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

 梅苑67968851 2024-05-13 发布于安徽

 文人画


图片

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所谓感情移人,近世美学家所推论视为重要者,盖此之谓也欤。

图片

徐渭·黑葡萄图

文人画与匠人画的根本区别是文人画家重视文学修养,以及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讲求“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以诗书入画”等。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认为书法与绘画在笔的运用上有共同的 规律性,提倡以书法用笔入画,从而增强画面表现力。就如徐渭的《黑葡萄图》一般,他以草书入 画,题跋诗文以跌宕的草书书写“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他也以草书笔法代入水墨大写意画中,笔下葡萄枝蔓有“行云流水”之势,“一气呵成”之感。

图片

董源·潇湘图(局部)

文人画家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在用笔上通过皴、擦、点、染等笔法变 化,追求书法的书写感和情感表达。在用墨上,讲究墨分五色,以浓、淡、干、湿、焦来表现物象的主 次、虚实变化。在笔墨关系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墨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例如董源的《潇 湘图》,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山峦多用披麻皴,并以墨点渲染山峦之上的植被,更 呈现出江南山水的迷朦,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其间,趣味横生,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 机,充分体现出了文人画的“雅逸”之感。

图片

苏轼·枯木怪石图

文人画标榜“士气”、“逸品”,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北宋时期的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这句话与文人画家倪瓒曾提出“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可谓如 出一辙。又从石涛所提“不似之似”到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由此可见,中国文人画讲求“逸笔”“自娱”“不求形似”的意趣。例如苏轼代表作品《枯木怪石图》,一 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用笔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实 行笔的轻重缓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笔功底。

图片

郑思肖·墨兰图

中国文人画最重要的价值“画为心声”,文人画家往往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 的艺术境界。个人情感、心绪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墨兰图》是郑思肖的代 表作,画面上几片兰叶,两朵兰花,没有根、没有土,构图简洁。兰花在这里正是他自我人格的象 征,没有根基、寂寞孤傲的一生。他从不肯将自己的墨兰轻易送人,当地方权贵想向他索要时,他 断然回答:“头可,兰不可得!”无根兰蕴含着他深刻的故国之思和高尚的文人品格。

图片

倪瓒 · 桐露清琴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文人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瞩目。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 人思想的绘画形式,多取材于山水树石、梅兰竹菊,以喻自我,抒情达意。标榜“士气”、“逸品”, 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充分体现文人 之“雅”“逸”。宋元以降,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文人画家渐涌,而倪云林为文人画之大成者,其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他所追求的是天 真平淡之境,简远高逸之境,萧散寂寞之境。倪云林自称其画“聊写胸中逸 气逸笔草草”,他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又一独特画风,也体现了中国画重“内美”,注“意境”,在“修养”,而非形似的艺术境界。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