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与人交流的三点好处

 宛洛练琴思维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多与同道中人交流演奏、练习的心得体会,有至少以下三点好处:

①能解自己当前遇到的困惑

②能解自己当前产生的“误区”

③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即使周围找不到自己的同道中人,也没有关系。

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这都不是问题。

互联网赋予了一切可能性。在网上,你会发现大量的、和你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

时常交流与“切磋”,能更好地督促练习,共同进步。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些学琴者之所以烦躁,越练越没有信心,是因为总忍不住和别人比较。

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总容易被别人的演奏给“唬住”。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有些人的演奏,其实也并不扎实,只是“三脚猫功夫”。

只是外在过多的“炫技”,在初学者看来,显得很厉害而已。

高手听别人的演奏,听的从来就不是技巧。

就像学校里面,有些开着奥迪来上班的代课老师一样。

你以为是成功人士,实际上每月的工资,都不够油钱的。

“很多事情,都是'多因一果'的”。

就说练琴这件事,有些“因”是不可控的。比如外部环境原因,天气原因,家庭原因等……

这些原因,会对我们的练习与演奏,带来影响,产生干扰,但我们要做到,不去在意。

因为本身就改变不了,索性不要去管了。

我们要在意的,是那些可以把控的“因”。比如作品的选择,练习的方法,练习的时间……

其实很多事情,把控好能够把控的“因”,就能产生效果,换来收获。

有时候较累了,就要及时休息,而不能再去考虑手头上的任务有没有完成。

因为这时候的身体状态,再练下去就容易伤身体了。

即使能练,练习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不出成绩,还浪费了时间。

演奏高手之所以演奏出来的作品那么好听,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技术上的“细致化”。

也就是他们的演奏动作,肢体、肌肉上的控制程度,非常精确、精细。

如果一首作品所呈现出来的音准、音色、音量、力度等“要素”,变得“细微”的话,那么整首作品就会在音响效果上,变得更“细腻”。

之所以没有掌握一种演奏技术,没有练出来效果,很多时候的原因,只是“量”还不够而已。

无论是时间上的“量”,还是练习遍数上的“量”。

想得太多,练得不多,总在意结果,总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放在练的过程上。

这样用不了多久,就会焦躁不安了,很难做成一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