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马跑者邓超明之一——立志要早

 心然的原香 2024-05-13 发布于湖北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超明君这篇文,是一个系列,一共四篇。感谢关注,明天请读下一期。)

                     一、

知道超明君,是出版《故乡的女儿》那年。我的好友给超明君寄去了两本。好友是马拉松跑者,超明君也是马拉松跑者,好友没有见过超明君,但一直默默地欣赏他、佩服他。好友还告诉我,超明君的夫人是胡市人。我和好友,也都是胡市人。

不久后,我进了胡市老乡屈老师的群,看见超明君也在,就加了他。在朋友圈里,能经常看见有关他的文章,才知道他是知名企业家,是马拉松的狂热追随者,是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者,是家乡天门的骄傲。

我真正见到超明君,是《故乡的女儿》出版三年后,由武汉天门商会的沈书记安排,老乡们在帅府饭店相聚。

超明君是武大的广告学博士,但我看他的样子,不像知识分子。他是互通国际广告公司的董事长,企业家,但我看他的样子,没有商人气息。他随和,对谁都好,但我看他,也不像邻家大哥。我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想起书本里写的古希腊人,他们追求的是强壮的体魄,健美的身躯,和谐的身心,坦荡的灵魂。对,超明君就是这样的人。

晚上十点多了,一行人在酒店门口告别。他打开后备箱,每个人发了一个赛事包。这其中,有一个人喝了酒,请了代驾。此时,代驾正好来了。原本已经关了的后备箱,超明君又打开,拿一个赛事包,递给了代驾司机。这是一个极短的瞬间,却让人感慨万分。这是一件极小的事情,却折射出了超明君很多个面。

等再有机会和超明君面对面聊天时,已经距离第一次半年有余了。超明君位于光谷中心地段的分公司,并不特别大,但很丰富。进门的那一面墙上,是他在不同时期和政界、企业界、文化界、社会界、演艺界的名人们的合影。这是公司企业文化的体现:成人达己、互通互利。也是超明君社交文化的体现:一路向善、一路追光。

这一次,我发现了超明君的又一个特点。在企业界摸爬滚打几十年,他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我由衷地相信,他的一切都是实干得来的。他的成功故事,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现在的超明君,更偏向于哲理人生,也或天意人生。“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他说,人总是在光环之中生存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一个人有博爱,有思想,就会走得更远。受母亲影响,他一直信奉佛教。聊天的间隙,超明君还起身燃香膜拜。他说,人在做天在看,当人总是生善念行善举,就会走得更好。他说一个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就能收获内心的宁静。

他说,人的善意善行是包罗万象的。一个老板,把公司运作好了,员工们有稳定的收入就会很开心地工作。他说,凡是来到他身边的人,他都把他们带好,让他们实现自我,创造价值。这就是善、是爱。

去之前,超明君就说,到时候请我吃个饭。当时我没有拒绝,是想着等来了之后再婉拒。本身超明君很忙,我不想耽误他的时间。再者,我住的远,也想早点回家。但超明君说,不行,一定要吃饭。最后,他把吃饭的地方定在了我家附近。他说,这样的话你就没有压力。他说他有司机,很方便。我记得他当时还说,就是回天门去吃饭也是可行的。

一间小小的做乡土菜的餐厅,几样家常菜。超明君说他很多年没有在这样的餐厅吃饭,说这家餐厅的菜很合他的胃口。

                     二、

超明君,出生在天门仙北的邓氏家族。邓乃南阳古国,后为氏族姓氏。超明君的父亲叫邓炳新,读过五年私塾,文化功底深厚。领悟力极强,一生偏爱学习。十八岁的时候,就当了农业社的领导。遇到突发事件,总是敢为人先,不久就被提拔成青年突击队的队长,后担任武装部长。腰背挺直,一身呢子军衣。行事正直,得相邻称赞。后来又去麻洋、多祥当交管站长,去仙北当管委书记。见多识广,做事麻利,最爱花鼓大戏,终身为之痴迷。亲自选角排戏,率领剧团巡演,唱彻汉江大堤。

那个年代,武装部长的职位是配枪的。周围人遇到了困难,就来家里找超明君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愿意帮忙的人,正直、果决、义气。那一带的人们,多多少少会把对他父亲的尊敬和佩服,无形中转移到超明君身上。超明君走到哪里,人家就说,这是邓部长的儿子。

