,往往以归隐田园的方式,集中地表现出来,所以元曲以《归隐》,《恬退》、《村居》为题的作品特别多。包含在这些题目下的内容,是“闲身退出红尘外”,“向这水边林下,盖一座竹篱茅舍。”春天,在桃红柳绿、莺啼燕语中焚香静坐,闲奏丝桐;夏天,在松阴荷香下,和好友下棋,消磨长昼;秋天,“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冬天,“倚蒲团唤童重烫酒,看万里冰绡染就”。他们作伴的是渔樵;他们留恋的是诗酒;他们流连的是自然风光,田园佳趣;他们追求的生活境界是任情适意,散诞逍遥。象这样尽情地讴歌隐居生活,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元曲中从叹世到归隐的复杂的思想内容,乃是元代黑暗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结果。元朝以蒙古奴隶主贵族入主中国,他们把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统治方式带到中原,虽然经过窝阔台和忽必烈的“汉化”(即向汉族原来的生产、统治方式靠拢,实行封建化),但贵族中的顽固势力仍然相当强大,所以蒙古人在中原掠地放牧、驱人为奴等现象很长时间没有停止。为了保证他们在政权中的主宰地位,元朝统治者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把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在政治、法律上都规定着不平等的待遇,以致蒙古、色目人可以随便欺压直至杀死汉人、南人而不受到处罚,而汉人、南人的反抗则受到严刑峻法的惩处。那些权豪势要之家,花花太岁公子,倚仗父兄权势,横行乡里,鱼肉人民;加以吏治的黑暗,社会秩序的混乱,这就使人民经常处于受迫害的地位。

元代规定,中央各部院的长官都由蒙古、色目人担任,汉人、南人只能担任副职;地方上也设置蒙古或色月人的达鲁花赤(蒙古语,意即首长官)来总揽一切。这些长官大都昏庸而又暴虐,处在他们手下的汉族官员随时都会有不测之祸,他们管辖下的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正是这样的社会现实作用于作者的头脑,使他们发出了愤世嫉俗的呼声;而这些作者又大都出身于地主阶级,他们有的身居高位,有的屈沉下僚,有的一生潦倒,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反映在作品中的思想也有差异。但在元朝强大军事力量的占领下,他们又一般地缺乏积极反抗的力量,只好在愤愤不平地发一通牢骚之后,用各种办法来麻醉自己。他们有的信奉老庄的退让哲学,把乐天安命、知足不辱奉为处世的原则;元代道教在北方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因此又把人生无常、消极出世思想渗入了自己的作品。大部分出于主观幻想的对田园隐居生活的美化,只不过是他们追求精神上遁世的出路。元代黑暗的社会现实经过他们的思想的折光,大部分变成了看破红尘的说教,这是我们在考察元代散曲思想内容时不得不引为遗憾的一件事。但是通过这些“弱者的抗议”,我们又可以看到中世纪野蛮统治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从而憎恨那个使人悲观失望的社会。

何况象“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这样愤懑的句子,在古今诗人的“行路难”中都很难找得到。他们认为归隐是“这潇洒傲王侯”,“免区区附势趋炎”,不也包含着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的可贵品质吗?元代散曲很少歌功颂德、粉饰升平的作品,跟他们这种政治态度密切相关。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反抗,政治上起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尽管力量是微弱的。

同叹世和归隐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关于写景和咏史这两方面的题材。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那些为生活所折磨、厌倦于跟人们交往的人,是会以双倍的力量眷恋着自然的。”元曲中较多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以及元代山水画的流行,原因都在这里。那些附在《退隐》、《野兴》、《村居》之类的题目下,成为归隐思想组成部分的景物描写自不必说,就是那些独立成篇的写景小令,从总的来说也是对现实人生感到厌倦、企图在大自然中获得慰藉的结果,因此很多作品都打上山林隐逸的色彩。有些则是及时行乐的表现,诗酒风流的衬托。这些作品都带着地主阶级的生活情趣。但是由于小令的篇幅短小,每一首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所以也不一定都表现出作者的阶级观点。而对于自然景物的美的欣赏,虽然不同作家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感受,但有很多地方是人类共通的。当散曲的作家们在一首写景的作品中没有抒发牵涉阶级利害的感慨,而只是艺术地再现出大自然的美的时候,它就具有美学的价值,能够为千百万人民所欣赏。这样的作品在散曲中数量并不太少。

