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戏 || 作者 贾世彪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4-05-14 发布于上海

看     戏

作者  ||   贾世彪



闲下来刷视频,不经意间看到某网红直播秦腔,感觉心底有个位置被触动了……

故乡在会宁的一个小山沟里,三面环山,只要南边有一条蜿蜒的乡道通到镇上。小时候这里就是我看戏,疯玩的人间天堂。

那时候穷,到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家里还没通电,因此平常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有在每年过庙会和过年过节的时候,能看上几场社火。


小时候看社火,主要就是看秦腔,那时候不懂戏文,总觉得那唱腔粗犷,悠长又韵味十足,躺在父辈的怀里,听着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和着台上演员的调子轻轻哼唱,自己居然也会忍不住哼哼唧唧的,惹来周围一阵阵善意的讥笑。

后来稍微长大了一点,每逢看戏,再不会局限于父母的臂弯了,而是和一群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台上台下的疯跑,因此也有机会窜进以前在自己眼里神秘无比的后台,闻着清甜的油彩味,看着一张张经过浓墨重彩描绘出来的秦腔脸谱,觉得特别高大上,同时也很好奇那脸谱后面演员的真实模样。


再大点的时候,每逢村里唱戏,自己就能替老父亲跑跑路,打打杂,于是就有机会接触到舞台上的照明灯,那时候没电,也没有见过汽灯(姑且这么叫吧,里面加的汽油,然后打气,气压打够了就点燃一个灯罩,应该是石棉的吧),对这个吱吱叫唤并且亮的一塌糊涂的东西,心存敬畏,也特别好奇。

正儿八经喜欢秦腔,应该是从上初一开始的,那年端午节,镇上难得请县里的秦腔剧团来演出,课余时间有幸上舞台遛了一圈,看着台下人山人海的,瞬间觉得做演员是一件特别有面子的事,于是心里就有了唱戏的想法,并且越来越强烈。


那时候县剧团里有一个姥爷的表侄,于是我就天天缠着姥爷,想通过他去实现自己的演员梦,并且把这个想法无意间告诉了自己比较要好的同学,结果事情挑明了的那天,我就饱餐一顿父亲的皮带面,然后在母亲和姐姐们的威逼利诱下妥协了,不再想要去做什么演员,但是在同学中却落了个演员的雅号,并且一直陪伴我读完初中。

以后的日子很苦,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生活的压力,让我离梦想越来越远,但是心里面的秦腔情结却从来没有淡。多数时间,在繁忙又无奈的奔波劳碌之后,哼几句秦腔,那粗犷,悠长又满是沧桑的调子,能宣泄一下疲累的心情。


哦,烫手了,原来是想的太沉迷,烟烫到了,随手把烟蒂丢出去的同时,把年少无知的轻狂也丢了出去,然后收敛心情,继续看戏,听优美的旋律,想自己可笑的过去……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