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月西北行(七)包头、呼和浩特

 hsgzlgg 2024-05-13

4月14日早上乘火车离开银川,中午12:15分到达包头。

旅店就在火车站附近,安顿完毕,立即前往包头博物馆。这是我们参观的重点。

包头博物馆是一座以宝钢公司为主要出资方的专题性博物馆,展览包括历史、文物、科技、工艺等方面。在这里,可以了解包头的历史变迁、生产工艺和文化背景。

关于包头博物馆的详细内容,已在博物馆专题中作了详细介绍。下午4点参观完毕后,在旅店休息,出来七天,一直没睡午睡,今天,好好补一觉。晚上,也没出去,在旅店看电视。

15日,一早上,我出去跑步,看到一个稍麦店。“稍麦”古称“捎卖”,包头地区亦有”烧麦”、“稍美”等不同叫法,始于元代,明代称“纱帽”,清朝称为“鬼蓬头”,在中国南北方都有,其风味与制法各异。在江、浙、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

个头比湖北烧卖大多了。

观其形,晶莹透明;食其味,清香爽口,味浓不腻。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夹起来,垂垂如细囊。正宗羊肉!  

然后乘火车离开包头,中午到达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简称呼市。民国和建国初期称为归绥,是由归化城和绥远城合并而成,为绥远省省会。1954年,撤销改名为呼和浩特,蒙语意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起源于大窑文化。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遗址在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内)。呼和浩特是骑射的发详地,王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也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诏。

到达旅店,还没到入住时间,寄存行李后,前往大召寺。

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佛照青城。高约10米多,宽约18米多,为四柱三间七楼木质结构,虎殿顶,三重檐,飞檐翘角,五跳斗拱,琉璃瓦楼顶,各檐角悬挂凤铃,楼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吻咬脊,岔脊饰有吻兽。 明间主楼的匾额上,北面镌刻有“佛照青城” 4个汉字行书大字,南面用蒙文镌刻相同的内容。 两侧次间的门洞下,各立有一块高约3.5米的龟趺巨碑,碑上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关于大召寺建寺历史的碑文。 牌坊明间主楼匾额的左右两侧、上边和次间次楼的花板上,以及明间次间门楣上下额枋间的花板上,全部用镂空透雕技法雕刻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整座牌坊雄伟庄严、金碧辉煌,成为大召寺的标识性建筑。

其它三座牌坊除两侧无碑外,制式基本相同。

“灵泉泻玉”牌坊。  


明清遗韵、

丰州胜境

广场正中是阿拉坦汗像。只见他身穿战袍,项戴佛珠,脚踩莲花,他是成吉思汗的17世孙,阿拉坦汗。他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开展明蒙贸易往来,使蒙古族经济和文化得到改善。是他主持修建了大召寺。人们为了纪念他而铸成这尊雕像。

  

大召寺的山门有三个门,也被人们叫做三门,中间门上书“无量寺”。这道门叫做空门,佛家常说的遁入空门是说的这道门。左右两边分别叫做无作门和无相门。

右边山门的屋檐下悬有“九边第一泉”的名匾。九边第一泉,九边指的是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的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九边第一泉”匾文,由呼和浩特三大商号(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之一大盛魁的账房先生、山西榆次人王用桢所书写。王用桢是清朝时期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九边第一泉”是指大召前的玉泉井,相传康熙皇帝为平息蒙古卫拉特部噶尔丹之乱,凯旋路过大召,马蹄踏地,有泉涌出。碑文记载:泉水其性轻而清,其味甘而美。

大召寺的建筑风格独特,汉藏结合,总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包括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路有菩萨殿、玉佛殿、弥勒佛殿(现为大乐殿),而西路有乃春殿、藏经阁、大白伞盖佛殿(现为庇佑殿),以及公中仓佛殿(现为办公区)。

