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虚体寒怎么办?十大最佳中成药调理!告别阳虚体质!

 大众生活园 2024-05-13 发布于河南


阳虚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

由于阳气不足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因此,阳虚体质以“寒”症为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对于常食寒凉食物、凉茶或清热解毒中药以及房劳过度者易患阳虚症。

图片

阳虚体质者畏冷,尤其是腹部或背部特别怕冷。手脚发凉不一定是阳虚症,也可能与气血亏虚有关。

阳虚质者宜适当多吃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猪肚、虾、草鱼、生姜、荔枝、莲子、核桃等。

注意少吃生冷或寒凉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绿豆、紫菜、柚子、香蕉、梨子等。

秋冬季节要适当暖衣,不要熬夜,温食以养护阳气。夏季暑热要尽量避免激烈运动,因为大汗伤阳,也不可贪吃凉饮。

阳虚体质者可选一些中成药调理,以下十种用于阳虚质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参考。注意以下所介绍中成药的功效及适应症各不相同,在用药时要辩证使用。

1、金匮肾气丸:

由地黄、山药、酒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 牛膝(去头)、盐车前子组成。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图片

2、桂附地黄丸:

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温补肾阳。

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痠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阴虚内热者不适用。

图片

3、济生肾气丸:

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牛膝、车前子组成。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痰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

图片

4、四神丸:由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组成。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 面黄肢冷。

图片

5、右归丸:

由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组成。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图片

6、附子理中丸

由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组成。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脾阳虚),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图片

7、香砂养胃丸:

由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实(炒)、豆蔻(去壳)、姜厚朴、广藿香、甘草、大枣、生姜组成。温中和胃。

用于胃阳不足(胃虚寒证)、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胃阴虚者不宜用,主要表现为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图片

8、小建中片:

由白芍、大枣、桂枝、灸甘草、生姜组成。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脾胃湿热者不宜。

图片

9、参附强心丸:

由人参、附子(制)、桑白皮、猪苓、葶苈子、大黄组成。益气助阳,强心利水。

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心悸、气短、胸闷喘促、面肢浮肿等症,属于心肾阳衰者。

图片

肝阳虚:是指肝脏的阳气不足而导致阴寒内盛及相火内郁化热。经常出现头晕目眩、两胁隐痛、情绪抑郁、多疑善虑、月经不调、腰腹疼痛、脾气急躁等。用于肝阳虚的中成药有十香丸、茴香橘核丸等。

10、十香丸:

由沉香、木香、丁香、小茴香(炒)、香附(制)、陈皮、乌药、泽泻(盐水炒)、荔枝核(炒)、猪牙皂。疏肝行气,散寒止痛。

用于气滞寒凝引起的疝气、腹痛等症。注意湿热内侵,瘀血阻滞,气虚下陷所致的疝气不宜使用,另外猪牙皂有毒,不宜过服、久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