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人聪明的几张'传世名方'(增强记忆力)

 仰望天空3tvwle 2024-05-13 发布于浙江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体验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听,在此见谅.

图片

文源:中医书友会

本文摘自2009年第4期,作者/党伟龙

孔圣枕中丹、读书丸、状元丸……了解一下图片图片图片

古代读书人适用方初探

读书人(或称文人、书生、士子等)是中国古代社会十分重要的一个群体,无论为了举子业寒窗苦读或日常爱好,读书写作都是他们的重要生活内容,劳心而不劳力、多思而少动等共同生活方式,造成其健康问题有别于一般人。那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方药之中,有没有一类比较适用于这个群体服用的方剂呢?答案是肯定的。如“孔圣枕中丹”“天王补心丹”等传世名方,以及命名独特的“读书丸”“状元丸”等,就似乎专为他们而设。

此类成方多具益智强记、养心安神之功,常见于医籍中的“健忘门”或“补益门”,比较适合读书人苦读劳心所致诸般疾病,或对其日常读书写作生活有所裨益,故称之为“读书人适用方”。它们实用价值虽大,但研究者关注程度还不够,笔者将对其作一番梳理。

一、孔圣枕中丹

孔子大圣智枕中方:龟甲、龙骨、远志、菖蒲上四味,等分,治(冶)下筛,酒服方寸匕,曰三常服令人大聪——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好忘》

此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又名“孔子大圣智补心虚健忘助神枕中方”,一般简称孔圣枕中丹,托名儒家圣人孔子枕中秘藏,一言其宝贵,二暗示其助读助学之功。

《千金方》原文只云“常服令人大聪”,明代吴昆《医方考·孔子大圣枕中方》则特地指出宜读书人服用:学问易忘,此方与之,令人聪明。”

龟甲(即龟板)功能滋阴潜阳、补心养血;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功能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二者一阴一阳,均属动物药,古人认为动物药是“血肉有情之品”,与草木无情之品不同,对人体阴阳气血的改善作用比较特殊。

菖蒲功能化痰开窍、醒神益智;远志功似菖蒲,两药常配伍使用。自《千金方》开始,菖蒲佐远志、龟板佐龙骨的经典配伍被一直沿用,孔圣枕中丹则堪称益智方剂的祖方之一

又,日本医学名著《医心方》卷二十六曾引《金匮录》(约成书于隋代之前)两则益智方,即真人开心聪明不忘方(菖蒲、远志、茯苓)、孔子练精神聪明不忘开心方(远志、菖蒲、人参、茯苓、龙骨、蒲黄),两方无论在命名、药物、功效上均和《千金方》枕中丹相仿佛,可能二方属同一来源

其中,昌蒲、远志必用,龟板、龙骨或用或不用,而代以人参、茯苓等。菖蒲、远志、人参、茯苓四味,实即《千金方》定志小丸(又称定志丸),原治心虚惊悸,后来亦被作为益智方剂的基础方使用人参补脾益肺、安神益智,茯苓健脾宁心,此二味与菖蒲、远志相配,代表了《千金方》枕中丹之外另一种益智方药思路,即后世读书丸、状元丸之前身。

二、读书丸与状元丸

两方在不同医书中药物组成各有差异,但也属大同小异,故一起讨论。

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健忘门》收录了与读书有关的三个成方:

读书丸健忘服之,日记千万言。(石菖蒲、菟丝子、远志、地骨皮、生地黄、五味子、川芎)

读书方菖蒲、远志、桂、甘草、地骨、人参、巴戟天,倍煮茯苓糊丸服,读书日记万千言。

状元丸教子弟第一方。(菖蒲、远志、白茯神、巴戟天、人参、地骨皮、白茯苓、糯米)

古人十分推崇背书能力,“过目不忘”“日记万言”是理想状态,却不太强调理解和运用,因此读书丸、读书方之类,药效主要在增强记忆力而已称状元丸为“教子弟第一方”,颇堪玩味,表达了古时长辈教育后辈的一片苦心,既蕴涵精神上的激励作用(以高中状元为寒窗苦读目标),也期望通过药效的发挥,实际促进读书效果,这与现在学生家长为子女购置保健品的做法何其相似。

