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项目

 无风无雨kx247j 2024-05-13 发布于湖北

深入推进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四篇)

(发布时间:2024-05-09)

  编者按:开展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是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有力举措。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试点推进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工作,探索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特刊发一组文章,供参考借鉴。

以高质量投资项目管理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09)

中共大冶市委 大冶市人民政府

  自我省推行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试点以来,大冶市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在推动绩效评价体系改革试点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4月底,我市录入省绩效平台项目965个、计划总投资近4018.49亿元。
  一、坚持全市一盘棋,高效率抓好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
  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推进会等会议精神,高站位、高标准、高效率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一是高位统筹抓推进。成立大冶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简称“投委会”),不定期召开投委会工作会议,专题听取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审议政府投融资相关制度及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审慎开展风险评估,有效防范投资风险。二是部门联动聚合力。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由发改部门牵头,财政、资规、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项目论证、手续办理等工作,及时汇总、反馈流程不通畅等堵点问题20余个,针对性研究落实解决举措,有效提升项目绩效评价效能。三是建章立制促规范。出台《大冶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明确“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公开透明、注重绩效”四项原则,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项目前期、建设实施等过程管理,严控新增政府投资项目及其规模,严格审核把关项目工程变更,切实提升政府投资项目质效。
  二、围绕项目全周期,精准破解投资项目绩效评价难题
  针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项目谋划不充分、项目资金来源不明确、项目论证时间过长等问题,精准施策、聚力攻坚,提高项目可行性、科学性、落地率。一是规划引领谋项目。坚持规划为王,严格对照《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等上位规划,结合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集中分析讨论、科学谋划筛选项目,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做实谋划项目库,提前为“三库”转化打下基础。二是项目论证限时间。对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论证实行限时管理,明确各个论证环节的完成时限,定期全市通报录入目录库、储备库项目论证质量、数量和时限等情况,切实提升项目论证效率。比如,对能效水平、建设用地规模等论证,明确由发改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会同专家进行专题论证,1天内完成,并推送至储备库。三是推行行业试评价。在项目谋划过程中,充分结合教育、交通、水利、能源等行业试评价结果,优先考虑纳入试评价结果A类行业的项目,严控试评价结果C类行业的项目,项目谋划更实、储备更足、结构更优。目前共储备新谋划项目409个、计划总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类项目221个、计划总投资约714.52亿元,社会投资类项目188个、计划总投资约1410.46亿元。
  三、找准改革切入点,系统构建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结合大冶发展实际,聚焦投资项目所需,以小切口推进,着力构建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一是推演先行打基础。筛选1—3年内竣工的不同领域的项目进行推演,明确“共性+个性”、“定量+定性”原则细化具体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作为下一轮“三库”录入转化重要依据,为构建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提供科学参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从项目开工情况、竣工情况、结算决算情况、概算完成情况4个共性指标和使用率、满意率2个个性指标等6个维度进行常态化评价;社会投资项目,个性指标从开工情况、投产情况、产值、税收、能耗、排放6个维度进行常态化评价。二是“评定分离”提效益。探索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实行“评定分离”,将评标委员会评审后推荐中标候选人和确定中标人两个关键环节分离,建立“智能不见面开标舱”“易采虹”平台,在满足工作人员开展在线开标、实时互动等操作需求的同时,实现共享专家资源、打破区域屏障,提升评标质量和公正性。三是强化运用保质量。充分发挥平台流转论证作用,严把对上争取资金项目前期质量,提高对上争取成功率。目前全市计划总投资590.4亿元的90个预算内项目,计划总投资198.2亿元的135个专项债项目,计划总投资641.7亿元的139个国债项目和计划总投资536亿元的75个基金项目均已录入目录库、储备库和实施库。通过提前录入论证,对上争取资金明显提升。全市对上争取国债、专项债、预算内、政策性银行贷款等资金129.12亿元,是2022年全年的1.3倍,同比增长30.5%。

