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十八《水经.渭水注》考略(一)20240513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4-05-14 发布于山西

卷十八

○渭水中

△又东过武功县北。

渭水于县,斜水自南来注之。水出县西南衙岭山,北历斜谷,迳五丈原东。诸葛亮《与步骘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馀。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水也。是以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水射之,桥成驰去。其水北流注于渭。《地理志》曰:斜水出衙岭北,至郿注渭。

渭水又东,迳马冢北。诸葛亮《与步骘书》曰:马冢在武功东十馀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渭水又迳武功县故城北,王莽之新光也。《地理志》曰: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为中南也。亦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杜彦达曰: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山上有谷春祠。春,栎阳人,成帝时病死而尸不寒,后忽出栎南门及光门上,而入太白山。民为立祠于山岭,春秋来祠,中止宿焉。山下有太白祠,民所祀也。刘曜之世,是山崩,长安人刘终于崩所得白玉,方一尺,有文字,曰:皇亡皇亡败赵昌,井水竭,构五梁,咢酉小衰困嚣丧。呜呼!呜呼!赤牛奋靷其尽乎!时群官毕贺。中书监刘均进曰:此国灭之象,其可贺乎?终如言矣。

斜水(武功水),亦名斜谷水。即今陕西岐山县南渭水南岸支流桃川河、石头河。源出太白县太白山,东北流至岐山县南入渭河。《史记·河渠书》: “斜水通渭。”《清.一统志·凤翔府一》: 斜水 “在岐山县南。自汉中府褒城县流径县南,又东北径郿县西入渭。今曰斜谷河,其上游名桃川”。

衙岭山,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 右扶风武功县: “斜水出衙岭山北,至郿入渭。”《方舆纪要》 卷55郿县: 衙岭山,“褒水出其南,斜水出其北,雍梁之间称为阻隘,俗谓之马鞍山”。《方舆纪要》“褒水出其南,斜水出其北”考量衙岭山约今青峰峡森林公园及其以东之连绵山岭。    

斜谷,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即褒斜道之东口。《续汉书·国志》: 武功县有斜谷。《三国志· 书·诸葛亮传》: 建兴六年 (228) 春,“杨声由斜谷道取郿”。十二年 (234) 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皆此。《清一统志·凤翔府一》 引 《郿县志》: “斜谷在县西南 三十里,入谷口二百二十里抵凤县界,出连云栈,复百五十里出谷,抵褒城,长四百七十里。” 谷口有斜谷关。

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岐山县棋盘山北麓,南连秦岭浅山,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陡坡,沿山宽0.5公里,北部宽1公里,南北长2.5公里,原面呈“琵琶”形,向北倾斜。

渭水又东,迳马冢北”,据李晓杰等考证此段渭水流路古今有异,古渭水此段当较今之河道偏南,今眉县北郊尚有较为明显的河道遗迹。

马冢, 杨守敬认为此处“孔明所言武功,谓武功水也”;按诸葛亮《与步骘书》曰:马冢在武功东十馀里马冢在武功东十馀里之渭水南岸高地。李晓杰等推测今马头塬近山且与“马”名亦近,可以当之。

邵宇航等认为按上述诸葛亮《与步骘书》诸葛亮《表》史料记载,说明蜀军一度掌握了武功水的控制权,并成功将战线推进到武功水东岸与魏军对峙。尽管蜀军掌握战场主动权,但仍未能做出有效的突破,曹魏方面始终坚持司马懿所制订的坚守避战、消耗蜀军有生力量的作战方略。[1]

武功县故城,战国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四十里渭水南岸。秦属内史西汉右扶风按方位次序考量显然此处所指为战--汉武功县故城。按《寰宇记》凤翔府置县:“武功故城在今县东四十里,即凤泉故县北、渭水之南。……南对太白山,北隔渭水与武功故裁城对。”唐郿县治即今眉县城关,凤泉故县在今眉县横渠镇古城村,故(邰)城在今咸阳市杨陵区法禧村。综合郦注及《寰宇记》,李晓杰、黄学超等推测此武功县故城当在今扶风县绛帐镇卢家滩附近。[2]    

太一山,汉书·地理志》 武功县:“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或指今陕西太白县东南秦岭主峰太白山。《水经·渭水注》:“太一山,亦曰太白山。”南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5谓《西京赋》以终南、太一并列;《唐六典》又以终南、太白并立,明非一山。盖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太白此山之别号”。按方位次序考量大致太一山大致相当今眉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

谷春,《大明一统志》载:“凤泉废县, 在眉县东南。”清《眉县乡土志》载:“凤泉宫在县东南三十里凤泉城内,亦隋时置,唐时皇帝多次沐浴凤泉汤, 封谷春为太白山神。”另据清乾隆《眉县志》记载:“谷春,栎阳人。汉成帝时为郎,病死尸不冷,三年。家已发丧,行服。不敢下钉。三年更着冠帻,坐县门上,邑中大惊。家人迎之,不肯归。发棺有衣无尸。凡留三宿, 又止长安横门,人知追迎,复去太白山,立祠山上,时来至其祠中宿焉。”由此可见,谷春是一位奇人,由于其死而复生的事情主要发生在太白山,所以后人视其为太白山神。[3]

