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文宛书社 2018-08-19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楷书,又叫真书,它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书体,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这几个阶段,最后定型与楷书。楷书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一直使用到现在没有再改变,这就说明了楷书这个书体它具有很强的生命,楷书好认好写,无论从实用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说,我们要把楷书作为一个入门的初级阶段。也许有人认为,篆书和隶书比楷书不是更古朴吗?行书和草书比楷书不是更漂亮吗?其实,无论是篆隶还是行草,它们的基本笔法,它们的基本结构都包括在楷书之中,宋朝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苏东坡他就说过这样的话:书法备于正书。备就是具备就是正书里具备了书法的各种因素,所以,书法教学课在课程的安排上把楷书安排在其他书体的前面。

下面先谈谈隶书是怎么过渡到楷书的。隶书到楷书的过渡,大约在东汉的末期,楷书从隶书中分蘖出来的,从萌芽状态到独立成体,中间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最典型的汉隶,它应该是蚕头燕尾,这种笔画装饰性很强,但在日常生活中老不能蚕头燕尾呀,所以汉朝人他手写的日常文书里边,有一种就是保持在隶书的体势上同时简化了它的装饰成分,有这么一种简化了的倾向,这种倾向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以至于到了西晋越来越明显,逐渐占到了一个压倒性的优势。这是三国时期的钟繇写的《荐季直表》。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钟繇-荐季直表-首页1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钟繇-荐季直表-首页-2

钟繇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他的这幅《荐季直表》,我们看里边的字,非隶非楷,似隶似楷,就是比隶书简洁,但又带有较浓厚的隶书意味,,把这种书称为过渡是比较合适的,还有一个西晋人写的《三国志残卷》和《荐季直表》具有类似的性质。同样作为隶书到楷书过渡的标本,我国云南省还保留两块非常珍贵的碑石,那就是东晋的《爨龙颜碑》《爨宝子碑》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爨宝子碑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爨龙颜碑

这两块碑比起前两块碑可能又从隶书到楷书迈进了一大步,从这两块碑的字迹里看,和北碑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虽然地理在南方,实际风格和北碑是相通的,尤其风格上方劲古朴、斩钉截铁,以方笔为主。从这些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书法家辞旧,辞别旧书体的那种痛苦、留恋和创作新书体的那种坚定与喜悦,所以这两块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位置,它们被合称为“云南二爨”,这个“二爨”向前进的一步,那就迈进了楷书的前期,也就是魏碑的阶段。

魏碑,它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个石刻文字的统称,因为当时南朝是汉人统治,宋齐梁陈,南朝皇帝对立碑有一个禁令,所以,南朝以帖为主,比较柔美,且主要是行书,因此南朝的碑很少很少,石刻文字基本是北朝,北朝统治最长的是北魏,于是就有了“南帖北碑”之说。北朝以碑碣、摩崖、墓志和造像记这些东西最多,后来把北朝的这些东西统称为魏碑,它也叫北碑,可以说这就是早期的楷书了,因为是早期,,所以它的身上保留着一些隶书的东西。比如说它的字形,不是正方,也不是瘦高,而是扁方,这个就是隶书的遗迹。魏碑体它的姿态比较厚重、沉稳,石刻文字,都是用刀具刻的,在石头上刻字拐弯时不太方便,也不便于表现曲线,所以魏碑起笔、收笔的地方多数出现露锋,拐弯处出现方折,碑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感觉。由于是早期嘛,它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所以它的风格天真烂漫、古朴稚拙这样的一种自然的美,这跟后来唐朝的楷书有很大的区别,唐朝的楷书,它呈现的是一种高贵华丽、法度森严的一种成熟的美,因为魏碑它在创作的时候,楷书是刚刚开始,没有束缚,它的创作思想可以充分发挥,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发挥艺术家的风采。

先说说《始平公造像记》。它整个是阳刻,字本身是黑的,它在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最有名的一种,它和云南二爨接近,刀法干净利索,真是斩钉截铁,笔画线条挺拔刚健临习这部作品,对于一些写得笔画软弱的人起到一个矫正作用。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始平公造像记