我们首先应该举出那些描写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气势比较豪迈的作品: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王恽:[黑漆弩]《游金山寺》这是镇江附近的大江宏伟景色。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乾。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乔吉:[水仙子]《重观瀑布》

www-txshuku-ComT?xt_小_说天\堂

正文 第140章 元曲三百首·前言(2)

这是大瀑布的壮观。还有乔吉的[水仙子]《吴江垂虹桥》,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作品有一种雄壮的美,能激发人昂扬向上的力量。

其次是一些写景清新明丽的作品: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卢挚:[沉醉东风]《秋景》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落梅风]《远浦帆归》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

——张养浩:[庆东原]

这些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读后能使人心情开朗愉快。其余象乔吉、张可久、赵善庆、徐再思、吴西逸等人,都不乏这样的作品。

有些写景作品虽然打上比较浓厚的感情色彩,但由于这些感情不涉及阶级利益,不少人在相同的情况下都会有类似的体验,因此也就能够长久打动人心。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寥寥二十八字,画出了一幅秋郊黄昏行放图,表现了浓厚的羁旅愁怀。郑光祖的[折桂令]: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竟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以细致的笔触,写出了同样的情怀,也同样获得人们的喜爱。此外还有一些咏雨雪、咏花草、咏岁时节令的作品,也各有不同的成就,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爱好。

元人咏史之作不算太多,主题也比较狭隘,大部分是借古人的例子,来说明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他们赞美范蠡、张良的急流勇退,远害全身;叹惜屈原、伍子胥、韩信的横遭杀身之祸;而认为事业有成的姜子牙、诸葛亮、曹操、魏征、郭子仪等人,也不过是白费心机。这里面当然有很多不平和愤慨,但实在是叹世归隐主题的一个变种。

不过除了上述作品之外,咏史之作中也有些很有思想价值的东西。例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套,以嬉笑怒骂的态度,嘲笑一位自认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流氓皇帝的惺惺作态,就是封建时代不可多得的佳作。张养浩的[仁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都控诉了统治阶级发动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是比较有人民性的。此外如卢挚的[折桂令]“晋王宫深锁娇娥”,讽刺了封建皇帝以贪恋美色误国;周德清的[满庭芳]《看岳王传》等曲,从爱国与误国的角度,分别颂扬了岳飞、韩世忠,谴责了秦桧、张俊;杨维桢的[双调·夜行船]《吊古》套总结了历史上的吴越兴亡,都是比较有意义的作品。

散曲里还有一项重要的题材,就是歌唱男女恋情和写闺怨,其大胆的程度,超过了唐诗宋词中的同类作品;一些作品甚至对偷情、幽会中的情态和心理,都作了尽致的描写。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社会的原因。

男女性爱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它不能不受到阶级利益的制约。封建统治阶级出于维护封建秩序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限制男女婚姻自由的礼法:“男女授受不亲”,结婚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这种封建礼法,给青年男女带来很大的痛苦。从宋代开始,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力量抬头,形成一股冲击封建礼教的力量;但另方面统治阶级也提倡理学以加强封建礼教的统治。到了蒙古贵族侵入北方以后,这些“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统治者,不大懂得封建礼教的重要性;他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男女关系上也不象封建社会的严峻,这就使封建礼教的束缚一度有所松弛。另一方面,由于元初长期停止科举,很多知识分子丧失了仕进之路,只好沦落风尘,与倡优为伍,为她们写清唱的曲词,演出的脚本。这些新的“才子佳人”的遇合,少不了“风流韵事”的出现;而长期厕身娼楼妓馆的生活体验,又使他们对妓女们的情态、心理有较多的了解;歌唱男女恋情的作品,就在这种种际会中大量涌现。

