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针学习指导(汇总)

 感悟_johnson 2024-05-1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友情提示:本文整理自网络(黄帝内针学习指导(汇总)),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来自关玲结构针灸刺法经验,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质目的只在于宣传中医药文化。只教方法与临床经验,请自行甄别,如有试用以下方剂请在专业人士下指导下使用(剂量穴位只供参考),如有自行使用下出现任何问题,后果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如有学习者,请联系,非诚勿扰,三思而行。   

图片

一,内针四大原则:

1、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2、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3、同气相求(同名经相求,部位相求,任脉寻列缺,照海(对太阴经);督脉寻后溪,申脉(对太阳经))

4、阴阳倒换求。

二,施针部位及禁忌:

1、肘膝及以下可施针,头顶可施针;

2、同侧手脚可同时施针,一侧手和另一侧脚可同时施针;

3、禁止双手同时施针,禁止双脚同时施针;

4、生理期不禁针,孕期禁合谷,三阴交。

5、内针无手法,不行针,只求针入对的时空。

三,内针辨证施治步骤一,针刺:“六经 → 三才 → 二阴阳 → 一阿是”,简称六三二一。

1、六经:明确病人的患处是在哪条经上或哪两条经之间,从而确定应该从哪条经入手。(如手阳明经病寻足阳明经,足厥阴经病寻手厥阴经,病在手太阳经与手少阴经之间,应寻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之间)

2、三才:明确病人患处是处在“上,中,下(或者天,人,地)”三部的哪个位置,如下图,从而确定治疗的部位具体应该在哪一段,腕对腕(踝),肘对肘(膝),肩对肩(髋),脖子以上也属于上焦,脖子对应手腕脚踝,头部对应手掌脚掌,生殖器经过阴阳倒换与头面部位置一样,也对应手掌脚掌。

(如手腕病寻脚踝,胸病寻手前臂或小腿,小腹病寻手大臂或大腿(经过阴阳倒换到手前臂或小腿),大腿病寻手大臂(经过阴阳倒换到手前臂)。)    




图片        

                  躯干                    手部(大概划分)           足部(大概划分)

3、二阴阳:明确病人患处在左还是右,从而根据“左病右治”确定对侧治疗,最明显的就是四肢区分左右,躯干部的左右病患也应该对侧的手脚论治,若是身体病处在正中线(任脉),则遵从“男左女右”的选择方法进行治疗。

4、一阿是:经过“六三二”确定了我们该治疗哪条手或脚上面的哪条经的“上中下”哪一部位后,我们最后一步就要寻找阿是取穴,阿是取穴的方法并不是在确定部位的四周找,而是在确定部位沿着经络上下找,比如:左脚背阳明经经过的地方痛,那我应该首先通过“六三二”确定在治疗部位在右手背,然后在右手背阳明经经过的地方沿着经络上下找,而且找的范围即在我们大致对应上的点的上下2到3厘米的范围内寻找。

四,内针辨证施治步骤二,导引:

1、导引的目的是以神会神,进行针刺是进行治疗,而导引是让患者收神并集中在治疗上,才能最大化疗效,而正因为许多患者的神不明(或者说心灯是不亮的),这时候就需要医者通过导引,以自己的神去引领患者的神去到正确的地方,对患处进行观照,点亮患者的心灯(最严重的“神不明”就是自以为是,这种人最难调动,方法见下)

2、不能让患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可以通过让患者做各种动作,跟患者聊治疗以外的家常等方式将患者拉出自己的世界。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患者会出现“这并不会好的啦”“感觉没什么变化,哎呀不会有变化的啦”“哎呀怎么可能这么快有效果”之类的反应,医者或严厉打断,或顺着患者的话等等,要求灵活应对,让患者相信医者和疗效    

3、医者要让患者把关注点放在患处,而非下针处

(当然并非死理,亦可以关注下针处,然后通过“酸麻胀,针感”的描述来让患者建立信心并且放心,从而愿意让医者引领,也能达到我们“引领患者”的目的)

