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河

 清风徐来170 2024-05-1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季市、甚至靖江的先民,都是一群越界之人。

 近的,越过县界。远的,越过省界。

图片

你可以说他们界线意识淡薄,因为他们视界线如同无物,毅然决然地由彼及此。你又可以说他们界线意识极其强烈,因为在他们越界的过程之中,长江——这条地球上的天然界线,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肉体,面临着这条界线巨大的涌动,心胆俱寒;他们的精神,甚或他们的灵魂,从此被这条界线分成了两半:一半是此岸,一半是彼岸;一半是逐渐淡去的记忆,一半是逐渐鲜明的未来;一半是遥远的故乡,一半是身边的家园。

图片

长江是一条界河。

接下来,横港又是一条界河。

横港,大致划分了靖江的沙上与老岸:南为沙上,北为老岸。横港,是一条成陆区域的界线,也是一条方言土语的界线,还是一条风俗习惯的界线。

图片

再接下来,就到了名符其实的界河。

界河是季市的界河,也是靖江的界河。它是季市的心腹之地,又是靖江与泰兴、如皋的分界之水。

它的前身,就是千百年前的长江,所谓的“北大江”,曾经的长江主汊。在长江主泓逐年南移的同时,这里的水势变缓,泥沙加快沉积,至天启年间(1621—1627年),北大江与泰(兴)如(皋)涨连,但没有完全淤塞。

河床宽阔,但已不复是滔滔巨流。在它的两岸,悄然增加了大量的肥田沃土。在农业社会,它吸引着越来越多人们的目光。明崇祯七年(1634年),靖、泰两地群众纷纷越过北江故道,到对方沙滩开垦沙地。你争我夺,一直闹到了南直隶。常州府惊动了,扬州府惊动了。省、府、县三级会商,实地勘察,决定两县以北江故道为界。彼时,靖江作了让步。时任县令唐尧俞爱惜百姓,不忍他们在械斗中伤亡,于是主动让步,使泰兴县民多得土地,边界争端总算平息。

图片

崇祯九年(1636年),陈函辉接任靖江县令时,靖泰边界纠纷复起。为平息纠纷,靖江又作出了让步。陈函辉把已定边界内土地、即今季市镇以西的数百顷土地让归泰兴,两县边界争斗再告平息。考虑到北水对靖江的危害,以及靖泰两县数十万亩土地的灌溉、交通等问题,为永久之计,第二年,在已划定的界址上,沿着北江故道,陈函辉亲率百姓,进行拓宽浚深。到明代末年,靖江与泰兴、如皋2县,即以此河为界。它全长57.83公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为靖泰界河,长44.6公里。东段为靖如界河,长13.23公里。

划界与出界,分分合合,历史是一笔糊涂帐,却又常常出人意料地平衡。在边界纠纷中,靖江两次作出了让步。今天,界河以北,东街、西街两个居委,季东、季西、季市三个村,属于季市镇管辖。季市镇内的一段“界河”,似乎不能称其为“界河”了。

图片

摊开地图,你会看到,今天的界河横穿季市,北与季黄河形成“丅”字形交汇,直通苏北腹地里下河水系;南与多条靖江纵向河港相连接;西与泰兴七圩港通连长江;东接夏仕港,从新港注入长江。南北通畅、东西连贯、纵横交错,像一条大动脉,强有力地支撑着农业的灌排,工业的用水,水上的交通和运输。每当汛期雨涝时,泰、如两市的部分涝水均通过界河排入长江。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条河流,名为清晰的界限,却在不动声色之中,把靖江、泰兴、如皋,甚至把苏中、苏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图片

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横港看成长江,也可以把界河看成长江。因为抽刀断水,无法阻止它们之间的连通。更因为,在精神层面,它们都代表着靖江人的界线意识:用长江划分苏南、苏北;用横港划分沙上、老岸;把界河以北的人称为河北人。

我们需要这种界线意识,因为,确立边界,我们才能找到座标。我们又要摒弃这种界线意识,因为,过分强调差别与对立,反映了我们精神上的失重,文化上的飘移。

图片

1958年,泰兴、靖江两县投入数万民工,拓宽靖泰界河,疏浚夏仕港。1959、1960年,如皋县两次拓浚靖如界河。1973、1978年,泰兴两次拓浚界河新市段。1986年,泰兴又在西部入江口浚河造闸。如今的界河,面宽70余米,深达6米,可谓胸襟开阔,畅通无阻。

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更深,更好。

图片
图片

作者陈永光,供职于靖江市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靖江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散文、评论集《月光是一片隐身叶》、《字里的马,行间的风》、《小名太平》、《红指纹黑指纹》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