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课不停学”, 孩子家长如何不疯魔?心理学家给出了4个建议

 长沙7喜 2020-02-16


原本寒假补课由于疫情已经停止,现在开学又被延迟。“停课不停学”的政策考验的不光是学校,更是父母!不少家长担心,假期延长,线上学习,孩子不自觉,成绩落下了可怎么办?

为什么父母会如此焦虑?孩子真的会因为延长假期或在线学习而成绩下降吗?父母怎么做才能在替孩子做好疾病预防的同时,保证孩子的高校学习呢?

根据《园丁与木匠》一书中的教育理论,本文作者,心理学专家叶壮给家长提供了4个建议。


作者:叶壮,百万家长信赖的育儿心理专家、《21招,让孩子独立》作者。来源:湛庐文化。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叶壮,百万家长信赖的育儿心理专家、《21招,让孩子独立》作者。横跨心理学和育儿两个领域的实力派讲师,开设高质量课程上百场,专解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擅长用简单方法化解复杂教养难题,一击即中要害。

家长为什么会焦虑?主要原因,在当下教育中常常出现以下的三个重要问题。

父母焦虑的三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很多教育手段的本质,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这个错误的出发点要修正。

很多家长,教孩子跟开公司是一样的,觉得孩子“不管不行”。

所以你在各大育儿经验分享平台上——不管是微信群、答疑网站、经验分享社区,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管理经验,有讨论怎么盯着孩子完成作业最高效的,有求助怎么做才能逼着孩子坚持练钢琴的,还有咨询用什么品牌型号的手机,才能让孩子玩不成电子游戏的。

所有这些方法的背后,其实都留存着一种核心观念:我家孩子光靠他自己,是肯定不行的,如果我不介入部管理不约束,他就会毁掉自己这一辈子。

的确,孩子很脆弱,他需要呵护关怀包容,但是孩子同时也很强大,他们可以靠自己搞定相当多问题与困难,可惜家长往往不这么认为。非常多的家长在其养育观念中的核心一条,就是对于孩子不信任,觉得如果不管,孩子就会惨过在水上乐园滑滑梯:不仅加速下滑掉落水中,甚至永世不得翻身。

这种观点其实非常矛盾,大量的家长都认为孩子有着某种天赋:擅长绘画、擅长游泳、擅长外语——这是一种对孩子的信任了吧,但他们却又不认为孩子靠自己能把这种天赋加以表达——归根结底,还是不信任。

对孩子的天赋盲目自信,对孩子的能力故意自卑。是很多家长真实情况的写照。

反观《园丁与木匠》全书的基调,都强调对孩子要足够的信任。在作者高普尼克看来,“童年”的存在,本身就是进化的产物,人类之所以要预留出“童年”,就是因为具有通过良好利用这段时间达到高效成长的能力——自然、进化和人类本身,都信任孩子,但是孩子的父母,却往往缺少这份认同。

  • 第二个问题:很多教育焦虑的缘由,是出于对“样板孩”的追求,这个焦虑要消除。

为人父母,很多时候的焦虑,并不来自于自己孩子不够优秀,而是来自于别人家孩子实在太优秀了。相声里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放在育儿上,一定程度上也成立。

看房子有“样板房”,养孩子,如今也有“样板孩”——一定有这样一个孩子,乖巧懂事、英语流利、钢琴书法围棋跆拳道样样不拉,可惜偏偏就不是你家孩子。很多家长的焦虑,并不来自于客观的需求,而来自于外界的裹挟,“因为别人家孩子学了,所以我家孩子必须学”。

但从《园丁与木匠》这本书看来,养育没有标准答案,孩子的人生道路更是形态各异,渴求所谓的最优解 ,往往不会让孩子成为他真正可以成为的模样,反而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 第三个问题:很多教育实践的实施,是来自成人的一厢情愿,而没有从孩子学习的本质属性出发,这个冲突要规避。

今天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被迫去掌握的所谓技能,其实都未必真的来自于孩子成长的需求。不管是过早的被要求学会使用餐具;还是强迫一个没有发展出思维基础的孩子去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甚至是要求一个孩子在本该天真烂漫的年龄表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很多教育的出发点,其实都是成人世界里的想当然,而非孩子在发展中的真实需求,也不匹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

这有点像一个不会说英语的人热情地给老外指路——你再手舞足蹈声情并茂,人家也还是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走。

而《园丁与木匠》这时候起码可以充当一本互译的字典,它高度提炼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被尊重的发展规律,以及最值得被重视的、属于孩子本身的学习模式,有了这本字典,很多养育上的无用功,也就能得到妥善处理了。

4个核心方法,帮助孩子高效学习

 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完成高效学习呢?高普尼克认为,有四个核心的方法。

1、边看边学:模仿能力

从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经典研究至今,“孩子通过模仿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不争的事实。可对于孩子们来说,模仿并不是简单的有样学样。模仿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可以了解物体是怎么工作的;二是可以了解到人本身是怎么工作的。

要想学着适应熵增的世界,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过的问题,孩子们必须要学会使用一系列的工具——不管是实体上的,还是认知上的。

而这些工具的使用都需要因果知识的储备。你需要了解到,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了一件事,就会导致另一件事如何发生。这是对于人类来说,最基础也最难掌握的知识之一,而模仿就被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去学习因果知识的形式。

出于这个原因,孩子们培养出了一系列非常独特的模仿倾向,比如他们更倾向于模仿与自己有相似性的人,以及更倾向于模仿会导致有趣结果发生的行为,以及更倾向于模仿权威。比起自己不断撞南墙去试错,模仿明显是个更高效率的解决方案,而聪明的孩子们,也正在这么做。

2、边听边学:依恋模式与解释风格

靠听别人传递的二手信息来学习,是一个只有人类拥有的技能——所以现在是你我在用这种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两只黑猩猩。那既然信息是二手的,就可能有真有假,这又怎么办呢?