4、不要等到扎完针开始导引才发现“原来这个人这么执迷不悟这么不听我导引”,要在刚接触病人的时候就得判断这个病人适不适合接诊。扁鹊谓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是狂妄、骄横、不讲道理、不遵医嘱的人;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养生的人;三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五是身体极度赢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

5、导引的技巧:1、重点让患者放在变化,比如,疼痛,如果你这么问“怎么样,还疼吗”,大部分患者一定会说“还疼”,这样就不利于患者建立信心,应该这样问“怎么样,还有没用刚刚那么疼”“怎么样,有没有轻松点”,这样患者就会对比。2、把自以为是的患者拉出自己的世界,方法一:做动作,不一定来去都只做跟患者的病有关的动作,可以突然间让他做一个无厘头的与病无关的动作(也别太过分),目的是突然打断患者固有的思路,把他从自己的世界中拔出来,方法二:聊病情以外的事情,拉拉家常等等,增加人情味,患者会减少抵触,同时慢慢陷入你的节奏,聊一下天,就时不时让他感受一下。(这是我最常用的两种方法,经历了这些方法的调整,那些原来固执的患者多半会变成“诶,怎么现在感觉的确不一样了,感觉轻松了”之类的)

五,学习顺序:

1、记住十二经在四肢的循行:    

【手足三阳在手足外侧,从拇指(趾)往小指(趾)方向的排列顺序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手足三阴在手足内侧,从拇指(趾)往小指(趾)方向的排列顺序是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三阴三阳分别有所对应,互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前对前,中对中,后对后)任脉对应太阴经,督脉对应太阳经

图片【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自足走胸,手三阴从胸走手

图片

躯干循行简化图:    

2、记住经络在躯干的循行:    

【任脉:下唇往下,一直经过下巴,胸腹,会阴的正中线属于任脉;

【督脉:人中往上,一直经过头顶,后背,会阴的正中线属于督脉;

【头:前面属于阳明经,侧面属于少阳经,后面属于太阳经,头顶属于厥阴经,正中线属于任督二脉

【背部:正中线属于督脉,其余全为太阳经

【胸腹部:正中线属于任脉,从中间往两边顺序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阳(在体侧),足太阳(在背部)

【身体侧面:足少阳

手部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尺泽

肩髃(yú)前1寸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曲泽

腋前大筋上1寸

手少阴心经

神门

少海

极泉

手阳明大肠经

阳溪

曲池

肩髃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天井

肩髎(liáo)

手太阳小肠经

阳谷

小海

肩贞

足部

髋(kuān)

足太阴脾经

商丘

内膝眼

冲门

足厥阴肝经

中封

曲泉

阴廉

足少阴肾经

太溪

阴谷

长强穴旁开0.5寸

足阳明胃经

解溪

犊鼻

髀(bì)关

足少阳胆经

丘墟

膝阳关

环跳

足太阳膀胱经

昆仑

委中

承扶

躯干

对应经脉

交会穴

任脉

太阴经

列缺(手)

照海(足)

督脉

太阳经

后溪(手)

申脉(足)

带脉

少阳经

足临泣(足)

冲脉

太阴经

公孙(足)





3、记住十二经对应三十六穴

4、下针感受,不断反馈完善。

六,内针急救篇:

1、中风闭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舌蹇语涩,口眼喁斜,以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牙关紧闭,大小便闭,脉滑苔腻为特征,为邪实内闭之实证。

【治疗:1、十宣,气端放血,放血前推揉手指脚趾使之充血,随后刺破将血挤出,若血出呈喷涌状,则效为最佳,若挤仍不出,则为危象,可加刺百会,鼻尖,舌尖,耳尖,耳垂,下巴。2、随后无需繁琐寻阿是,直接针刺内关,承浆,水沟(人中),外关,上星,三阴交    

