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方证要点—小青龙汤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4-06-03
【组成】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方证要点】
1、小青龙汤证的方证特点:(1)患者面部有水色、水斑、水气、水苔出现。水色:面部青色或黧黑,或下眼睑处呈青暗;水斑:患者面部出现对称性的色素沉着;水气:面部虚浮、眼睑微肿;水苔:舌苔水滑。(2)咳嗽、喘息、痰多呈白色泡沫样痰(落地成水),或是咳吐冷痰,自觉痰凉如粉,痰色似蛋清样半透明,且连续不断。(3)冬季寒冷时则发作加重,天气暖和时病情缓解。(4)其他见症诸如气短、憋闷、窒息感;重者则咳逆倚息不得平卧,甚则咳喘时涕泪俱出;更甚者,可因水气上冲而突然昏厥。(5)脉弦,舌苔水滑。
2、小青龙汤证有五个或然见证,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相对应的小青龙汤有五个加减化裁方法。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其中有四个加减法皆去麻黄,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麻黄本身主治咳喘,应是方中主药,岂可去而不用?与其原因有二:小青龙汤证之喘的病因,病机是外有表寒,内有里饮,水寒射肺而致咳喘。咳喘之证,皆因肺气不利所致。肺之气机,主宣发与肃降,其中或宣发不利,或肃降不行、或宣发与肃降同时失职,皆可导致肺气不利而发咳喘。再观小青龙汤之咳喘,水寒射肺,源在“心下”(心下有水气)其水寒之邪,循经向上,逆阻于肺而致。治疗此种咳喘,当避免应用辛散向上,宣发之品,故去麻黄以避其宣散,加杏仁以利肺气肃降,止咳平喘,此乃原因之一。再者,寒饮内停之人,阳气多虚,而麻黄能发越阳气,故去麻黄,以免阳气更伤,此为原因之二。
3、注意干姜、五味子的用量比例。若治新喘,宜注意温散,干姜必重用;若治久喘,宜注意收敛肺气,五味子须重用。邹润安说:仲景之方,用五味即用干姜,诚以外感之证皆忌五味,而兼痰嗽者尤忌之,以其酸敛之力甚大,能将外感之邪锢闭肺中永成劳嗽,惟济之以干姜至辛之味,则无碍。诚以五行之理,辛能胜酸,《内经》有明文也。徐氏《本草百种注》中论之甚详。而愚近时临证品验,则另有心得,盖五味之皮虽酸,其仁则含有辛味,以仁之辛济皮之酸,自不至因过酸生弊,是以愚治劳嗽,恒将五味捣碎入煎,少佐以射干、牛蒡诸药即能奏效,不必定佐以干姜也。   
4、方中麻黄配桂枝,升散之峻也。若喘甚,去麻黄易杏仁,谨防与细辛协合而辛散太过,且加杏仁降逆气而平喘,故后世叶天士治喘麻黄、细辛很少同用。
5、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6、小青龙汤不可长期连用。久服伤阴动阳则生他变,故治咳喘时,当以小青龙汤救其急,苓桂之剂善其后(如酌选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苓桂杏甘汤等);小青龙汤有发越下焦阳气,拔肾气之虑,凡脉沉、微喘、气短不足以息的虚喘,皆不宜服。发越阳气的具体征象:面色如有热状、心慌心跳、喘促憋气,有时动血而鼻衄,甚者虚脱;老弱及婴幼之体,尤其是患有心肾疾病者,也应慎用本方,以防伤阴动阳之弊。

【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7)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3)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35)

【医案选】
1、咳喘(刘渡舟医案):
       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   甘草10克。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19)
       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与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2、 肺胀(熊曼琪医案):
       张某某,女,26岁,1986年9月22日诊。患者八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血常规;白细胞12,6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有下肺炎。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末效。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谈、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予小青龙加石膏汤:炙麻黄、甘草、干姜、桂枝备6克,细辛5克,石膏(打碎先煎半小时)45克,五味子10克,法半夏、杏仁、芍药各12克,苡仁15克。
       服一剂,热减,咳喘皆减,胸部仍觉闷病,连服三剂,热退神爽,咳喘已平,胸病亦消,唯口淡,偶有稀白痰;前方去石膏,续进3剂,诸证若失,唯纳食欠佳。胸透双肺野清,有下肺炎病灶影完全消散;白细胞6,8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z6%。予陈夏六君丸调理善后,病去人安。(新中医1989;4)
       按语:本案感受外邪,胸闷咳喘,痰多质稀,脉浮滑数内饮,兼有郁热,故用小青龙加石膏法取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