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今的新能源这么火,为啥这类纯电SUV却一直卖不动?

 一叶知秋6012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近两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已经摆脱了小众化、先锋化的标签,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普通消费者买车时考虑的情况。很多普罗大众的家庭,在家里添购新车或者置换新车的时候,开始认真考虑买新能源了。

但是我们会发现,当中有着非常大比例的一群持币待购的买家,主要考虑的是插电混动、增程式一类的可油可电的车型。而纯电车的增长速度反而有所放缓。其中有两个15-20万左右的细分市场,至今还是新能源还没有全面突破的:

一个是B级车,如今还是德系“34C”三强和迈腾/帕萨特、雅阁、凯美瑞等合资车的主阵地;

另一个,就是纯电的紧凑型SUV了。

如果你仔细看当前的销量排行榜的话,你会发现除了比亚迪宋Plus EV之外,能够实现热销的车型屈指可数,大众的ID.4双子星,已经是为数不多能够月销超过5000的车型了,这甚至还是靠着南北大众联手取得的成绩。可以说,如今15-20万的、能够取得热销,而且车型比较新,产品力相对不错的紧凑型纯电SUV车型并不多。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觉得,这和当前的用车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哪怕有了先进的电池、电驱和充电技术,当前电动车的充电等待时间依然难以和油车媲美;而买车的时候会选择15~20万左右的紧凑型SUV的买家,大多数还是希望把这款车当成自己家里的唯一用车的。那么他们就会对这台车有着更多的期望,以及更严苛的用车场景适应性的要求。然而每次充电最快也要花上半个多小时,便捷性上依然比不上纯燃油车或者插混、增程式车型,使用便捷性的受限,让他们对这类车型依然抱有很大的顾虑。

另一方面,这类车型如果想要卖好的话,就需要更多地卖到三四线地区的家庭,但是在这些地方的充电网络覆盖,并没有一二线城市那样全面。很多家庭依然需要考虑到自己周边补能不方便的问题。

同时,很多三四线地区的家庭,更多地受制于传统用车观念的影响,不会主动选择纯电车型。反而他们大多会觉得同价位依然买纯燃油的车型更加靠谱。就算是对新能源感兴趣,也只能选择知名的传统品牌的产品。

然而,当前15万以上的纯电SUV市场有着较大的空白,目前还没有过多的新车型涌入。你会发现,当前能够畅销的车型,几乎只有比亚迪的宋Plus EV一款,而且这款车本身也已经是三年前的车型了,同时也是一款“油改电”车型。除了它之外,近几年很少会有自主品牌在这个价位投放类似的大紧凑型SUV新车型。这也导致了大家在选车时备选项的匮乏。

所以在小迪看来,目前15-20万的紧凑型SUV,暂时还不是一个值得大家充分考虑的品类。往下,有元Plus、吉利银河E5这样相对比较小的入门SUV车型,满足日常短途代步的需要,而且性价比更高;

而20万左右甚至预算更高的准买家,则可以考虑像小鹏G6、智己LS6、宋L这样定位更高、性能和品质都更出色的中型SUV。它们既有比较好的续航表现、本身智能化、设计、品质等方面也能满足更高的需求,可以作为家庭里的主力用车,有更好的场景通用性。

但是如果恰巧你的预算,卡在16-18万左右的话,那么小迪的建议就是再等一等,或者可以看看同价位的国产插混车型;如果一定要纯电车的话,可以适当考虑一下智能化水平略低,但是质量和性价比同样不错的合资电车,譬如ID.4、别克E5,又或者是接受相对成熟的已有国产电动车,譬如宋Plus EV、深蓝S7 EV版等等。

大家又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欢迎积极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