先看中路

钟鼓楼对称地位于山门内两侧,为寺庙增添了一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天王殿

匾额:“虚往实归”,汉字成语,拼音是xū wǎng shí guī,意思是无所知而往,有所得而归。出自《庄子·德充符》。

殿前一尊俊马雕塑

供奉的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菩提过殿。

殿前高高矗立着两根大经杆。是用来晒大佛的。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大召寺的喇嘛们就会将巨幅的释迦牟尼佛祖像悬挂在这两根大柱子上,这巨幅的画像叫唐卡,就是将佛祖像画或绣在丝绸上。 晒大佛的目的就是让佛光普照人间,让老百姓都能感受到佛的恩泽。

顶上有金色法轮和两只小鹿,是藏传佛教的标志。还有一种说法,释迦牟尼在他29岁到35岁期间,在深山老林里参悟佛法,到了痴迷的境地,每天不吃不喝,林中的白鹿为他献来自己的乳汁,猴子为他献来桃子,这就是佛法中的白鹿献乳,猴子献桃的故事。匾额上书有“佛泽万物”四字。  

屋顶还有四条龙,以示帝庙的级别。

左右分别是佛字碑和寿字碑。

  

进入大殿

匾额“便是西天”。“只要有善心、做善事,便能到达西天极乐之境”的意思,

菩提过殿的前部分是十六罗汉殿

  

  

  

后部分是密宗护法殿


药师殿。

两殿之间一个大转经筒

西配殿是长寿佛殿。

东配殿是普明佛殿。

  

  

大雄宝殿是该寺庙的精华所在,也是召庙中最为重要的大殿。它坐落在1500平方米、高75公分台基之上,是南北主轴线上,乃至全召的最主要的建筑。外观采用了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置有金色屋脊宝瓶,屋脊两侧设有吻兽。

大雄宝殿前汉白玉方形石座上,有一对明天启七年(1627年)铸造的空心铁狮,昂首仰视,形象别致。

银佛、龙雕、壁画是“大召三绝”,大雄宝殿大门两侧各有一幅壁画。

大雄宝殿前后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门廊、经堂与佛殿,二者之间的组合方式为接合式。其中,经堂部分通面阔约23米,进深约24米,为九架梁木构建筑。

室内挂满了经幡,数十根绘有彩色龙纹的大圆柱,四周是转经筒。

佛殿正中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祖像,这就是大召寺的第一件宝物,也是最珍贵的——银佛。银佛高3.3米,包括他所坐的莲花宝座和后面的靠背,都是由1.5吨的白银制成。建成时达赖三世专程前来主持开光仪式。

达赖三世活佛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589年,阿拉坦汗刚刚出生的孙子被蒙古王公和西藏的喇嘛们共同确认为是三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并且为其取名为云丹嘉措,也就是达赖四世活佛。在历代达赖活佛中,只有达赖四世活佛云丹嘉措是唯一的蒙古族,由于他从小生活在土默川,所以与大召寺具有极深的渊源。  

银佛座前的两条造型生动的金色蟠龙,高约10米,由下上望,双龙对翔,张牙舞爪,盘旋而上。大召的龙雕形神兼备,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明代龙雕艺术的精湛技艺。这件宝物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材料,而是它的做工。它是用黄泥和纸浆的混合物制成,然后通体刷上金粉。更神奇的是龙身还是空心的——这两条雕塑于明朝的空心龙,在经历了400多年的漫长岁月后,至今竟然没有一点裂痕,让人们不得不感叹我们老祖宗用泥巴雕龙艺术的精湛技艺。

大殿墙壁上和天花板上的壁画,壁画是由天然的矿物质绘制而成,几百年都不会掉色。大召壁画题材丰富,画面生动。内容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辨经、斗法图最为精美,引人入胜。大殿内有二十六幅图,整个画面既整体连贯,又能独立成章。全图绘有神佛、凡俗等各种人物770余人,场面宏大,颇为壮观,绘画栩栩如生,真正反映了我国明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藏经楼。俗称九间楼。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加措为银佛举行开光法会,就驻锡在这里。九间楼也是清代康熙皇帝在大召拜佛居住的地方。九间楼在大雄宝殿之后,是大召中间主院的最后一个建筑,不对外开放。

