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房│藏书章

 文化龙乡 2024-05-1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文房

壹·藏书章

藏书章是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又称藏书章。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藏书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

图片
图片

藏书章·历史

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铭文,后人也把这种文字叫作金文。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兴起于商代后期,到周代达到高峰。在青铜铭文的结尾处,往往有这样的固定套语:“子子孙孙永保用”“子子孙孙其永保”,其意义是希望此器物能永世流传,并且得到后世子孙的珍视。研究上古史的学者认为,这表明“不朽”意识已成为商周时期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而青铜器之所以能够成为铭文载体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本身铸造坚固、可以永久保存的特性。

这种“永保用”的意识也深深影响到后世的收藏观,尤其是书籍的收藏。古人讲书有四厄:水火兵虫。水、火容易理解,兵指战乱,战乱往往会使大批书籍遭到焚毁破坏,明末李自成攻破北京、清代太平天国占据东南时都曾大量焚毁过书籍。虫指虫蛀,古书用纸多以植物为原材料,极易生虫。除虫蛀外,还有鼠蚀、霉烂等,对书籍而言都是致命灾难。古往今来的藏书家们深知书籍保存之不易,遇到珍贵或喜爱的书籍时,不但自己费心持护,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珍视。

图片

这种记载最早大概可上溯到唐人杜暹,杜暹是唐玄宗时人,在玄宗朝还做过两年零十个月的宰相(开元十四年九月至开元十七年六月)。唐代有一部记录唐初到唐宪宗元和年间杂事的笔记《大唐传载》,其中记载杜暹藏书多至万卷,每卷之后自己都要亲笔题跋:“清俸买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意思是说,自己辛苦得来的藏书子孙应该勤加阅读并予以珍藏,卖甚至外借都是不孝的做法。不许转卖尚可接受,但连借人也被叱为不孝则令人咋舌。这三句跋在后世影响深远,因为它恰恰反映了藏书者对书籍的珍视。在爱书者看来,“鬻及借人为不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并且这种观念在后来的藏书家身上屡见不鲜。

明清两代,民间藏书风气最甚,加之这一时期,文人盛行篆刻印章,在藏书上钤盖藏书章是当时的一大风尚。透过藏书章,既彰显了藏家志趣,使藏家声名远播,后人又可以借此推断出一部书长期以来的收藏流传过程,可谓意义重大。当时的藏书家,基本上都有多枚各种形式的藏书章,最多的甚至达到上百枚。藏书章的内容也五花八门,包括姓名字号、生年行第、乡里籍贯、家室门第、书楼住地、爱好志趣、箴言美句等诸多方面。其中,一些藏书家在藏书章中表达了护惜书籍、希望后代能够珍视的愿望。

图片

如清初史学家万斯同有一方朱文藏书章,上面刻有“吾存宁可食吾肉,吾亡宁可发吾椁。子子孙孙永无鬻,熟此直可供饘粥”字样,意思是说:我活着难道就可以吃我的肉吗?我死了难道就可以开启我的棺椁吗?对待藏书也是一样,子孙后代永远都不能卖掉,懂得这个道理之后才能够吃饭。嗜书如命之态度可见一斑。又如清道光、同治时期的藏书家徐时栋曾刻有一枚大方藏书章,上书:“烟屿楼藏书约曰:勿卷脑,勿折角,勿唾揭,勿爪伤,勿夹别纸,勿作枕头,勿巧式装潢,勿率意涂抹,勿出示俗子,勿久借他人。”提出对藏书的具体保护措施,最后特别指出不要“出示俗子”和“久借他人”。

然而,现实往往不如藏书章中所祈望的那样,用清末民初藏书家叶德辉的话说就是:“诸人皆眷眷于其子孙,究之藏书家鲜有传及三世者。”如,万斯同藏书在其逝世后被子孙逐渐散出,今日在拍卖会上有时尚可见到他的旧藏。至于徐时栋的藏书,命运就更悲惨了,因为太平天国战乱,徐氏烟屿楼的藏书几乎全部葬身火海,再不复存。