刘曜之世,是山崩,......时群官毕贺。中书监刘均进曰:此国灭之象,其可贺乎?终如言矣。”杨培杰、王杰瑜认为,这件事是刘曜自己借终南山崩而编造的,用以鼓舞人心,以示天命。但是没想到刘均进言打破了这一吉兆,刘曜非但未追究刘均,还最终将其归咎为自身的“不德”,可见刘曜清楚认识到自己已弱于石勒的现实。[4]    

渭水又东,温泉水注之。温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杜彦达曰:可治百病世清则疾愈,世浊则无验。其水下合溪流,北注十三里,入渭。渭水又东,迳斄县故城南,旧邰城也,后稷之封邑矣,《诗》所谓即有邰家室也。城东北有姜嫄祠,城西南百步有稷祠,郿之斄亭也。王少林之为郿县也,路迳此亭。亭长曰:亭凶杀人。少林曰:仁胜凶邪,何鬼敢忤?遂宿。夜中,闻女子称冤之声。少林曰:可前求理。女子曰:无衣,不敢进。少林投衣与之。女子前诉曰:妾夫为涪令,之官过宿此亭,为亭长所杀。少林曰:当为理侵冤,勿复害良善也。因解衣于地,忽然不见明告亭长,遂服其事,亭遂清安。

温泉水,按“温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杜彦达曰:可治百病世清则疾愈,世浊则无验。其水下合溪流,北注十三里,入渭。”此处的温泉水大致相当今眉县汤峪河。太白山眉县汤峪温泉历史悠久,水质优良,是理想的优质医疗矿泉热水。1986年以来,在眉县汤峪先后打成热水井7眼,地下热水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汤峪温泉水质属弱矿化低碱性硫酸钠型高温优质医疗矿泉水,年开采量为24万立方米,使这里逐步成为陕西关中西府地区著名的温泉洗浴、泡汤、养生、保健的理想旅游胜地。[5]

斄县故城,即邰县故城,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法禧村周围,系秦~汉遗存,城址范围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暴露长约10米的夯筑墙基及大量的灰坑、墓葬,还发现铸铁作坊遗址。出土粗绳纹五角陶水管、绳纹筒瓦、板瓦、云纹瓦当和“邰”字铭记的秦代铜鼎、铜温壶。1974年暴露汉墓1座,出土铜“桃都昌印”1方及铁釜、“大泉五十”钱币等。城址周围各村,发现有密集的战国至秦汉时期墓葬,出土大量铜、铁、石、陶等文物。《史记・周本纪》:“后稷母有邰氏女曰姜,生后稷,封于邰”。《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置邰县。《水经注》、《扶风县志》载,秦汉建邰城:其地望均与此地相合。(参见《考古》1976年4期)[6]    

姜嫄祠,学界多认为陕西省扶风县东南部、渭河北岸姜嫄。属揉谷乡。人口2100。传说为周人始祖后稷出生地。《诗经·生民》有“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句,姜嫄即后稷母,因以名村。古迹名为姜嫄圣母祠。但按上述郦注所述方位“城东北有姜嫄祠则郦注所谓之姜嫄祠应位于所在的法禧村东北一带。李晓杰等亦认为在法禧村东北。

城西南百步有稷祠,按此稷祠当在法禧村西南。李晓杰等考证今法禧村西南尚有后稷祠

王少林......亭遂清安”,何进认为很多的民间传说故事都有鬼魂伸冤的情节,这既反映了“灵魂不灭”观念深入人心,也反映了人们积极抗争的顽强精神,死亡也不能阻止正义的声张。如上述郦注中的女鬼夜夜在亭中伸冤,王少林答应帮她伸冤,她就不再害人。王少林,即王忳,字少林,东汉时期官吏,初为大度亭长,后出仕郡功曹,州治中从事。举茂才,授眉县令。《后汉书・独行・王忳传》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意在赞扬王忳为官正直。这个故事既表达了人们疾恶扬善的愿望,还有警示世人的意味,也表达了人们对正义的向往。[7]    

底图截自《陕西文物地图集》(上)

截自《水经注校笺图释》(渭水流域诸篇)(下),第325页    


 


[1] 邵宇航.曹魏对蜀作战武将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DOI:10.27159/d.cnki.ghzsu.2023.000634.

[2] 黄学超作,《水经》文本研究与地理考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10,第293页

[3] 眉县太白山宗教文化调查报告 太白神信仰与太白庙

[4] 杨培杰,王杰瑜.汉赵国天命祥异探微[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3):52-57.

[5]王相东编著,养生养性,太白文艺出版社,2019.07,第62页

[6]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占自治区分册》(下).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第309

[7]何进.《水经注》神仙鬼怪故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DOI:10.27410/d.cnki.gxbfu.2019.00009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