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然养生:不改过 无康乐

 开心康乐场贾泳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德然养生:“不改过 无康乐”这句是一个关于养生的理念,强调在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时,必须改正自己的过错和不当行为,标的是成就戒定慧。在这里,“德然养生”指的是通过“修德养性净心正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通过德能和自然能来维护和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理念。

具体来说,“不改过”意味着如果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健康和快乐,难以成就养生的正果。养生不仅仅是关注身体的锻炼和饮食,也包括了心理和道德的修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身心合一的观念非常重要,认为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状态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所以德然养生强调“行之不得反求诸己”,随时随地纠正错误,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欣欣向荣。

“无康乐”则是指,如果忽视了道德修养和错误的行为修正,就难以享受到真正的健康和快乐的幸福。这里的“康乐”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安康,也可能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快乐和满足感。

总之“不改过,无康乐”,这句话强调在养生过程中,个人的行为修养和道德修正的“知行合一”同等重要,只有改正错误,才能重新做人,成为新人,成为“德全心净万事皆兴”的新人。只有身心都得到适当的关照和修养,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和快乐,实现并享受德然养生自主康宁的康养。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修养、身心合一的养生理念。

德然养生荐读——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刘余莉刘余莉2024-01-15 08:01发表于北京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一个人有过而不改,就叫做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有光明的性德,具备一切知能,但因一念之动,不觉失明,便为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除圣人无过以外,其余人都不免犯过。改过,也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

什么是“格物”?汉儒注:“格,来也”,来了事情、念头,这叫做格物。致知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觉悟就消灭;使其发现本有的明德,叫做“明明德”。所以改过便能明明德,成就圣人。虽然格物致知的功夫不是普通人所能着力,但能够不起害人害物的念头,一旦起这种念头就予以克制,便能日日改过。

所以古人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生起不好的念头,就怕觉悟得太迟缓,念头相继不断,甚至付诸行动。有过,不能觉、不能改,就是真有过。人能够明白这句话就可以悟道,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就是开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就是修行,能够改过就能恢复本来面目。人的罪过虽然很多,但是“众罪如霜雪,慧日破诸暗”,智慧现前,就像慧日一样,把霜雪全都融化。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