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艺双馨的“武生泰斗”杨小楼

 新用户7011Snfr 2024-05-13 发布于山东

德艺双馨的武生泰斗杨小楼

吕铭康

杨小楼

记得2004年“五一”过后不久,那时肆虐的“非典”刚刚偃旗息鼓,我奉命到京城采访一些文化名人。由于之前在北京西城的一个京剧票房揭幕,我随朋友前去庆贺,有幸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著名医学生理学家,而且还是当今最有威望的京剧研究家刘曾复老先生。当时,他一展歌喉后,我连忙自我介绍,双方互留了电话。其间,我们通过几次电话,但意犹未尽。这次就请北京的年轻朋友娄悦带我登门拜访刘曾复。进门不久,刘老就请我到他里屋,弯腰看他床下的电视机,打开了一段录像《挑华车》,我说像是杨小楼。他立即诡秘地说:这确实来之不易。是一个电影厂的朋友录给他的。我们的话题就从杨小楼谈起了。刘曾复强调,人品要比戏品重要,而杨小楼是德艺双馨。他说,无论是赈灾募捐,还是扶贫救难,凡有义务戏演出,均少不了杨小楼。他的爱国忧民之心,常渗透在他所表演的剧目中。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占据了东北。小楼用他独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一腔愤慨。他集中人马,排演《甘宁百骑劫魏营》,并在1934年的天津春和大戏院上演。小楼饰演的大将甘宁,威风凛凛,在劫营之前,面对众位将士,慷慨陈词,以京剧武戏特有的英武与铿锵,展现了真英雄折剑黄沙、裹尸而还的爱国壮志。真正想要表达的就是∶通过这部戏,让当时的四万万同胞,感受到的都是英雄之气的强大感召刘老还告诉我:1936年春,北平尚未沦陷,但京东通县已属日寇所组织的汉奸政权所辖。伪冀东长官殷汝耕为过生日举办堂会,派人进城邀请京剧各行当名角儿,名单之上自然少不了杨小楼。来人提出只要杨小楼肯出演,尽管开价,要多少钱都给,遭到杨小楼的严词拒绝。但中间人赵某,已私自将包银收下,得知此事没敢露面,来人见无法交差,就让杨的外甥刘宗杨顶替演出《龙凤呈祥》中的赵云。后来梅兰芳返京时得知此事,对杨深感敬佩,并亲自到笤帚胡同登门看望,劝杨说:“您不如趁早也往南方挪一挪。”杨回说:“谢谢你的好意,我这么大岁数了,躲到哪儿去好?我就是装病不唱,也能混到死!”听后感慨万千……

杨小楼

杨小楼《挑华车》

杨小楼(18781938名三元安徽怀宁人。幼入小荣椿科班学。十七岁出科,在洋、津两地搭班,充当配角。24岁搭入宝胜和班。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班,声誉鹊起。当时,他是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京剧,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列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场派特点。

杨小楼杨月楼之子,幼时入小荣椿科班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十六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后发愤用功,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并拜俞菊笙为师,技艺渐进。24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名声渐起。后成为同庆班挑大梁的武生演员。29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赏识。

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融合、继承了杨月楼、俞菊笙、杨隆寿、谭鑫培、张淇林诸家武生艺术的精粹,又重点吸收南派夏奎章、王鸿寿和其他行当的表演艺术,打下武生表演技艺的全面基础,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

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虽不以大段唱工见长,但无论散板、摇板、流水板及曲牌、引子,歌来均富特色。其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他很讲究音韵之美,故演唱韵味极浓,《骆马湖》《连环套》《长坂坡》《战冀州》《霸王别姬》《挑华车》等剧的唱段都是杨派名唱。

他的念白尖团分明,感情真挚饱满,处处吻合剧情与人物的特定性格,侧重于英武脆爽,善于以似断实续的粘连念法加强舞台气氛,并善在叹词之后点断念白,别具风采。

他的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因此,他的长靠戏《长坂坡》《挑车》《铁笼山》,箭衣戏《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短打戏《连环套》《骆马湖》《安天会》,昆曲戏《夜奔》《宁武关》《麒麟阁》,老生戏《法门寺》《四郎探母》《战太平》,无一不精。晚期他还排演了《野猪林》《康郎山》等戏。

他对于前人武生艺术所做的发展主要在于刻画人物细腻,一切表现手段都严格服从于剧情和人物的需要,一腔一字,一招一式都带出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尽管开打矫捷轻健却不卖弄,不炫耀,因此一直被认为是发扬武戏文唱原则的典范。

梅兰芳、杨小楼《霸王别姬》

1922年2月15日《顺天时报》

杨小楼和梅兰芳合作的《霸王别姬》不仅成为了梅兰芳优秀代表剧目之一,也成为了杨小楼的“传世之作”。1922215,《霸王别姬》在第一舞台正式公演,其中杨小楼饰项羽,梅兰芳饰虞姬当时,杨小楼是最优秀的武生,梅兰芳是最优秀的青衣,这两位京剧大师的合作令观众赞叹不已。此后他们在合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彼此的合作也越来越好,他们将《霸王别姬》唱到上海,场场爆满,盛况空前从上海回北京后,他们各自组班演出,一旦碰到可以合作的机会,他们多数还是会演《霸王别姬》。杨小楼近60岁的时候曾对别人说,自己和别人唱戏中感觉卯不上劲,但是和梅兰芳唱的时候他觉得很有劲,这股子劲哪来的杨小楼也说不清楚。据说,杨小楼与梅兰芳自幼同院居住,梅兰芳幼年时上私塾,因受同学欺负不敢上学,伯父梅雨田打他,他也不去。杨小楼劝梅雨田:你越打他,他越怕,待我来哄他去吧。"杨小楼就这样背着梅兰芳去上学,可是到了胡同口,梅兰芳还是不肯进去。杨小楼没办法,又背着他绕了一大圈,梅兰芳才肯进去念书。

杨小楼、梅兰芳《截江夺斗》

杨小楼的代表剧目有《长坂坡》《挑华车》《铁笼山》,箭衣戏《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短打戏《连环套》《骆马湖》《安天会》,昆曲戏《夜奔》《宁武关》《麒麟阁》,老生戏《法门寺》《四郎探母》《战太平》等。

杨派武生传人有孙毓堃、刘宗杨、高盛麟、沈华轩、周瑞安等。此外,李万春、李少春、王金璐、厉慧良等亦皆宗法杨派。

1937年国破家亡,人到暮年的小楼,再次披挂演出。他在第一舞台与郝寿臣,合作出演《九伐中原》。剧中,姜维到了生命的穷途,念道:四十五万铁甲雄兵,只剩下十人五骑姜维此时是英雄末路,他眼见蜀汉江山易主,唱念之中口吐鲜血,涕泪交流。殊途同归,此时抱病登台的小楼,也咳出鲜血……     

  1938214日,杨小楼逝于北平。那一天,恰逢农历正月十五。的六十春秋,付诸历史,只叹一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024-5-13 青岛 夹缝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