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做不到慢练的另一个原因

 宛洛练琴思维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一、慢下来之后,作品听起来“散”了,不好听了

当我们把一首作品,用很慢或者较慢的速度演奏时,这首作品一定会失去原来的“味道”。

尤其是原速度较快的作品,听起来明显有一种“散”了的感觉。

因为音符与音符之间,“时间间隙”变大了;原本规整的节奏型,此时听起来也不“紧凑”了。

宛与洛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知道慢练很有用,也很重要,但却做不到的另一个原因。

因为不好听,因为总感觉自己“练错”了。

实际上并没有“练错”,只是对比上的强烈,显得与作品的原速度“格格不入”。

二、想要慢练,就必须接受刚开始的演奏,像“散”了一样

我们想要做到慢练,想要让自己在慢练中进步,则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

必须接受刚开始的演奏,不好听,听起来怪怪的,像“散”了的一样。

从“散”了的状态一点点地练起来,真的不容易。

如果是运用节拍器辅助练习的话,那种“散”了的状态,应该是50以下的速度。

这时学琴者只需要牢记一点,并努力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保证自己的练习,是正确且有效的。

那就是把演奏的每一个节奏型中的第一个音符,与节拍器所响的“拍点”对好位,“卡”到点上,就可以了。

只要做到这一点,哪怕其余的音符、节奏,奏得有些不准确,也能在整体的听觉效果上,显得不那么“散”。

“卡”好了“点”,即使速度再慢,也有相应的律动。

如果不用节拍器辅助练习,则建议先在视奏之前,多唱几遍乐谱,而且尽量用接近原速度的速度去唱。

因为比起演奏,唱谱明显容易很多,也比较好提速。

在唱谱唱得有一定感觉后,再运用自己能够反应过来的速度,进行视奏练习。

哪怕刚开始错误连篇,不断“卡顿”,作品听起来又“散”又乱,也没必要太放在心上,只需要不断重复练习即可。

随着重复遍数的增加,你对作品的熟练度也会增加,这时就可以凭着感觉,在每一遍中尝试相应的提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