聚焦全周期 高效推动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

(发布时间:2024-05-09)

中共孝感市委政研室 孝感市发改委

  去年以来,孝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工作的会议精神和工作安排,按照投资有效益的总体要求,精准把握改革核心要义,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用足用实“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功能,全面压实发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审批部门、业主单位、中介机构、施工单位“六方责任”,持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全力推进改革工作走实走深,初步形成了策划生成、论证细则、工程改革、评价细则等4大类24项制度性成果,2023年全年投资同比增长9.4%。
  一、抓牢“三库”平台“牛鼻子”,高质量储备投资项目
  抢抓改革试点契机,探索应用“三库”模块功能,运用“三库”底层逻辑,有效促进投资项目工作取得更大实效。一是运用“三库”扩投资。坚持“量足质优、熟透竞优”的两优标准,围绕“项目从哪里来”,制订孝感市投资项目谋划指引,开展平台应用培训推广,依托“三库”项目供需总量、要素承载力论证功能,联通“多规合一”平台,扎实推进目录库建设、储备库流转。目前录入省平台目录库项目2966个、总投资11923亿元,达到上年投资规模的9.8倍;现已转入储备库项目718个、总投资4789亿元,达到上年投资规模的3.9倍;实施库录入在建项目2597个、总投资12014亿元,达到上年投资规模的9.8倍,超额完成省定“三库”建设阶段性目标。二是优化流程争项目。坚持“谋早、谋深、做细、做实”,制订“日常储备、项目申报、调度推进”的立项争资工作标准流程,实行“联络员包县市、科室联部门”,按照论证流程倒逼项目开展项目建议书、可性行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并行推进争资项目谋划与“三库”建设,争资项目策划储备个数、规模、质量均高于去年。2024年以来,共谋化申报中省预算内项目241个,拟申报资金54.8亿元,个数和拟申报金额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3%、19%;策划申报2024年第一批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221个、资金需求235亿元,审核通过资金额度增长183% ;围绕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投向,策划储备项目672个、拟申报资金320亿元;围绕超长期国债政策投向,策划储备项目684个、拟申报资金770.9亿元。
  二、深耕项目论证“试验田”,高水平开展项目论证
  聚焦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健全项目策划流转机制,通过开展试论证,解决项目策划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健全制度提质量。做实项目论证流程,制订推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方案,印发总量和结构必要性论证、用地选址论证、资金论证等三项工作细则(试行),建立专班人员负责、专业机构指导、专项经费保障、专项评价促进及部门论证联动机制,全流程线上实操各项工作细则,规范开展总量结构必要性论证、用地选址论证,实现项目策划逐步成熟。二是系统实践促规范。以点带面,选取孝感东城高中、临空区人民医院、汉川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基地3个重点项目,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市临空区、汉川市进行项目全流程试论证,形成论证报告。各论证部门将论证细则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持续推进制度完善,有效化解项目策划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项目科学性和可行性显著提升,对常态化开展项目论证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三是工改升级提质效。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改造升级新要求,坚持共同缔造、系统重塑、数字赋能,按照“全流程、全覆盖”的要求,对比现有系统功能,高标准搭建系统架构设计、功能配置、系统联调,搭建赋码平台,完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提前完成与省投资绩效评价平台、市水电气业务平台及各职能部门自建平台对接,实现了市工改系统与相关系统互联互通。将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三库”“两算”体系,紧盯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城建项目,抓实“三率两量”,实行“周统筹、月调度”,推动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管理提质增效。