此外,还有“朱子读书丸”。朱子,指宋代大儒朱熹,以之命名方药,与孔圣枕中丹意义相同。此方见于明代陈文治《诸证提纲》和李梃《医学入门》,组成相同:茯神、远志各一两,人参、陈皮各七钱,石菖蒲、当归各五钱,甘草二钱半。《医学入门》治“心虚”证,《诸证提纲》治“心虚动悸,忧烦少色,舌强”,应是针对读书劳心所致惊悸、虚火等系列症状。

三、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出处说法不一,组成亦有所差异,多以为出自《道藏》(历代曾多次编纂《道藏》,不知指哪一种)或明末洪基所撰《摄生秘剖》。其实在比较早的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已载此方,而据学者研究,唐代敦煌佛书中“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即其袓方。

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在《古方八阵·补阵》中,曾对天王补心丹做过一番考辨,认为当时通用的乃《道藏》方,共十三味药:生地黄、人参、玄参、丹参、远志、桔梗、白茯苓、五味子、当归、麦冬、天冬、柏子仁、酸枣仁(《摄生秘剖》方、《方剂学》教材方、中成药“天王补心丸”方,组成与此基本相同)。

其他或加黄连,或加百部、菖蒲、杜仲,或以熟地黄代生地黄等,“各有不同,亦惟随宜择用可也”。并述其来源云:“《道藏》偈云:昔志公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者也,赐之此方,因以名焉。”可见天王补心丹本为劳心思虑者所设

《寿世保元·健忘》认为此方读书劳神,勤政劳心,并宜服之”,《医学入门·杂病用药赋》亦云此方专治玩读著作,劳神过度”,均明确将天王补心丹视作读书人适用方。

四、其他

前面列举了几个传世名方,在内容繁复的古代医籍中还有许多读书人适用方,但相当零散,仅举几例略加分析。

养神汤(明代武之望《济阳纲目·健忘》)

“勤读苦辛之士服此。”组成包括:麦门冬、天门冬、石菖蒲、当归、贝母、白术、甘草、知母、陈皮、丹参、黄连、五味子。此方似针对读书人心肺阴虚证,可能见烦热、失眠、咳嗽等表现。原文注曰:“上作一服,加生姜水煎不拘时,当茶,以爽神气,通窍孔也。”可见本为药茶方,更便于随时饮服。

补益四物汤(《济阳纲目·健忘》)

“辛苦读书而有房劳服此。”组成为:当归、生地黄、白术、元参、白芍药、川芎、黄柏、知母、白茯苓、麦门冬、陈皮、山栀仁、甘草。此方主要由四物汤(当归、生地黄、白芍药、川芎,以生地黄代原方熟地黄)合增液汤(生地黄、玄参、麦门冬)滋阴养血,再佐知母、黄柏泻相火,山栀清心火等。盖读书辛苦已暗耗心阴,加之房劳,肾阴亦损,故滋阴为主,泻火为辅。应该是针对读书人君相二火易动、进而耗伤阴血的病证特点。

安神定志丸(明代吴正伦《养生类要·前集》)

清心肺,补脾肾,安神定志,消痰去热。台阁勤政劳心,灯窗读书刻苦,皆宜服之,累用奇效。组成为人参、白茯苓、白茯神、远志、白术、石菖蒲、酸枣仁、麦门冬、牛黄、辰砂、龙眼肉。此方在定志丸基础上,增加了养血的酸枣仁、龙眼肉,清心的麦门冬、牛黄、辰砂,共奏安神之功,针对劳心过度导致心神不宁的主症

养儒汤(清代陈士铎《辨证录·梦遗门》)

组成为熟地黄、金樱子、芡实、山药、玄参、麦门冬、牡蛎末、北五味子。此为医案后随症立方:人有专攻书史,诵读不辍,至四鼓不寝,遂成梦遗之症……此症用养儒汤亦妙。”“儒”乃古代读书人通称,以“养儒”为名,暗示其患者群体上的针对性。此方清心补肾涩精,适宜夜读劳心、心肾不交所致梦遗症

五、分析

益智方占古代读书人适用方的大部分,多见于医书中的健忘门,主治健忘,兼治惊悸等症。大多益智方以补益作用为主,药性平和、久服无碍,或久服才能见效,可作为读书人日常保健之用在剂型上,多为丹丸,保存和服用比较方便。从药物来说,菖蒲、远志、人参、茯苓(四药为定志丸)无疑出现频率最高,这四药同入心经,同能益智强记、养心安神,在《神农本草经》中都列入上品,属于补药范畴;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中又都列入健忘门,主治心虚健忘,堪称最具代表性的几种益智药物。

