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纽大元气少女圆梦CMU,交叉学科为她作品集带来无限灵感~

 YesDesign 2024-05-13 发布于上海

-Yeeeees,我们是你的设计生涯加油站!-

本期学员专访主角——Lin同学,截止目前拿到了多张美国交互设计方向的录取Offer,其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院校的录取!那么就跟随YES一起来了解Lin同学的整个申请和作品集创作过程吧~

 - Lin同学 - 

本科:上海纽约大学  Interactive Media Arts

辅修:Social science

GPA:3.75/4.0;多邻国130分

 - Yes Offer - 

卡内基梅隆大学

 Master of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MET)

哥伦比亚大学

Master of Arts i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Media

纽约大学

Integrated Design & Media, M.S.

 - Yes Talk - 

学科交叉

让我思考更加全面

01

 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和申请的学校的? 

A:

我认为交互这个方向还是蛮有必要出去留学的。因为我之前在纽约待了一年,上的是我这个专业上面直属的硕士项目,也就是纽大的ITP。在那段学习时间里,不管是多媒体的内容还是说之后要去念的更接近游戏的内容,还有包括research方向的都很多样。后来我去了解了一下,感觉国内好像没有这样的机会和space给我这样的机会去系统的学习,所以感觉还是需要去进修一下。我本科之所以念上纽的IMA,也是觉得它对我的申请可能会有更大的帮助。

 # 择校因素 

我有非常明确的不准备去的一些项目,比如说艺术类院校,所以我申的所有的学校都是综合大U,这个可能是出于我自身的背景以及家长有点名校情节的原因。

另外,我自己本身是比较喜欢我这个专业的,是一个综合的、交叉的学科。本科的专业就是属于是设计,计算机还有一些艺术方面相结合的,我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学科之间的交叉。而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种感觉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思考的更加全面,更容易有新的想法,在同一个project里也能够更加融会贯通。

因此我希望在硕士期间也可以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又因为我觉得硕士必须得带给我一些专长,所以我更希望在一个专业度很强的项目中,同时也处在一个拥有着各种不同学科的学校里。最后构成我的择校方向就是大U院校中专业性较强的项目。所以希望不管以后是在美国工作也好,回国工作也好,跨学科的教育背景能够为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

从相同的方向

选择不同的切入点

02

 可以介绍1-2个你作品集中的项目 

A:

我主要的项目一共有四个,我自己在学校里还有一些小项目被我放到了最后。

我第一个项目是关于玄学的,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关心的是人的spiritual power。我观察到现在大家都说不上班,不上学都去上香了。从这个出发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去询问了一下周围的同学,并做了一些interviews,发现这好像是个蛮普遍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也并不是因为大家都在相信玄学的力量,就是自我struggling比较痛苦,当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慰藉自己。换句话说,其实是一种奇妙的心理医生,但是不是医学上的心理医生。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所以就是做了一个能够把这种力量的输入和输出具象化出来的项目。

还有一个ux项目是关于鸟类的。因为上海很多高楼都是玻璃幕墙,鸟类就会因为种种原因撞上玻璃幕墙。针对这个现象,我去搜索了一下并且做了很多research。

后面我就想到去做一个app,通过这个app来告诉大家这个地方曾经有过多少只鸟因为飞跃这个城市而死在这里。像上海乌鸫、白头鹎这些都很常见,但是在更加乡村的地方所见到的鸟类就会完全不同,靠水边的和内陆也不太一样,所以会根据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制内容。

关于鸟类的科普,我还做了一个灯放在城市的低矮地面。每当一个人站进去,灯就会亮。亮的同时就会给你展现出那个二维码,扫码就可以开始玩这个游戏,玩家可以在城市中打卡放这些灯的地方,也就是鸟类撞击的最多的地方,但是因为这个项目体量太大了,所以有部分没能落地。不过我还蛮喜欢这个项目的,因为它很充分的展示了我的设计能力、调研能力和思辨能力。

老师的引导

让我更加有信心

03

 做作品集过程中老师给予的帮助 

A:

因为我本身拖延症非常严重,我的能量高峰期处于一开始和中间的随机出现的某个点和最后要交的那十天,所以我就非常需要老师对我进行一些催促。我的作品集主要是两个老师,他们都非常负责任。只要我有停滞,他们就会催着我要进度,在发现我弄不出进度之后我们就会约课,来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想办法继续推进。

我觉得做作品集,的确不能一个人埋头苦做,一个人埋头苦做就很容易就是陷入想不到新的点子。一个是不确定自己的点子能不能被接受,因为被接受这个范畴还蛮大的。另一个是能不能被你的目标用户接受,以及你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满意,我觉得这些都蛮重要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满意,也许可以自己决定,但是能不能被你的用户真正接受,我觉得是需要问别人意见的

老师给我的帮助主要在于指导,从最初的主题筛选到最后排版定稿,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因为我是一个思维特别发散的人,在知道了一个要做creative coding,一个要做ux之后,我就开始发散思维,我可以提出十个甚至更多的点子,但是在筛选过程中我往往会陷入纠结,难以做出决定,因而耗费大量时间。这个时候就主要靠老师来帮我确定主题,并对如何进行以及最终呈现的方向进行分析。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也能够更加有效地节省时间。

另外,因为我本科是学这方面的,更多在乎的是效果,就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可以实现它,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它,我觉得这也是跟选择有关系。而老师的引导就会在更大程度上帮助我对自己的选择更有信心。

作品集就像

一本书的封面

04

 灵感通常会从哪里去获取呢? 

