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晓明 :方根喜——波涛万里写忠诚

 大河文学 2024-05-13 发布于河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

方根喜——波涛万里写忠诚


文/王晓明  

站在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的泽口村向南眺望,不远处一排绿色山峦托举起九朵巨大的莲花,引得幼小的方根喜总爱站在村口,痴痴地朝那座远近闻名的九峰山眺望。他看见父亲驾着一具洁白的伞花自天而降,就落在那朵最大的莲花上。父亲曾经是新中国首批空降兵,开国大典时受阅部队伞兵方队一员。他想长大后也要像父亲一样飞向蔚蓝,1976年他梦想成真,不过不是飞向天空,而是踏入另一片同样迷人的蔚蓝,成为一名光荣的水兵。

从那以后从海军到海监再到海警,方根喜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蓝色的海洋上驰骋。曾经六次参加南极、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山站”建站及越冬任务,多次去钓鱼岛、黄岩岛等海域执法执勤,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航迹遍布全世界各个大洋。如今退休在家,他眼前仍会不时闪现出那些白色的浪花,飞翔的海鸥,那些难以忘怀的航程,以及波峰浪尖上剑拔弩张的往事。 


六上南极升国旗


记忆里最难忘却的,是南极那片冰封雪盖遥远的大陆,那儿的冰川雪地和企鹅、象海豹。从1986年到1991年,方根喜曾经六次作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一员,搭乘“极地”号科学考察船前去完成“中山站”建站和留守任务,期间他担任报务主任。尤其作为“中山站”越冬留守人员,从离开祖国到返回,方根喜共经历了18个月漫长难熬的海上航行、极地极昼、极夜和极寒。

影响中最深刻的一次,是1988年随船去南极建站,那真是一次险关重重,凶险处处的危途。几乎每天都会面临新的风险,每天都要闯过新的难关,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记得刚刚驶入南极冰区,巨大的凶险立刻扑面而来。随着浮冰剧烈撞击,考察船船艏吃水线上方被撕开一个约一米见方的破洞,海水立即涌了进来。当时担任编队指挥长的,是新四军出身,历经百战的陈德鸿海军少将,他临危不惧,立刻下令停船检查,全力抢修。作为船上报务主任,方根喜立即按照指令,及时迅速准确地发报向国内汇报险情,随时保证联络畅通。

由于担负的是南极大陆建站任务,因此船上搭载的全是些精兵强将,各路精英人才。他们立刻搭跳板下去检查险情,运用电气焊等手段封堵漏洞,有惊无险度过了第一个难关。

一波刚平,一个更大的风险接踵而至。距离南极大陆还有约200米的时候,眼前全是厚厚的冰层,船只根本没法靠近,建站所需的那些大型器械也无法卸载。就在大家紧张观察筹划时,突然附近一排几十米高的冰川崩落。霎那间天崩地裂,一排排巨浪挟带巨大浮冰向考察船冲撞过来,排水量16000吨重的考察船此时就像个小小罐头盒,在风浪和巨响中簸波飘摇,随时可能被挤撞倾覆。船上的紧张气氛此时达到极点,许多人脸色不由发白了。方根喜立即按照职责,把电台调至可以发送“S0S ”国际求救信号的状态,然后冲上指挥舱向指挥员报告,确保随时沟通与北京和各方面的联络。

这样的状况维持了好一阵子,海面渐渐平稳下来,船的前方还奇迹般出现了一条水路。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立即开船,靠近可靠的冰层后,立刻以最快速度卸载建站所需的所有机械、物资和人员。然后全船人员三班倒,人休息机械不休,以最快速度完成建站工程。这段时间方根喜和另一个北京来的专家配合默契,上岸负责安装卫星通信和短波无线电设备,一个星期后完成了全部安装调试任务。

“中山站”建成之后,临时决定要留下一批人越冬值守,需要在两个报务人员中留下一人。方根喜立即提出他是干部,应该留下。但因为船队返航途经澳大利亚时,需要用外语与澳方沟通,领导考虑方根喜外语比较好,决定他随船返航,另一个年轻同志留下。方根喜虽然服从了命令,但心里却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在南极完成一次越冬任务。

1991年这个梦想实现,他成为南极“中山站”越冬值守人员之一,主要负责与各方的沟通,上令下达,下情上报通信联络任务,还负责与澳大利亚“戴维斯”科学考察站一天四次的电讯沟通,传递当地气象资料。

南极的冬夜号称“极夜”,天空24小时全是一片漆黑,只有厚厚的冰雪反光会带来一丝淡淡的光亮,耳边充斥着的,全是肆虐风雪的狂啸怒吼。气温常常降到零下50度左右,人员根本没法外出。

