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辨析鉴赏

 东方风来1 2024-05-13 发布于黑龙江

原创 吴伯雄 扪腹闲话 2023-05-02 17:00 福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上面是安徽省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一个毕业后在厦门某中学教语文有年的学生,因读不懂诗歌而无法理解题项,故来问我。

  我近来比较慵懒,本不想理会,但没忍住看了题目,一时技痒,凭第一感觉给出了解读,但后来重新斟酌之下,又否定了之前的解读。为求确解,进而着手查了一些资料,综合梳理又加以一番深思熟虑之下,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完满的解读,今参酌众说,表述于下,希望能为此诗作一个定案。

  说明一点,我本来应该自己去获取第一手材料,但如上文所说,最近实在太慵懒,而且我所参考过的几篇文章,其中所罗列的材料已经足够为我所用,我就直接取来作为自己的论证。为免掠美甚至抄袭之嫌,分别列出文章名称及出处,如下:

一:《奇“诗“共欣赏,疑义相与析——2020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古诗鉴赏题指瑕辨疑》

作者:彭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2021年第1期

二:《2020年全国卷Ⅰ诗歌题辨正译释》

甪直中学陆强老师 钟楼语文(公众号) 2020-07-16

三:《欲采商崖三秀枝——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二三)》

  首先,应该说,这道题出得很糟糕,别的不说,诗中第二联和第四联的韵脚重复了(都是“枝”),出题的人居然没有发觉,或者发觉了但置之不管。稍微有点古诗词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首律诗,四个(首联二句押韵的话是五个,如本诗)韵脚不可能重复,所以第二联和第四联的两个“枝”,必有一误。(注1)不过这个错误虽然低级,还算对诗歌本身的理解无关紧要,不至于如何影响到学生答题。但注释中把“下帷”解释成“教书”,却大错特错,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对诗意的理解。再者,既然这是一首唱和诗,应该把原唱附录在题后,以便学生答题时参考比对。当然,我们有十足的理由怀疑,命题者并没有找到皮日休的原唱,否则也不至于看到两个重复的韵脚“枝”而置之不疑了。(皮日休的原唱中,第二联的韵脚即是“芝”。)

现在且抛开高考试题不谈,具体来解读或者说赏析这首诗本身。

还是得找来皮日休的原唱,以便对比鉴赏: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皮诗大意是说,好友陆龟蒙(字鲁望)经常去踏春寻景,而自己恰好因病无法同行,诗中想像了一番陆龟蒙外出游玩的种种情景,最后希望对方别忘了折一枝山中的樱花,带回来寄给自己。

再看陆龟蒙的和诗,首联: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第一句好懂:之前相聚饮酒之时,双方约下同游之期,但如今因为皮日休临时生病而无法实现。

第二句就比较有歧义了,“下帷”一词,命题者解释为“教书”,大概是百度得来,不加分辨,直接用之,而不管在本诗中是否解释得通。《史记·儒林列传》说董仲舒“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从此以后,“下帷”的确有“教书讲学”之义,但它的本义是放下帷幕,闭门不出,所以后来的人更多的倒是用“下帷”来表达闭门苦读的意思,比如唐·韩翃《赠兖州孟都督》:“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兖州。露冕宁夸汉车服,下帷常讨鲁春秋。”(此类例子还有不少,此处不赘。)

  古诗中的用典,情况比较复杂。判断诗人是否用典,首先要根据全诗的内容,而并非字眼本身。比如黄庭坚《寄黄几复》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表面上看,用的是《左传》的典故:齐国攻打楚国,楚国派使者对齐侯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北海、南海,《左传》中用来表达彼此相隔遥远,毫无瓜葛,但黄庭坚却只用其字面意思,意谓双方相隔遥远。如果一定认为黄庭坚是用的《左传》的典故,表达的是他与黄几复彼此“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那就真与诗意本身“风马牛不相及”了。

  所以,“下帷”在本诗中,意思只是放下帘幕,从“但医沈约重瞳健”来推测,皮日休患的应该是眼病,那么,“下帷”一词,又可以实指皮日休因眼病怕光,因而放下帘幕,遮挡眼光,同时又有闭门不出的意思,措辞不可谓不精巧。

  但是,尽管懂得了这一层,“下帷裁遍未裁诗”这一句,却仍然存有歧义。从常规的诗歌表达来看,很容易将“裁”看成一语双关,既可以表示“剪裁帘幕”,也可以表示“剪裁诗歌(即作诗)”(注2),而且前后两个“裁”字重出,还可以造成节奏上的复沓与活泼感。若如此,则“下帷裁遍未裁诗”这一句,意思就是说,您光顾着剪裁帘幕遮挡阳光了(即光顾着养病),没空作诗。