二楼不开放。一楼内部是一排佛龛,供奉的菩萨和释迦八塔。

  

  

  

  

两端分别是三尊塑像和一幅画。旁边没有说明,不知何意。 

《月明楼》(复制品)。

该画为清朝时居住在归化城宁武巷的国画名师韩葆纯先生创作,绢画内容取材于坊间关于康熙皇帝在大召寺一个叫月明楼品茶的一个传说。话说,康熙帝扮成客商,到大召寺前的月明楼品茶饮酒看戏,饭后店主安三泰要白银八两三钱,康熙帝称腰中无钱,付不起酒钱。店主安三泰系地方恶霸,便施展其一贯手段,指示家奴吼叫威胁。这时,正在休息的堂倌刘三听到店主又在敲诈外地客人,内心不平,便分开众人冲到康熙帝身旁,手拉他到柜台前称,愿用自己一年的工钱代付账,于是,刘三替康熙解了围。康熙当即与刘三结为兄弟。康熙回到京城后,下旨严惩恶霸安三泰,并召刘三到北京封为四品官。这绢画长3.5米,高1.3米,共画有110个人物,形神各异,是清朝名画中的珍品。“文革”期间,《月明楼》部分残缺,还险些丢失。后来,该画被呼和浩特博物馆收藏,大召寺内现只有仿制的壁画供游人参观。  

西路主要建筑庇佑殿(大白伞盖佛母殿)、公中仓等。

庇佑殿

大白伞盖佛母是一尊女佛,身白色,三头,头上有小头,身体四周有无数的手臂,每只手臂上又生一眼,手中持有钩、剑、弓、莲花、杵等,最外缘是一圈火焰。主臂的左手持有一柄白伞盖,这是她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庇佑殿中,这尊佛像被供奉着,庇佑着所有受其庇护的众生。庇佑殿是独立的院落,与其他殿堂有所区分,但都是大召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中仓是寺庙的仓库,用于存放粮食、衣物等物资,以确保寺庙的正常运转和信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公中仓前面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的假山很别致。

东路有菩萨殿、玉佛殿、弥勒佛殿(现为大乐殿)

菩萨殿也称千手观音殿。在藏传佛教中,观音菩萨化身最多。

此殿供奉有观音菩萨22尊不同显像,其中两尊高9米的千手千眼观音像。

一尊是铜鎏金造像。头戴宝冠,胸前饰有缨络,袒露上身,并着天衣宝钏,衣纹灵动,神态慈悲祥和,整尊造像简洁明快,端庄大方,四周有铜鎏金二十一度母造像,神态各异。

一尊是用青海的油松雕刻而成的。  

局部放大。


  

玉佛殿于2007恢复落成。

 大门两侧各有一幅壁画。 

殿内供奉有玉制释加牟尼造像,是由二十多吨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高4.4米,此尊玉佛造型面相丰满,神态安祥,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之上镶嵌有四万八千颗宝石,光彩夺目 佛像整体造型完美,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堪称石刻艺术精品,且天然玉石地面与玉佛相映成辉。

殿内两侧是曼荼罗坛城,在梵文中称其为"曼扎拉"因佛教用宇宙观解释世界,故形质用外圆内方,所谓坛城即完整的本尊世界。

壁画也特别精美  

玉佛殿左侧的雕塑。

   

  

大乐殿也称弥勒佛殿。

殿内壁画  

坛城  

弥勒佛给人们的印象是大腹便便,笑口常开,是人们最感到亲近的佛。大乐寺的这尊弥勒佛,如果不看说明,还真认不出来。一改大腹便便的形象,而是清秀端庄,精灵帅气,人见人爱的形象,有点像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小乘教寺庙供奉的佛像。

近照。  

  

  

  

  

  

穹顶  

大门  

壁画  

  

