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史丨甲午战争爆发的背后:日本需要依靠战争解决经济危机

 人文之光 2024-05-13 发布于辽宁

甲午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甲午战争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加快了清朝的崩溃——比如在甲午战争之前西洋列强印象中的清帝国也可以视为远东的列强。毕竟清朝的海军是亚洲第一的规模,放在全球也能排在第三名。而清朝更是有数十万的常备陆军,而且国防工业也有所发展。从纸面实力来看,一般的欧洲列强都未必有清朝实力雄厚。当然,纸面上的实力和实际上的实力是两码事。甲午战争则意味着西洋列强通过清廷的溃败,意识到洋务运动后的大清帝国,依旧是纸老虎,所以这才有了1898年列强图谋瓜分中国的高潮。

而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当然是历史的必然,但同时又有偶然性:因为,当时日本也处于经济危机的状态。

1、伊藤博文的主张

18946月,日本首先伊藤博文向当时的明治天皇提交了两份奏议:其中一份是向韩半岛派兵,此外就是希望天皇能够颁布诏书,宣布解散议会——当时,韩半岛爆发东学党起义。

其实本来韩半岛的事情和日本无关。因为李朝长期以来都是清朝的附属国。李朝的事情李朝的王室有权处理,清廷也有权处理,但是日本没权。其实这一点当时西洋列强也是承认的。比如英美等西洋国家有时候和李朝王室发生交涉的时候,往往会联系清廷,因为清廷有李朝的宗主权。

不过,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李朝内部也发生了分化:有的李朝贵族子弟认为李朝的出路在于学习日本,也有的李朝大臣认为应该依靠清廷。日本对于韩半岛的局势很关注,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也不断扶持半岛的亲日势力。

李朝发生壬午兵变后,日本在亲日势力的引领下介入半岛。而当时清朝和西洋列强关系紧张,所以清廷不得不和日本达成协议:即以后如果半岛有事儿,清廷和日本都有派兵权力。这事实上等于瓦解了清廷对半岛的宗主权。

2、伊藤博文的考虑

日本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即经济贫瘠。所以即便是发展资本主义,其上限也非常有限。同时,日本为了对外扩张,也不断搞军备竞赛。所以到了1894年的时候,日本就已经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日本议会要求内阁集体辞职。

此时日本的内阁首相伊藤博文面对两个选择:一个是接受议会的要求,宣布辞职。另一个就是坚决不辞职。当然,想要坚决不辞职,这一点伊藤博文无法做主,需要天皇做出决定。

所以伊藤博文在这一年的6月,向明治天皇提出意见:那就是希望天皇能解散议会。这样伊藤内阁就得以保持。

当然,想要解散议会总得有个合理的理由,而伊藤博文给出的理由就是以镇压东学党起义的名义,派军队进入半岛,和清军交战。只要战争爆发,那么,就可以通过战争期间不能让议会干扰内阁的名义,而解散议会。

3、战争转嫁危机

其实早在之前,日本就通过间谍机构对清朝进行了摸底,认为日本确实具备和清朝一决高下的能力。并且,明治天皇也觉得,面对日本国内的严重经济危机,战争确实是转嫁矛盾的绝招。所以明治天皇批准了伊藤博文的奏议,就这样,甲午战争拉开了序幕。

甲午战争的爆发是处于日本面对经济危机,且半岛处于东学党起义的情况下爆发的,所以可以视为偶然事件。但是从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日本对外发动战争,也是当时日本唯一的选项,所以,这又是必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