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改善骨质疏松的问题?

 秋原劲草 2024-05-13 发布于四川

全世界关节炎患者约3.55亿人。我国关节炎患者超1亿,发病率约13%。关节炎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请您关爱关节健康,防止疾病致残!

说到骨质疏松,大家可能不陌生,因为高发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常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很多老百姓,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导致的,说到如何防治骨质疏松,大多数回答都是补钙。骨质疏松真的就是补钙所致?年轻人为何会患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患者该如何改善病情?这些问题我们来一次性解答。

图片

01

图片

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吗?

为什么一说骨质疏松就提到缺钙?这是因为,钙是人体骨骼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在骨骼成分中占比高达60%。骨骼中的矿物质,是骨骼质地坚硬的保证,但如果骨骼中的钙质流失,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下降,稍不注意就发生骨折,这就是骨质疏松症了。

图片

这样一看,骨质疏松是缺钙所致好像没毛病,实际上当然有问题。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骼的钙质流失,不能与食物中缺钙划等号

人体的骨骼是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的,青少年时期不断进行骨塑建,在骨骼发育成熟后始终有着骨重建。骨重建包括两个过程:

  • 一是骨吸收,即破骨细胞活性加强旧骨被吸收破坏,

  • 二是骨形成,成骨细胞活性加强分泌骨基质矿化形成新骨。

正常情况下二者有序进行,但当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质疏松就会发生。

图片

▲骨代谢的过程

所以,骨质疏松之所以发生,真正的问题在于患者体内的骨形成出了问题,无法把钙离子整合形成新骨。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食物中缺乏钙,也可能是身体对钙的吸收出了问题,还可能是身体中的钙离子无法整合到新骨中,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多种原因有关系,并不能简单等于食物中缺钙。

02

图片

哪些原因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三种,病因各不相同。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中老年人和绝经期后女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骨骼中钙流失大于吸收,再加上身体对钙的吸收能力减低、活动减少等原因所致;绝经后骨疏松症,则和患者体内雌激素分泌急剧减少,对骨骼中钙流失速度延缓作用降低有关。

  •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某些其他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所致。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都容易继发骨质疏松症;长期服用胃药、利尿剂、激素、止痛药、抗凝血剂、抗结核药等药物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镉、镍、铬、铅等重金属中毒也可导致骨质疏松。

  •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比较少见,多发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年人,大多有家族遗传史。

图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期后女性,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受原发疾病的影响,发病年龄则更为广泛。骨质疏松症虽然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但发病原因总体可归结为四类: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生活因素及遗传因素。

内分泌因素

  • 雌激素——雌激素对骨质流失有延缓作用,雌激素包括雌酮、雌二醇及雌三醇,其中雌二醇作用最强,绝经后雌二醇下降明显,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 雄激素——男性40岁后血清睾酮水平开始下降,雄激素缺乏是引起男性骨质疏松最主要原因。

  • 降钙素——降钙素可通过破骨细胞的降钙素受体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当降钙素缺乏时就会加速骨量的丢失。

  • 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由促进骨吸收作用,随年龄老化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上升,致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造成骨质疏松。

  • 甲状腺素——甲状腺可以促进骨转化,甲状腺素缺乏时骨吸收减少,甲状腺素过多时骨吸收及形成均增加,但对骨吸收作用更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则容易因骨量减少而发生骨质疏松。

  • 维生素D——维生素D经肝肾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后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骨钙素,对骨形成有直接作用。缺乏维生素D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骨吸收有多方面作用,过多或缺乏均可导致骨生长障碍。体内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刺激骨吸收、抑制肠钙吸收、增加尿钙排泄,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及骨吸收增加,这就是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容易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

图片

营养因素

  • ——钙缺乏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钙吸收能力下降,老年人经常因为钙摄入减少或钙排出过多而发生负钙平衡,进而导致骨质疏松发生。所以,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保证饮食中钙质的充足。

  • ——磷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骨骼中的磷可促进骨基质合成和骨矿物质沉积,血磷水平的稳定是人体骨骼生长、矿化的必要条件。低磷或高磷都对骨基质合成和矿化不利,进而导致骨质疏松。

  • 蛋白质——长期蛋白质缺乏可导致血浆蛋白降低,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形成落后,如果同时还有钙缺乏,就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 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B、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的缺乏,都对骨质疏松的发生产生作用。

  • 其他矿物质——骨骼中镁、锌、铜、锰的缺乏也对骨质疏松的发生产生作用。

图片

生活因素

  • 吸烟——长期吸烟会使血钙增加,使尿钙和尿吡啶啉排出量增加,还可使骨小梁体积变小、骨形成率和骨矿盐沉积率降低。而且,吸烟还会加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

  • 长期过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者血液中会保持一定浓度的乙醇,从而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加快量骨的丢失。