这让小小年纪的超明君,有了一种自信。让他觉得,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让他觉得,人如果有能力,就会与众不同。再加上他体格强健,又有领导能力,在一群孩子中,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孩子王。

当然,孩子王也有很丧气的时候。那还是他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母亲拿出一件格子衣服让他穿。他一看,这不是姐姐穿过的吗?虽然母亲改了改,但一眼看去就是女孩子的衣服,并死活不肯穿。但母亲非常严厉,强迫他必须穿上。最后,他只好穿着这件衣服去上学了。那天的课堂上,老师看出了超明君的不悦,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你们看,邓超明同学穿的这件衣服,一看就是姐姐穿过的,这样很好,是艰苦朴素。”听了老师这番话,超明君就接受了这件衣服。

超明君的家庭里,父亲从政,却浪漫文艺。母亲是家庭主妇,在教育孩子方面很严格。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受得气,才成得器。”在这种父慈母严的环境里长大,超明君内心和谐、性格稳定。

三、

超明君的高中,是在岳口高中上的。高二那年,他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改变。

对于乡镇孩子,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准备迎接高考这道关口的选拔。

想要考上大学,就是在题海战术里遨游。每个人的书桌上堆的书本,比人还高。大家都在暗地里较劲,早上五六点起床,夜晚十一二点睡觉,没有课外活动。每天两点一线,个个神色匆匆、心思重重。

那个时候,并没有多少课外读物。再加上学习紧张,也没有多少时间。但超明君的心中,却充满读“闲书”的渴望。那段时间,他得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周恩来传》。

周恩来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说自己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有了这个信念,他后来去了日本、法国,在那里求学,探求真理,参加革命。

毛泽东也是如此,小小少年,就离开山村去湘潭读书,后来又去长沙求学,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人。最后他参加革命,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抱负。

了解了两位伟人的思想、智慧和志向后,对于未来,超明君有了一种茫然感。大家埋头苦读,都在准备考大学,可大学是什么样的,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自己却一无所知。他想,自己已经十八岁了,人生的志向在哪里呢!前进的目标是什么呢!这时候,两个想法悄然萌生。

超明君的人缘好,认识很多高年级的同学。他们考上大学后,还在和他通信,说一些大学里的事情给他听,说一些城市里的事情给他听。此时此刻,这些零星的碎片已不能满足超明君的好奇和神往,他想亲自去武汉看一看。超明君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坐船去南京。当时,他的表哥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他想去一趟南京,去表哥的大学里听教授们讲课,像毛主席那样去探求知识。当他把想法跟家人说明后,家人觉得南京太远,不同意他去,最后就选择去武汉。

设定好想法后,他就开始筹划,用两个月的时间准备这次出行。先是攒钱,然后是写信。从那天起,超明君开始省吃俭用。然后在认识的高年级同学中,选了十五个对象,有武汉大学的,有华中科技大学的,有湖北大学的,有华中师范大学的……然后一一写信,告知自己去武汉的日期。

两个月的时间,他存下了六十元钱。两个月的时间,十五个同学也都回信了,大家都欢迎他去,还告诉他怎么坐公交车。跟老师请假,超明君想了一个好理由,说要去武汉配眼镜。

那天,他在武昌火车站下火车后,找到了公用电话亭,给第一站的同学打了电话,然后坐上15路公共汽车。那是超明君第一次离开家,他坐在公交车上,欣赏一晃而过的大城市风情,内心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他感觉,自己想出来看看的这个决定是对的。当他在华中科技大学的门口下车时,那位同学,已经在那里等候。

走了十五个学校,会了十五个同学,跟着师哥上了几堂外教英语课,听到了真正的英语。大学里的操场上,同学们踢足球打篮球。大学里的图书馆,同学们安静地读书沉静地思考。大学的校园很大很美,和青年的激情和梦想相得益彰。

此时的超明君,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到了大学这个平台,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提升自己。

他有了一种紧迫感,暗暗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回去后,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来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回到学校后,他的目标明确了,学习劲头更足了。

时隔多年后,再来看超明君这个举动,这本身就是出类拔萃。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谁还敢请假出来“采风”?