在散曲里,我们可以看到青年男女(尤其是女子)对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伙。”“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他。对神前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家儿活儿既是抛撇,书儿信儿是必休绝,花儿草儿打听的风声,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在这里,三从四德的教条,温柔敦厚的诗教,连影子都不见了。从个人爱情幸福的要求出发,有的作品还提出了希望普天下相爱的人都结成眷属的理想。而一旦分离,便会给女方带来莫大的痛苦:“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痛煞煞教人舍不的”。“数归期空画短琼簪,揾啼痕频湿香罗帕”。她们观花洒泪,见月伤心,梦绕魂思,一病恹恹。这种占散曲题材中很大比重的闺情闺怨曲,客观上反映出封建社会男女的不平等。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些作品要求男子对爱情忠贞,对负心者表示痛恨。

但是,由于那些在“秦楼谢馆鸳鸯幄”里混日子的文人,大部分还是出身子地主阶级的作家,他们从本阶级中带来的男尊女卑、以妇女为玩物的观念,同妓女生活本身的放荡性相结合,很容易产生青楼调笑的作风;打情骂俏、欣赏妇女的体态以追求感官的享受,甚至色情猥亵等等,都可以在这类作品中找到。那些“风流文士”和达官贵人们的征歌选色、赠妓题妓之作,那就更少可取的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方面作品以外,元曲中还有一些数量虽少,却相当重要的作品。刘时中的[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描写了元末江西太早时灾民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大户的趁火打劫。无名氏的[醉太平]“堂堂大元”,“夺泥燕口”,反映了元朝残酷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刘时中等人以代马、牛、羊等动物诉冤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主题。这些作品都富有现实意义。关汉卿的[一枝花]《杭州景》套写杭州的繁华景象,杜仁杰的[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写勾阑演出的情况,提供了元代城市生活的资料。马致远的[耍孩儿]《借马》套写一个爱马如命的人,钱霖的[哨遍]套写看钱奴,高安道的[哨遍]套写皮匠生活,仿佛一幅幅中古社会的风俗画。关汉卿的[一枝花]《不伏老》套,曾瑞的[青杏子]《骋怀》套,钟嗣成的三首[醉太平]小令,反映了为勾阑女艺人的演唱而创作的书会才人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到“八娼九儒十丐”的元代社会现实。

总的说来,散曲的思想内容是比不上唐诗、宋词的丰富、深刻的,正面反映民生疾苦、揭露阶级压迫、抨击封建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情绪的作品如此的少,作品里如此缺乏磅礴气象和进取精神,这跟元代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政策,使他们不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有关,跟整个封建社会的走下坡路也有关。即使和同时代的杂剧相比,散曲的思想内容也有所逊色。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杂剧中猛烈抨击过封建官吏和权豪势要,热情歌颂过被压迫人民的反抗的作家,如关汉卿、高文秀、康进之等,他们的散曲也多是男女恋情、流连风景之作,流露出较多的消极思想。这固然和他们世界观中存在着矛盾有关,和这两种文学体裁的不同特点也有关。当他们从事创作的时候,舞台演出、面向观众的杂剧,要求他们必须严肃地考虑作品的内容,观众的要求,这时他们世界观中积极的一面就容易起作用,创作出较有思想光彩的作品;而散曲作为体制短小的抒情诗,多是青楼题咏,或个人遣兴、彼此唱和之作,作时既漫不经意,加上曲坛风气的影响,往往容易流露思想中消极的一面。但是尽管这样,我们从全部元人散曲中披沙拣金,去芜存菁,还是可以找到不少对认识元代社会有用的材料,可以从中得到某些思想启发的。

