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国俊师承讲记】归脾汤方证

 ZDW的图书馆 2024-05-13 发布于湖北
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是常用方,哪个中医不知道?在这种场合讲归脾汤,不会成为催眠曲吧?
我想不会!为什么呢?我要讲的是归脾汤方证,不,不是书本上的归脾汤方证,而是江老命名的,我想可以称作“江尔逊归脾汤方证”
什么叫作“江尔逊归脾汤方证”呢?就是归脾汤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理法方药
我在年轻时读过现代名医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钦佩之至!秦氏医理精湛,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切合临床实际。他把胃溃疡归结为中焦虚寒,倡用黄芪建中汤,堪称卓见。我一直就是这样用的,治十二指肠溃疡也用黄芪建中汤,有效率很高。记得1977年,我从山区调到平原上的一个农村医院工作后,一位翟姓病人,男,40多岁,专程从山区赶来,求我治胃溃疡。其人面色苍白,略带青黄,胃脘隐痛一年多,喜温喜按;不能吃生冷、瓜果,但能吃辛辣食物。舌象、脉象记不清了。记得抓了一剂黄芪建中汤,因药房无饴糖,便用炒麦芽60g代替。马上煎服,服头煎大约20分钟后疼痛缓解;服完三煎,好转大半。于是抓了10剂药回去。以后杳无音讯。为什么将近40年我还记得那么清楚?因为我亲自煎的药,还留他住了一宿。8年之后,我有幸经常观摩江老治病,发现他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几乎都是用归脾汤加减,效果很好。于是请他在高徒班专门做了一次学术讲座。这次讲座的摘要经整理后公开发表,反应很好。直到近几年出版的一些中医书上,还在引用江老治十二指肠溃疡的独到经验。江老当年是这样讲的:“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脘疼痛,喜欢用归脾汤化裁。这是从清代名医陈修园治疗“心腹虚痛”中领悟出来的。”陈修园在《时方妙用·心腹诸痛》中写道:“虚痛即悸痛,脉虚细小或短涩,必心下悸,喜按,得食少愈,二便清利,宜归脾汤加石菖蒲一钱……”我认为,西医的十二指肠溃疡用中医来辨证,就是陈修园说的“心腹虚痛”证。这种疼痛的主要特征就是久痛、饥时痛和喜温喜按,还有“得食少愈”,就是痛得难受时,吃一点食物就会暂时缓解,虚则受补嘛。大家临证时要仔细观看病人,病人除了胃脘虚痛之外,很多还伴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等心脾虚弱的症状和体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疼痛缠绵,胃纳欠佳,脾运也弱,水谷的精微难以化生,气血自然就匮乏了。你看,心脾虚弱加重虚痛,虚痛又加重心脾虚弱,这就是“恶性循环”。必须切断这种恶性循环!归脾汤作为补养心脾之方,坚持服用,并配合情志疗法和饮食调理,是可以慢慢恢复的。饮食调理,大家都知道,我要强调的是情志调理,这太重要了。据我的临床体验,病人只要听从我的建议,抛开烦恼,不吃生冷、瓜果,坚持服归脾汤加减10多剂,胃腹疼痛就会渐渐减轻,胃纳就会渐渐增多。那么,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等症状也会随之改善。但如果因事拂逆,平添烦恼,病情又会反复。为什么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情志的关系这么密切呢?西医讲求实证,眼见为实。前苏联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曾拿狗来做过实验—把一只健壮的、活蹦乱跳的狗拴起来,不让它自由活动,饱一顿,饿一顿;又经常打骂、恐吓,使其惶惶不可终日。不久,那只原来健壮的、活蹦乱跳的狗逐渐消瘦,没精打采,消化不良,惊慌不安,后来真的得了溃疡病。人为万物之灵,高级神经中枢特别发达。但因禀赋差异,有的人耐受性要差一些。明代名医张景岳说:“气血虚寒,不能营养心脾者,最多心腹痛证;然必以积劳积损及忧思不遂者,乃有此病。”真是一语中的!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七情致病,防止忧愁思虑伤及心脾。陈修园主张“归脾汤,主二阳”。什么叫“主二阳”?一阳是少阳,二阳是阳明。就是阳明胃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所以忧愁思虑伤及心脾的人,胃必然遭殃!怎么办?用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同时调畅情志,乐观开朗,慢慢地恢复高级神经中枢的固有功能。