A:

我平时就有蛮多积累的,还有个是因为我觉得作品集有点接近于一本书的封面。如果去申请学校的同学是一本书的话,那这个作品集就是他的封面。而怎么去选择封面上的这些元素,我认为要能展现你这个人是谁,不是说点子好,我就会去用它,因为好的点子真的很多。我会更希望选择一个跟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相关的东西。另外,每个人审美都是不一样的,选灵感的时候要看自己擅长什么。

除了Pinterest、Behance这类网站,我蛮推荐大家去各个院校官网上看看,看他们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的作品集。除此之外,我还看了我们学校我这个专业之前被项目录取的学长学姐的portfolio。

PARSONS 毕设

因为我们学校申这些项目的都是我本专业的学长学姐,他们通过这样的作品集被录取了。很大概率就是因为他们作品集里面的项目,让院校看中了我们学校学生的点。那如果我都作品有这样的特质,我录取的概率就会更高,我是这样认为的,虽然没有科学依据。

NYU ITP毕设

就算拖延症

也要很好把控时间

05

 确定留学后是如何准备的? 

A:

正如我所说,我是拖延症很严重的人。我的时间线就跟在学校里赶deadline一样。我觉得选校最好能提前点,我来机构之前就已经初筛了一轮了,筛出了哪些是我想要去的学校。

5、6月份要决定我选的学校。决定选校就代表着我已经去他们官网全都浏览过了一遍,并且知道进去要上什么课,上完这这个项目之后出来做什么工作,还是要去申请PhD之类的,这些都要提前了解清楚。

作品集我是从7月份才开始做的。一般性美国大部分学校都是1月份,少有的学校比如说NYU是12月份。我在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一些项目是rolling的,所以递交的越早越好。而有些项目有两批申请截止日期,建议最好能赶上第一批。我相信哪怕拖延如我,在最晚时间线里也能赶上第一批。

在12月初把所有的作品全部做完。我觉得四个作品是起码的,还可以加上一些平时做的小作品,这个对转专业的同学也还蛮有用的。

递交申请的过程中就是还要写文书。我觉得文书第一稿要早写出来,这样才能在后续有改动的空间。因为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每个项目的要求的特质也都不一样。

倾向于交互更加

专业的工作室

06

 为什么选择了yes?在yes学习的体验如何? 

A:

首先一个是我不想找太大的机构。一个是沟通成本的问题。像yaya老师的话我可以直接对接到她。我觉得这还蛮重要的,包括我可以直接对接到我的文书老师,我的作品集老师,我可以很迅速地跟他们进行交流。而且在学生没有特别特别多的情况下,老师更容易知道你在做什么,老师也能花更多的时间沟通作品集的内容,交流会更深入一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其次,可能跟我的拖延症有关系,我是不太喜欢大班授课的人。我不太喜欢跟着一批人按照同一个步调走,我很需要有自己的步调。yes在这方面给我很大的自由,让我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己合理安排时间。

最后,我一开始先跟yaya老师聊。我自己就是学交互的本科,在找到yes之前我也有跟别的机构聊过。因为我还蛮在乎第一个跟我聊的人是谁,很多第一个跟我聊的人,他们不是那么了解这个专业,不太了解我想要去申请的方向。比如说,现在国际层面流行什么样的趋势?什么学校是适合你的或者说更加专业的交流,我觉得有些机构就不太具备。所以我是更倾向于对于交互更加专业的工作室。

项目过程中

不断提升合作能力

07

 是否有过工作/实习经历呢? 