注定,他就是一个具有开创性思维的人。他天生就是为广告而生,他总会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决定。

所谓立志,往往不是长大后做什么具体的事情,而是立志做什么样的人。要行仁。仁,是个人要走的路。仁,是真诚。真诚地面对自己,就有力量由内而发。

                     四、

超明君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

离开家乡小镇的那一天,久热之后的一场大雨正酣畅地下着,以迎接秋的到来。地里,黄豆正进行最后的饱满,一块块稻田,晚稻正忙着抽穗。雨雾中的村庄,若隐若现。告别父母,告别老师,告别昔日伙伴,告别家乡,学子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走向远方。

拜访了一个个在武汉的同学朋友后,饱览了武汉的秀丽风景后,超明君陷入了沉思。一个大学生,仅有专业上的学习是不够的,他该做些什么呢?他是一个很活跃的人,在哪里,他都喜欢做事情,显然,学生会是能发挥他特长的地方。但刚刚进校门的新生,想要进学生会,是很难的事情。

为了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为了尽快地融进学校这个大集体,超明君有了一个打算,他想做一件别人不会去做的事情,他想创办一个社团。他一思量,发现正好差一个文学社。

怎么样让同学们加入呢?他自有办法,在高年级同学和同年级同学中,一个一个寝室地去串,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联络。

为了提高文学素养,积累写作素材,超明君总随身带着一个小本,不管走到哪里,看到经典的语言,有意思的场景,也或大脑突然闪现的灵感,就赶紧拿出本子记下来。时间长了,知识储备多了,头脑也更加灵活了。

有文学社为平台,他在服务于人的同时,开阔了视野,融入了集体,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公关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还作为学生代表,去河南林州为几十家乡镇企业讲课。

他总是说,现在的年轻人,要有想法,要敢于尝试,去行动,就能把很多想做却不敢去做的事情做成。

                      五、

大学毕业后,超明君回到家乡,在天门市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工作。新的工作岗位,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爱写文章的他,经常在《天门日报》发表作品,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成了圈子里的名人。那个年代,大学生稀缺,他工作认真,表现突出,经常受到领导嘉奖。

只工作一年,他就被组织上派驻农村工作队。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一旦有了下基层的经历,今后被提拔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在农村工作队工作期间,没有以前那么忙,反而可以坐下来想一些事情。河流蜿蜒向前,稻谷均匀呼吸,乡村景色宜人,四围安静。他问自己,难道就这样呆在家乡的舒适圈干一辈子吗?蓦然间,他有些失落。这么多年来,他已深深知道,书中有人生理想,有自己想要的答案。他感觉,应该在学业上继续深造。想好后,就开始复习。1994年,他考取了人民大学新闻专业。

去北京上学,就意味着放弃了公务员的岗位。当初上高二时,那么紧张的学习状态,他说要去武汉“采风”,父母就同意了。这次,他离开天门北上求学,父母是不赞同的。他们觉得,超明君放弃的是大好前程,是稳定安逸,将来肯定会后悔。

超明君理解父母的态度,但还是执意选择尊崇自己的内心。“我的生命不属于这个地方,那我就要离开。”

在北京求学期间,没有工资了,他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就出去兼职挣钱。相比于以前公务员的悠闲,那是一段苦日子,但求知的路让人充满希望。

人大毕业后,超明君的学历更高了,专业知识更扎实了,这个时候,他如果回天门做公务员,前景会更加灿烂,但他选择了留在北京发展。

超明君这篇文,是一个系列,一共四篇。感谢关注,明天请读下一期。)

心然工作室朋友们,如果想写公司以及个人的宣传文案,风景区文案、会议综述文案,策划广告词、企业文化以及文案,拍视频等相关事情,如果相信我就请联系我。电话:17762570121。微信号:15818820884,心然。)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我很清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念想。我所思慕的食物,它在慢慢变味。一些人情,它在慢慢变淡。一些农业文明,也在慢慢消散。我虽然不能阻止美好事物的离去,但可以做到,让那些人事在文字里得到温情和敬意。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它是书本,也是礼物。它是文字,也是情怀。弘扬家乡文化,留住过往岁月。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植乡愁,在成年人的心中铭刻记忆。激发在外的游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怀,也让天门以外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