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揭日食真相:水星就是罗睺,罗睺就是蚀神头

 北斗史地研究所 2024-05-13 发布于上海

上一篇文章,本号从日食发生时的种种现象,推断遮挡太阳的黑影不可能是月亮,而是逆行的行星或暗流星,而这其中水星的可能性最大。(详见《究竟是谁挡住了太阳——日食真相探秘》)

有网友留言说:难道不是九曜之暗星吗?

暗星,这个笔者也考虑过,但是有关暗星的资料太少了。于是笔者去查询有关九曜的信息,希望能从中找到蛛丝马迹。

以下是笔者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九曜,有时称九执,在中晚唐时期多见于佛藏密教部的经典中。一行在《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四中提到:“执有九种,即是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及与罗睺、计都,合为九执。”九执或九曜的概念相当早就已传入中国,在三国时期译出的《摩登伽经》中便已经把罗睺、计都与日月、五星一起并列:“今当为汝复说七曜,日、月,荧惑,岁星,镇星,太白,辰星,是名为七,罗睺、彗星,通则为九。如是等名,占星等事,汝宜应当深谛观察。”

根据约8世纪晚期译出的《七曜禳灾诀》中的有关记载,可考定罗睺、计都所具有的明确天文含义:

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对人本宫则有灾祸,或隐覆不通为厄最重。常逆行于天,行无徐疾。十九日行一度,一月行一度十分度之六,一年行十九度三分度之一。一年半行一次。十八年一周天退十一度三分度之二,凡九十三年一大终而复始。

计都遏啰师,一名豹尾,一名蚀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阴首。常隐行不见,到人本宫则有灾祸,或隐覆不通为厄最重。常顺行于天,行无徐疾。九日行一度,一月行三度十分度之四,九月行一次,一年行四十度十分度之七。凡九年一周天差六度十分度之三。凡六十二年七周天,差三度十分度之四。

在某些佛经中,其将影响地球的主要行星称为“九曜”或“九执”,这其中除了太阳、月亮、五大行星之外,还包括了“罗睺”“计都”。而“九曜”的说法,后来在古中国演变为“七政四余”。

计都,毫无疑问就是指的彗星,这可以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得到验证,也可以从其名称上得到验证。

计,本意指算筹,后用来代表计算。《说文解字》载:“计,会也,算也。”《广韵》载:“计,筹策也。”

都,在古代有一个意思就是汇总,聚集。《广韵》载:“都,总也。”

计都,字面意思是算筹汇总在一起,其描述的是彗星的形象颇像许多聚集在一起的算筹,这个和民间称呼彗星为“扫帚星”的说法异曲同工。

那“罗睺”,又是指的什么呢?

答案是出乎意料的:罗睺,就是水星的别称。

为什么这样说呢?

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水星也是有着彗星一样的尾巴,而且它的尾巴很长,据说可以达到350万公里。而且,这条尾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呈现橙黄色。(资料来源:自媒体“科探者”)

而水星的这个尾巴,和“罗睺”二字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集韵》载:“罗,音離,义同。”《说文解字》载:“離,黄仓庚也。

罗,在古代有一个意思,指的就是黄鹂鸟。

而“睺”,其本意指半瞎。《集韵》载:"睺,半盲也。“

啥意思呢?

在医学上,引起半盲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黄斑变性,如黄斑区微血管渗漏等。

黄斑区,故名思议,颜色就是黄的。微血管渗漏后,黄色加上红色,其颜色会变成橙色,其后果就是影响视力,导致半盲,是谓“睺”。

那么“罗睺”二字,翻译过来就是黄色和橙色,其描述的,正是水星尾巴在太阳照射下的颜色。

我们再来看罗睺的另一个名称,黄幡。

《集韵》载:“幡,一曰帜也。”幡,有一个意思,就是旗帜。

黄幡,字面意思就是黄旗,其描述的也是水星尾巴在太阳照射下的颜色。

我们接着看罗睺的第三个名称:蚀神头。

《广韵》载:“蚀,败、创也。”蚀,就是坏,就是受到伤害。

神,本体字为“申”,绳子的意思。《集韵》载:“申,引也。引,牵牛绳也。”

那么“蚀神”,字面意思就是坏绳子。而坏绳子的特点就是不光滑,毛糙。

水星的尾巴像坏绳子,水星是圆形,颇像打结的绳头,是谓“蚀神头”。

而彗星的尾巴,颇像断开的绳子尾部,是谓“蚀神尾”。

然后,我们来看水星的第四个名称:太阳首。

很多人看到“太阳首”三个字,很容易理解为“太阳的头”。实际上,这里的“太阳”为“大阳”,太阳实首为“大阳首”。阳,古代有向上、活泼、热烈的引申义,“大阳首”,也就是最活泼的东西之首。

什么意思呢?上面的资料中有提到,水星的尾巴主要有钠原子组成,而钠,是短周期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金属钠放入水中,就会燃烧。

同理,与之相对应,彗星被称为“太阴首”,实际上是“大阴首”,指彗星主要组成部分干冰是最不活泼的物质,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综合以上,就像金星在古代另外有“启明”“长庚”两个名称一样,水星在古代也有另外的名称,那就是“罗睺”,罗睺和水星,异名同实,可见时为水星,不可见时为罗睺。

”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常逆行于天,行无徐疾。”水星的这种特点使得其成为日食、月食的主角之一,也可以合理解释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月食、月偏食各种现象。

其实,关于到底是月亮还是水星掩盖太阳导致日食的争论,笔者最多算是一个发现者,而并不是第一个参与者。比如佛教经典《七曜攘灾决卷》中写道:「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复、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谨按天竺婆毗磨步之云尔,汉说云日月同道,月掩日而日蚀,天对日冲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谓之暗虚,暗虚值月而月蚀。二说不同,今按天竺历得其正理矣,对人本宫则有灾祸,或隐覆不通为厄最重,常逆行於天,行无徐疾。

古汉地(新中国大别山地区)认为引起日食的原因是太阳遮盖了太阳。而古天竺(新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地区)认为是水星遮盖了太阳,最后认为还是天竺历法说得有道理。

七曜攘灾决卷》是唐代由古印度传入古中国的。根据相关资料,科学家们在进入21世纪时,才观察到了水星尾巴的存在,而在古印度(新中国西南地区)在几千年就已经观察到了,这所谓的科学技术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2017年美国日全食的相关报道,看来科学家们是知道水星是才是遮住太阳的黑影,但是却光明正大的对民众撒谎,其目的究竟何在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