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大家课徒稿 ║ 何加林

 涤砚堂 2024-05-13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何加林 He Jialin

浙江杭州人。

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原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天津美院特聘教授,河北美院特聘教授。

课徒稿

图片

五笔:黄宾虹之论也,平、圆、留、重、变是也。平着,心平,气平,执笔运笔沉着而不滞,笔与纸高度始终如一、锁住肘腕,均力运笔即可。留者,积点成线,笔笔送到,痛快沉着即可。圆者,中锋用笔,起承转合,皆以腕转锋,不可使偏即可。重者欲上还下,欲下还上。欲下还上者如高山坠石,笔出雄厚。欲上还下者如春蚕吐丝,笔走细秀如游丝。变者,虽笔笔中锋,当转折处偶用侧势,使笔或粗或细,或立或卧,变化有致,尽需在平圆留重之基础上求其变也。

七墨:黄宾虹之论也。浓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破墨法,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是也。运墨皆有笔出。故笔法在先,墨法在后,可避墨猪。

浓墨法:以浓墨写出时有精神。

淡墨法:以淡墨写之常有淡雅之意。

破墨法:以浓破淡,画面有层次丰富之感。以淡破浓,画面有厚润之感。

泼墨法:以泼墨之法画之有天然幻化之功效。

渍墨法:以渍墨法写之有浑朦之气。

焦墨法:以渴笔写焦墨法有苍茫气象。

宿墨法:以宿墨法写出有古拙之意。

图片

笔意:乃用笔时意念先于笔也,欲左还右,欲上还下,欲勾先勒,方圆曲直,一波三折是也。非以笔随便划一线耳。其单笔时,线如活龙,沉着痛快而富有弹性,双笔时,遥相呼应,左右踢让,谓之勾斫,勾勒。

笔性:乃运笔时所表现出线条之个性,笔与画者,多年性情之彰显有关,乃多年经验之积累转化或外显之笔状耳。

图片

笔力:六法中,所谓骨法用笔者,黄宾虹笔中之重也,皆需内力外显,外力内收,疾徐有致矣。

笔势:古人云,气韵生动并非云烟雾霭,皆因笔笔生发而生万千笔气,始出生动之态也。其微始于勾勒,宏现于勾勒,乃相互踢让致相互顾盼之生发所得气象,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即奏变幻有致耳。

图片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于中段山峦起伏,丘壑跌宕,山脉转折甚具变化,常有磊石横于坡上颇具形式之美,此先生观察生活致精微处。

此处皴线以洒脱疾爽一气呵就耳。
山脉转承须环环相扣此其山水最紧要处是也。
远山叠线与墨交融甚是明丽。
矾头应生动。

图片

子久山石取法董巨,披麻处一波三折,繁简呼应山石之结构,层层递进,阴阳向背间枯湿变化虚实互生。

山石之中常有一波三折跳动,须相当功力难以写出。

图片

皴线宜一波三折,渴中见润,杂木宜重笔写出。

图片

云林山水笔简意醇,其山石形整而笔虚,有温玉之美感。笔法关仝轻盈爽劲,绵里藏针,卧笔中锋曰折带皴,最是难画。

图片

拖泥带水之妙贵在浓淡互溶,干湿相间耳,郭河阳早春图有此卷云皴法生动有致,笔精墨妙别具一格也。

此处以卧笔中锋之淡墨画出。

图片

此董其昌葑溪仿古图之山石法从董源居然僧及王蒙处生出。

笔线一波三折中须气贯连绵,浓淡相融。

图片

僧巨然之秋山问道图之峰顶。苔点如鹤琢为上。

巨然山石法从董源以长披麻之皴见长厚润平实间以矾头提神,空灵虚濛,此最是见功力处。

皴线干实沉稳润中见渴为佳。

图片

杂树俯仰拾得,最具姿态,干曲中有直,双线交错,一波三折,乃大痴山人之潇洒之处耳。

笔线宜柔中见刚矣。

错落而不失其形最是难得。

图片

子久之树势如屈铁之状,浓线破淡线互为交错十分随意。

点也似蜻蜓点水,力透纸背也。

图片

此倪瓒容膝斋图之树法,干苍润厚泽,虚实互融,勾线处沉稳而宜凝练。

图片

图片

水墨人物画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