  三、把准绩效改革“定盘星”,高标准推动各项改革
  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是项目建设的关键,通过深化改革,项目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一是持续开展“两算”改革。聚焦“结算慢、决算难”问题,修订出台《竣工财务决算实施细则》《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明确各方责任,限定办理时限,探索竣工结算、决算评审一体办理,并坚持在改革中解决问题的原则,抓好“两算”问题整改。2023年8月以来,全市开展项目“两算”全面摸底和集中整改行动,现已完成结算、决算项目49个,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决算率由9%提高至45%,并在省平台完成全流程办结。二是探索推动工程管理改革。通过建设管理模块,利用“红黄绿”灯预警机制,全流程监测项目进程,对工程造价管理、过程结算、工程变更等暂无明确规定的重点领域,探索明确改革路径,并逐步转化为政策措施。制订孝感市本级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实施阶段全过程造价管理办法,从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阶段,进一步规范工程造价计价行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制订了8项配套管理细则,覆盖房建、市政、公路、水利、政务信息化等领域,过程结算拓展到水利、公路等领域,工程变更细化到房建、市政、信息化、水利、公路等领域,为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三是重点推动“单一窗口”改革。“单一窗口”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部门工作方式的变革,将各类事项放到一个平台,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提供多种、统一、便捷、及时的服务。市发改委率先向内挖潜,推动审批服务由“审批科转办、业务科室主办”向“审批科主办、业务科室协办”有序转变,确保实现一个科室闭环运行,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配套机制保障。
  四、用好绩效评价“指挥棒”,高效益推进投资项目
  绩效评价是改革工作的核心,填补了项目投产(用)后跟踪评价的空白,通过绩效评价指导前期论证,形成周期闭环。一是创建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共性+个性”“定性+定量”原则,聚焦供给能力利用率、产能利用率,在前期试点行业基础上,大胆探索制定各领域单个项目及行业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共制订单个项目及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7套,其中,水利、教育、城建等政府投资行业17套,“4+2”主导产业等社会投资行业10套。二是开展绩效试评价。印发单体项目、行业、综合绩效评价细则,对各领域2022年以来建成投产的项目及全行业开展绩效试评价,形成单个项目评价报告404份、行业评价报告44份,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探索综合绩效评价。围绕以“项目按时开工率、竣工率、决算率、概算执行率”为重点的效率评价,以“亩均投资强度、亩均产值(营收)、亩均税收达标率”等为重点的效能评价,以“投资贡献率、民间投资比重”为重点的效益评价,选取市高新区、云梦县、安陆市作为试点,先行探索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市直专班及部门全程参与、共同探索,推动形成制度化解决方案。以面带全,推动各县(市、区)开展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立体化评估了全市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为项目策划、资金安排、效益提升、优化结构提供有力依据。

