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升初择校:旷野 or 轨道

 古读 2024-05-13 发布于广东

有一本育儿书叫《园丁与木匠》,这也是我评价比较高的一本书,书中核心的观点是:木匠式家长按照自己期望的样子去打造孩子;园丁式家长提供安全有爱的环境静待花开。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所以,家长要做园丁式的家长,而不是木匠式家长。

我想家长基本都能认同上述观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潜意识地觉得只要我们教育得好,孩子就能成功,如果孩子不成功,那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成功首先是学业上的成功。当我们沿着这样的思维路径就会觉得择校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干系到孩子的人生前途。

关心则乱。前一段时间我的心就乱乱的,因为被各种择校信息纷扰着。我相信有不少家长和我有同样的困扰。

我是怎么冷静下来的呢?分享一下我的思路:

补充两个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和他的同事经过对中学和大学进行一番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对于成绩相差不大的学生来说,好一点学校和差一点的学校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优秀不优秀在于人,而不是学校。换句话说,名校并不会把你的孩子变得更优秀,而是你的孩子足够优秀,才把他的学校变成了名校。

在万维钢的一本书中,他谈到一个类似的观点,差不多优秀的学生,上名牌大学生和上一个非名牌大学,或许在刚开始工作时薪资有些差别,但是几年后,这个差别就不存在了。对人生长期发展影响更大的不是学校,而是组织领导能力和情商等。

最后,我想说对孩子成长这件事情上,外在环境的得失是很难去客观比较的。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走两条不同路,然后再进行比对得出哪个更好的结论来。我们未必选择的是最好的,但也不意味着最坏的,重要的是选择是基于什么标准和你相信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