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之学校观

 贺承德 2024-05-13 发布于山东

在陶行知先生的《我之学校观》一文中,我淘到了这样几个金句:

一、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

由此可见,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死学校;不死不活的学校;活学校。死学校以书本为中心,活学校以生活为中心,而不死不活的学校则介于二者之间。

有的学校没有血性,体育课不跑不跳;死的学校没有美感,美术课不写不画;死的学校没有韵味,音乐课不歌不舞。死的学校只有一道死命令——读书。大树对着花香说:“读书!”花香对着小草说:“读书!”死的学校,除了“读书”二字,仿佛就再也听不到别的生动的话语了。

而活的学校则截然不同,画笔在手中描红,歌声在耳畔萦绕,学生运动的身影欢愉了整个校园,连那些嘹亮的读书声也乎似乎是在给描红助威,给歌声伴奏,给脚步加油。

二、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

课下,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出于礼尚往来,老师也要热情地给学生打招呼。

记得有一次,午饭时间,我下楼梯,不知哪个班级姓甚名谁的一位女生上楼梯,她向我问好:“老师好!”我除了用“你好”回敬之外,还给她的嗓音点了个赞:“你的声音真好听!”谁知,他却对我说:“那是因为我喜欢你!”我哑巴了三秒钟,幸福地重复着“谢谢”二字。她为什么直言不讳地说喜欢我呢?与她同行的一位男生告诉了我参考答案:“你是喜欢打篮球的语文老师,我们班级的同学们都暗地里称呼你为'篮球boy’。”确是如此,全校的学生无论春秋冬夏,都能够在课余时间看到我和篮球一起运动的身影。

下次我再见到她的时候,便想着主动和她打招呼了:“同学,你好!“老师,您好!”她的音质还是那么甜美。我建议她保护并利用好自己的嗓音。她的眼神里溢出了感激之情:“谢谢老师!”

在她的心目中,老师似乎感动了学生。而在我的心目中,学生分明感动了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感动,并把它理解为学生尊师重教的品格和教师爱生如子的品格的互相感化。

三、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

只要你肯倾听,万物就都会苏醒,发出精神振奋的音响。只要你肯创作,墨水就乐意倾诉,扬出精神抖擞的笔风。

……

活的学校是阳光的,健康的,美丽的。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学校放在太阳光里必能生长,必能继续不断的生长”。

我爱阳光,更爱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