中山站越冬建筑主要有科学栋、气象栋、通信栋、生活栋、发电栋等,各栋之间间隔大约在50至60米。方根喜独自一人在电信栋值班,随时确保通信联络畅通无阻,压力就像南极厚厚的冰盖一样沉重。要去其他栋室,许多时候只能在风雪中,拉着连接各栋建筑鸡蛋一般粗细的麻绳,一步一挪地过去。幸好上级考虑比较周到,站内生活设施配套不错,有乒乓桌等健身器材,还有图书室、录像室等。为了排遣寂寞思念,领导规定所有留守人员必须每天读书学习,每周写读书笔记,节假日或紧急情况时,才可以和国内家属电信沟通。为他们驱散寂寞的,还有突然闪现出的极光,这种大自然的奇迹往往不期而至,接二连三闪亮在天边,五颜六色地美不胜收,比家乡节日里升起的烟火更加美丽。

南极的冬日也有突然放晴的时候,这时候经过周密计划筹措,大家也会集体外出执行考察任务,或者去附近几十公里方圆内国外的考察站同行处拜访交流,偶尔还会去看看可爱的企鹅与象海豹。不过那可绝对不是寻常的休闲娱乐,同样要处处小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绝境。

一天全体值守人员按批次分乘极地履带车外出,那是一个南极冬天极少有的阳光灿烂日子。行驶中前方有时会出现一道十几公分宽的冰裂缝,履带车加足马力可以冲过去。一连驶过几道这样的冰缝后,大家都有些松懈下来。突然车身一抖,后半段车身陷入一道长长的冰裂缝,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幸好驾驶员的经验十分丰富,紧急关头猛踩油门,全速冲上陡坡脱离险境。当车辆在安全冰盖上停稳之后,许多人都不由匍匐在地,打心眼里默默地感谢上苍。因为那陡直的裂缝下面就是万丈冰雪的深渊,一旦掉进去,绝不可能还有获救的希望。

还有一次站里派出六人,每两人一辆雪地摩托车,出发去南极冰盖大陆考察有无合适的冰上机场建造地点,返程路上暴风雪突然不期而至。南极的雪花可不像我们平常见到的那样浪漫温柔,那雪花根本不象是从天上飘下来的,而是在你的身边突然平地而起盘旋乱舞,周围立刻狂风大作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领队立刻用报话机通知另外两组原地待命,一定要等暴风雪过去,才能启程回站。方根喜和领导俩人在漫天风雪中匍匐等待,好一阵子天终于放晴,当他们起身准备驾车离开时差点吓晕了,因为旁边几公尺开外,就是一道漆黑的冰缝,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还有一次让他难忘的风暴遭遇,是在一次往返南极途中经过阿根廷德雷克海峡,要冲过著名的西风带时遇上的。海之天间狂风呼啸,巨浪滔天,一个突然而至的巨大排浪冲破船上直升飞机平台下面的伙房防水门,把所有存放的缆绳和不锈钢厨具全都冲刷进海里。指挥员当机立断立即下令停船,因为这些飘落的缆绳很有可能会卷进螺旋桨,导致船再也开不动,那就肯定会被风浪吞噬。船上命令全体船员,尤其是共产党员全都穿上救生衣,人拉着人,用最快速度把缆绳抢救上来并重新关好防水门。这时候风浪特别大,船的晃动幅度几乎达到了单向30多度,人根本就站不住。但每个共产党员都冲在最前面,方根喜也冲上了抢险第一线。大家齐心协力拼搏约半个小时,总算抢在第二排巨浪到来之前,把缆绳抢捞上船,重新关好防水门。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因素,在南极那些度日如年的日子里,七天一次升国旗,永远是全体留守人员的庄严庆典和盛大节日。每逢这时,大家都会穿戴整齐,在录音机放送的国歌声中昂首肃立,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敬礼。这时每个人心里都会心潮翻涌,仿佛又回到了国内,回到了亲人身边。

讲述到这里的时候,方根喜的眼眶突然潮湿了,几滴亮晶晶的泪珠夺眶而出。透过那晶莹泪珠,他仿佛又看到了那面在南极冰天雪地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执法巡逻钓鱼岛、黄岩岛

 