  我一开始正是这么理解的,因为皮日休自己说过:“妻仍嫌酒癖,医又禁诗情”,似乎因为眼病,被医生告诫不能写诗,所以陆龟蒙说他“下帷裁遍未裁诗”(因病无法作诗。)

  但是,如此一来,却与上句“虽失春城醉上期”中的“虽”字,逻辑挂靠不上。“虽”即“虽然”,下句应该是个转折,但“失期”与因病未能“裁诗”,其间并无任何的转折关系。所以,“裁遍未裁诗”,只能理解为“裁遍未裁之诗”,即“将本来没空写的诗,写了个遍”,这样,首句中的“虽”字,才有了着落。

  上文引“妻仍嫌酒癖,医又禁诗情”两句,推测皮日休可能因病不能作诗;但陆龟蒙《奉酬》又说他:“只贪诗调苦,不计病容生。”看来皮日休作诗成瘾,即使于病有碍,也要讽咏不辍。

  因此,尽管以“裁遍未裁诗”来表达“裁遍未裁之诗”实在让人感到别扭,不符合诗歌表达的常规习惯,但是,为了照应诗歌中正常的逻辑,也只好牺牲诗歌的表达习惯了。

  这个例子或许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有时候,用“不符合诗歌表达习惯”这样的理由,来否定一种表达的可能,是很危险的。(比如说,不能以“裁遍未裁诗”不符合诗歌表达习惯,就说作者不可能用这五个字来表示“裁遍未裁之诗”的意思。)

  那么 ,首联“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意谓:虽然您因病未能践行之前同游的约定,但却闭门专心写诗,将之前没空写的诗,趁机写了个遍。

  颔联“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分别用了两个典故。上句出自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东汉王逸注曰:“言己虽见放流,犹种莳众香,修行仁义,勤身自勉,朝暮不倦也。”王逸将屈原《离骚》中写的种植兰蕙,比喻为修行仁义,其后唐宋的注家,基本上遵循此说,只有到明清之后,才有学者考证认为,“滋兰树蕙”应该是比喻培养人才。但皮日休是唐人,当时主流的解说,仍然是修行仁义,而非培养人才。命题者解释为“比喻培养人才”,大概是误将“下帷”理解成“教书”,进而连环地将“树蕙”解释为“培养人才”。

  下句“欲采商崖三秀芝”,用的是商山四皓的典故。《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想要废黜太子(原配吕后所生),立赵王如意(戚夫人所生)。吕后请张良出谋划策,张良推托一番之后,说:

    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后来,果然在一次宴会上,这四位高人得以在刘邦面前露面: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其后晋皇甫谧《高士传》进一步写道:“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高贵之畏人,不及贫贱之肆志。’乃共入商雒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

加入了采芝的叙述,从此之后,商山四皓便与采芝发生联系,也因之成为隐士的代称。

  即使明白了具体的典故出处,对这两句的理解,仍有争议。有人认为这两句是陆龟蒙在叙述自己的春游经历,因为皮日休的原诗中,对陆龟蒙的游春进行了猜测性的描述,因此陆龟蒙在和诗中描述自己的春游经历,予以回答。这也是唱和诗常有的惯例,但这样解读,与后四句关联不够紧密,详见下文分析,为免枝叶,暂不展开论述。

  这两句应该是紧承上联“裁遍未裁诗”之意,意谓皮日休所写的诗,要么关乎修行仁义,要么关乎隐逸高洁。而且,不仅如此,屈原虽然忠而被谤,但仍然心系故国,志洁行芳,一直是进取而高尚的形象;商山四皓不仅归隐,他们必要的时候,还能辅佐太子,起到匡定社稷的作用。

  据考证,写作此诗时,皮日休正任苏州从事,不知是仕途不太顺畅,还是彼时以隐逸为高的时代思潮使然,皮、陆的唱和诗中,多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他们的思想当中,并未忘记世事,仍然有着经世济民、匡定社稷的理想,因此,用屈原和商山四皓来比拟皮日休,既赞扬了皮日休高洁的品行,同时也肯定了皮日休的治世才能,可谓十分得体。

  颈联“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是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栖野鹤笼使织宽,施山僧饭教别炊,为了照顾格律而故意颠倒了语序,同时也增加语言的活泼性。

  鹤笼织宽,字面来自杜甫《江头四咏·鸂鶒》“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意思就是将鹤笼织宽一点,以便让这种天生爱好自由的动物,能有相对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别教炊”,就是“教别炊”,也是为了照顾平仄而故意颠倒的,(注3)布施给山寺里的僧人的饭食,要专门另做,不能太油腻,更不能带荤腥。

