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岭的前世今生

 晓言玺语的文苑 2024-05-14 发布于安徽

若不是被老乡在公众号后台问起:“你知道罗岭曾经有多少个村吗?"我还真没仔细想过有关罗岭的过去将来,前世今生,这样具有历史探讨意义的话题。

原本我以为罗岭生来就叫罗岭,这是一件毫无悬念的事。待我上网搜索,查找罗岭的历史沿革时,竟无比震惊的发现,罗岭它曾经根本就不叫罗岭,在清乾隆年间竟叫“大宥乡″,后来又改为“罗黄乡″,最后才叫“罗岭″,直至延续到现在。

看百度这样记载:罗岭镇,隶属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地处安徽省西南部,东邻枞阳县,南与杨桥镇接壤,西接怀宁,北连桐城。南距市区28千米。辖区总面积102平方千米。

清朝乾隆(1736-1796)年间,形成小街,名为大宥乡;1942年,改大宥乡为罗黄乡;1950年,分为罗岭乡、大王乡、石桥乡、华潭乡、梅凤乡、西峰乡;1956年,合并为罗岭乡、石桥乡、华潭乡;1960年1月,改称罗岭管理区;1961年12月,重置罗岭公社;

由此可见,1950一一1956年间,罗岭就像秦始皇尚未统一六国一样,每个村都称之为“乡″,大家各自为阵,平起平坐,互为乡邻友好。

从这段时期的区划命名来猜测,这里的罗岭乡,很有可能就是今日的罗岭社区。

而大王乡也许是光明长征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姥山,妙山村,因为菜子湖畔有座大王庙,很容易让人做出这样的想象。

石桥乡一直是我熟悉的名字,只是今日已叫“小龙山社区″了,也就是“狮岭″“洪桂″和石桥的组合。

“华潭″,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村曾有个很久以前的校名叫“华潭学校″,顾名思义,华潭乡定是我的出生地“黄梅村″了。

梅凤乡大概是林春村,这个名字我从林春有座“梅溪寺″而猜到。

西峰乡,我想一定是今日的“凤溪社区″,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它是叫“西峰村″的。

那花元,陡潭去了哪里,是不是也像现在的区划一样,都属于华潭乡了?这还有待确定。

在诸多熟悉的地名中,仿佛与家乡的老人,曾断断续续囗述过的某些名字便联系上了。比如西峰乡,华潭乡,罗岭公社等等。

顺着历史的脉络,从中可以看出,以“罗岭″之名统领各乡村的时代,大概是从1960年开始。

1978年,罗岭还属于杨桥区罗岭公社,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称罗岭乡。

彼时,罗岭乡设有当时的花元、陡潭、新舟、林春、官凤、西峰、石桥、洪桂、狮岭、罗岭、赛湖、梅庄、狮庄和公园共14个大队。

1995年再次撤乡建镇,改为桐城市罗岭镇。2005年5月划入安庆市宜秀区,罗岭彻底脱离了桐城市的管辖。

罗岭镇现有5个村,3个社区居委,232个村民组,即小龙山村(31个村民组)、凤溪社区(31个村民组)、罗岭社区(33个村民组)、林春村(17个村民组)、花元村(34个村民组)、黄梅村(39个村民组)、妙山村(26个村民组)、姥山社区(21个村民组)。

从以上各个村和社区的称呼中,我基本能还原少时我在老家时的罗岭区划情况。

像小龙山村是将以前的石桥,狮岭,洪桂合并了;凤溪社区包含着原来的西峰,官风两个村;罗岭社区,林春村,花元村仍然保留不变;而现在的妙山村,则由梅庄和赛湖两个村合并而成;姥山社区将狮庄和公园划为一体了。黄梅村与陡潭村整合,今日便统称为黄梅村了。

看罗岭从古至今的沿革与分划,仿佛看见一道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在远古一路分分合合,聚聚散散,蜿蜒曲折着向我们走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