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城夜话 | 吃出来的武汉话

 人文武汉 2024-05-14 发布于湖北


民以食为天。从吃饭开始吧,吃饭是一等的大事,因为要生存。

天灾、瘟疫、战争、饥饿,无不威胁人类的生存。粮食安全重中之重,温习一下过去的粮食故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昂。在饥荒的年代里,避免不了的就是出现“讨饭”的群体,武汉话叫“叫(读作告gao,下同)花子”,或者“讨饭的”“要饭的”。形容命苦、穷困,是“叫花子的命”。有些中年妇女穿着不好,说”像个叫花子婆”。有的人想得到的东西嫌少,说“你打发叫花子”

网络图片

历史上不乏这种记载,戏剧舞台也经常上演这些故事,最经典的是金玉奴,也叫豆汁记,棒打薄情郎。京剧荀派的戏,以往是重归于好,大团结结尾。后来的版本不是这样,坚决分手,乞丐也有骨气,很多剧种都演。

朱元璋倒霉的时候,饿得不行了,是两个乞丐,用讨来的饭救活了他。单口相声“珍珠翡翠汤”说的就是这故事。

讨饭的现象残存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居住的汉正街,街面有店铺,乞讨者容易得到食物,他们是可怜的。因病致贫,因灾致贫。街上的居民是善良的,特别是姑娘婆婆们,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有的在餐馆,吃食客剩下的,我们叫舔盘子,吃月亮肉梳子鱼。餐馆肯定不喜欢,影响生意。

吃百家饭本是讨饭的体面说法。后来有的人家的小孩,让他隔壁左右吃饭,也叫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找隔壁左右要一些布角料拼成),说是这样的孩子好养。

也有一些奇葩,三两个叫花子,穿着戏服,化妆成财神,挨门乞讨,口里念着恭喜发财之类的话。他们只要钱,不要饭,让你不能拒绝,谁拒绝财神呀!

还有的牵着猴子、狗子之类的动物沿街讨要,商家怕吓着孩子,赶忙掏钱打发。

曾经街头还出现过抢饭,饿极了,见有人在吃东西(主要是女同志)迅雷不及掩耳,抢到了就往口里塞,不跑,挨两下打就不重要了。

后来民政部门收容,安排工作,安排就医,外地的免费送他们回家,城乡建立五保户的管理,政府收养他们。讨饭的人群消失啦。

对于饭的尊重与理解,留下来很多话语。小时候吃饭,妈妈教育我们,不准浪费粮食,糟蹋粮食要遭雷打。饭洒在桌子上,要拾起来吃掉。添饭吃多少添多少,不准剩饭,也就是现在的“光盘”。

我听老人调侃,”穿儿子的,吃孙子的”,意思是说穿儿子的旧衣裳,吃孙子的剩饭。吃剩饭剩菜又叫扒渣子,扫碗兜(底的意思)。可以说来一碗饭,不要说要一碗饭。吃酒席的时候,上饭,敬饭,用饭,现在叫来点主食。过年祭祀叫供饭。总之就是不能说“要饭”。

“吃✘饭”是人们的生存方式。乞讨是最下层的。在外面打工,说混口饭吃。求职,说讨口饭吃。人家都懂是什么意思。干活不出力,说他是吃干饭的,混饭吃 ,白吃饭。什么事都不会做,只晓得吃饭,说他是饭桶,造粪机。

勤勤恳恳地打工是吃良心饭。替外国人打工(渉及外事)叫吃洋饭。给政府部门办事,叫吃官饭。从事曲艺戏剧表演的,叫吃开口饭。赚钱不容易,叫吃辛苦饭。坐牢叫吃牢饭,吃囚饭。黑道中的人,叫吃黑饭。看人家脸色吃饭,也叫吃囚(第四声)饭。靠自己的老婆,叫吃软饭。示弱叫吃烫饭。等等。

弄饭就是做饭。一个饭字就翻出来了不少的巧话。重复,没有新鲜感,叫炒现饭。看菜吃饭,有点量体裁衣的意思。
神仙汤,以往食堂常有,就是酱油水,不收费,有时飘几片冬瓜。食客戏之,清汤寡水浪打浪。

管饭 、管饱,就是现在所说的包食宿。下饭菜,有理无理欺负别人,说你把他当下饭菜。小菜一碟比喻小事一桩。
  

网络图片

能吃饭是健康的标志,不然怎么会有“廉颇老矣,尙能饭否?”之名句。“吃不言,睡不语”是吃饭的卫生习惯。狗肉上不了正席,比喻不敢见世面。说得轻巧,粑粑不要米做?还有:

“老油条”,形容人的事故,圆滑。
“面窝头”,形容谢顶。
“糊米酒”,形容有点不灵光。
“吃花生米”,挨枪子子,枪毙。
“吃夹糖饼子”,两头受气。
“吃闭门羹”,谢绝会客。
“吃熏鱼面”,挨批评。
“大杂烩”,乌合之众。
老南瓜 、老菜苔 、老葉皮 、老篼子,说人老珠黄不值钱。

这不是吃的文化吗?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花楼街交通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