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才叔死磕《长沙药解》之 大黄005

 了然3z5ctoaa2w 2024-05-13 发布于浙江

大 黄

金匮大黄硝石汤
大黄 硝石 黄柏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水煎,顿服。
治黄疸,腹满自汗,小便不利而赤。以黄家湿淫经络,皮毛莫启,是以发黄。今汗孔外泄,水道里郁,表和里实,湿不在经络而在脏腑,法当用下。大黄、黄柏泄其瘀热,硝石、栀子清其湿热也。
大黄硝石汤四个药:大黄、硝石、黄柏各四两,栀子十五枚。水煎,顿服。
治疗黄疸,腹满自汗,小便不利而赤。黄疸是因为湿淫经络,皮毛不开,所以发黄。今汗孔外泄,水道里郁,表和里实,湿不在经络而在脏腑,治疗需要泻下,所以用大黄硝石汤。大黄、黄柏泄瘀热,硝石、栀子清湿热。
大黄硝石汤出自《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原文: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大意是:黄疸病见腹部胀满,小便不利,小便黄赤,这说明里热严重。自汗出,不是表证,作者强调了“表和里实”,自汗出不是因为表证,而是因为里热蒸腾。那么,既然是里实热证,治疗要攻下,用大黄硝石汤。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加大黄汤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治痰饮,水去呕止,肿消痹愈,而面热如醉者。痰饮服半夏而水去,服杏仁而肿消。若面热如醉,是胃热逆冲,上熏其面。缘足之三阳,自头走足,阳明行身之前,白面而下,加大黄以泄阳明之热也。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药物名称都在方名里了,八个药: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三两。
治疗痰饮,水去呕止,肿消痹愈,而面热如醉。痰饮服半夏而水去,服杏仁而肿消。现在面热如醉,是胃热逆冲,上熏头面。因为足三阳经,自头走足,阳明循行于人体之前,额部往下走,这属于阳明经,所以加大黄泄阳明经热。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要理解这张方剂,必须全面复习《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这一章。
原文: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支饮的主证是“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水饮在胸中支撑胀满,所以咳嗽、气急、不能平卧,见到这些症状,可以考虑用小青龙汤来治疗。这种寒饮咳嗽,不管有没有外感风寒,都是用小青龙汤。
原文: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上面那一段讲了咳逆倚息,不能平卧,要用小青龙汤治疗。但病人口服小青龙汤后,出现“多唾口燥”,就是经常吐痰,口中干燥,一方面说明服用热药后,痰饮有将去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小青龙汤有伤阴的副作用。“寸脉沉,尺脉微”,寸脉沉反映了水饮停留在上焦,水饮还在;尺脉微反映了小青龙汤发散作用伤到阳气了,下焦阳虚。下焦阳气不足,上焦水饮停留,所以才有手足厥逆。水气上逆、虚阳浮越,有可能就会表现气上冲。阳气不能温通四肢,不仅出现手足厥逆,还可以出现手足麻木。虚阳浮越,面色出现戴阳表现。向上冲逆的这一股气,它还会上下来回窜动,说明这种气上冲是阵发性的。有水饮,气化不利、清阳不升,所以可以出现小便困难和头晕眩晕。治疗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四个药都在方名中了。茯苓补益心脾,淡渗利水;人体是一个整体,下焦阳虚,上焦阳气必然也不足,否则水饮就呆不住了,水饮也上逆无力,上焦阳虚,水饮上冲,所以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平冲降逆;五味子收敛肾气止咳。这一段解读起来挺困难的,其实这张方剂使用机会很大,我们都了解小青龙汤不适合长期服用的,小青龙汤是有副作用的,它发散力量太大,吃久了会损伤肾气,反倒因为肾不纳气而导致咳嗽气喘不能痊愈。所以当患者吃过小青龙汤之后,疾病没有完全好掉,或者好了又复发,那么,这时候可以选择就是苓桂味甘汤了。
原文: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这一段接着上一段来的,患者吃过苓桂味甘汤,冲气平复后,出现咳嗽胸满的证治。服药后气上冲消失,但咳嗽加剧,胸膈满闷。治疗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枝加干姜、细辛,止咳除满。苓桂味甘汤吃下去以后,上逆的冲气就降下去了,所以说“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虽然气不冲逆了,但咳嗽胸闷反而加重,说明支饮还很严重,所以“更咳、胸满”,针对这个情况,既然冲气消失,没必要再用桂枝嘛,所以就把桂枝去掉,因为桂枝可以降冲气。但毕竟寒饮还在,所以再加干姜、细辛去除寒饮来治疗咳嗽、胸满。
原文: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这个呢是继续接上一段,患者吃过苓甘五味姜辛汤以后,咳嗽胸满减轻,但又出现口渴以及冲气复发这种证候,这是因为细辛、干姜是热药,热药伤阴嘛。照理说,吃过苓甘五味姜辛汤以后一定会口渴,如果不口渴,说明还有水饮内停。水饮内停多数会出现眩冒、呕吐。有呕吐的可以在苓甘五味姜辛汤中加入半夏来化水饮。就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原文: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还没完哦!患者喝过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后,水饮去除了,呕吐也止了,但病人出现身体浮肿,治疗只要在原方中加入杏仁即可。原本这种病证它需要麻黄,因病人有手足麻木,所以不能加麻黄。若误用了麻黄,那么会导致四肢厥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病人属于阴血亏损,麻黄会发越阳气的缘故。吃了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以后,“水去呕止”,但是又出现“其人形肿”。这个身体肿起来,主要还是由于肺气不能宣降所致,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嘛。杏仁可以开上焦肺气,吃了以后小便会多,肿就会消,气化则湿化嘛。“其人形肿”,本来应该加麻黄的,麻黄能够祛水消肿,那么“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因为这个人手脚麻木,手脚麻木主要是阴血不足,所以不能给麻黄。“若逆而内之者,必厥。”如果误用了麻黄,肯定会出现四肢厥逆,那是“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麻黄发越阳气,所以造成了四肢厥逆。如果碰到身体浮肿的,应该就在原方基础上加杏仁就可以啦。
原文: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这也是接上面一段话,除了身体浮肿外,如果患者有面热如醉状,这是胃热上冲,熏蒸面部。治疗应当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中加大黄来通利腑气而泄热。这就是黄元御老师提到的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如果患者吃了上面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以后,脸发烫,红红的,好像喝醉酒一样,这是胃热上冲,所以说“面热如醉”,正因为有胃热,所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大黄,这个方剂叫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因为这个病是胃热上冲,还有水饮,所以在祛水饮的处方里加了大黄,那么水饮去了,胃热清了,这个病就好了。
以上《金匮要略》六段原文串起来讲,就是支饮初期是寒饮内动,治疗用小青龙汤;支饮吃小青龙汤是对的,但是有一些人由于体质虚弱,用了小青龙汤以后,出现了冲气上逆,可以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吃了以后冲气降下来了,但是咳嗽、胸满加重,可以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也就是苓甘五味姜辛汤;如果吃了以后还是有水饮,有眩晕、呕吐,那么可以加半夏,就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如果喝过药后,水去呕止,其人形肿,那么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不可以加麻黄;如果面热如醉状,再加大黄。
我们治病,就两点,一个是积极治疗;一个是密切观察。张仲景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是说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什么变证,然后对证下药,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一个大的治疗原则,这个处方呢,要根据这个证的动态演变而不断变化。方是死的,病是活的,如果用死方来治活病是行不通的,一定要根据证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要积极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为它这个病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感谢摸一下右下角“ ✲ (在看)”的热心朋友,谢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