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代(货物运输代理)公司工作总结

 Bolo_an 2024-05-13 发布于重庆

//

這是第N個故事

也是第1次遇見你

//

出于种种原因,在去年我入职了一家“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从此开启了一段不同以往的生活——这种体验感觉很奇妙,让我明白自己还活着。直至今日,满打满算快要六个月了,我做出了下一个选择,既是一段旧生活的结束,也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过去的这段生活做个小结,以文字的方式简略记录我的经历——如同一份“启封的秘籍”供后来者所参考,如果真有人幸运地读到这些。

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我常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能够养一些闲人、懒人那是再好不过,不去工作大家也能幸福美满的生活,我幻想的理想社会应当如此。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作为生物有自己的思想,先入为主地认为人就要工作是片面的,不工作能活着,肆意地活着,是自由。而在这个现实世界,这样想法的人恐怕很多,真正能达到这一点的却很少。世界是平衡的,当我们舒适地享受一些事物,也必将付出痛苦的代价——以传统的观点来看,我们爱讲“因果循环”“多劳多得”,因此,坐享其成是不能的。

简而言之,在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下,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工作。好比远古时期的智人去捕猎。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那么多种工作,对应到个人,我们又怎么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呢?如果有人察觉到自己的天赋,在运动场、电竞室、考场等地方大放异彩那是再好不过。可惜的是,人太多,从我这一代人出生就开始了培养与筛选——考试,中考,高考,在学校的日子教会了我们很多常识,包括与同龄人的怎样相处,去理解亲情、友情、爱情,想方设法地完善人格,直到下一场考试,在纸业上、电子屏幕上选择,决定我们的专业,下一步的方向……

有人会觉得这理所当然,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在我看来,多少有些残忍,特别是对于个人所处的环境能接收到的信息差过大时,选择通往地狱。那些热门的高校、专业受人青睐,因为它被很多人证明是有价值的,热。以后来者眼光来看,零几年从事建筑行业,一几年从事互联网行业,二几年从事医疗行业,可能是“正确”的选择,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问题在于,当我处于选择的路口时,谁能帮我呢?父母?前辈?老师?或许多年后,我会说:“这就是命吧。”

这么说,并不是抱怨也非憎恨,是我对于生活的理解,所有至今的都是属于我的生活。

货代公司——很好理解,就是替客户将货物送到收货人手中。一入职,我就有一个疑惑,客户傻么?为什么要选择货代公司而不是那些四通一达众所周知的大物流公司?其实这个问题很笨,答案也很简单,无外乎钱,谁会和钱过意不去?去选择同等条件下贵的?在排除掉信息差的前提下。

整个公司运转的逻辑如下:首先,由销售端去谈客户,提供报价服务;之后,如果谈下了订单,下一步就是合作——这个过程真的很简单,用大白话讲,就是将货物顺利送到收货人手中,客户会提供货物信息、收货人信息,公司提供报价、时效;第三步,执行操作,从发货方接手货物,通过“调度”“路由安排”,在时效范围内送达收货人手中,“签回单”,反馈给发货方“已签收”。整个流程大抵是这样。

在我去做这份工作前,我是理解不了这些的,那是一团看不透的浓雾;参与其中,与客户、收货人、供应沟通,我也就了解了其中的门道。

平心而论,我觉得这很low,低端。我所在的公司主营业务叫“OP”,别管这些英文缩写,四个字解释:国际业务。OP相对来说是整个公司内最赚钱的,门槛相对来说比较高,需要直接与外国人口语沟通,对接的都是需要国际贸易类服务的公司,需要“清关”“出口”“报关”什么的,我待的并不是这个部门,了解不是很深刻。

我所在的部门叫”CS”,四个字解释:冷链业务。和我上面提到的运转不同点在于冷链,对于温度是有要求的,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温度可控,在一定范围内:2~8℃;15~30℃;-15~-25℃……如何在运输的过程中保证整个温度可控且可追踪?这似乎比较有技术含量、门槛,解决方案也不难、初中生就能理解,用保温箱。

冷链业务是个包含很大的领域——这么说不完全正确,最近整个冷链市场行情下跌,早不如疫情时期。冻猪肉、水产、鲜花都属于冷链方面,我所在的公司只针对其中一个细分领域:医药。客户大部分都是医药公司,收货方大多是医院、大学、实验室……而运输的货物则是:美容试剂、临床医药。据我了解,整个部门是在疫情期间成长起来的,运输了很多检测试剂,时势所至,如今疫情已过,虽然还是有稳定的几家合作大客户,收入远不如前,十几个人的团队——客服——处理全国的业务。

话说回来,用保温箱去解决温控问题,也是因为运输的货物都是小体量的,一盒一盒的药、试剂管,本身并不是很大的货物。所以用保温箱来解决。保温箱用得最多的型号是68L,里面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放六块“冰排”。冰排是一种需要预处理的东西,可以理解为在一块扁薄的方块内充入一种液体试剂,预处理后放入保温箱,在整个过程中维持温度。

如果在运输过程因为意外发生了超温该怎么办呢?