再看看《郑文公碑》。这是北魏的一个作品,虽然叫碑,但它是刻在天然的石头上的一个摩崖,字形宏伟宽博,可以说是气象壮阔,所以这个碑方圆兼备,学习这个碑可以矫正小气的作风。

还有北魏的《郑文公碑》。石门铭也是摩崖刻。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郑文公碑

再看《张黑女墓志》。这个碑很秀气,它的秀气在其他作品是很少见到的。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张黑女墓志

再看《张猛龙碑》。有人评价这个碑是楷书变态之宗。从它的结构看,变化比较多,但它并不是唐楷形成之后再变的,而是在形成过程之当中。所以这也是北魏墓志的一个长处,很重要的一个长处。以后唐人宋人的楷书恐怕很难学到这点,这就是楷书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楷书有什么特点?一个是结构不定形,不像唐楷的欧颜柳赵,还有馆阁体。另一个是从用笔上讲有点开张,扁方,有隶书的意味。再一个就是方笔较多,有人说是刀刻的,也不全都是,因为方笔力大一点,雄健、刚强,应该和北方人的那种豪迈、刚烈有关系,当然,刀刻的因素也较大,这就是北碑简单的介绍。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张猛龙碑

下面再说说唐楷。到了唐代以后,楷书有了新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书法家各家的风格为主,发展而演变。所以要说唐楷先得提一提隋,隋朝在经济、政治、居室文化都走向了统一,出现了一个崇尚法度,追求典雅这么一个新局,和魏碑时期不一样。

最具代表性的有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它已经和魏碑不一样了,风格上也收敛了,已趋于唐楷了。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真草千字文

看隋《龙藏寺碑》,这个碑已收敛很明显了,再不像魏碑那样的外向,而是由外向转为内向,比较含蓄、雅致。学习隋朝的作品,可以约束你的笔性,改变一些狂放的坏毛病狂放就是纵情,没有约束自己的意思。学习隋朝的这些作品是由魏过渡到唐楷的一个桥梁,你再去写唐楷就得心应手了,后面我们会推荐一个隋碑,也可以说是唐碑,因为这个是唐朝的颜师古写得,但他的字却是隋朝时期的特点,这个碑就是有名的碑《等慈寺碑》。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隋-龙藏寺碑

进入了唐朝,初期出现了三位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这三位大师的作品兼法南北,南是王羲之父子,北是魏碑,他们把这南北的优点全吸收了,在当时他们都为唐太宗讲授书法。

欧阳询,欧阳询的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他的字法度谨严,俊逸精密,笔力险劲,欲险欲稳,表面上很稳,实际上有很多峻峭的东西,欧阳询的中宫比较紧,字形显得稍长,他的方笔较多,金刚撑木,欲似挥拳,给人一种瘦硬清寒的感觉,后世人学书走这条路的很多,被评为正书第一。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宋拓-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还有一块碑叫《化度寺碑》。此碑用笔似圆似方,结体方正秀润。静中有动,动中稳妥,险中求稳,稳中寓险,素有“楷法极则”之称,清代金石学家翁方纲评此碑胜过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所书正楷,以二王书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法余韵,独创一格。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欧阳询-化度寺碑

虞世南,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很有儒士风度的一件作品,因为他是给儒家孔圣人写的碑,所以它有一种儒雅的气息,书卷气很强,他的主要风格是含蓄典雅,笔画圆润,结构疏朗,字体俊整,用圆润、端庄、文质彬彬来形容他的字是很合适的。后人学他的书法不太多,是因为学他的书法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写的开张还比较容易些,要写的含蓄、典雅就比较难一些。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褚遂良的代表作是《雁塔圣教序》。他是欧阳询、虞世南的晚辈,这块碑立在西安的大雁塔,他的碑秀丽舒展,笔道很细,线条变化很细,他的字给人一种美女婵娟的感觉。他曾经向虞世南学习书法,他的字善于取势,主要是取一种侧势,这是初唐。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到了盛唐时期,也就是唐朝的中晚期,又出现了二位大家,是真正代表唐朝楷书的书法大师,就是有名的颜真卿和柳公权

