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鱼仓 || 养花达人王张虎

 一床书759 2024-05-14 发布于陕西

我是通过林皋片区文化交流群结识王张虎老师的。加他微信好友,皆因被他在群里分享的花卉照片所吸引。他其实不是白水县林皋镇人,而是与林皋镇连畔种地的铜川市广阳镇(以前的高楼河乡)铁王河村的一位农民。聊天中得知,他竟是我本家一个婶娘的堂兄。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五一节期间,我和妻子带岳父、岳母,慕名专程去铜川市广阳镇铁王河村王张虎老师家中观赏他正值盛花期的牡丹和芍药,这也是五一假期唯一的一次出行,感受颇深。

在我们的印象中,侍弄花草往往是文人雅士才有的雅兴,寻常百姓哪有那份闲情逸致。然而,见到王老师屋后的牡丹和芍药园的那一刻,我被震惊了!无论是栽培的面积,品种的珍贵,亦或是花型花色,彻底颠覆了我对农民的刻板印象。对于我这个自以为酷爱养花的人来说,在他的面前,自叹弗如,甚是惭愧。

王老师屋舍简陋,为人厚道纯朴,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滋养了他高贵的灵魂,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流淌着温情的文字,盛开着色彩斑斓,风姿绰约。

交谈中得知,为了求得珍稀花卉品种,王老师宁肯食无肉,饮无酒,出无车,也舍得在养花上花血本,投巨资。他对养花,已不是热爱,而是痴迷和挚爱!

他的家里不只有品种优良的牡丹和芍药,还有梅花,海棠,君子兰,菊花,兰花以及朱顶红等。他养花的品位很高,普通的花花草草和常见品种已经很难入他的法眼。不无夸张地说,在北方小县城,没有哪一个县城里种植的牡丹花和芍药花,无论是品种还是品质,可以和他的相媲美。

他告诉我,村子里其实很少有人来家里赏花,尽管满园春色关不住,国色天香扑面来。或许,在村子人的眼里,至今依然单身的他在同他的牡丹和芍药过着日子。

没有人能抗拒盛开的花朵以及沁人心脾的幽香,但少有人能为自己的热爱与钟情燃烧生命和青春。

作为花友,我能理解他的着迷和上瘾。在他心里,他的已经被塞满的花圃里总是还缺少一个新品种的牡丹,一个花型别样的芍药,一个新看到的菊花种苗,一株新异的腊梅……就如同女人的柜子里始终缺少一件裙子,一双鞋子一样。

他身体健硕,说到他的牡丹和芍药,每一个品种的前生后世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心中的自豪与快乐溢于言表,就像一位父亲在津津乐道他帅气而优秀的儿子一样。

他偶尔会在群里写几首诗,充满浓郁的花香和泥土气息。我很难把眼前这位自诩为“关中布衣”的中年汉子和诗歌、梅花、牡丹、芍药、兰花、秋菊等联系起来。

他在春风里静待牡丹和芍药的盛开,他在夏日里守望山丹丹和荷花带来的惊喜,他在秋收的忙碌中日日端详菊花的悄然怒放,他在漫长的冬夜里与他的梅花倾心交谈。他的世界与花相伴,用色彩点缀,一路芬芳。

或许,他是孤独的,不被人理解的,甚至是痴狂的。但他活在四季的恩赐里,活在花卉的缤纷世界里。

他并不富有,几亩薄田,几亩果园,粗茶淡饭,赖以为生。他又是富有的,身处偏僻乡村,却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后花园。花中四君子,只是居无竹而已,其余三君子与他长相厮守。

都言洛阳牡丹甲天下,谁知张虎牡丹香满园?若想目睹菏泽牡丹真芳容,何须驱车千里去山东?!

待到秋叶枯黄,玉米入仓时,再忙,我也想去他家里,看看他那几十盆盛开的秋菊,这是一次不能错过的约会。

作者简介:高鱼仓,陕西白水人。延安市第一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忠诚教育,热爱园艺,痴迷根艺,把用文字记述人生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