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浙江台州某村发现南宋皇族古墓,考古队紧急展开抢救性发

 院长室 2024-05-14 发布于河北
2016年,浙江台州某村发现南宋皇族古墓,考古队紧急展开抢救性发掘,却被老人处处阻挠,对方表示:这是我家祖坟,不能挖!
 
这处因村民翻修房屋而重现天日的墓,系宋代皇族之墓,墓主人为赵匡胤七世孙赵伯澐,他的墓葬对研究宋史很有价值。

正当考古队员准备开展抢救性发掘时,村中一名叫赵文喜的60岁老人却匆匆赶来现场,处处阻挠队员的工作,对方声称这坟是自家祖坟,谁也不准挖。
 
赵文喜声称自己是赵伯澐的后代,为此还带来了族谱,上面记载着他和赵伯澐的关系,根据有关部门的查证,证实赵文喜的确是赵伯澐的后人。

只是文物局认为,即使赵文喜是赵伯澐的后人,也不能因此干扰考古队的工作,赵伯澐的墓穴保存完整,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像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能算作某个家族的私产,而应该属于国家,同时,赵文喜虽然是赵伯澐的后代,但两者时间相隔近千年,用宗族的方式来宣示所有权是不合理的。
 
因为按照相关规定,在地下遗存800年以上的古墓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保护,但是赵文喜的确是赵伯澐的后代,不顾对方反对强行挖掘人家祖坟,的确不合情理。
 
所以考古队和当地警方也轮流做赵文喜的思想工作,最终赵文喜知道了相关规定,和挖掘这座古墓背后重大的考古意义,最终同意考古队进行挖掘,考古队也给予赵文喜一定的奖励。
 
没有赵文喜的阻挠,考古队正式发掘古墓。

虽然赵伯澐是皇亲国戚,但他是七世孙,论起血缘当属旁系,所以他在世的时候并没有享受到贵族待遇,也没有做过高官,只做了一任县丞,所以他的陪葬品不算豪华。
 
赵伯澐墓中的陪葬品以丝绸服饰为主,风格从五代十国到南宋时期,丝织物的品种非常齐备,足有66件之多,堪称“宋服之冠”。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玉器,其中有一件金龙玉璧,通过上面刻着的铭文来看,疑似是唐朝某位皇帝设醮谢土时留下的礼器。
 
总的来说,赵伯澐墓出土的文物虽然少,但胜在精,尤其是那些衣冠服饰,为我国学者研究宋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庆年平
编辑:庆年平

#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