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必修下第十五课《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情景默写

 昵称503199 2024-05-14 发布于湖北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疏通源泉这个比喻来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开篇,运用比喻手法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规劝太宗娱乐游逸时要节制有度、网开一面的语句是:                    

5、《谏太宗十思书》中,作者认为君王身居高位,就要时时培养自己的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不要因君王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谏太宗十思书》中,魏征提出的“用人纳谏”的策略,后来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载舟覆舟,所宜深慎。4、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

5.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6.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8.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默写

1.《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开诚布公直接点明二人政见不一及其原因所在。

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______________”,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_________________”,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议”、一“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4.在王安石看来,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算不上拒谏。

5.《答司马谏议书》作者说自己变法之前就预料到会招致怨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指当时北宋政坛士大夫们往往把淡漠国事、附和流俗作为处事良方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答案1、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受命于人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有司

3.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4.辟邪说,难壬人

5.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6.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7.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