特别是颜真卿,它不仅仅在结体上,而且在用笔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先学褚遂良书法,后模仿六朝穆子容书法。穆子容(?~551),字山行,北魏代州(今山西大同)人。穆子容是我国北魏时期的书法家、藏书家,求天下书,逢即写录,所得万余卷,他的书法对唐代楷书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颜真卿的笔记中就受到了穆子容的影响。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修太公吕望祠碑-拓片

穆子容曾撰有《修太公吕望祠碑》。附注:该碑高五尺九寸,广三尺二寸。23行,行42字。全称《修太公吕望祠碑》,东魏武定八年(550)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正书。原碑存河南汲县太公庙,后失。仅存拓片。该碑前半部分与晋·卢无忌《齐太公吕望表》相同,后半部分才是新内容。 该碑高五尺九寸,广三尺二寸。23行,行42字。全称《修太公吕望祠碑》,东魏武定八年(550)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正书。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修太公吕望祠碑-局部-民国拓片-1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修太公吕望祠碑-局部-民国拓片-2

真正影响颜体书法的,是北朝的刻经呀,写经呀,摩崖呀这些比较大,从而改变了颜体笔画肥厚圆润、结构严整刚健的字体,他的字主要是中锋运笔,且他的运笔的线条很饱满、很正,提顿分明,他的字一般是横细竖粗,转折地方见棱见角,对比很强烈。他的结字方法呢、完全是一个正面取势,一般是把格子撑的很满,看上去不像舞蹈那样,轻歌曼舞,而是像方正部队从前面走过,是典型的阳刚之美。

他的早期作品是《多宝塔碑》,这是他的早期作品。这幅作品还没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它,,主要是它的结构美,运笔非常清楚,起笔和收笔都有顿的感觉,这都是写经的笔法,但,这个碑他的风格已有一个端倪了,尽管还不太明显因为,这个时候呢,颜真卿才40多岁,受到初唐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脱掉,到了后来他的风格才有所改变。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颜真卿--多宝塔碑--首页和末页

《颜勤礼碑》。这是他的一件成熟之作。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颜真卿--颜勤礼碑--首页和末页

还有《麻仙姑坛记》。这个时候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结构是开张的,向外夸张的,尤其是竖画总是向外鼓的,这就是和欧体作品很明显的一个区分,欧是向内收缩的。所以他的字丰厚圆润,遒劲雄伟,横轻竖重,顿挫鲜明,起笔处方笔少,圆笔多,横画起笔多斜角,捺画像蚕头燕尾,钩法呈鸟嘴之势,转折处内方外圆,内直外斜,了解了这些,对学习颜体是十分重要的。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首页和末页

柳体。柳公权呢,它是吸取欧、颜二体之优点,基本继承了颜体的艺术风格,又加以变化,他是从颜真卿的法度里变化而来的。柳公权把颜体厚重力健的风格变为瘦挺,挺拔,所以,显得柳体更有骨力,虽然瘦骨嶙峋,但很有骨力,这就是所说的颜筋柳骨。从结构上来说,内部笔画比较紧,中宫紧,有点像欧体,中间紧收,四周开放,就是把字的四肢展开,就是说长的笔画是展开的,很舒展,笔画较长,长的像辐射的状态,但字的中心收的很紧,这是柳体的特点。柳体在撇和捺的处理上,捺的落脚点总高于撇,使字有一种动感,这是他自己的创造。从线条上的位置来看,位置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字像容易,学好不易,学好了变化更不容易,稍一变化,长线条一收缩,变得像欧体,变得胖一点像颜体,柳体对学习者束缚性很强。

下面看看柳公权的《神策军碑》。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柳公权--神策军碑--首页和末页

这部作品在社会上流行很广,多年来受人喜爱,后来人们把这两位盛唐的书法家称为“颜筋柳骨”,是说颜的字筋多雄健,柳的字骨多刚硬,很有骨力,这就是柳体笔画清劲,用笔方圆兼施,结构疏朗的字体特点。唐以后,可以说历代的书法家写楷书都没有赶得上唐代的,因为楷书到了唐代达到了成熟的顶端。宋朝的书法家也很多,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范仲淹、赵佶(宋徽宗)、赵构(宋高宗)、岳飞等。其中书法教优者是苏轼,他的字体也重肥厚,结构茂密,其书法也有独到之处,他的《丰乐亭记》就非常鲜明。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苏轼--丰乐亭记--首页和末页

