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诗一样野性地生长 || 作者 杨进荣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4-05-14 发布于上海


象诗一样野性地生长
作者‖杨进荣


这个地方很干旱,多少代人以窖水为生。标准的成一年庄稼,旱三四年不愁粮吃的地方。宽大的土地面积,让这里似梁象塬。自然,也成了当代人撂荒的地方。

一一马驮梁,就是它。

突然有一天,一位聪明人不忍心故土在旷野的荒凉中哭泣,便与几位有使命想干点事的庄稼汉,成立了合作社,重新开发,让沉睡了多年的马驮梁有了生命的绽放。

他们选择了绿化、效益能同步兼顾的树种一一文冠果树,现已连片成林,达千亩。

前年来时,苗木还小,羸弱可怜。今年到时,苗木米过,强壮健硕。一米多高的树木已经很多。

今天太热,碧空如洗,骄阳万里,站在山梁上,明显比川道里凉爽了很多,有一阵没一阵的风,让毒阳不再那么张狂,自然人也舒适了不少。

今年的文冠花显然受过霜冻,大多苗子上都没有挂花结果。往年的灿烂绚丽今年无处可寻。

雨水多,树木长的很茂盛。在树林间穿行,我想了很多,如果没人承包这一梁的黄土地,这片曾经养育过成千人的土地,到处都会被梭梭草和野甘草霸占,荒凉地只有山鸡野兔在其中安家繁衍。物人都有机缘与宿命吧?繁华和荒凉,热闹和冷落都是一个机缘中的不同遇见。也许某一天,这个替代那个,人们才会恍然大悟:我怎么怎么……

文冠果树原在书本上读到过,现实中也见过。不过,老人们都叫它木瓜树,我便也跟着老人们这么称,究竞是什么,没有查过资料。后来,有一段时间,广播上评书“泛滥”,我家没有收音机,中午放学,站在公社城墙的边角电线杆下听广播,《杨家将》被刘兰芳讲得绘声绘色,知其中佘太君手拄的叫降龙木,异常珍贵。少年心中,对降龙木一直心存惑攠,逢人就问,在很多小说中翻找,都没能知道它出自何地,产于什么树上。

大了后,查阅资料,方知我们叫的木瓜树就是文冠果。老百姓之所以叫它木瓜者,乃是由木本树木所产,长大如小孩拳头一般,像当地人说的瓜蛋子(幼时的西瓜)掉在树上使然。前两年,寻根问祖,过洪洞,到大同,出雁门关,至代县,所到之处都有木瓜树生长,有的树龄不小,大树周边丢落的种籽又出新苗,儿孙几代在石缝边角沟畔生长。这种树长在雁北地区,土地稀缺贪瘠,干旱干冷,生长速度相当慢,往往躯杆被旱死冻死,第二年春天,根部又会长出新芽,在乱石的地貌中,有几棵树的绿,人们很是爱惜,谁持有它一截,因其坚硬,打狗挑物,自然比其它木质材料要牢实。当然那是元宋时代。佘太君有一个龙头拐杖,雕工精美,细腻光滑,自然是经过杨家后人或兵佣精心挑选、认真打造的。因其地位,物也位高,应是合情的原委。如果放到现在,岂不是一件极为寻常之物?

靖远县东湾镇乃家沟有一棵几百年的文冠树,当地人奉它为神树,供献祭奠。一棵古树长成如此境地,应是没有想到的收获。崇信县有一几千年古槐,它还没有享受到如此地位。这棵树初生一定不止一棵,那时无水,人迁人陡,随边关战事流动,大多死了,唯有它活到了如今令人仰视崇敬的地步。它是外来物种,与移民屯军有关。

夕阳把一道梁普照地温舒微黄,大大小小的文冠果树,似立满一地的弘道者,静然安详。它们的前世并不在这里,转世轮回,有了新的生存之地。世态变化,没有一成不变和原封不动。

游云把一片蓝天,支离的如一张图画,非重云挂空,是浅云起团。梁上周遭,都在天的穹隆下,安心稳妥。听不见世俗的嘈杂,看不见都市的繁华,只有无声的静,仰望高天上的云。也许这就是我要找的地方,眼不见心不烦,把自己还给自己,哪怕是一天,我也活了一回有我的生活。

夜晚的梁上有点凉,不远处的青银高速车灯闪烁。四周八方,梁峁上稀蔬的人家,灯光如星,点亮了黑暗。文冠果树如星夜边关上岗的哨兵,纹丝不动地立正执勤!

我敬重文冠树的顽强,它们孜孜不倦的生长,一定会造福一方百姓,不过,那是需要时间的成全。

我喜欢文冠树的树形,荣枝生动,老枝瘦枯,野蛮的心性,获得了自由成长的基因,一株就是一首诗,野性在我的心海里,激荡在我的书案上。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西北星,陇上田园诗人,作家,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乡土文化的资深研究者,曾在《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日报》《白银文艺》《乌兰》《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首都文艺》《人文白银》《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凤凰网等网络和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近万篇,深得读者喜爱。著有散文集《抱朴》和诗集《星云涯罗》等。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