至此,大召寺内部全部参观完毕。出大召寺。

乃春庙,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大召寺护法神庙,又称乃琼庙、藏康庙、西仓庙,供奉著名的大护法王“白哈尔”,属于世间相护法。乃春庙位于大召整体建筑群落的西侧,藏经楼南端。

  

经堂  

  

乃春庙经堂壁画遍布四壁,其绘画内容庞杂、人物众多,东壁与北壁东侧,西壁与北壁西侧各绘有佛、菩萨、罗汉、度母、金刚护法以及藏传佛教的历代高僧、上师等佛像108座。西壁南侧绘有南方增长天王和东方持国天王;东壁南侧绘有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经堂与佛殿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及大白伞盖佛母,顶部绘有形式多样的菩萨和曼陀罗(坛城)图。

佛殿北、东、西三壁布满壁画,色彩艳丽、形象生动。佛殿北壁,主尊为白哈尔,壁画的最上方有13尊像,其中包括护法、度母、本尊、上师等,另有数尊形体较小的形象,有胡人形象、喇嘛高僧、伴神、坐骑牵引人、鬼怪等,有部分形象着装较有时代特征。西壁主尊为白梵天,主尊上部为宗喀巴师徒三尊,下部有三尊较大的尊像,分别为武士、僧人及护法。画面北端约三分之一部分所绘为尸林。佛殿东壁壁画的主尊为铁匠神,主尊上面为三尊护法像,主尊下方的三尊像为中间一尊武士像,左右各一护法像。画面北端是与西壁对称的尸林。  

  


  

释迦八塔

释迦八塔。据资料记载,此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分别为:莲聚塔,建造在蓝毗尼园世尊降生处,为净饭王所修;菩提塔,影胜王在世尊成道之金刚座旁建造,亦名降魔塔;吉祥门塔,五比丘在世尊初转法轮之处-鹿野苑建造,也名转法轮塔;神变塔,勒扎波国王为纪念世尊于神变月时在舍卫城降伏六师外道而建;天将塔,释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报母恩而说法,后回到人间,降落之地名为散旦,人们为纪念这段因缘而在此建造之塔;和好塔,世尊在曼迦达地方和合僧众后,当地人建的塔;尊胜塔,当年世尊接近涅槃时,众多眷属祈求世尊住世,世尊嘱修此塔,并亲自加持开光,以此代表法身;涅槃塔,世尊示现涅槃处所修的塔。

不少俊男少女在这里拍照。  

我们也来一张!  

塞上老街

其兴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召,门前西侧有一条横街,立了牌楼,名为塞上老街。老街其实不老,塞上老街是市政府花两年时间重新修缮,体现历史文化名城亮点的一条街道,全长380米,全部建筑充分体现明清时期特点,被誉为老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真正的老街被政府拆掉了。

入口牌坊是“塞上老街

背面是“明清遗韵”。

全长380米,一眼看到头!

游客寥寥无几。

  

  

索然无味,当即决定,前往席力图召

大召寺马路对面就是席力图召,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汉名“延寿寺”,寺庙因四世达赖的老师第一世席力图活佛长期主持此庙得名。建于明朝隆庆和万历年间(公元1567年—1619年),为康熙所赐。

建筑物的牌楼、山门、过殿、经堂、大殿采用藏式结构,四壁用彩色琉璃砖包镶,殿前的铜铸鎏金宝瓶、飞龙、祥鹿与朱门彩绘相辉映,富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清朝康熙皇帝御制“平定噶尔丹纪功碑”立于大殿前列。经堂广厦7楹,金碧辉煌。召庙东南隅有白石雕砌覆钵式喇嘛塔,高15米。中轴线两侧还建有钟楼、鼓楼、亭、仓、舍等。

形制与大召寺相仿,因此,只参观了外观,没进殿观看。

山门

过殿  

御碑亭  

大殿。前为大经堂,后为佛殿,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  

长寿塔,位于东侧院,俗称白塔,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塔高15米  

清真大寺建于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重修,目前所见基本上为1923年扩建重修。该寺为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座,因此被称为清真大寺。