散曲和传统的诗词同属诗歌的范畴,它在成长过程中也受过唐诗宋词的影响;但是元代散曲能够在唐诗宋词之后分占诗歌史上的一席地,主要还因为它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概括起来就是民间风格和地方色采,因为它是在北方(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接触散曲,人们有个突出的印象,就是方言俗语很多。象“比及”、“畅道”、“赤紧”、“禁受”、“大古里”、“葫芦提”等,真是俯拾即是;集中起来,足够编一本厚厚的辞典。这样大量吸收口语入诗歌,对传统的诗词作家来说,是犯忌的。柳永曾经这样做,就遭到晏殊的奚落,秦观也曾经这样做,又遭到苏轼的责备。南宋后期,在一片歌舞升平声中,词家更片面追求字句的典雅。散曲继承诸宫调、赚词、话本小说等通俗文学的传统,大量使用口语,这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当然,人民的口语也必须经过提炼,不能把太生僻、粗糙的方言写进文学作品,如果为了猎奇而饾饤俗语,那是另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选本里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关汉卿的[一枝花]《不伏老》套,马致远的[耍孩儿]《借马》套,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套,钟嗣成的三首[醉太平]小令,无名氏的[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鏖兵》等等,它们都以北方流行的方言俗语为基础,加以提炼、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文学语言,既质朴自然,又鲜明泼辣,跟向来以文言词汇为基础的诗词作品,形成截然不同的语言风貌。“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王举之这两句话是善于形容当时北方散曲作家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成就的。

散曲为文人大量染指以后,有些作家选取前代诗文里还有生命的语言,和人民的口头语言配合起来使用,形成一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风格。如张鸣善的[水仙子]《讥时》,就把“歧山鸣凤”、“南阳卧龙”、“渭水飞熊”这样的文言词与“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这样的口语揉合在一起;马致远、乔吉、刘时中等人的曲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这既保持民间歌曲质朴自然的基调,又加强了曲词的文学色彩,从而获得雅俗共赏的效果,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创作经验。

词和曲都是按照曲调撰写的长短句歌词,从配合曲调的关系上来说,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曲在正格之外,还可以加衬字。这就使作者有更大的自由,可以淋漓尽致地去抒情叙事,而不必将内容削足适履去迁就固定的曲调。例如[南吕·黄钟尾]开头两句的字数是七、七,但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却增加到五十三个字: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加重点的是衬字,下同)这样抒发出来的感情就十分强烈。又如[寄生草]末两句的字数也应是七、七,查德卿增加了几个字,就成了:

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如果把衬字去掉,思想内容就要大大削弱。就歌曲语言的运用说,固定的曲调和灵活的口语之间有矛盾,只有使用衬字才能解决。例如无名氏的[满庭芳]:

狂乖柳青,贪食饿鬼,劫镘妖精。为几文口含钱做死的和人竞,动不动舍命忘生。向鸣珂巷里幽囚杀小卿,丽春园里迭配了双生,莺花寨埋伏的硬。但开旗决赢,谁敢共俺娘争。

又如无名氏的[水仙子]:

打着面皂雕旗招飐忽地转过山坡,见一火番官唱凯歌,呀来呀来呀来呀来齐声和。虎皮包马上驼,当先里亚子哥哥。番鼓儿劈扑桶擂,火不思必留不剌扑,簇捧着个带酒沙陀。

这两曲如果按照原调的句格,就无法把那些生动的词语容纳进去,也无法表现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和他们活动的场景,可见衬字的运用能够增强按曲调撰写的长短句歌词的表现力和生动性。这是曲比词进步的地方。

衬字的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它以虚词为主,一般用在句首或词头词尾,字数以单数为宜,又一般不宜超过正字,以免把原来的曲调搞得面目全非。自从元曲家摸索出正衬字配合使用的一套经验之后,民间演唱的曲艺,象北方的大鼓词、子弟书,南方的评弹、木鱼书,往往突玻七字句格,更自由地弹唱人物故事,实际是继承了元人正衬配合运用的有效经验。

用韵方面,曲和诗词也有不同。诗词韵分平仄(字分子上去入四声,以上去入三声为仄声),不能错押,但是有时可以转韵。曲则没有入声,平上去三声通押,一韵到底,而且用韵较密,差不多是每句一韵。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每句一韵的:而“鸦”、“家”、“涯”三字是平声,“马”字是上声,“下”字是去声,和谐地通押在一起。这种押韵方法可以使曲词更加顺口动听,有浓厚的声调美。

近体诗和词都力避字句的重复,尤忌重韵;曲却往往以此见长。为了接近口语,衬字用的“了”、“的”、“儿”等助词经常重复出现;而重韵的例子,在很多套数里都可以找到。这也是曲体比较解放的一点。不过重复的韵不能相隔太近,也不能太多;小令篇幅短小,一般也就很少出现重韵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