服食菖蒲、远志以助读书的做法,每每见于记载,最早的数晋代道家名著《抱朴子·仙药》:“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开书所视不忘。

若菖蒲、远志同用,便成为一个助读的小方子,如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石菖蒲》云:“今读书士,亦或取和远志为丸,朝夕吞服。盖因目击其说,欲假以开聪明、益智慧之一助也。”

菖蒲、远志治健忘症,成为流行于读书人群体的曰常保健品。人参、茯苓虽然亦为古代文人常用补品,但明确揭示其“助读”作用的材料尚未见到,留待进一步查考。

此外,从益智的方法上看,大致有四种:开窍益智、健脾益智、补肾益智、养心益智。古人认为头昏健忘一类症状,多由痰浊阻滞心窍,故化痰开窍可以益智,多选菖蒲、远志为化痰开窍要药。人参、茯苓为健脾要药,属健脾益智法。健脾何以能益智?

首先,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化源不足、气血俱虚,智从何来?其次,《难经·三十四难》曰:“脾藏意与智。”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归脾汤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内含人参、茯神、龙眼肉等,即是健脾益智的代表方。

关于补肾益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故一般认为补肾则补髓、补髓则健脑。养心益智法涵盖最广,前三法与此或多或少都有关系。除去定志丸四药外,其他常用益智药物如补心血的当归、养心阴的麦门冬、镇心安神的朱砂(三药皆列入《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健忘》)等,皆以入心经为主,可证古人“益智”的重点乃从“心”着手。在本文讨论的读书人适用方中这几种益智法,更多是结合到一起运用。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社会的体力劳动者已日益缩减,而劳心群体远较过去壮大,当这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罹患“疲劳综合征”时,读书人适用方兼具保健与治疗双重功效,颇有其用武之地。一方面,为医者在临床上不妨多运用此类方剂,验证其疗效;另一方面,中药厂家亦可试着将其开发为保健新药,相信必能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惟须注意:这些方剂虽然总的来说较适宜读书人群体,但具体到个人,仍要按中医辨证使用,如天王补心丹较为滋腻,体内痰湿过剩者便不合适;其他或健脾或补肾等,各有侧重,服用前最好向专业人士咨询。

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中医怎么治?

经验来源

《千金方》、王三虎经验

图片

适应症状

广西名中医王三虎教授,有个亲身经历的故事。20年多前,王教授的女儿准备考高中,突然说自己记忆力下降,变得健忘,记不住学习的内容。

图片

王教授感觉压力很大,认真思考了一下,想起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有个“定志丸”。这个方剂只有四味药:人参、茯苓、石菖蒲、远志,药量也很小。王教授让女儿服用“定志丸”,从此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提健忘的事了。

“定志丸”以惊悸健忘、神志不宁、精神恍惚、夜卧不安、舌淡苔薄白、脉弱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健忘、神经衰弱、老年性痴呆等病症。

图片

治疗方法

“定志丸”(改汤剂):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石菖蒲8克、远志8克,煎汤服用。

方中人参安神益智,大补元气,为主药。辅以石菖蒲、远志安神定志,化痰开窍;茯苓宁心安神。诸药配伍,有补气宁心、定志益智之功效。

图片

成功案例

王三虎医案:

在我老家,老母亲已经84岁了,多年的冠心病、高血压,后来也有一点老年痴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不能接受的是,她有段时间开始夜游,晚上一个人走出去了,这让我们压力很大。

我父亲让我开方,我就开了“定志丸”。在原方四味药的基础上,加了一味大黄,因为她大便干燥。结果怎么样?第二天早上我父亲就对我说,效果非常好。吃了这个药,母亲睡眠变好了,也不夜游了。

在她84岁寿宴上,我姐姐问父母:“你们当初为什么不让我上学呢?”我父亲说:“那是害怕你嫁得远了。”这话就有点虚了。我母亲呢,84岁的人了,而且几乎是有老年痴呆的,竟然说:“一是那个时候村里没有女孩上学阿。再就是我们让你去上了,上了几天你自己不上了。”这种反应和针锋相对的语言,我想与服用“定志丸”关系密切呀。

