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习的路径的探索,以及推荐几本好书

 悦草盆 2024-05-13 发布于山西

最近因为师兄给推荐了一本书,正在看,看着看着发现事情很奇怪,因为我在大佬的论述里面看到了我自己常用的诊疗的思维和技巧。

这个大佬也是学玄隐的,可能会有一些一脉相承的思路吧。

然后我就抱着这个大佬的书猛看,猛吸他的经验,然后放到自己的知识库里,整个过程顺滑无比,非常畅快。

图片

我遇到过好几次相似的事情。

在读《歧轩药物法相》的时候,就感觉认真研习这门东西可以省下好多年的总结功夫。在当时是一直在探寻脉药对应的知识,突然翻到这本书,发现里面全都是已经总结好的内容,就十分的开心,很兴奋。

以及看《温脾丸的前世今生》《大茱萸丸衍义,兼谈东方甲乙木》的时候对于玄隐遗密里面的药法,对玄隐理论的具体应用也看到了前人的经验,认真学习也可以省去很多年的总结功夫。

包括《汤液本草》和《阴证要略》阐述的本草药气变化和三阴阴寒之症的治则,都能感觉到那种非常一脉相承的从内经理法演绎出的临床经验。

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非常容易吸收,而且非常有用的知识,有了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可以在提高医术的路途上省下很多功夫,更有效率的探寻医学的发展。

人认识接触的这个世界大概就包括物质世界、知识世界和情感世界,读书能扩充和演绎的是知识世界。

但有的时候,情感世界和知识世界是对冲的。在我学中医这段时间里,这个现象尤其明显。

我对于某些医家的理论怀有天然的抵触情绪,我觉得他们在胡说。

而对于某些流派的理论,即使再怎么晦涩艰深我也明显存在着天然的亲近。


究其原因,说到底就是这些理由派他们对于医学和治疗的理念符合我心目中所谓的中医该有的样子。

就比如说我一直觉得一个中医医生应该非常会把脉,应该像神仙一样把脉把的特别厉害,一摸脉啥都知道。

在这个动力的驱使下,我去认真研究了脉学。

就比如说我认为所有的医学理念都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外星人留下的,我认为这相当扯淡,我倾向于认为医学经验是逐渐积累的,所以他的本体肯定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的认知的。

所以我一直在找中医偏向实体的那一个方向的理论。

就比如说我默认人吃了药物之后,药物在人体内是有一些运行的方向的,所以我就大量的尝药去研究性味,以及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敏感,以求看到药气在人体运行的路线。

我学习中医的方向,来自于那些我第一次看到就认可的东西,来自于那些我自认为朴素实在的自然规律。

在这个基础上,我慢慢结合自己的经历,找到了自己读书的一条路径。

我自己的经验是,那些一开始就让你反感的医学理论,你无论怎么学你都不会相信他,他永远不会成为你临床上的第一选择。

就像宋朝的时候,如果你要学中医,大家会推荐你去读太平惠民和济局方,明朝的时候大家会推荐你去看金元诸家,清朝的时候大家会推荐你去读医宗金鉴或者陈修园,民国的时候大家会推荐你去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八九十年代大家会推荐你去读创建院校的各位老前辈的著作,十年前大家会推荐你去读原运动的古中医学、四圣心源和火神,近些年会有人推荐你去读江西姚氏和玄隐遗密一样。

每个时代都有他们当时盛行的学说,也会有他们各自狂热的信徒。有些学说会风行天下,一事无两;有些学说会默默无闻,沉寂深山。

风行的学问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隐匿的流派也未必没有宝藏。

如果学医一定有一条路径的话,那就是先看自己喜欢的东西。

之前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最近一点看书的动力都没有,需要读的书都是晦涩难懂,根本不想读,非常崩溃,问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

然后我就跟他说了,说我自己面对这种情况的方法。

我一般手头上会有十几本要看的书,我甚至会特意把他们列一个清单,从清史稿,玄隐遗密、医间道、张氏医通、上清大洞真经啥都有,当空闲下来的时候,我就会翻出书单来,看一看有哪本书,现在是我想看的。

有的选的时候往往就会比较容易读下去。

通常就是本草读多了之后觉得自己应该看看方子,然后方子看完之后觉得自己本草又不行,这样反复的轮回。

再就是古人的书读多了之后,觉得还是应该看一看现代人的经验,然后去看现代人的经验的之后就被他们繁琐的东西给烦到,然后接着去看古人的简炼精要的东西。

或者是医书看了很长时间,感到迷茫,失去方向的时候就去看看史书道经之类,找找方向。

如果是纯中医类的话,收集书单就比较容易,群里的一个个大佬,他们临床经验又多,阅读又广泛,他们读完书之后都会在群里做一下推荐,然后发一发他们觉得好的书,得益于现在强悍的pdf生产工业,获得知识的方法其实非常的简单。淘宝上随便买个压缩包,里面就有几千几百本书。重要的是信息筛选的能力,这些大佬他们推荐的书单一般都非常的强,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这些书单都给扒下来放到自己的书库里,等想看书的时候找对应的方面看就可以了。