相比于祈望子孙万世“永保用”的藏书观,不计较藏书身后归宿的态度显得更为通达。如清代乾嘉时期研治小学的学者陈鳣也是一位藏书大家,他有一方藏书章“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非常著名。意思是说,得书不易,希望后来得到此藏书的人能够体谅他的不易。此外,清末金石学家、藏书家孙文川有一枚藏书章上竟然刻了170字的五言长诗,应该是藏书章中字数最多的一方。文曰:“宝翰垂千秋,人无百年寿。展玩聊自娱,岂计收藏久。我闻唐杜暹,撰铭书卷首。鬻借为不孝,惟属后人守。又闻赵吴兴,作诗题卷后。但禁他室买,戒以弃勿取。二公诚爱书,而我意则否。子孙为凤麟,嗜古意必厚。我爱彼更珍,搜采成丛薮。何待我留贻,彼自能寻剖。子孙若豚犬,压架已孤负。摧烧或化薪,弃置更覆瓿。尤物遭轻亵,贻者执其咎。不如付赏音,什袭重瑶玖。品题增光辉,益令传不朽。由来天下宝,不妨天下有。但祝得所归,勿落俗士手。”这种天下宝应天下有的达观态度似乎更令人称赏。

图片
图片

藏书章·内容

藏书章大都带“藏”、“读”之类的字眼。加上自己的名字、别号或其中的字改动成其他有相应含义的语句,或者是书斋的名称,一般是较简短的词组,少部分会用比较长的句子。

较正常的如:“毛氏藏书”(毛泽东)、“衡芷馆夫妇藏书画记”(俞平伯)、“秋之白华”(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一氓读书”(李一氓)

比较有个性的:“借书不孝”、“窃书非雅贼” “有钱便买,穷了就卖,下雨收好,晴天再晒。”

超长句:“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其实藏书章的本意即原意就是一个凭证,告诉别人,这本书是我私藏的宝贝,你不许拿不许偷不许借,万一拿了偷了借了得给我好好保管,及时归还不许弄坏,否则我和你没完。后来渐发展成兼顾个性表达意趣的标识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藏书章·使用

藏书章一般要盖在图书的什么地方?几百年来藏书家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律。藏书家一般喜欢把藏书章印在目录及每卷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中版式有空白的地方。而目录的第一页和第一卷第一页尤其是藏书家们显示自己身手的地方。另外则是序跋后有空白的地方。现代亦有个别藏书家把藏书章盖在卷中某一特定的页数上。藏书章一般盖在边栏内的,有些巾箱本、小字本因字体小,边栏内容不下藏书章,亦有盖至边栏外者。有的藏书家的书分别收藏在几个不同等级的藏书室,他往往在天头上栏外盖上一书室章以志区分,这种现象以明末常熟毛晋的“甲”、“宋本”较早。一页书中,不同藏书家盖印的位置孰先孰后?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第一个盖藏书章的收藏者把印盖在从右数第一行下方的空白处;如第一行下方无空白处,则向左移至第二行。第二行盖印的藏书家把印鉴盖在前一位藏书家印鉴上方的空白处,如其上方无空白,则向左移一行,盖于本行下方,依此类推;若其书下方无空白,则移至其页第二行上方的空白处(第一行上方往往为标题所占);若仍无空白,或盖在次页、或盖在书籍印刷字体上。

图片
图片

藏书章·名家执印

图片

毛氏藏书(毛泽东)

图片

藏之大千(张大千)

图片

松雪斋图书印(元代 赵孟\)

图片

一氓读书(李一氓)

图片

江青藏书之印(江青)

图片

会稽周氏藏本(鲁迅)

图片

吳熙載藏書印(吴让之刻)

图片

二金蝶堂藏书(赵之谦)

图片

蓋平姚氏藏書(吴让之刻)

图片

湘潭袁氏沧州藏书(清代 袁芳瑛)

图片

臧息轩程氏鉴赏图书(陈巨来刻)

图片

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郑振铎)

图片

巴金藏书(巴金)

图片

徐伯郊藏书记(陈巨来刻)

图片

寒枫春晓

珠宝文玩|琴棋书画|古风汉服|历史古玩|文化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