增强记忆力的中药偏方

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图片

增强记忆力的中药偏方一、读书丸

制作:取石草菖蒲100克,益智散120克,菟丝子130克,远志150克,地骨皮90克,五味子150克,生地黄130克,川芎150克。共研细未,调水糊丸如梧桐子大。

应用:儿童青少年学习用脑过度出现记忆力减退,头痛、睡眠不安等,每日服50-80克,临睡前温开水送服。

  

图片

增强记忆力的中药偏方二 - 益智强记方

制作:取官桂3克,远志4克,益智散12克,人参1克,巴戟天12克,草蒲4克,地骨皮4克,茯苓6克,水煎2次,合半煎液。

应用:儿童、青少年学习用脑过度出现记忆力下降,面色发白,精神萎靡,四肢不温。每日一剂,煎液分3次服。

制作:取熟地黄10克,麦冬10克,枣仁5克,远志4克。水煎2次,合并煎液。应用:儿童后或用脑过度出现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慌,口干等,每日1次,煎液分2次服。

 图片

增强记忆力的中药偏方三、准山芡实粥

制作:取淮山药30克,芡实30克,粳米20克,同煮为粥,根据口味加盐或糖调味。应用:儿童青少年体质虚弱,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等。每日晨食。

  

增强记忆力的中药偏方四、桂园参蜜膏

制作:取党参125克,沙参125克,桂园肉120克,益智散120克先以适量水浸泡发透发,加热煎煮,20分钟后滤出煎液,加水再煎,连续三次,合并煎液,小火浓缩至稠粘如膏,加入等量蜂蜜,至沸后停火,放冷装瓶备用。

应用:儿童青少年学习用脑过度出现神情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等。

图片  


增强记忆力的中药偏方五:远志散

制作:取远志15克,益智散120克,人参3克,石菖蒲12克,白茯苓12克,决明子12克,山药12克,桂心9克,熟地黄12克,共研末。

应用:儿童青少年病后或学习用脑过度出现神思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每次1克,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增强记忆力的中药偏方六、定志丸

制作:取炙黄芪、党参、桂枝、生龙骨、生牡蛎,茯苓、白术、炒扁豆、炒米、龙眼肉各适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

应用:儿童多动症,症见多动不安,注意不集中,面色萎靡,容易疲劳,每次1-2丸,1日2次。

图片  

健脑、调理脑神经、增强记忆力的中药:

1、增加脑血流量的中药

丹参、三七、川芎、葛根、红花、银杏叶、潼蒺藜、防己、海风藤、毛冬青、救必应,绞股蓝、刻叶茴芹等

2、兴奋大脑中药

麻黄、白芷、苍耳草、龙胆草、木防己、马钱子、香加皮等。

图片

3、安眠作用的中药有

磁石、龙骨、龙齿、琥珀、朱砂、酸枣仁、远志、合欢花等。

4、增强记忆力

石菖蒲、益智仁、银杏叶、;人参果、天麻、草苁蓉、吴萸、白芍、知母、西洋参等 。

薄荷

能防止大脑血液循环受阻,强健、稳定神经,提高注意力,集中精力、高效地完成工作。学生考前服用可取得较好成绩。

黄芩

一种高效神经镇定剂,可防治失眠和神经性紧张。

精彩文章回顾

善心是一味药,行善才是最好的养生

好好说话,行吗?

TED | 如何停下脑中的负面想法?

性格决定面相,原来是真的

《道德经》:你的人生要及时归零

郭生白:中医复兴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的选择

中医泰斗张锡纯专治糖尿病的2张秘方

张锡纯的“大气下陷论”说的是什么?

上海沈氏女科600年家传12秘方

郭生白:脑出血,怎么办?

古佚经方:阴旦汤、阳旦汤(阴阳旦汤理解经方)

大食医-17-阴阳鬼手一脉断生死

你的空闲时间,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把世界当作历练自己心灵的镜子

内心开始不平静时,千万别讲话,别做任何决定

修行的秘密:不是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一张治疗“视力不好”的好方子 | 余国俊(益气聪明汤)

不要光考虑肾虚,大部分耳鸣耳聋,近视患者,都需要用到益气聪明汤

聪明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虚 | 唐略

从赤脚医生到中科院院士 陈孝平:老实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做个聪明人:拒绝西医开中药

老年人记忆力差三剂药大幅改善 - 谈老年痴呆症的治疗 | 郑智城

记忆力差怎么办?补肾填精迷迭香 | 吴大真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