  • 咖啡、浓茶、饮料——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中富含咖啡因,咖啡因可促进尿钙的分泌,加剧钙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茶叶中含有的鞣酸还能与食物中的钙沉淀,从而影响钙的吸收。

  • 运动——运动产生的机械刺激能改变骨骼的构型,适量运动有助于骨骼健康。一般运动强度在最大运动限度的70%~80%能对骨密度起保持作用,比如每周2~3次,每次15~60分钟足够强度的运动,需要注意,不连续的运动不利于骨量维持。

图片

遗传因素

  • 人种——骨质疏松多见于白种人,其次为黄种人,黑种人较少。

  • 遗传——骨量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家系调查显示大约46%~62%的骨密度由遗传因素决定,骨质疏松症可见于一个家庭的多名成员。

图片

03

图片

骨质疏松症有何症状及危害?

骨质疏松症在病程上,至少包括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三个阶段,骨骼中钙质流失是悄无声息的,患者在一开始可能毫无症状,只有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12%以上),才会出现周身多处的疼痛,而当骨量进一步丢失(20%以上),则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图片

骨折疏松的症状与危害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

  • 腰背酸痛——骨量丢失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周身疼痛,以腰背酸痛最为常见,逐渐可蔓延到全身,导致全身骨痛、无力,症状从轻到重持续性加重,在脊柱屈伸和震动时,疼痛更为严重。

  • 容易骨折——当骨量丢失达20%以上时,患者因为骨骼变脆容易发生骨折,可能在日常简单的活动过程中就发生骨折,通常发生在髋骨、脊柱、前臂等部位。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危害,髋骨骨折及其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

  • 身高变矮与弯腰驼背——患者因为脊柱承重能力减退,锥体逐渐变形、缩短,身高也随之变矮。而锥体常伴发压缩性骨折,发生楔状变形,则会导致驼背或脊柱侧弯、畸形。

  • 胸闷气短——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弯腰驼背后,可因胸廓变形而导致肺部受压,从而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引起胸闷气短等症状,还容易肺部感染发生肺气肿。

图片

所以,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腰酸背痛或骨痛无力时,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排查是否为骨质疏松所致。骨量的丢失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于经常接触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年轻人来讲,也要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

04

图片

如何改善骨质疏松的问题?

明确病因

前文已经提到,骨质疏松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多种多样,作为骨质疏松患者来讲,首先就要找到自己骨质疏松的原因。如果有营养缺乏的因素存在,就要通过食物或者药物来补充缺乏的营养素;如果是内分泌的问题所致,就要通过某些药物来调节内分泌;如果是疾病继发,那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果是服用药物所致,那就要停用或者更换相关的药物。总之,这一切要建立在明确病因的前提下。

图片

药物治疗

前文已经说到,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重建失衡时,骨量丢失则导致骨质疏松。如果患者体内钙质缺乏,则可能需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如果有内分泌因素的影响,则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骨吸收药、促进骨形成的药物进行治疗。

  • 抗骨吸收药——雌激素、孕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类等药物。

  • 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氟化物、异黄酮类、甲状旁腺激素、雄激素、维生素K等药物。

图片

补充营养

有些骨质疏松症患者并不是食物中钙缺乏或钙吸收所致,血钙浓度并不低,因此也不可能盲目进行钙质治疗,以免体内钙离子超标反而危害健康。一般人从饮食中就可以补充到足够的钙剂,骨质疏松症患者可适当多食用奶制品、蛋类,但要注意摄入过多动物蛋白也会增加钙质流失,此外深绿色蔬菜和豆类也是良好的钙源。

图片

骨质疏松症患者还要做到不挑食、偏食,通过均衡的饮食来保证营养的全面,保证磷、镁、铜、锌、锰、硼等矿物质,维生素D、C、K等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的摄入,这些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加重骨质疏松的进程。

晒太阳和运动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多进行户外运动,一方面多晒太阳,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钙的吸收;另一方面运动会对骨骼产生应力刺激,有助于增加骨密度,经常运动的人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更好,也有助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避免摔倒和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长期坚持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骨骼可从中获利。

图片

改变不良习惯

前文已经说过,长期过量饮酒、吸烟、长期喝含咖啡因的饮料等不良习惯,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这些不良习惯恰好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共性,这也是很多年轻人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骨质疏松症患者,一定要改变这些习惯。

最后总结一下,导致骨质疏松症有多种原因,不能单纯通过补钙来防治,要通过系统的检查来查明病因,然后对症治疗。年轻人患骨质疏松症,一般吸烟、喝酒、喝饮料、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有关系,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骨质疏松症,都要避免这些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人普遍性疾病,危害不容忽视,在坚持规范的治疗之外,要做好生活护理,尤其是要预防骨折,这一点至关重要。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