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证治验五则

 循天园 2024-05-14 发布于广西

痛证是以疼痛为主要证候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病位包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病机总以虚实为纲,涉气、血、痰、寒、热等。论治当辨明病因,知犯何部,详而治之。现列举所治有效验案并具体阐述如下。

偏头疼案

李某,女,2020年9月1日初诊。诉右侧偏头痛半月余,尤以劳累后和情绪不佳时为显,伴经前乳房胀痛明显,纳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白术10g,薄荷6g,甘草6g,炮姜6g,川芎10g,蔓荆子10g,丹参15g,凌霄花10g,北沙参10g,白芷7g。5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5剂后头疼即止,半月后再次发作,伴夜休差,守原方加白蒺藜10g、酸枣仁15g,再进5剂。半年后因胃病来诊,诉偏头疼未再发作。

 偏头痛,因其部位在侧,故多从肝胆论治。本案偏头痛,在劳累后和情绪不佳时发作,乃知肝血不足兼有郁气横逆,予逍遥散以和肝血、疏郁气,加川芎、蔓荆子、丹参以行气疏风和血,此三药平和而效用全面,可广泛辨证用于内伤头痛诸症。

胸痹案

刘某,男,44岁,2020年11月3日初诊。诉胸咽部发紧疼痛1个月余,吸气时和进食半小时后为显,纳可,夜休可,二便正常。舌尖边红,苔薄白,脉细弦。心电图及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方用血府逐瘀汤合《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0g,赤芍10g,枳壳10g,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桔梗10g,牛膝12g,郁金10g,射干10g,通草6g,甘草6g,枇杷叶10g,杏仁10g。7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7剂后,进食后疼痛程度及时间缩短,服28剂后,胸咽部已无不适感。

 本案胸痹,以胸咽部发紧疼痛为主症,进食半小时后加重,持续2小时左右缓解。发紧即收缩,多从寒邪论治,但本案舌脉合参,不见寒象,反有上焦湿郁渐有化热之势,故多于进食后症状加重。咽喉为宗气所过之地,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胸部气机不畅,气血瘀滞,因此吸气时亦加重,故以血府逐瘀汤行气畅血、上焦宣痹汤宣化湿郁而愈。

肛周肿痛案

孟某,男,27岁,2021年10月12日初诊。诉肛周肿痛3天,伴肛门轻微灼热感,疼痛导致行走不正,详问告知连续3天进食麻辣火锅,大便通而欠畅,舌红,苔薄白,脉细滑。

方用止痛如神汤合槐角丸加减:秦艽15g,桃仁10g,苍术10g,防风10g,黄柏10g,当归10g,泽泻15g,槟榔10g,酒大黄3g,槐角10g,地榆10g。3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服上方1剂半后疼痛即止,3剂尽而肿痛止,嘱续服槐角丸以巩固。

 肛周肿痛多为湿热下注谷道所致。本案因进食辛辣大热之物,迫热下传谷道,发于肛门。湿热重则红肿,气血瘀滞则痛,施以风药燥湿,苦药清热,辅以行畅气血,则肿痛止。

牙龈肿痛案

文某,男,8岁,2022年7月13日微信就诊。诉右侧牙龈肿痛半月余,伴局部不红,摸之有小指甲盖大小硬核,面色黧黑而无光泽,纳可,夜休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中心略腻,脉未触。

方用《外科正宗》回阳三建汤加减:黑顺片(先煎)3g,党参3g,黄芪3g,当归3g,川芎3g,茯苓3g,枸杞子3g,陈皮3g,山萸肉3g,木香2g,甘草2g,厚朴2g,苍术2g,红花2g,独活2g,土贝母2g,牡蛎3g,银花3g。3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3剂后,疼痛较前减轻,但硬核大小变化不大,嘱续进5剂,后硬核明显缩小,约绿豆大小,嘱再进10余剂,牙龈不肿痛,硬核消失。

 牙龈肿痛实火居多,多以清泄为主。本案患儿,系余表弟,知其素体阳虚,常年面色黧黑无泽,微信问诊后知其牙龈肿而不红,且有硬核,当为阳气不足,阴寒凝滞所致,以回阳三建汤少加散结之品治之而愈。

目痛案

王某,女,27岁,2022年11月6日微信就诊。诉双目胀痛,伴目痒,视物若被水雾蒙,看字花而不清,夜休梦多,饮食一般,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未触。

方用《医学六要》补肝汤加减:熟地黄15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木瓜15g,酸枣仁12g,炙甘草6g,白蒺藜10g,香附10g,夏枯草10g,砂仁6g。5剂,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5剂后,目已不通,食欲倍增,但仍目痒,眵不多,守上方加木贼草6g、蝉蜕3g,再进5剂。复诊诉目已不痒,但看手机时间过长,觉目涩微痛,守上方去木贼、蝉蜕,加天花粉10g、天冬10g、牡蛎(先煎)20g,再进5剂,随访双目已无不适感。

 目痛一证,有虚、有实,亦有相兼。本案患者产后4月余,处于哺乳期,产后夫人多气弱血少津亏,《黄帝内经》云:“肝开窍于目。”故病位在肝,目胀则浊气居上,浊气之源乃产后气弱血少,肝体不足而阳用过甚,则浮阳上越,居于目窍而成。《黄帝内经》云:“目受血而能视。”视物水蒙、读字不清,均是目血不足之象,血虚生风则目痒,目用过劳则风气相召而作。梦多则提示肝血不足,魂不得安。综合分析病机为肝血不足,风气上扰,故予补肝汤加味。补肝汤主治肝血不足,筋缓手足不能收持,目暗视物不清。香附、夏枯草、甘草即是香附散(《眼科阐微》),主治目珠、眉棱骨及头半边痛。服药后饮食倍增,实乃木疏土健之因。二诊目痒突出,于原方加木贼、蝉蜕以疏散。三诊目干涩而不适,为肝津不足,以天花粉、牡蛎、天冬润之。(雷辉  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