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游宇宙(二)距离1.0光年:太阳系 可达的世界

 爱可思文 2019-02-22

距离1.0光年:太阳系 可达的世界

太阳


  • 太阳系的来历

太阳并不是来自“宇宙大爆炸”(Big Bang)第一批恒星,太阳系的物质应该来自某一蓝巨星(Gaint)发生超新星(SuperNova)之后的遗迹(SNR),以及中子星的碰撞和合并,这一点可以从地球上含有各类重金属元素的这一事实得出。

太阳系的物质来源

盘古开天)《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很长的时间)。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大行星),故天去地九万里(很大的空间)。”

最开始,太阳系一片混沌没有上下、东南西北,烟尘气雾靠着万有引力相互凝聚、结块,处在中心位置的“原初太阳”开始形成终于有一天,集聚的物质如此之多,相互挤压产生的温度如此之高,内核升温到1亿万,氢核聚变开始点燃,太阳开始发光发热。

太阳系的形成:a->b->c->d->e->f

(神创天地)《圣经·旧约·创世记(Genesis)》: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着是好的。

太阳发光发热之后,太阳风将内环(Inner Solar System)气体向外吹散,在内环剩下以岩土为主的物质,在外环(Outer Solar System)主要以气体为主的物质。

  1. 内环的岩土物质继续碰撞和凝聚,形成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固体行星(Rocky Planets);

  2. 外环的气体物质继续凝聚,形成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气体行星(Gas Planets)。

太阳系的形成

而其他“未使用到”的物质,结局如下:

  1. 绕行行星的卫星(Satellite/Moon)

  2. 处于火星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Asteriod Belt)

  3. 处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Kuiper Belt)、奥特云(Otto Cloud)。


太阳系的构成

太阳系是以太阳-⊙-Sun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

水星--Mercury

金星--Venus

地球--Earth

火星--Mars

(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

木星--Jupiter

土星--Saturn

天王星--Uranus

海王星--Neptune

太阳系的构成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Moons),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Dwarf Planets):

谷神星-Ceres

冥王星-Pluto

阋神星-Eris

鸟神星-Makemake

妊神星-Haumea

数以亿计的小天体,处于柯伊伯带(Kuiper Belt)、奥特云(Orto Cloud)中。奥特云的边缘距离太阳约为1光年,这是太阳系的大小,半径1光年,如果要与处在奥特云上的设备通讯,发送出讯号后,最快需要等待2年才能收到地球的回复讯号!

柯伊伯带(甜圈圈状)与 奥特云(球状)

  • [1] 相对大小

上图是示意图,其实太阳系内的行星大小差异很大。总体而言,岩石行星的个头比较小,气体行星的个头比较大,但是,相对于于“老大”太阳而言,都很小。八大行星体积大小比例(以地球为1):

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

1,300,000 :1,330 :745 :65 :60 :1 :0.86 :0.15 :0.056。

相对大小比例

  • [2] 相对距离

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因为行星基本上都运行在已太阳为其一焦点的椭圆轨道上,但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一个单位(AU天文单位),按照最小距离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行星分布在很大的距离差别上:

水星 :金星 :地球 :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

0.387 :0.723 :1 :1.524 :5.205 :9.576 :19.18 :30.13

相对距离比例

  • [3] 实际大小与距离

下图摆出了缩小的大小和距离比例的地球(左)与月球(右),可以看到,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实际情况,远比平常看到的要远很多,这就是宇宙的实际情况:星体“很小”、空间很大。

地月实际大小与距离示意图

  • [4] 层次

太阳系边缘和最近的恒星之间有物体吗?当然,冥王星轨道外有许多小行星。这被称为柯伊伯带,可能包含数万颗小行星,可能是太阳系诞生后遗留下来的物质。

太阳系边缘是奥特云,也被称为原彗星云区,估计该区域至少有两百万颗以上的原始彗星,但其总质量比地球质量还要小,绕太阳一周需几百万年,由于它们处于太阳与其他恒星之间。这些冰上小行星中可能有几千亿颗散布在一个巨大的区域。这种云被称为奥尔特云,它被认为是彗星的源头。偶尔,这些冰状小行星中的一些被向内推向太阳,当它们进入太阳系时,冰开始蒸发,这些小行星变成了彗星。通常彗星会再次飞出太阳系,但偶尔会被迫进入短周期轨道并停留在太阳系内。

奥特云(蓝色模糊状的雾)


太阳系的运动

  • 内部运动

太阳系内,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向同一个方向公转并自转,各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旋转,构成一个完美紧密的系统,故而称作“太阳系”。地球年“一年”时间为365¼天,以地球年为基准1,其他行星的公转周期比例为:

水星 :金星 :地球 :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

0.24 :0.62 :1 :1.88 :11.86 :29.46 :84 :165

太阳系的运转(一个地球年示意图)

  • 整体运动

太阳质量如此之大,带领着太阳系全部行星、卫星、小行星等一起向前运动,太阳向点(apex)是太阳在星际空间中运动所对着的方向,靠近武仙座接近明亮的织女星(Vega)的方向上。

太阳系处在银河星系(Milky Way Galaxy)的猎户座(Orion Arm)旋棒上距离中心距离大约为2.8万光年,并围绕着星系中心运动,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为T=2.3亿年,从人类产生到现在,人类还没有绕银河系一圈!

但是太阳系并非线性运动,太阳系中各个系统在一起的运行状态如下:

运行


太阳系的奇迹

  • 水星温差

水星表面平均温度约452K,变化范围从90-700K,是太阳系温差最大的行星。白天太阳光 直射处温度高达427℃,夜晚太阳照不到时,温度降低到-173℃。

水星温差

  • 金星大气

金星周围有浓密的大气和云层 ,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时常降落巨大的具有腐蚀性的酸雨。金星表面温度高达500℃,大气压约为地球的90倍。

金星地表

  • 日食月食

日食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只在朔(农历初一左右),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日食月食

月食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 火星逆行

火星逆行并不是表示火星真的倒退行进,而是由于火星和地球一样是绕着太阳运行,当火星运行的轨道方向与地球不同时,在地球上观看火星,就会产生火星在倒退行进的视觉效果。

火星逆行

  • 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主带(Main Belt)。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

小行星带

  • 木星大红斑

木星大红斑是木星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木星上最大的风暴气旋,长约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比一个地球还大,每6个地球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常卷起高达8千米的云塔。自从17世纪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此风暴,大红斑至少已存在200到350年。它已经改变了颜色和形状,但却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

木星大红斑

  • 土星光环

主要是由冰晶所组成的土星周围盘状物,直径为4~30厘米。已认出的土星环由内到外有 D (最暗弱)、C (黑纱环)、 B (最亮) 和 A (次亮) 环,A 环和 B 环间有道隙缝称为卡西尼环缝 。

土星光环


太阳系全家福

在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在离太阳40亿英里的地方,最后一次回过头来拍摄这张有史以来第一张太阳系家族的“全家福”照片金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用字母表示,而太阳是靠近框架圆中心的亮点。肖像中看不见的是水星,离太阳太近而无法被探测到,火星被分散在相机光学系统中的阳光所掩盖。

太阳系全家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