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寒山048:为啥说忘掉人生终极目标拼命搞钱的人很可悲

 新用户17779036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导读
说客用高官厚禄来劝寒山子出山,他为什么不为所动?那些修行人为什么拼命想抛弃名和利,与普通人反向而行?为什么说金钱如粪土,不是说金钱不重要?为啥说忘掉了人生的终极目的拼命搞钱的人非常可悲?为啥说在红尘中做到心不被红尘所染才是最重要的?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
我们今天再读一首寒山子的禅诗。
秉志不可卷,须知我匪席。
山林中,独卧盘陀石。
辩士来劝余,速令受金璧。
凿墙植蓬蒿,若此非有益。

01
我的志向可是无比坚定的,不是那种像席子一样可以随意弯折卷起来的。
我就这样悠闲自在地生活在山林之中,以平整的大石头为床。
能说会道的辩士总是劝我出山,去担任职务,去接受高官厚禄。
好好的围墙不用,非得砸掉以后种植蓬蒿来做院墙,这么做,哪有什么好处呢?又有什么意义呢?

02
我们不知道是谁来请寒山子出山,给他做出了怎样的承诺,但是,他老人家肯定是不为所动。
这明显和我们普通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我们这些普通人最喜欢的东西,他不仅不喜欢,还要千方百计躲得远远的。
读了寒山子的这首诗,我也写了一首打油诗:
凡夫贪金,修士爱山林。
俗人心慕假,智者求真。
人生三万日,岂可付金银?
身在闹市,心脱红尘。

03
普通人哪有不喜欢钱的?哪有不喜欢富贵的?但是真正的修行人,最最向往最最喜爱的却是远离人群的山林之中。
俗人追求的都是那些靠不住的,随时会消失的外在的东西。而智者却立志洞察生命的本来面目。
喜欢金钱地位的说客,以为隐居山林的修行人也会喜欢,却不知道在普通人拼命向外追求那些不可靠,注定要消失的东西,并把那些当成宝的时候。
那些立志修行,渴望明心见性,洞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已经把那些都视为身外之物,当成他们修行路上的绊脚石。
他们已经将生命的能量都反观内照。
普通人六根洞开,拼命向外抓取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用力抛弃名与利,反向而行了。
04
有人说:顺者成仁,逆者成仙。
追名逐利者表面上看着很风光,但是结局往往是一碗苦药。而内求修心之路看着很苦很苦,但他们的甜在未来等着他们。
我的打油诗中说“人生三万日,岂可金银?”这么说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去挣钱,我们真的视金钱如粪土。
人活在世上是不能离开物质的,但是人最可悲的事情是把最难得的这一生都浪费在追逐物质利益上。
人家都说金钱如粪土。金钱如粪土不代表金钱不重要,告诉我们金钱是手段,不是终极目的。
农民种庄稼要用粪土,庄稼才是想要的。
我们人生是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有足够的金钱可以让自己减少很多的忧虑,减少很多的烦恼,但他同时也会增加更多的烦恼。
也就是,这方面不烦了,那方面可能更烦了。
去获得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洞察自己的本来面目,能够让自己的心灵获得极致的自在,那才是生命最重要的课题。就如同农民种粮食一样。
钱是要为这个终极目的服务的,如果牺牲了这个终极目的,一门心思去搞钱,那人就活反了。

05
人最可悲的是两件事。
活了一生,一直贫穷,金钱一直短缺。
还有另外一种更可悲的是,把最宝贵的这张人皮全浪费在去追逐金钱方面,把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给忽略了。
住不住到山林中去,要不要过隐居的生活,要不要去做苦行僧,要不要做彻底地的弃绝,要不要出家当和尚、做道士,不重要!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对外在的人事物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也就是来了,我不欢迎。去了,我不留恋。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这样的话,人的心就是自在的。
人生活在红尘之中,如果能够身在红尘中,而心不被红尘所染,那才是真正实现了在看破的基础上放下,在放下的基础上自在,做到生死一如,得失不二。
真喜欢
请点亮右下角“在看”
并转发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