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05年前的这个书法碑刻十分神奇,既遒劲厚重,又线条灵动;既平划宽结,又斜划宽结,仿佛生命在纸面上跃动......

 无名经生 2024-05-13 发布于浙江

寇臻、寇治、寇凭、寇演,为北魏时期的著名人物,且均为上谷昌平(今属北京)人。他们之间是家族关系,即兄弟或叔侄等直系亲属关系,史称“北魏四寇”
寇臻是寇氏家族中较早有记载的人物,他在北魏时期担任过重要官职。寇治、寇凭和寇演也都在北魏时期有官职或历史记载。其中,寇治是寇臻的儿子,而寇凭和寇演则可能是寇臻的兄弟或侄子等直系亲属。
他们四人的墓志铭《寇臻墓志》寇治墓志《寇凭墓志》和《寇演墓志》,在魏碑书法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今天介绍《寇凭墓志》
北魏寇凭墓志铭
原刻 民国拓本
拓片尺寸:70.24*59.82厘米
朱拓本
图片

全称叫《魏故本郡功曹行高阳县省兼郡丞寇君墓志》。这个志文是在北魏神龟2年,也就是公元519年刻的,总共有24行,每行20个字,最后两行每行有23个字。整个志文有边框,字写得非常稳重、有力量,是当时的碑刻中非常好的作品。

这个志石在土里埋了差不多一千年,然后在1918年在洛阳城的东北边被重新发现。在同一个地方还发现了其他几个寇家人的墓碑。这个碑之前被腾冲的李家管理,后来归江苏吴县的古物保管所。但是很不幸,在抗战的时候这个碑被炸毁了。

墨拓本

图片

根据志文上的内容,我用大白话来说说寇凭这个人,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故事

寇凭,字祖驎,是上谷昌平(今北京昌平)人。他是后稷的后代,周文王的子孙,康叔的族人。他的远祖威侯,曾经辅佐汉朝。而他的后代,如侍中光弼,在朝中都有很高的地位。到了北魏时期,寇凭是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冯翊哀公的曾孙,安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雍州刺史河南宣穆公的孙子,假节龙骧将军幽郢二州使君威公的第七个儿子。

寇凭天生就有着出众的才华和气质,他聪明过人,风度翩翩,容貌俊朗,从容自得。他孝顺父母,志向高远,精通六艺,能言善辩,文采飞扬,擅长草书和隶书,文章写得像大海一样深邃,武艺也出类拔萃。他在二十岁时就担任了本郡的功曹,名声远扬,后来又被任命为高阳县的县令。他政绩卓著,治理有方,使得境内路不拾遗。

然而,他遭遇了重大的家庭变故,这使他悲痛欲绝,甚至超过了礼制的范围,因此他患上了重病,这一病就是十三年。尽管他做了许多善事,但好报却迟迟没有到来,最终他还是不幸去世,享年三十四岁。他在神龟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去世,被安葬在洛阳城西二十里处的北邙山上。

寇凭是一个孝顺、友爱的人,他的品德高尚,令人敬仰。他的去世让朋友们感到痛惜,他们希望用这篇墓志铭来纪念他,让他的事迹流传后世。墓志铭中赞美了寇凭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哀悼之情。

在神龟二年(己亥年)二月辛亥朔廿三日癸酉,寇凭被安葬在大墓中。他的妻子是洛州刺史天水杨终敬的孙女,征虏府司马杨页穆的长女。

局部

图片

风格独特,北魏遗韵

笔画方整而初入笔尖锐,行笔稳重之中不失筋骨之劲健。例如,墓志中的“凭”字,笔画粗细对比鲜明,起笔尖锐,行笔稳健,犹如刀刻一般,尽显北魏书法的刚劲之风。再如“上”字,结构紧凑,笔画短促而有力,充分展现了北魏书法的独特魅力。

结构巧妙,错落有致

结构上十分巧妙,字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给人一种生动自然的感觉。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不仅使得整个墓志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也展现了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匠心独运。例如,“魏”字的结构就十分巧妙,上半部分紧凑而有力,下半部分则相对松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如“故”字,字形较大,笔画舒展,与周围的小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墓志在视觉上更具层次感。

笔力遒劲,雄浑厚重

《寇凭墓志》书法笔力遒劲,雄浑厚重,充分展现了书法家深厚的书法功底。无论是笔画的起承转合,还是字形的结构布局,都体现了书法家对书法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技艺。例如,“君”字的笔画就十分遒劲有力,起笔尖锐,收笔沉稳,给人一种力透纸背的感觉。再如“讳”字,笔画厚重而有力,结构紧凑而稳定,充分展现了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的深厚功力。

图片

提按讲究,粗细相宜

枯湿浓淡的变化自然得体,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不仅使得整个墓志在视觉上更具美感,也展现了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的细腻之处。例如,“字”字的笔画之间的干湿浓淡变化自然得体,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既有立体感又有层次感。再如“祖”字,浓淡相宜,笔画之间既有连贯性又有独立性,充分展现了书法家在用墨上的高超技艺。

情感丰富,感染力强

不仅在书法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情感表达上也十分丰富。通过书法家的笔触和墨色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寇凭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种情感的丰富性使得整个墓志更具感染力,让人在阅读时不禁为之动容。例如,“凭”字的书写就充满了敬意和怀念之情,笔画之间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色彩。再如“君”字的书写也充满了对寇凭的敬仰之情,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既庄重又威严。

图片

  • 蚕头雁尾的韵味虽已悄然隐去,但笔划的走势仍非平直,隶书的波磔之美依旧在字里行间流淌,每一笔划都蕴含着明显的提按技巧,线条灵动,仿佛有生命般在纸面上跃动。

  • 在横向的笔划中,左侧略低而右侧稍高,撇捺舒展自如,点画之间或俯或仰,结构紧凑而又不失茂密,整体体态严谨而整齐。这些变化已然超越了隶书的范畴,展现出了楷书独有的特质。简而言之,书法的风格已经从“平划宽结”和“斜划宽结”的古典质朴,进化到“斜划紧结”的现代妍丽。

  • 对于起笔和收笔的精细修饰,以及钩趯的巧妙运用,这一点在隋唐时期的书法家们身上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楷书正是在笔划平直、形体方正,以及笔划起收动作的严谨规范中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唐楷风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