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丁与木匠,身为父母,你要做哪一个?

 成都书语 2020-10-17

园丁与木匠,身为父母,你要做哪一个?

这个问题,拥有祖母、哲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三重身份的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园丁与木匠》一书的引言部分就给出了答案:你应该做园丁而不是木匠。

什么样的父母是木匠?

在艾莉森.高普尼克看来,持有教养观念的父母都是一群精心测量、果断下手的木匠,他们在意的是精确与控制,想要创造一种特定的孩子。

什么样的父母是园丁?

艾莉森.高普尼克书写了很多字段来描绘园丁父母该有的样子:

●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  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  提供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可以蓬勃发展。不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不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后再把玩具捡起来。不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

●  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比成为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  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  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

●  给孩子良好的亲密关系。在依恋关系研究中,我们看到孩子在获取知识时会根据不同的人和他们对这个人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关系里最基本的信任要比教学方法最重要。孩子是在亲密关系中,通过开放且充满活力的对话学习的。

●  为人父母是成为一座桥梁,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给下一代提供文化历史感和延续感,沟通起过去和未来。

●  为人父母,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寻找平衡的艺术。

为什么应该做园丁而不是木匠?

艾莉森.高普尼克用了足足八章内容来阐释。她论述“教养”是糟糕的现代发明,提出人类漫长的童年是人类进化的关键策略,而得到来自父母、祖父母、异亲的爱和照顾是人类持续进化的保障。她也分章节来论述孩子(从婴幼儿到青春期)如何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边练边学,以及孩子学习中的传承与创新。

书里的言论会有部分让父母们觉得眼熟,毕竟,我们早已深陷养育的学习之海。但也应该包含了些新知新论,要知道书里列举了不少最近10多年的儿童心智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被视为“成就相关理论的重要人物” 。

其中的新知新论,自是每位父母读来都不一样。我来列举一下自己被冲击到的几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关于孩子的模仿

(P89-115)


艾莉森.高普尼克直言“镜像神经元连接了我们和他人“是神话,是公众对神经科学的深度误解。事实上,模仿行为无比智能、复杂和微妙,是最有效的因果学习形式。一些实验证实:

◎  当婴幼儿模仿他人时,他们所做的远不只是简单的重复。模仿有助于孩子学习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了解物体是怎么工作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人是怎么工作的。

◎  孩子并不只是模仿任何发生了的行为,他们模仿的是导致有趣结果发生的行为。

◎  孩子模仿的是行动的目标而不是行动本身。

◎  权威的存在会让孩子过度模仿,这印证了孩子对老师的意图非常敏感这一事实使他们变得有些愚蠢,或者至少要比本来应有的样子愚蠢一些。换句话说,孩子关于教学的理解,以及想弄清楚老师想要什么时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实际学习中变得更糟。


2、 孩子知道虚构和假想不是现实。

(P127-134)


很长一段时间,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无法将想象和现实或魔法和事实区分开来,许多家长仍然相信这一点,而且让孩子区分事实和想象有时候还是教养目标之一。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小的孩子,其实也很擅长感知这些可以使历史、事实和现实从幻想和虚构出区分出来的微妙线索。

孩子从自己会假装的时候起,似乎就不会混淆假装和现实、事实和虚构了。

孩子似乎还会分离和隔绝出不同的虚构世界。例如,他们说,蝙蝠侠并不会与海绵宝宝互动。


3、 关于假装游戏(P167-175)


假装是人类独有的玩耍方式。

假装与人类的另一种特殊能力密切相关,即假设或反事实思维能力,即思考世界可能存在的其它方式的能力。反过来,这也是人类强大的学习能力的核心。

用这种反事实的方式思考对成年人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力量。反事实思维对了解世界至关重要。为了学习,我们需要相信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可能是错误的,并想象世界将会如此不同。

假装的另一个意义是,它给予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空间,去练习更高层次的心智技能。

爱假装的孩子善于弄清别人怎么想。他们在理解他人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对于那些有假想同伴的孩子来说尤其明显。(心理学家发现约有66%的学龄前儿童都有某种假想同伴。)


4、 关于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P199-202)


研究者用一个“自然实验”验证,学校的兴起和ADHD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到,高强度的测试政策出台后,ADHD的诊疗数量迅速增加。但在法律明确禁止学校人员向家长推荐ADHD的地方,研究人员就没有看到类似的增长。

包括学龄前孩子在内,越来越小的孩子被诊断患有ADHD,而且正在接受药物治疗,这一事实尤其令人不安。集中注意力可能是成长的一部分,但广泛的注意力是童年的一部分,这本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5、 关于学校教育 vs 学徒制学习

(P185-214)


学校就像专注力竞技场,要求孩子比普通的成人生活拥有更极端的专注形式。

学龄孩子像更小的孩子一样会观察和模仿。但当他们与技能熟练的成年人在一个不断尝试和犯错的独特循环中互动时,他们会学得特别好,这样的方式叫学徒制。学徒制学习曾是历史主流教育方式(尤其是中世纪时期)。

目标导向的学校在人类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百年,只比教养模式早一点点。

在大多数学校里,除了运动场以外,孩子们不仅探索发现的机会有限,也没有机会真正掌握技能。学校既不是鼓励探索的机构,也不是学徒训练的中心。

重要的学习发生在教室之外:它们发生在午餐时间、课间休息时间、走廊上和乘坐公交车的时候。

……………………………………………………………………………………………………………………………………………………

▲图片来源于网站

也学作者来个后记:)


《园丁与木匠》是湛庐文化出版的天生学习家系列的一本,另两本是《孩子如何学习》、《孩子如何思考》(《宝宝也是哲学家》的再版)。是已成为祖母的作者在2016年的新作,可以视为其40年经验与研究的精华呈现。

这本书称得上是2019年的一本热书,不少教育公号都曾出现过荐文(湛庐的编辑在封面之后用了3个连页才能完全罗列各方赞誉)。让我决定立即开读的原因则是一个清晨,我听了艾莉森.高普尼克的TED演讲《婴儿在想些什么》,演讲中的科学研究让我的旧有经验与知识大受挑战。于是,下单买书、开读自然发生了。

这一次,我破了一口气读完的老习惯,慢慢读,边读边做了些摘录,尤其关注新知部分,也关注这位学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眼熟言论。读完也没立刻去翻找网络上的读书笔记或书评,而要求自己先完成一篇整理性笔记,便是这一篇。



一本热书的相关资料很容易找,附上我发现的一些不错的资料。

https://www./talks/alison_gopnik_what_do_babies_think/transcript?language=zh-cn

艾莉森·高普尼克,TED演讲婴儿在想什么?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410227/

一篇评分3.5星的豆瓣书评。

你是哪种父母:园丁还是木匠?

你的孩子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

都知道会考试≠会学习。为什么?然后呢?

听说这本书最近火了?

三篇读原版后的分享,可以看到表述上和引进译本的差异,另有一篇关于作者的八卦。

https://v.qq.com/x/page/o0887l7lndq.html?

湛庐邀请译者赵昱鲲对书的推荐,彼时,书还没出来呢。读完去听一下,会觉得书总得亲自读才能自有收获。

作者:linlin   编辑:禾苗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