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事物诞生

 东瓜聊成语 2024-05-13 发布于贵州

  

最近真是好消息不断: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开始量产了;大平板顺利海试完成;嫦娥六号去月球了……

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科技突破。

但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修成的”,天下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一点点积累的。

“日新月异”这个成语出自《大学·礼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每日每月都出现新的情况,呈现新的面貌。用来形容新事物不断出现,面貌不断更新。

近义词:一日千里,与时俱进;反义词:固步自封、江河日下、每况愈下、一成不变等。

可以说,当今世界是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高铁已经普及,移动支付成了主流,流量变现成了新的赚钱方式。

  

可以预测,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不远了,如果我们不学习,不能适应世界发展的主流,只会很快被淘汰。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他知识渊博,涵盖了礼仪、音乐、历史等诸多领域。然而,到了晚年,孔子对《易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被这本书中深奥的哲学和神秘的符号所吸引,决定深入研究。

于是,孔子开始日夜苦读《易经》。他反复地阅读每一个章节,思考每一个符号的含义。有时候,他会因为一个难题而苦思冥想数日,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甚至串联《易经》竹简的牛皮绳子都被磨断了很多次(成语“韦编三绝”),可见他有多么爱不释手。

在学习的过程中,孔子结识了一些精通《易经》的学者。他们一起探讨书中的奥秘,互相启发。孔子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见解。

孔子常常感慨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经过多年的努力,孔子终于对《易经》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发现,《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卜的书,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的经典。

  

孔子将他从《易经》中领悟到的智慧编写成《易传》,《易传》又称为《十冀》,包括《彖传》(上下两篇)《象传》(上下两篇)《系辞》(上下两篇)《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篇章,用以阐述、解释《周易》。后世将《易传》与《周易》合刊。成为《周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孔子在晚年时期对《易经》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加深了他对自己思想的理解,也为后世对《易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后世对这部经典的重视和理解。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年纪较大时,依然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获得新的知识和智慧。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辞典》《大学·礼记》《史记·孔子世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