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灵甫为何能穿解放军军装下葬?从74师官兵的表现看,粟裕立了大功

 烛下青史 2024-05-13 发布于云南

张灵甫是蒋介石的“王牌悍将”,其麾下整编74师是国民党的长胜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最后却身死在孟良崮一处无名山洞之中。当时与张灵甫交战的是粟裕将军,粟裕将军命人为他敛尸下葬,送了他最后一程。

当时粟裕将军的做法有许多人是不赞同的,尤其是张灵甫下葬时穿着解放军军服一事,更是惹来不少非议。然而如今回望才知粟裕将军是深谋远虑,行事尽显智慧。

张灵甫之死

张灵甫兵败孟良崮,但他是如何身死的,在当时却是一个谜。当年解放军战士打扫战场时只见他身中数枪身亡,粟裕在军中询问,却无一人承认是自己开的枪。一时间,张灵甫的死倒成了一桩疑案。直到几十年后,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接受采访时真相才浮出水面,张灵甫是自尽但也确实是他杀。

1947年5月被围困在孟良崮的张灵甫已至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向蒋介石表示自己将杀身成仁。而与他同时困在山洞中的还有不少国民党将领,副师长蔡仁杰、团长周少宾、旅长卢醒等人与张灵甫是同生共死的交情,几乎没有犹豫就表示誓死追随。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以死来实现“向党国尽忠的”,譬如参谋长魏振钺、旅长陈嘘云、随从参谋杨占春……

王玉龄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人回来后和她讲了孟良崮的事情。在这些人的描述里,当时的张灵甫和他们说“你们不想自杀的,可以出山洞的”,于是他们就出了山洞向山下走,没走多远,山洞里就是一阵枪响。而留到最后的随从参谋杨占春知道的比魏振钺等人更多。

他告诉王玉龄,张灵甫虽决定杀身成仁,但并不是自己开枪的,是七十四师参谋处上校副处长刘立梓开的枪。

刘立梓在张灵甫的命令下向自己的长官开了枪,一开始手抖还射偏了,子弹从张灵甫的腮帮子穿过去,不得不补枪。而这也正好对应了粟裕找到张灵甫尸身时张灵甫身中数枪的说法。

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张灵甫已死,再追究是谁开的枪已无太大意义,因此当时便将此事暂且搁置,只张灵甫下葬的相关事宜还得仔细。张灵甫的墓到底在哪,现在也还没找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时解放军确实为他敛尸下葬了。这是张灵甫老部下亲口告诉王玉龄的。

在74师内部威望还是比较高的,所以74师被俘虏的几个人得知张灵甫的死讯后就要求见师长最后一面。他们见到张灵甫时,其尸身已被整理干净,身上破破烂烂的军装也换成了一件崭新的解放军军服。

为何能穿解放军军服下葬

粟裕命人为张灵甫敛尸下葬在当时是有很多争议的。一是当时张灵甫下葬用的棺木耗费不少,二是张灵甫穿着解放军军服下葬。

军中不少人认为他一个国民党反动派,杀了我们那么多红军战士,不让他曝尸荒野已经算好的了,怎么能给他这么好的待遇呢?这些议论传进了粟裕的耳朵,但粟裕却是力排众议,因为他知道张灵甫对74师的影响。

张灵甫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是有争议的,但74师的战斗力却是众人皆认可的。而在孟良崮战役之后,解放军俘虏了不少74师的官兵。

这些人都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大多军事素养过硬,要是能成功改造将给我军带来不小的助力。陈毅在得知孟良崮的战况后,就曾亲自指示要尽可能地转化74师被俘战士。

但在当时,74师的官兵都是心有惶惶的,就连登记姓名都十分抗拒。所以粟裕在此时要尽可能地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相信解放军是善待、优待俘虏的。

而张灵甫尸身的处理就是最好的突破口。张灵甫造成的解放军伤亡可不小,这样一个人都能既往不咎,何况其他普通士兵呢?在张灵甫下葬后,被俘士兵对改造的抵触情绪明显降低,最后被俘的两万多人大部分都加入到了解放军中,这大大提高了我军战斗力。

所以说,粟裕选择厚葬张灵甫,不但是他有容人之量,更是他智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永.张灵甫遗孀王玉龄访谈[J].江淮文史,2015(01):104-113.

[2]董少东. 折戟孟良崮-——名不副实的“名将”张灵甫[N]. 北京日报,2022-07-12(009). DOI:10.28033/n.cnki.nbjrb.2022.00387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