着力提升投资项目“三效”

(发布时间:2024-05-09)

中共武汉市委改革办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效益、效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自全省启动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试点以来,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专题会议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聚焦提效率、提效能、提效益“三效”标准,坚持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着力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三库”(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两算”(结算、决算)、“三评”(项目绩效评价、行业绩效评价、区域绩效评价)建设等试点任务,持续强化过程精准控制和结果有效应用,实现评价质量和评价效率双提升。
  一、强化提效率,高质量策划生成项目
  坚持以“三库”建设为载体,强化项目前期管理,推动项目策划提质。一是再造“三库”管理流程。依托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分类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推动项目有序开展总量和结构必要性、选址、财力论证,加快“三库”流转,不断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项目成熟度,充实“三库”规模。截至目前,全市进入“三库”项目达1.1万个、总投资超11万亿元,实现16个区和行业全覆盖,所有投资项目“一网尽收”。目录库和储备库项目总投资分别达到上一年度投资规模的4倍、2倍,在建项目全部纳入实施库。二是深化“三库”应用。加快拓展“三库”应用范围,将增发国债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等政策性资金支持项目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平急两用项目等全部纳入“三库”流转,政府投资项目需经“三库”流转后再开展可研报告申报审批工作。通过“三库”论证审核流程,加快项目前期,强化要素保障,提高申报项目质量和命中率,对完成各类投资、争资目标形成有效支撑。
  二、强化提效能,高强度推进项目建设
  注重过程管理,强化项目开工竣工、结算决算等关键节点实时管控,推动项目建设提质。一是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参照省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结合武汉实际,印发实施《武汉市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工作方案》,推动市直各部门制定公路水路供需总量、教育供需总量、环境容量、用地计划、选址论证细则,以及过程结算造价改革措施、市政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评审细则、财务决算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开展“两算”案例复盘。坚持以点带面,选取交通、城建、水务、园林、农业、房地产、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项目,对过程结算、竣工决算开展复盘分析,形成22个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梳理卡点堵点,分析产生原因,探索做深勘察设计、做准概算编制、定期报审变更资料、容缺受理和定期受理决算报审等针对性措施。三是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机制。打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市政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评审和决算管理规定,压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决算评审部门协调督办,研究提出历史项目评审支持政策,化解存量问题。完善项目评审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决算评审批复,减少增量问题,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综合效能。四是加快“评定分离”改革。全面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评定分离”模式,实现“评定分离”全过程电子化,探索在交通、水利等领域推行“评定分离”模式,有效破解“低价中标、高价结算”问题。
  三、强化提效益,高水平开展项目评价
  聚焦亩均效益、投入产出比等重点,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综合评价,推动项目运营提效。一是分级分类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系统梳理不同行业、区域属性特点,分类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被省绩效评价工作专班吸收采纳进入全省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比如,结合房屋建筑和市政项目行业特点,设置去化率、资金到位率、按期交付率、工资支付率、建筑安全达标率等评价指标,通过管理创新破解“保交楼”等问题。二是开展项目、行业、区域绩效评价。采取“共性+个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聚焦教育、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行业,在全市各区开展绩效评价,共形成绩效评价报告132个(项目绩效评价82个、行业绩效评价18个、区域绩效评价32个),其中18个列入省示范。三是建立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强化评价结果应用,以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为遴选优质业主单位和实施差别化资源配置支持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以行业、区域绩效评价结果为经济调控及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同时,积极推动评价结果用于指导年度重大项目计划、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政府投资计划制定实施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行业和区域项目管理水平。


深化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 推进有效投资量质齐升

政策(发布时间:2024-05-09)

