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年龄是个宝,关键在两头 | 公务员的100个认知

 王肖杰 2024-05-13 发布于山东

干部任职有年龄要求,省部级干部可以干到70岁,基层干部60岁退休是一个硬杠杠。干部队伍中有的年龄大,有的年龄小,最好是有合适的梯队,即各个年龄段人员相对平衡,如果很多人同一年退休,有可能形成工作空洞,影响工作;如果年轻人扎堆进入,一群愣头青有可能冲击队伍作风,造成工作波动;如果中间层人太多,资历差不多,容易在晋升时竞争激烈,影响团结。
对具体的一名公务员而言,年龄是运气因素之一。假如自己是副科长,而科长只比自己大一岁,那猴年马月才能接上科长呀?职称三年一评,一般在6月份举行,假如自己出生于6月,退休那一年又正好赶上职称评审季,就失去了一次晋升机会,如果出生在7月,退休之前可能进一级,这找谁说理去呀?
职场生涯两个时间点比较关键,一是刚入职时,二是快退休时。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机会会比较多,比如各种招考都有年龄限制,年龄大的水平再高,但没有报考机会。比如新任公务员年龄一般要求35周岁以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时会放宽到40岁,超过40岁就没机会考公务员了。
单位爱用年轻人原因可想而知,一是服从性好,管理成本低;二是家庭负担小,不会总请假影响工作;三是可塑性强,值得培养;四是增加新鲜血液,增强队伍活力。一些部门人手不足会向下级单位借人,也更倾向于要年轻人。看看周围的公务员,一般工作头五年工作变动比较大,35岁以后基本上就固定下来了。我在30岁之前,有4次工作变动机会,尽管有些放弃了,但机会是有的;而40岁之后就没有橄榄枝了。所以年轻人有机会不要犹豫,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是看十年之后怎么样。
另一个关键时间段是职场后10年,它决定了一个人职务天花板的高度。
在通常情况下,55岁还没有进班子,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因为班子成员一般57岁退出领导岗位(俗称“退二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提拔一个人只干一年就退二线。一年的时间,情况还没完全熟悉呢就退出了,对工作不利。提拔之前还需要干出成绩,算算时间,50-55岁是关键期,也是五年。
职位越往上,职数越少,提拔难度越大;从工作角度来讲,越往上责任越大,影响越大,组织部门提拔时也越慎重。每个一把手上来都不可能马上调整干部,总得了解了解,熟悉熟悉,心里有底才敢提拔。刚刚了解得差不多了,干部调整初步方案可能也有了,但因为种种原因调离了,后任领导来了还得熟悉熟悉、了解了解,一来二去很多人就没机会了。有个单位5年换了4个一把手,5年没有调整干部,那些工作出色应该提拔的干部也只能按倒霉处理了;相反,那些年龄小、资历低的干部反而有了提拔机会,谁也不能否认其中的运气因素。了解了这一些就能深刻理解“年龄优势”“年龄是个宝”的含义了。
从工作角度来说,职场每个阶段、每一年都应该努力工作,但在个人晋升的问题上,平均用力总不如抓抓重点,此外就交给运气吧,别不服气。

本人拙作,敬请指点!

Notes

体制内的各种规矩、惯例、行为方式很难一一学到,可行的方式是了解底层逻辑,看到水下的冰山,即事物的规律,然后举一反三。这是本系列写作的初衷,也是我30年工作的体会,希望对年轻朋友有所帮助。


好友需要,分享给T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