中医学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特点,就是大家都喜欢抄别人的东西。

明清有一大批本草学家靠抄本草纲目写书。这个时候与其看那一堆抄的东西,不如直接去找《本草纲目》这个源流,一通百通之后再看其他的书籍之后就会觉得,只不过是在看《本草纲目》的cosplay版罢了。

而明代很多医家的著作都是在金元四大家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这个时候与其去看明代医家的演绎,不如追根溯源,先把四大家搞明白,这样看明代医家的东西的时候,就可以高效速通。

再比如说脉诊这个东西,最核心的内容有三部分,一个是脉位的划分,一个是病脉(28脉)的认定,再有一个是脉随着阴阳四时的变化。这些东西都在脉经里面有,如果精研脉经、难经就可以统摄后世诸家,不会被纷繁错杂的各家学说所困扰。

我非常推崇大家无事就去翻翻各种医书,现在大家中医微信读书以及各种网盘群里大量的资料都可以随时拿来看,大量广泛的阅读,是提高鉴别能力的最好方式。

无论是互联网上大家都评论,还是历代医家的评注,他都是一个参考,所有的流派你都要去自己了解。

网上任何的避雷清单和推荐清单,都只有参考作用。不加区别的听信这种清单,和被大师托管灵魂没有任何区别。

而且这些清单,落到个人身上也不一定合适,一个精于舌诊和一个精于脉诊的人,他们的用药体系大概率是不同的,他们推荐的医书也往往不一样。

日诊过百,三分钟一个患者的医生推荐的书籍,和那种一个患者动辄把脉20分钟,看个病得半个小时往上,做精细诊疗的医生推荐的书籍也肯定不一样。

之乎者也都读不明白的人,你给他推荐古书,那是打击他的兴趣,八股文都写得了的大佬,你让他去读现代人写的冗长叙述,他只觉得烦。

说到底还是要自己去看,自己去了解。

如果你想知道米的味道,你就得把米煮成熟饭,然后自己咽下去。

图片

再聊一聊一本书,《脉经》。

图片

书本本身的内容倒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反正就是一本好书,一定要去看,不然脉诊容易弄不明白。

但是好玩的地方在于,你去看一个医家他怎么评价这本书,你大概率就知道这个医生平常是怎么治病的了。

如果上来就是王叔和不做人,乱改伤寒论,把自己脉经的条文乱往伤寒论里面插,《脉经》其书一文不值,这种言论的,大概率还陷在方正对应,内经伤寒分离的阶段。

如果狂吹脉经,大概率是一个整天练把脉的人,毕竟是祖师爷吧,还是要吹一吹的。

还有一种他会真正的把《脉经》当做一本教你诊查手段的书,然后去告诉你读完《脉经》之后,各个体系应该去找怎样的书去对应诊疗的体系。比如把脉针灸部分对接的是针灸甲乙经(《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把脉用方对接的是千金方脏腑篇(《平三观病候并治宜》),阴阳脉法对接的是伤寒论。这种大概率是比较熟悉汉唐经方的。

还有一种医术很高超,但是不怎么熟悉这本书的大概率是从明星诸家入手的大佬。

图片

文章的最后推荐几本好书,都是方脉对应相关的:

慎斋遗书、治病法轨、脉因证治、四海同春、脉药联珠​(不知道为啥,这种书都要起四个字的名,他们看起来好整齐)

​慎斋遗书、治病法轨,这两本书长得跟亲兄弟似的,理论也几乎一模一样,治病法轨讲理更清晰,慎斋遗书年代更早。能从中看到这一脉他们医学理论发展的轨迹来,这两本书侧重于双手气血的平衡,临床四物汤,四君子汤,补中医气汤,六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这类的方子的具体应用讲的非常清晰。

读这两本书有一个非常大的雷点,就是他根本不适合初学者来读,他需要对脉和药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要对方子有很深的理解才能去看。初学者上来直接看,只会徒增迷惑。比较适合对中药方剂学课本,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并且精于脉诊的人来,通过脉学的视角理解方剂。

四海同春,这本书的视角和前面两本是不一样的,它更多侧重于六部的脏腑辨别,算是脉学的两个很重要的方向,但也有一定的说理不清的问题,他对具体的药物的产发不是很清楚,但是对每一类药物的归经和在脉上的部位,分类归纳都讲的很清晰。如果前面两本书是前人已经完成的脉药理论框架,那这本书是教是告诉你是教你怎样构建自己的脉药理论框架。

脉因证治,有人说是朱丹溪写的,从水平上来看绝对是够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有关伤寒的讨论部分,对于脉学的剖析非常的精深,颇有东汉仲景那个时期的古法。同时对于当时好用的九味羌活汤那一类的药物,脉药的加减讲的也非常清楚。

脉药联珠​,讲理不是很清晰,但相对来说已经不错了,毕竟这个领域的书籍实在少。这本书适合那些对脉药对应、方脉对应有一个比较好的框架的来读,可以作为之前几本书的参考补充来阅读。

方脉对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治病次第的问题,阅读上面的书的时候需要注意,治病的次第问题一直是内经学派,非常重视的医个要点,虽然内经更多阐释的是针灸的治病次第和疾病传遍顺序,但方药的用法也在其中,读内经的时候可以多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