以上就是江老当年讲座的摘要,也是精华。听了江老的讲座之后,我在临证时就把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开来治。胃溃疡一般用黄芪建中汤,十二指肠溃疡一般用归脾汤。20世纪90年代,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胃脘隐痛3年”。大意是这样的:女患,42岁,经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跃期,伴十二指肠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症征为胃脘隐痛,饥时加重,喜温喜按,进食可缓解;常伴反酸、嘈杂、肠鸣、黑便。前医诊为脾胃虚寒,用黄芪建中汤加味,配服乌贝散,连服10余剂,症状减轻。但出现口干咽燥、齿缝渗血。我改用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合丹参饮行气化瘀、通络和胃;加服本院自制的“止血散”,就是乌贼骨、白及、三七粉碎为细末。服12剂后症状大减。续取上方4剂,加百合、莲子(去心)、白及各120g,共用微火烘脆,粉碎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0g,每次服1丸,1日服3次。坚持服药8个月,胃腔隐痛及诸症均消失,大便隐血阴性。当时就有学生发问道,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都是消化性溃疡,都是脾胃虚寒,都要温中补虚;过去我们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现在江老又倡用归脾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那么,归脾汤可以治疗胃溃疡吗?我是这样回答的,“江老认为,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虽同属消化性溃疡,但其疼痛及伴随症却同中有异。其一,同是久痛、隐痛、喜按,胃溃疡疼痛常在食后半小时至1小时发作,俗称'饱时痛’,夹杂着胃气不降的病机;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在食后3小时左右发作,俗称'饥时痛’,夹实者少。其二,初痛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故两种溃疡病均可产生便血,为脾虚不能统血之证。但胃溃疡常伴呕血,夹杂着胃气上逆的病机;十二指肠溃疡伴呕血者殊少。如是审同察异之后,就可对近人习用黄芪建中汤来治疗胃溃疡病做一番反思了。江老认为,方中桂枝最能动血,故便血或呕血者应当慎用。而江老治胃溃疡之属脾胃虚寒者,如伴出血,恒喜用归脾汤加炮干姜(寓甘草干姜汤及理中汤),且炮干姜又能止血;如不伴出血者,则用归脾汤加桂枝、白芍(寓黄芪建中汤)。”同时,江老还强调,在使用归脾汤治十二指肠溃疡随症加减的时候,不要只看重单味药的功效和主治;一般不要按症状加减,而要针对病机,尽量从复方整体协同作用的高度来综合考虑。例如,兼肝郁者,加柴胡、白芍(寓逍遥散);疼痛明显或兼满闷者,加丹参(合丹参饮);吞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寓乌贝散);便血即黑便者,加乌贼骨、白及、三七(寓止血散);便血过多者,酌加红参;夹寒者,加炮干姜(寓理中汤);夹热者,加牡丹皮、白芍;夹湿者,加藿香梗、佩兰;痞痛、嗳气者,加旋覆花、生代赭石(寓旋覆代赭汤);腹满者,加厚朴、法半夏(寓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等。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些加减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些加减方法推广到其他方证中去,而彻底摒弃随症状加减的习惯,我们的医术就可能上一个档次。再强调一次,运用任何方证时,我们都要尽量从全方整体协同作用的高度来综合考虑,按病机加减,而不是按症状加减。这是江老从陈老那里继承下来的,是陈鼎三及江尔逊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精华之一,也是他们金针度人之处。鸳鸯绣出从君看,要把金针度与人。这是陈老的遗愿,也是江老的遗愿。最后让我们记住“江尔逊归脾汤方证”的条文,“胃脘长期隐痛,喜温喜按,饥时加重,得食暂安者,心脾气血亏虚,不荣则痛也。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