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湘生院士:极端环境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原文见《隧道建设(中英文)》2024年第3期)

 见龙在田93666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极端环境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Primary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原文见《隧道建设(中英文)》2024年第3期“专家论坛”栏目,为中英文文章

图片

图片

扫OSID二维码

听陈院士语音介绍

在线交流互动

图片

导语

聚焦艰险山区、深水海域与城市敏感区3类极端环境,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在此环境下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技术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艰险山区中极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海拔以及活动断裂带等极端条件,总结分析围岩和隧道的变形机制、破坏机制及防护措施,并指出未来可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手段建立更精准的预测模型,以实现隧道建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针对深水海域中高水压、高烈度地震、强侵蚀环境等极端条件,分析多因素耦合下沉管法及盾构法隧道管片及接头的劣损和破坏机制,总结提升其力学和耐久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并提出未来仍需针对海底隧道管片接头的防水、抗震及抗侵蚀性能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针对城市敏感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敏感建构筑物、地下障碍物等挑战,总结分析盾构法和顶管法施工环境响应规律、地层变形评估方法和控制技术措施,提出未来可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辅助隧道建设,以提升预测和控制的准确性,减小建设过程对城市环境的扰动。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为极端环境下的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部分技术仍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并形成规范,以指导后续的工程建设;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隧道建造必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保障极端环境下隧道建设的安全、绿色、高效。


图片

阅读全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引用格式:

陈湘生, 全昭熹, 陈一凡, 等. 极端环境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J].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4, 44(3): 401.

CHEN Xiangsheng, QUAN Zhaoxi, CHEN Yifan, et al. Primary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extreme environments[J]. Tunnel Construction, 2024, 44(3): 401.

图片

原文为中英文

下载全文

请扫描二维码

图片

专家简介

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隧道与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特殊岩土工程和建井工程著名专家,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专家,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现任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院长,《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名誉主编。

40年来先后完成包括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60余项,主持完成总投资超过1670亿元的国家或省级重大工程项目60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省部级奖励14次,詹天佑土木工程奖4次、茅以升工程大奖1次,获第三届中国优秀科技创业奖。出版专著9部(独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