从南极回国之后,方根喜先登上海监船,后又登上海警舰船,几次担任海上编队指挥员,远赴与日本、菲律宾等有领土争议的钓鱼岛、黄岩岛等地执行执法巡查任务,几次面对美国等国的庞大航空母舰编队,还有其他国家的舰队舰艇。常常是他们的执法船在前面行驶,前后左右都有其他国家的军舰,或军用考察船追踪拦截,最近的时候距离只有百来米,双方人员的表情,武器装备都看得一清二楚。剑拔弩张时,双方的舰船会穿梭行驶,互相缠斗在一起,有几次还差点发生激烈冲撞,随时可能发生船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每次出发执行这样重大的海上任务,方根喜和艇员都会列队面对船上的国旗,向祖国和人民庄严宣誓,哪怕牺牲个人生命,也要不辱使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2005年,方根喜担任海上执法指挥员,带领两艘海监舰船去钓鱼岛执行任务。刚驶近钓鱼岛附近,日本保安厅的舰船就迎面上来拦截。但我方执法船坚定地保持航向不变,日方见拦截不成,又紧紧跟在他们后面,妄图施行驱赶。方根喜指挥舰船不受干扰,按照既定航线从容行驶。完全体现了上级赋予的"显示存在,体现管辖,确保安全"的指令。并且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完成监视、取证等巡逻任务,及时把情况报送给中央。

2012年四、五月份,南海黄岩岛事件爆发。当时方根喜正好收到老家电报,说父亲病危,要他立刻回汤溪探视。接报后他立刻请好假,让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先赶去金华,他和爱人也买好车票,准备第二天一早返金探望。就在动身的前一天晩上,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说是经过反复考虑,要方根喜担任此次执法的编队领队,第二天启航赶赴南海黄岩岛执行任务。此刻他心里牵挂病危的老父亲,但更知道中国自古以来那句老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怎么能只顾自己“小家”而不顾“大家”呢?于是方根喜立刻表示坚决执行任务,不回金华了。于是第二天一早,他便把妻子送上回金华的火车,然后调转车头立刻赶到码头,登上了出发的船队。

经过几天夜以继日的远航,执法舰船驶近了黄岩岛海域,收到的指令是“立即控制黄岩岛,封锁泻湖口,确保我海军测量人员的安全”。船队靠近黄岩岛时,当地的民兵船队立刻迎上来,警民同仇敌忾,协力同心完成守岛任务。这个期间菲律宾舰船经常前来冲关,都被我方舰船毫不客气地赶了回去。

第一阶段任务完成之后,上级通知方根喜在船队返航,途经广州黄埔港码头时可以离船回金华探视。可是刚走下码头,他就收到了父亲逝世的消息,心里顿时痛如刀绞,但让他深感欣慰的,是单位给予的极大关心,专门派一名科长前去协助他夫人料理后事。婺城区有关部门也专门送来花圈,给予特殊照顾。当方根喜回到家,在父亲坟前深深跪下的时候,心里默默祷念,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九泉之下的父亲,一定会谅解他的。

2016年5月到八月,南海更是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这期间方根喜又作为前进指挥所政工组组长,海上编队副指挥员,政委,带领六艘海警舰船南下赴黄岩岛执法巡行四个月。第二年6月,又受命带领四艘海警舰船南下南海海域,再次执行国家下达的重要任务。

在这几次巡逻过程中,方根喜亲眼目睹了我国海军强大的阵容,先进的战斗舰艇,不由回忆起一次遥远的往事。那是在1979年他担任舰船报务班长期间,第一次随船参与重大海上任务,全程对迫近我海域的原苏联“明斯克号”航母编队进行跟踪监视。当时的来往电报数量巨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当时的电器设备却十分简陋,发报用的还是老式按键式莫尔斯码。方根喜日夜执勤,带领部门同事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个人荣立三等功。当时的汤溪区人武部还敲锣打鼓,把大红喜报送到他家里,让父母感到十分光荣。  

就在那一次,方根喜目睹了现代航空母舰编队雄壮的阵容和气势,心里暗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家的海军也能有自己的航母战斗群,那该多好啊。可是这次在黄岩岛,他就目睹了我方海军舰队威武的阵容、强大的气势,心里感到无比自豪与幸福。

几十年风浪征程,祖国给予方根喜许多荣誉和奖励,他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12年获得“全国海洋维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被中国海警局授予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参加“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上安保任务,又因成绩优异,被中国海警局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如今方根喜已经退休安度晚年,但回望四十多年航海生涯,他仍然感觉意味无穷。因为海洋让他懂得了祖国的至高无上;懂得了人类必须敬畏天地,善待大自然。一句话,是航海让方根喜懂得了生命真正的意义,实现了人生最高的理想与价值。



作者简介

王晓明,男,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协等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散文专集等20部约350万字。作品荣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创作一等奖等,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读者》等选载转载。先后担任金华市文联主席,市文化局长等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