大门坐东向西,宫殿式歇山顶,前有廊檐,下方为朱红色正门,正门上悬“清真大寺”横匾。

雕花大铁门

进大门,前方是望月楼,寺门内正对礼拜大殿的后墙,礼拜大殿进深5间

附墙建有影壁,其影壁中的文字如下: “中華民國十三年七月 正心誠意修身 綏遠都統馬福祥 敬題”。两侧为明心”、“见性”。其上方镌刻“认主独一”四个大字,右侧“日监在兹”,左侧“极乐真境”。偏下方自右向左分别刻有十个字。其中“正心诚意修身”是时任绥远都统马福祥题写的

精致的砖雕艺术。

左侧上方“极乐真境”,下方“见性”。

望月楼位于三进院东南角,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总高约36米,平面六角形,成六棱体塔楼。塔楼共分五层,下四层用砖砌,顶层木构亭式顶。塔楼的第三层正西面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书有“望月楼”三个大字,正东面底层设入口。其余四层六面墙体隔层隔间设置拱形窗,且随棱面减小窗形亦缩小。整座塔楼设置两圈望台,第一圈设于第三层是室外望台加扶手栏杆;第二圈设于第五层,顶部盖一座六角攒尖顶式凉亭。塔楼内有78级螺旋木梯道可盘旋环绕而上。

此刻,塔顶的新月,左下方出现一轮弯月相映成趣。

礼拜大殿位于大门内,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坐西向东,平面呈东西纵深方向的规整矩形,面阔5间,进深5间,共计25间,一次可供五百余人做礼拜。清真寺建筑受到伊斯兰教义的影响, 礼拜殿祭坛的方位须指向“天房”,是穆斯林礼拜时的方向。礼拜大殿的平面布局遵循了这一原则将祭坛设于西端中部,而主入口设于东端。大殿主入口前原有10余米宽月台一座,登上月台可进入大殿或可聚众望礼。重修时因地势紧张拆除后代之以小月台。

正门礼拜大殿东向为主立面,面阔5间,中部为殿门,是三开拱形门,门楣上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作为装饰,意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两侧各间原装雕棂方窗,砖叠涩窗套和上部的砖雕均饰以彩绘。最独特的是东立面檐部升起的带有弧形和涡卷的山花墙,加上中国传统建筑砖雕彩绘艺术和金灿灿的阿拉伯经文装饰, 使整个建筑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正中拱门的上方浮刻以阿拉伯文字书写的“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字样。

屋顶以五顶勾连搭相接的方式建造:第一进卷棚上起两座六角攒尖式的亭子顶(右一、二);第二进卷棚中间起一座八角攒尖式亭子顶(左二);第三进卷棚,也是大殿中部核心空间位置上起一座高大的八角攒尖亭子顶(左一);最后一进卷棚上起一座较小八角攒尖亭子顶(见下图)。

五顶,寓意回族伊斯兰信仰的“五大天命”。这种结构,不仅体现了伊斯兰教学说,同时解决了用横木起脊的单调。小塔楼飞檐彩绘,使整个圣殿显得精美大方。当地回族穆斯林对这五顶的设计十分欣赏,赞誉说:“五顶大寺,均沾回赐”。

这张图片可清晰地观察到大殿中部核心空间位置上起一座高大的八角攒尖亭子顶和最后一进卷棚上起一座较小八角攒尖亭子顶。

大厅内部。大殿采用我国传统砖木混合方式建造,由纵横各四排共十六根漆红大柱支撑着木屋顶。而室内屋架构造不露明,除五座攒尖顶层层升起藻井支撑尖顶可见外,其余部分都以平棊吊顶。大红支柱上刻着绿底金字《古兰经》。光线从大殿两侧墙面上开设的大玻璃窗照射进来,加上五个采光顶投射下来的光线,使室内空间开敞明亮,清新整洁。大殿没有神秘幽暗的宗教氛围,而是在庄重肃穆之中透出了明朗愉快的生活气息。