元代。出了一位闻名的大书法家赵孟頫,他就是史称的四大书体之一赵体。赵体主要取法于二王父子,他在楷书中有什么创造呢?他就是把二王行草书中的一些笔法和结构的东西,灵活地运用到了楷书中,,于是,他的楷书中就呈现出比唐楷潇洒流畅的风度,在形神上很近乎行书,但它又是楷书,架构是楷书,只是多了些行书里灵活的东西,这就是有名的赵体。赵体笔画圆秀,结构端正,重心平稳,有钟、王笔意的特点。

赵体有名的是《胆巴碑》,这就是赵体。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赵孟頫--胆巴碑--首页和末页

到了明清,把唐朝的楷书,定为考试科举和政府公文的指定字体,所以明清就有了所谓的“馆阁体”,馆阁体就是朝廷官场上的代名词,馆阁体其实就是唐体。馆阁体的训练方法是,按照老年人的说法就是写“欧颜柳赵”,想学好写字,先学颜体,因为颜体丰满方正,学了以后立个规矩,先把方格(所谓占格)学会,然后再写柳公权的字,,刚才说过写颜真卿的字容易出现太肥厚,写一写柳体就有骨力了,有一些挺拔、瘦劲的感觉,写完颜柳的字了,可能在气质上还不够沉稳、端庄,书卷气还不够,哎,再用欧阳询的字来弥补一下,就更加规矩了,更加端庄了,同时也更有书卷气了。但这种方法训练以后呢,可能有一个缺点,就是有点板直,有点古板、呆板,怎么办呢?最后学写赵孟頫的字。他的字比较流畅、灵活,写了以后带有一点行书的笔意,,那么这个字呢,就可能活泛一点了,这个就是通过传统的欧颜柳赵的规矩、途径,培养写字人才的一个办法,那么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写馆阁体,这个馆阁体如果是高手写出的,确实很漂亮,很规矩,无可厚非,,但是呢,每一门艺术它是百花齐放,如果艺术受到束缚,,大家都来写同样面目的字,那恐怕就有问题了。

从明到清,由于科举考试的缘故,知识分子写字就是馆阁体,所以对书法的发展也造成了伤害。馆阁体呢,鱼目混杂,而且是千人一面,所以也有僵化倾向,对楷书创作创新越来越严重,这跟艺术背道而驰。直到清朝后期,才有人提出碑学,用魏碑纠正馆阁体,用魏碑的自由豪放,来纠正馆阁体、唐体的这种僵化,实际上这是向馆阁体发出的一种意见,一种反对意识。所以,到了清末废除科举,馆阁体一蹶不振,而碑学就蓬勃发展起来了,最后牵扯到我们学习书法选帖的问题了。我们学习书法是走欧颜柳赵馆阁体的老路呢?还是学习清末康有为等人提倡的把唐碑废掉学习魏碑呢?恐怕这两种路子都有它的局限性,欧颜柳赵的路子不用说了,它可能培养成一种太过于规范、僵化体裁,而直接学魏碑,由于过分地强调个性、自由的表现,又往往不容易上手。所以,最好有一种、有一条中间的路可走,那么,我们就选择一个介于魏碑和唐楷之间的碑帖去学,这是个最好的办法。

那么《等慈寺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等慈寺碑拓片

等慈寺碑拓片-局部

这个碑是写于唐初,是颜师古撰的文,书法家不详,碑在河南的荥阳县。这个碑它的特点就是介于魏碑和唐楷之间,它有魏碑的体势,结构横扁,露锋出入,匀劲轻雄,由于时代的关系,也带了隋唐的气息,这就是严格规范,没有率意之笔,笔画流美,平行交错,具有匀称典雅的特色。如果学了这个碑,可以往上学魏碑,往下可以学唐楷,无论我们有哪种书体爱好,学了这个碑,都不会走弯路,而且这个碑的提、按变化也不大,学好了它用它来写硬笔字也非常方便。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等慈寺碑局部

楷书书法教程课程四就到这儿,下一讲要讲《等慈寺碑》的笔法实质性问题。

书法教程课程四:楷书历代名碑帖的分析与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