中共宜昌市委 宜昌市人民政府

  2023年以来,宜昌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部署要求,坚决扛牢试点示范责任,围绕“三库”(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项目谋划、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深化“两算”(结算、决算)改革等重点任务,有力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多规合一”平台率先完成对接,“评定分离”等举措在全省推广,改革工作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全市在库亿元以上项目1177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2个。2023年争取中省预算项目182个、无偿资金24.5亿元,创近年新高;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达到了改革增效、投资增量、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一、提升“四新”认识,推动思维理念提级
  试点启动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学习贯彻省委专题会议精神,先后召开15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邀请省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专家实地指导3次、专题授课1次。通过试点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投资绩效改革让项目谋划更精准、项目前期更成熟、项目审批更便捷、项目推进更快速,顺应发展规律,符合当前实际,能有效提高投资的效益、效率、效能。一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手段。这不仅是项目管理流程再造,而且是强化经济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手段。二是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体系。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一个平台,向两端延伸项目论证入库、绩效评价功能,改革范围向交通、能源等全领域拓展,实现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管理。三是防范投资风险的新机制。通过建设项目“三库”,提前开展要素论证、财力论证以及选址论证,有效防止总量失控、结构失衡以及政府投资无效浪费、社会投资恶性竞争等问题。四是扩大有效投资的新路径。推动项目建设由传统模式向“规划主导的项目建设模式”转型,项目招引从“捡到篮子都是菜”向“提着篮子去选菜”转变,项目管理从传统的“重审批、重开工”向“全流程、全过程、全要素”监管转化,实现“政府投资提效率、社会投资提效益”。
  二、做好“三库”论证,推动项目前期提质
  一是明确推进路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领衔,组建工作专班,纳入全市“四个重大”统筹推进,按照“突出重点、跑通流程、边试边改、解决问题”思路,先后印发7期清单、158项任务,明确改革突破口。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先局部后全域”,选定宜都市、猇亭区、宜昌高新区不同审批体制代表开展先行先试,为全域推开探索经验。二是完善制度体系。成立市投资管理委员会,完善项目决策管理机制。召开市投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议事规则,研究部署全年重点任务,不断巩固扩大试点成果。围绕项目“三库”“两算”“三评”关键流程,先后制定《宜昌市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谋划指引》等28项配套文件。梳理形成投资项目准入政策汇编,指导规范全市投资项目建设。三是做好入库流转。按照“目录库要广、储备库要深、实施库要实”要求,谋划目录库项目4220个,总投资2.15万亿元;储备库项目1320个,总投资6273亿元。实施库项目2286个,总投资9351亿元。中央万亿国债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谋划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的项目371个,总投资386亿元,成功争取国债资金41亿元。
  三、优化“两算”办理,推动项目建设提速
  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是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形成有效资产的标志,集中反映投资效果。复盘发现政府投资“结算难、决算少”问题普遍,“两算”超期项目占比89%,平均用时16.7个月,超过规定时限5.7个月。“两算”问题表面是“久拖未决”,但根子在过程管理。我们从四个方面探索破解办法。一是深化“评定分离”。出台《房建和市政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定标办法》,推行“三定一防”。定标准,打破“一评定音”;定规则,将自主定标权还给招标人;定责任,规范招投评三方主体行为;防风险,确保在阳光下行使定标权。全市实施“评定分离”招标项目739个,交易金额346亿元,围标串标基本杜绝,恶意低价中标大幅减少,投标过程更加规范。二是推进过程结算。出台《房建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结算、完善纠纷处置和履约市场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合同造价纠纷处理、严重违约行为退出、履约市场评价机制,搭建造价咨询智慧平台,有效缩短了结算周期。三是实行造价改革。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市场询价为主导、定额计价为参考,探索市场化最高投标限价编制新模式。经测算,实行市场定价的最高投标限价相比传统模式下降1.9%,中标金额下浮率9.2%,缩小了最高投标限价与实际中标价差异,引导投标人从单一价格竞争,向技术、商务等多维度价值竞争转变。四是优化变更管理。分析发现近60%的“两算”超期项目存在变更频繁、审批滞后问题,通过制定房建和市政、水利行业变更管理实施细则,开发投资项目变更审批系统,实现设计、施工、项目主管、审批监管、财政等线上业务“五方协同”,规范了变更行为,提高了办理效率。
  四、强化“三评”运用,推动项目运营提效
  一是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围绕住建、交通、制造业等8个重点行业,按照“共性+个性”“定量+定性”原则探索制定项目、行业、综合评价办法。事前开展绩效评估和目标设定,事中进行绩效监控,事后开展绩效评价和应用,有效破解事后评价“木已成舟”的局限,促进投资效益提升。运用绩效结果指导行业发展,以化工行业为例,试评价得分90.9分,体现发展速度的营收、投资增速分别增长23.9%、57.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4.4%、18.8%;体现绿色发展水平的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均优于国家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代表产品磷铵、有机硅产能利用率132.7%、86%,高于行业平均利用率76.70%。评价结果显示宜昌化工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要持续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重点提升亩均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二是用绩效评价理念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制定《招商引资项目论证指导性意见》,以后端绩效评价指导前端项目论证,把好招商“选商关”、项目“入园关”、政策“兑现关”,建立以产业链为引领、以产品为核心、以税收为根本,对产量、能耗、风险、产值、税收等十大要素论证决策。近两年,全市招商项目综合开工率达75%。三是以有效投资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把握“城市集聚、产业集群、布局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要求,谋划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项目70个,总投资2190亿元。聚焦“3+2”主导产业布局,通过规划统筹、空间预留、政策推动,持续做深做实做好项目,谋划2024年度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2252亿元。
  改革既是政治任务,更是发展所需。宜昌将奋力推进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改革走深走实,巩固拓展试点经验,切实做到“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不断提升投资有效性,为先行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