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院长室 2024-05-14 发布于河北

2016年5月,浙江省文物局抢救发掘了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南宋赵伯澐墓,随葬品并不是十分丰富,出土文物在浙江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展出,惊艳世界。

赵伯澐又是何许人?

到底是什么文物如此重要?

还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出土?

出土的文物又展现出宋代的什么历史风貌?

带着众多的疑团,我们一起来聊聊!


赵伯澐,何许人也?

赵伯澐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生,嘉定九年(1216)卒。

南宋初,其父赵子英始徙居台州黄岩县当县丞,那个时候北宋首都已经被金兵占领,他在开封的家就没了,所以赵子英就把家安在黄岩,然后在黄岩生了六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就是赵伯澐,曾任平江府长洲县丞。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这个名字可谓名不见经传,但翻开族谱会发现,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他可是根红苗正。

皇帝的直系亲属不应该是封侯拜相、达官贵人吗?赵伯澐和他的父亲却只做到了县丞,相当于县长的助理或者副县长的职位而已。

这可能要从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说起了。

正史和野史对这兄弟俩的记载大不相同。

一说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一说赵光义夜间于宫中用利斧劈死了兄长夺取了皇位,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烛光斧影”。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很多历史的真相,截止目前我们无法探究。

且说正史“金匮之盟”,其中是这样记载的,大体意思是赵匡胤死后,将皇位传给赵光义,再传给赵廷美,再传给赵德昭。

人物关系是这样的,杜太后生了五个儿子,老大赵匡济去世的早,老二是赵匡胤,老三是赵光义,老四赵廷美,老五赵光赞幼年夭折。赵德昭是赵匡胤的长子。

杜太后嘱咐这样传位是有原因的,赵匡胤能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最后夺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柴荣死后,立年仅七岁的儿子为帝。杜太后认为皇帝年纪太小不是好事,容易被位高权重的大臣谋反篡权,细想起来确实是很有道理。

但是在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金匮之盟中涉及的其他顺序继位人都相继出现异常状况,导致了金匮之盟无法顺利实现。

赵光义死后就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从此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皇帝则都是赵光义一脉。

因此,赵伯澐和他的父亲赵子英只做到县丞则不足为奇了。


赵伯澐墓出土文物共几十件,多以丝绸制品为主,其中一件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亮相G20峰会,惊艳世界。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之所以称为宋服之冠,一是因为工艺精湛,展示了南宋时期丝织工艺的水平,二是历经800年仍旧可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可谓是奇迹了。

同时出土的还有其他丝绸衣物,同样保存完好。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墓中还出土了两件器物,更是让人众多珠玉爱好者惊叹不已。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这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白水晶璧,晶莹剔透。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赵伯澐墓—宋服之冠

这块玉璧确有来头,是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的投龙玉璧。玉璧上刻有“大唐皇帝昪谨于东都内庭修金籙道场,设醮谢土,上仰玄泽,修斋事毕,谨以金龙玉璧投诣西山洞府。昇元四年(公元940年)十月日告闻”等字样。

这两件器物上面的挂绳与墓中出土的其他丝制品一样,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且不说器物是否精美,单从这两条挂绳就可见一斑,媲美如今的机编挂绳一样精细规整。

南宋时期丝绸和玉器都是非常昂贵的东西,赵伯澐区区县丞,如何能消费得起如此贵重的服饰?

其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是皇室血脉,有几件传家的宝贝也属正常;

其二,赵伯澐的妻子李氏,是当地的望族,颇有家资;

只可惜本是一处合葬墓,李氏的棺椁被盗,只有赵伯澐的棺椁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从出土衣物和玉器看出,赵伯澐生前是一个穿着十分考究的人,应为一位雅士。

同时也反应出当时的时代特征,追求雅致而非艳俗、流俗,透着一股清雅之气。

水晶璧和衣物纹饰均见素雅的宋代古风,去繁复而力求简洁,展示了南宋王朝的审美取向。自古以来,乃至今日,喜欢素器的人必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一块唐代的玉璧出现在宋代人的墓中,可见当时也有尚古之风,也是收藏热度很高的。

玉璧作为随葬器物,必是生前所爱,足见当时文人对古玉的热爱和重视程度。

几件出土器物,能让我们管中窥豹,穿越几百年了解当时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面貌,或许这就是收藏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