  在晚唐诗歌中,鹤与僧,几乎是隐逸生活的标配, 比如白居易《不出门》:“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故人”,姚合《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古寺招僧饭,方塘看鹤行”,韦庄《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池竹闭门教鹤守,琴书开箧任僧传”等等。

  从字面上看,饲养野鹤,布施僧饭,这两句似乎是在描述皮日休居家养病时的情景,陆龟蒙叮嘱好友,要照顾好野鹤,要注意寺僧的饮食须特别另做。但好友都卧病在床了,还让他劳心劳力地做这个做那个,似乎不近人情,从而令人费解。

  但是,如果我们紧接着联系下一句:“但医沈约重瞳健”(只要医治好了您的眼病),就会恍然大悟:原来,陆龟蒙这两句诗,说的是鹤与僧,实际指的却是好友皮日休自己:给野鹤栖息的笼子,我们懂得特意织宽;给山僧布施的饭食,我们也知道应该特意另做,您如今卧病在床,也同样要特别照顾好自己的起居、饮食。——这样,眼病才有会好得更快。(注4)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佩服陆龟蒙精巧的措辞和构思,说的是鹤与僧,指的却是好友,而且,把一句日常的寒暄之语(“请您照顾好饮食起居,安心养病”),写得十分清新脱俗。

  最后两句: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既是对好友的一种宽慰,也是对皮日休原唱中“折取山樱寄一枝”的回应:只要养好了您的眼病,(我们就可以结伴出游,)到时候不要说一枝山樱,漫山遍野的花,都可以任您欣赏个够。

  现在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分成前后两半,前四句安慰对方,虽然因病无法践约同游,但却写出了不少志洁行芳、隐逸高致的好诗。后四句叮嘱好友,务必精心照顾好自己,早日养好眼病,共同出游,赏遍江花。

按:甪直中学陆强老师将中间四句理解为陆龟蒙自述出游情景,并根据皮、陆往来唱和两诗,绎述如下:

我一开始也赞成其说,因为一唱一答,此呼彼应,也是唱和诗中应有之义,但总感觉如此理解,刚说到“您闭门在家,把之前没能写出来的诗写了个遍”,突然就转到自己出游的情景;刚说完自己出游的情景,又突然关切起对方,让他早日医好病眼,日后共同出游,赏遍江花——全诗的意脉略显涣散,不如将其全部理解为宽慰、关切皮日休之语,更为紧凑连贯。

  一首看似简单的七律,解读起来,却有这么多的弯弯道道,不得不感叹:古典诗歌的解读,确实任重而道远。在解读的过程中,应该多方搜寻材料,不断深入思考,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解读。否则,率尔操觚,轻易下结,很容易犯错。

  最后 ,考虑到这是一道中学语文阅读题,我想对命题者们提三点要求:

第一,注释准确一点。

第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背景。如果是不太常见的典故,就详细注出;如果涉及到重要的写作背景,最好交代清楚。如果是唱和诗,最好列出原唱或者和作。因为古典诗歌阅读,考的是学生理解鉴赏古诗的能力,而不是猜谜语、拼运气。

第三,或许也是最重要的,自己要读懂。

注1:经考证,命题者用的是清人编撰的《全唐诗》的版本,而较早的《松陵集》(皮日休、陆龟蒙二人唱和诗的结集)、《甫里集》(陆龟蒙的文集)中都作“芝”,皮日休的原唱第二联韵脚也是“芝”,很显然是《全唐诗》弄错了。

注2:“裁诗”,命题者注为“作诗”,钟振振先生认为:“说'裁诗’即'作诗’,并不准确。'裁遍未裁诗’,是把平时写出而未能修改定稿的诗篇,加以整理、删改的意思。”钟先生将“裁诗”解释为“整理、删改”,大概只是看到了“裁”字有“剪裁(引申为修订)”之意,殊不知唐人多以“裁诗”为“作诗”,例子甚多,略举数例:

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权德舆《酬冯绛州早秋绛台感怀见寄》:“接部青丝骑,裁诗白露天。知音愧相访,商洛正闲眠。”

方干《收两京后还上都兼访一二亲故》:“天涯将野服,阙下见乡亲。问得存亡事,裁诗寄海滨。”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故钟先生所说有误,“裁诗”仍当作“作诗”解。

注3:“教”,古时读平声,唐宋词中,有时也写成“交”,意思都是“使,让”。

注4:皮日休《卧疾感春寄鲁望》:“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陆龟蒙大概受此启发,以鹤笼、僧饭,指代皮日休的饮食起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