孩子们会选择听信或者不听信外界提供的信息,进而修正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成长路径。高普尼克认为,孩子就像一块有选择性的海绵,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学着去判断他人是否可信可靠。

随着他们越来越了解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则,他们也逐渐学会了调整自己相信或者怀疑他人的程度与取向。而这个信任的“度”,很大程度上跟一个孩子的依恋类型相关。

从玛丽·安斯沃斯和约翰·鲍尔比开始着手研究婴幼儿的依恋类型以来,这个话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的长青领域。大体上说,依恋类型分为三类——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

  • 安全型的孩子跟家长关系很好,家长如果要离开,他们会焦虑,可一旦家长离开,他们也不会失控,等家长来接,他们就会很高兴。

  • 焦虑型的孩子则一直很纠结,跟家长在一起的时候,他怕你走,家长离开后,他焦急地盼着你回来,等你回来了,他又嫌你之前伤害他,会跟你生气。

  • 回避型的孩子则会显得更加“佛系”,跟家长在一起的时候也无所谓,家长走了也无所谓,家长回来,依然无所谓。

在接受外界的“二手信息”时,安全型的孩子有两个特点:

  • 第一,倾向于听妈妈的话;

  • 第二,如果妈妈明显错了,倾向于听他人的话。

焦虑型的孩子则非常直接:什么都听妈妈的,妈妈说啥就是啥。而回避型的孩子则在另一个极端:因为妈妈的影响力太弱,所以啥都不听妈妈的,甚至会在妈妈和陌生人之间,优先选择听陌生人的。

关系决定影响力。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孩子总不听你的话?那是因为你没有尊重他“边听边学”的成长规律。

3、边玩边学:社交练习

在高普尼克这本书出来之前,简·麦格尼格尔的一系列著作,已经把“游戏”这件事情,推到了养育探讨的前沿,以及学术研究的中心。的确,“玩游戏”、“自己玩”、“跟伙伴玩”都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核心的作用。

在高普尼克看来,边玩之所以能够边学,主要在于玩这件事,有三个特质。

  • 第一,是孩子通过与同伴的游戏打闹,能够学会一系列的社交互动;

  • 第二,是孩子通过玩玩具做游戏,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事物运作与发展的规律;

  • 第三,是像“过家家”以及拿起一个奥特曼给它配音这样的游戏,都涉及到“假装”这种行为。

而假装,一来锻炼了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二来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三来促进孩子去更多的想象各种各样不同的可能性。不管是打闹,还是玩玩具,都能增加大脑的可塑性,这就给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了基础。

玩这件事情,并不是浪费时间,更不是单纯的休息与舒压,当然,也绝对不是家长许诺给孩子的犒赏和奖励——它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甚至是一种最好的学习。你有没有发现,没谁会在饥寒交迫的时候还惦记着去玩的,“玩”本身,就是一种身处于安全环境、拥有富裕资源后的一种奢侈品。

而进化之所以把我们设定成爱玩的模样,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多练习,以免对未来也许就会到来的饥寒交迫。很多企业家与大忙人,不也照样要每年找个时间放空心灵出门玩玩吗?张弛有度带来更好的回归状态。

4、边练边学:学徒式训练,还是探索式训练?

六岁,是高普尼克认为的一个成长节点。在这个阶段之前,孩子模仿、探索、玩耍,属于发现式学习阶段,他们最需要掌握的,是因果关系,是运行规律,是周围的人可能都在想什么。

可一旦过了六岁,孩子们就开始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了,叫做掌控式学习。在这个学习中,孩子逐渐把已经学到的东西变成第二天性。他对一个老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的非常透彻,以至于碰见了类似的问题都不需要琢磨,直接可以毫不费力的快速解决,高效利用自己的技能。加减乘除运算、汉语的读写、碰见爹妈拌嘴的时候上去拉架,都属于这里。

针对于这个阶段,“学徒式训练”就成为了新的最可取的学习模式,有体系、有步骤、有目标地去系统化掌握新技能。虽然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中,没法完全照搬学徒制的成长路径,但有一个核心能力,却是古往今来都适用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那就是专注力。

高普尼克盛赞了专注力的必要性,其所代表的的那种精益求精的状态,以及对于自控的要求,都很有助于让一个孩子在这个阶段收获成长。

所以,不如趁着这个寒假,试着转变自己的养育理念,少一些“木匠式”养育,多一些“园丁”的心态。

作为父母,你要做一个园丁:虽然你可能对花园有期待,但你也清楚,长出什么样的花,还是要看种子。

你要做的,就是给他提供土壤、水分、阳光和关爱,让花长成它最好的样子。毕竟,已经长大的我们,谁都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将面对怎样的具体困难,甚至很多我们以为的经验,有朝一日没准会变成孩子的拖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