室内外以阿拉伯文、几何线纹和各种植物做装饰题材,以白、绿两色为彩绘的基调,以金色经文为主调。装饰布局工整对称,庄严肃穆,使礼拜大殿建筑具有了浓郁的伊斯兰风情;而在建筑室内外装饰手法上又兼容我国传统建筑彩绘艺术和山西传统建筑的砖雕艺术,使整座建筑流光溢彩,艳压群芳。

礼拜堂大殿的南侧是副殿。制式与礼拜堂大殿相仿,只是面阔7间。中间一间最大,而且没有月台,屋顶只有四台。

门庭前的山墙,多处雕有阿拉伯文书法,有横幅、竖幅,有的组成菱形和团形。这些浮雕,刀功讲究。不但每一笔划雕刻得法,且“飞白”处也精细雕琢,有神采飞扬之感。


网络图片上可以看到副殿(左侧)屋顶有四个台,大殿(右侧)屋顶有五个台。

过厅位于礼拜大殿的对面,现在是接待室。

正门牌匾:“开天古教”。

大殿两侧对称布置有一座三开间的小屋和一座二层讲堂。

这是南侧小屋。

南侧的讲堂。二楼是讲堂,一楼是服务设施。

小屋的东西两端墙壁上是阿拉伯文伊斯兰教至理箴言。南侧有碑廊一座。

存有建寺以来碑碣九座,其中以《清重刻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有较大研究价值。

大清康熙三十三年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字号碑》

洪武皇帝御旨回辉教百字    圣体

乾元初始天籍注名西域传法教育张崇德法  

至德大圣仁慈正烈演政天以众圣领袖协助  

天运获佑国王公直无私曰帝真若普度众迷  

五朝祈天默祝太平阐教祖师云明洪祜救苦  

救难昭冥超拔亡灵脱离罪惩降伏邪教归正  

清清惟者穆含默德圣人  赞曰 

元气凛粹  圣智生成  道传万代  教提真经 

大清康熙三十三年谷旦     阁教重录勒石

碑阴全貌,碑上部为重录黄庭坚书写的文字。碑下部文字为: 壬子清和月書 心脩忠孝 志義齊仁 石匠許正成刊。

碑上部为重录黄庭坚书写的文字:夫回回之學/畫其天理而/斮其私故乃/里人服其道/高理中如/吾夫子可謂/至矣子昂观/傅山观/黃庭堅書

夫回回之学,尽其天理而斮其私,故乃里人服其道高理中,如吾夫子,可謂至矣。子昂观 傅山观 黃庭堅書

 挂在碑廊内墙上的匾额:“理教正明”四字傅作义題。

北侧的小屋和讲堂。与南侧相比,小屋和讲堂之间的距离小很多。

接待厅的东侧是一个四合院。即接待厅在院落的西侧。

院北侧是斋堂。

还有浴室

东侧是会议室,正在维修。

 后门。

清真大寺参观完毕。回旅店休息。

16日,主要项目是参观内蒙博物馆。

上午,乘公交车到内蒙博物馆公交下车。几座现代化的建筑出现在眼前,令人眼睛一亮。没想到呼和浩特如此大手笔!

  

  

  

  

  

  

  

内蒙古博物馆。  

博物馆内容已有文章在博物馆专栏发表,请移步浏览。

直到下午三点,才结束参观,回旅店休息,晚上乘20点的火车,前往西安。

年纪大了,旅行时间不宜过长,这次内蒙之行时间总共三天,实在有点紧张。许多著名的景点没参观,尤其是美岱召、五当召、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响沙湾(这里本来没打算去) 。还有,由于年老消化功能低下,当地的美食无法消受,也是一大憾事。

尽管如此,这次内蒙之行颠覆了我对内蒙的无知,对它的历史、文化、人文都有一个崭新的认识,这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如果,有可能,我们还会再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