A:

我是大四学生,所以是没有全职工作经验的。实习的话,可能比较特别是我有项目经历。我有一个项目是我们学生自己做的,类似于成立一个小的游戏工作室,这个工作至今已经持续了两年。所以我觉得项目经历是蛮必要的,而且我觉得我的项目经历不管大小,在我申请的过程中也有蛮大贡献的。

所以我非常的推荐所有的大学生多去参加一些个人的项目也好,团队的项目也好,这些项目经历非常重要。起码能让你学会怎么跟人家合作,碰到问题的时候怎么解决,碰到时间问题的时候怎么去协调,碰到不同意见的时候怎么去达成一个共识,我觉得这些都很重要。不只是你个人的专业能力的问题,还有你合作的能力。在这点尤其是美国大部分院校都蛮注重你的合作经历的。

申请面试

拒绝套话

08

 申请中突出的特质 

A:

目前拿到了NYU的IDM/哥大的ITM/CMU的ETC,感觉他们三个可能看中的点不那么的一样。但我知道CMU为什么录我,是因为我的确蛮合适的。当时申请的时候就感觉这个项目很合适我。

CMU录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集和简历里面展现出来的过去做过什么。我觉得CMU需要你是有潜质的,不论是在本科也好,在工作中也好,积累过的专业的经验。类似于我是有做过游戏项目的,我有一点点编程背景。虽然我主要都在讲,我是一个审美很好的人,我会用这些软件,但是我认为CMU是蛮在意你是一个具备各种各样思维的人,他们对对专业素养要求特别高,比如说编程、画画、各种多媒体的使用等。

申请还是蛮玄学的,很多项目有很明显的偏好。即使你在其他的方面没有那么有竞争力,但是只要这个偏好,你达到他的点上了,他就会希望给你一个机会,也有可能你这个点没达到你再好,他也会觉得你不适合这个项目吧。

我觉得CMU有个重要的点,会希望你的项目里面是有团队合作的,他甚至是要求你在团队合作指出你干了什么。因为CMU是有面试的,而我是一个支持所有人能早面你就早面的。整个面试过程,他没有在考验你的专业素养,主要在了解的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更类似于你的personality和你在团队当中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他只是想知道who are you?你会在学校里干点什么?更多的是希望你的调性跟他们学校是匹配的。

比如说我就非常直接的告诉了面试老师,我是个很容易容易分心的、思维非常发散的人。在面试的时候会问你认为你的缺点是什么?因为面试为了去证明你的个性足以支撑你在那里学习和合作,所以我不太推荐同学们进行一些套话。人都是有缺点的,而这个缺点它不会成为一个校或者说项目不要你的理由,相反,如果你能很好的解释你是怎么克服这个缺点,或者说你是怎么让这个缺点不影响到你的工作。毕竟你在之前已经向他证明了,从专业上你能够qualify他们。

 - 导师寄语 - 

YaYa老师

伦敦艺术大学 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

Yes Design Founder

硕士毕业于英国伦艺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毕业作品被学校收藏。有多年互联网产品与设计咨询经验,服务全球500强客户。全球名校录取并带奖学金纪录。创同一申请季,英美院校娱乐、交互、工业、服务设计top1研究生同时录取纪录;美国院校语言未达标破格录取纪录。

曾多次获得红点等多项国际设计大奖,也指导学生获得红点奖、IF奖、戴森金奖、UXPA一等奖等海内外比赛大奖。擅长跨学科研究和设计创新研究,教学经验丰富。指导学生获得MIT、哈佛、哥大、宾大、CMU、布朗、南加大、罗德岛、ACCD、NYU、RCA、UAL、米兰理工、Delft等欧美顶尖艺术院校和综合院校offer。

- 寄语:

Lin同学真的是个人人都会很喜欢的姑娘,还记得面对面在黑暗里聊学校聊专业的画面就想笑。回顾这一路走来,也幸运Yes团队带着拖延症的小Lin一起搞定了所有哈哈哈。但实际在很多时候和ddl之前,Lin还是很配合的,主动性也被push了出来。申请其实是需要学生有很强执行力配合专业团队的,最后好的结果都是学生和我们一起努力得来的!我不觉得每个学生的成功都是靠的我们老师单方面的努力。

选择自己喜欢的media方向,明确自己的兴趣点,目标明确。希望去cmu“苦寒内卷之地”好好加油😆!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帮手!

艺术留学申请一站式服务

 Yes Design Studio 

* 添加小yeah(Angela988L) 助力申请~

YES DESIGN致力于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的知识教育。核心团队均为具备国际设计视野的多国艺术名校海归,来自梦校哈佛、帝国理工、CMU、宾大、ACCD、RISD、RCA、UAL、UCL、NYU、荷兰代尔夫特、芬兰阿尔托、意大利米理等,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与教学实践,为各行各业的头部领军人物;覆盖学科广,专业能力强,授课模式新。

YES成立至今,坚持不断的教学创新,为全球名校和名企源源不断输送设计人才。同时也是集成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前瞻跨学科课题研究、全球行业内导师团队的平台。与全球顶级名校同步打造符合最前沿设计趋势的国际化课程体系;追踪全球创新设计,注重跨学科思维培养,坚持无距离感互动教学体验。针对不同背景不同专业能力的学员量身定制课程,保证跨专业零基础能够快速起步;顶级导师优中选优,教研组&教学组双管齐下,全程动态化多维跟踪辅导。

想了解更多

留学院校申请及作品集相关内容

欢迎扫码添加小Yeah咨询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