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三不”写纪律教育发言,领导赞扬:眼界开阔,思考深刻,文风犀利

 细雨青衫 2024-05-13 发布于重庆

深化纪律认知,改进“三不”作风:构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纪律防线

——学习《条例》体会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经过这几天对《纪律条例》原原本本地学习,我对新修订条例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我认为,新修订的《纪律条例》不仅是对个人责任的重申和定义,也是对领导干部言行“底线”“红线”的界定和明晰。进一步推动我们加深对纪律的理解与践行,确保我们的行动与公司的要求同频共振,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下面,我将围绕“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这几个问题现象,向大家简要汇报学习《纪律条例》的几点粗浅认识与体会。

一、针对“不上心”的现象,树立“心有敬畏,行有所止”的坚定信念

“知不知,尚矣。”揭示了自知之明的难能可贵。在当下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中,“不上心”已非单纯的认识不足,而是一种对纪律敬畏之心的缺失。这种状态不仅模糊了纪律的界限,更易使人无意识间偏离正确航道,影响的不仅是工作的效率与结果,更损及公司的形象与公信力。因此,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对纪律的敬畏,将真“走心”作为自我革新的起点。这不是对纪律条文的熟记硬背,而是将其转化为个人信念与价值导向的深层次融合。通过系统性的自学与深入研讨,深度剖析新修订《条例》的精髓,让纪律意识成为我们日常行为的自然反应,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保持定力与清醒。

二、面对“不了解”的现状,追求“知其所以然”的深度洞察

“求知是人的本性”,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浅尝辄止的学习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对纪律的“不了解”,实则是对规则背后逻辑与原则缺乏深刻理解。我们应当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如清单化整理、可视化呈现等现代教学工具,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多媒体平台,特别是结合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正反面分析,让学习过程不仅传递知识,更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判断力。同时,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与一线工作者分享,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无缝对接,让纪律的学习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能够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实践智慧。

三、解决“不掌握”的问题,实现“知行合一”的实践飞跃

“知而不行,犹如未知。”掌握纪律,绝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在实践中检验与提升。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与层出不穷的新挑战,能否将纪律内化于行,直接关乎到我们的决策质量与工作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化纪律学习的同时,不断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做到面对诱惑时有定力,处理问题时有章法。通过模拟演练、案例研讨等互动式学习,培养在具体情境下灵活运用纪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我们的每一步决策、每一次行动都能精准对标纪律要求,以纪律的力量护航各项事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纪律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我们以这次学习教育为契机,不仅仅停留在“知”的层面,更要注重“行”的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党规纪律成为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心中不可动摇的基石,为我们共同的事业保驾护航。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