在收货人接收货物时,如果对方要求严格是需要现场导出整个过程的温度数据的。常规条件下,这是做不了假的,带有定位装置的温度计可以现场导出温度。一旦发生超温怎么办?这算是一个黑料——并不会告诉收货人超温,事后在内部会“严格”查找原因,但不会向发货方、收货方透露。客服们会提前组织好话术,告诉收货人因为某些原因不支持现场导出温度,但可以后台发温度数据给对方,而后台是可以修改温度数据的,将原本超温的温度数据修改到合适的范围内瞒天过海……一个不透明的黑匣子。

通常情况,整个部门的“大脑”在办公室,也就是客服们,客服接收到发货人的发货信息,在公司内部系统(如果说唯一有高门槛的可能就是公司的内部系统,整个公司的操作都在上面记录留痕)开单,通知“操作部”派司机去相应的地点取货,或是带回仓库,或是直接发出(铁路,航空,汽运),其中有中转,送到各地代理(小型物流公司、个人)手中,让代理帮忙派送,在合适的时间内送达收货人手中。

整个流程下来,很好理解整个公司怎么运转的,主要分为三大板块:销售、客服、操作。

销售,公司最大的客户就是某总谈下来的客户,对于其中细节不得而知,私以为是人脉关系的变现。

客服,也就是每日坐在办公室内发送各种“指令”给操作的幕后指挥,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少数一两个男性。我做了一个月的客服。

操作,被人们叫做“师傅”的人,会开车,把货物从一个地点送到另一个地点。

在这行的潜规则,“尊贵”点的人叫“老师”;“低等”点的人叫“师傅”。

整个公司由销售、客服、操作组成,至于其它都是锦上添花,比如负责系统维护的“IT”部,一共两人,负责质量的“QA”部、一共三人;行政人事部、财务部也是为三大部门服务。在熟知了整个公司的构成和运转流程后,我心里是落寞的,偏执地讲,我最痛恨做的事就是销售和客服,更不可能去做送货的师傅,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我以“管培生”的身份入职的,一同入职的还有另三人;整个公司除“管培生”职位外的招牌要求学历限制为大专,如此我也就理解了我与什么层次的人公事,高傲地讲,我又如何落得这般田地?属于是“阶级”的滑落。一同入职另三人:一人是海外水硕的富二代,一人是被我们戏谑称为“精英”的沪漂,一人是在父辈支持下已经买车买房的躺平男。

我们每个人都有离开的时候,只是先后问题。富二代和精英已经走了,我也将离开,躺平男在另一处分公司成了客服。这是我们四人现阶段的完结。

富二代和我说:“早点走吧,我可不想成为客服——这会污了我的简历。”精英在离开的前一天和说:“我走了,你加油!”我们意外地相聚、不出意料地相离。糊涂地认识到了一些东西后也该迎来改变了。

管培生进入公司最开始轮岗,我去了偏远的郊区仓库,每日来回通勤两小时,还好和富二代一路,早晨蹭他打的滴滴,晚上回来AA;搞笑地讲,某总想要我和富二代两个人解决仓库管理混乱的问题,他们工作几十年的人都解决不了,怎指望我们两个新人?混乱还不是人执行不到位,倘若每人都把仓库当作家不是工作那也好些。仓库轮岗完后富二代就离开了,某总把我们俩定在了”PS”部门,一个闻所未闻的职位,四个字解释:问题解决,哪儿有问题就需要我们去哪儿解决,富二代开玩笑说,那还不是管培生吗,根本没有我们的职位。他走后就我一人担任起整个部门,挺好笑的,在企业微信单独一列,精英则去了人事部,躺平男去分公司办公当客服躺平。我到CS办公室和他们一起办公,首先处理的就是供应商合同缺失问题。

还有一个值得讲的点,货代公司就像一个二道贩子,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物流资源的整合”,用比大物流公司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获得订单,供应商多是指:铁路、汽运、航空等干线路由合作伙伴,全国各地的派送代理,简而言之都是送货的。为了规范合作管理,需要合同进行约束,为日后扯皮留下证据,每个月对他们进行考核打分,选择是否优化或继续合作——其实这整个工作都很假大空,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有用”,无外乎打电话沟通,让对方跟公司签合同,再把合同寄过去签字盖章,寄回来留档,用excel整理各类信息……

有的供应商办事利索,不用太多指示心领神会;有的供应商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既成事实都比较难以改变。过了两个月,CS部门,办公室唯一的男性客服离职了,由我临时接手他的工作开始了客服之路。

为什么我讨厌客服工作呢?它就像是一个永远停不下来的轮胎滚在下坡路,不出意外它会一直滚下去,如堕轮回。今天发指令,明天发指令,后天仍旧发指令,只要在一天就会这么做,区别在于是否更加熟练,新员工不熟练,老员工熟练,记住了时效,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差别,让我绝望地感受不到变化!

此前,我也说过管培生的坑,公司需要你去哪儿你就去哪儿,由不得你选择,如今应征了这句话。

对于工作,我还是希望具备“创造性”,现实则是低端的工作只需要“机器人”,按部就班地接受指令执行。货代公司是一环扣一环的链条,再怎么改变也离不开“销售、客服、操作”三大板块,它们真的很低端(并无贬义),我讨厌这类工作。

再说点题外话,除开工作外的其它我与办公室的她们显得格格不入,她们点外卖出去聚餐吃辣条,我不吃、只想去吃点干净的家常便饭增肌;她们下午点奶茶咖啡,我不喝,只喝保温杯里的纯净水;她们闲聊抖音微博热点明星演唱会,我觉得很蠢、并不关心这些只想工作完回家做些什么,明天还得早起健身……我像一个不吃不喝的怪人独立于外部世界,不与人敞开心扉地交流成了我保守腼腆的态度。我只想着做好手里该死的客服工作早点下班。

水瓶座注定是要去追求自由和创造的。踩坑完毕,继续踩下一个坑,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丑陋地生存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