2、中风脱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舌蹇语涩,口眼喁斜,以手撒肢冷,肢体瘫软,目合口开,二便自遗,脉微舌痿为特征,为阳气欲脱之虚证。

【治疗:1、无需繁琐寻阿是,直接针刺涌泉,中脘,哑门(针最多入4分,即0.4寸,否则伤脊髓)劳宫,内关,承浆,水沟(人中),外关,上星,三阴交。2、针涌泉时,条件允许使用艾灸,则行针后拔针,并艾灸回阳

3、心脏诸病(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等),辨识:患者突然双手捂心位(可判断是否异位心),面色苍白,且从侧向倒地。

【治疗:1、选择对侧的极泉和腋前大筋,极泉位于腋窝中央,首先伸直手掌,四指并拢,直插入腋窝,随后可用另一只手辅助用力顶住极泉,前后用力拨动极泉及附近肌肉,接着拇指与四肢用力捏住腋前大筋,用力往外拉。每次动作为:拨动极泉两三次,随后拉腋前大筋。循环三到九次。患者即大幅缓解,2、随后针刺内关,列缺,三阴交。若患者在拨动提拉一侧后仍无反应,则无需下针,直接换另一侧继续。

4、角弓反张,癫痫等病并在督脉的证:辨识:均为后仰倒地,角弓反张背部肌肉及督脉挛缩,整个人成倒弓状,癫痫浑身抽搐。

【治疗:1、在患者口中塞入布块等柔软物体防止患者无意咬舌;2,针刺承浆,水沟(人中),后溪(通督脉),申脉(通督脉),内关。

5、晕针晕血:扎针或见血后,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头晕等虚症脱证。

【治疗:1、晕针则立即拔针,2、随后让患者平躺,3、艾灸涌泉,4、冲一杯温热红糖(姜)水给患者服用。

6、上述急救,针刺或艾灸均遵循男左女右原则。

七,内针治疗及接诊病人的常识:    

1、从扎入最后一根针算起,单次留针时间30~45分钟,视人流量而定,可以在扎完针后习惯性在病人手背上写上拔针时间和针的数量(避免取针取漏);

2、小孩子很难长时间留针,能留多久是多久,一般5~10分钟足矣;

3、婴幼儿不留针,只寻对穴位后刺入即拔出,称为单刺(不是只扎一个地方的意思,该扎多少地方还是多少个地方)

4、针数量无要求,首先应满足治病,在能治病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用针(减少患者痛苦),但是绝对不能因为只着眼少用针而剥削治疗的治疗,一般可以进行参考的标准:一条经上不超过三根针为宜。

5、生理期不禁针;

6、孕妇有所顾忌,忌扎活血,流产的穴位,此外可尽量用较少的针治疗。

7、扎针出血属于正常现象,若是有皮下瘀血肿胀,则回去热水热毛巾敷一段时间就好;

8、若是放血治疗,则叮嘱病人注意卫生。

9、出现晕针医者莫慌,晕人不会要命,只要按规范和步骤处理,绝对不会有问题。

10、病人晕针并处理完,病人逐渐恢复正常之后,安抚病人“晕针是好现象,这是因为体内气血正在调整,并且只是太剧烈了,气血不足的人想晕都晕不了,晕针的人效果都会比一般人要好”(这也的确是事实而非只是为了安抚)

11、扎针前必诵心法。

1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已不可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八,补充交代:

1、头部的选择:前文交代了选择四肢进行治疗的情况,那么什么时候选择头部下针呢?我们仍然遵循下病上治原则,以下列举可以选择头部下针的情况:1、病在下肢太阳经,厥阴经;2、病在二阴;3、病在神志,4、每个人判断标准不一样,只要你认为距离足够远,同时也符合六三二一的规范,就可以把头部列入考量范围。    

2、放血治疗:原则:一般不正刺经上面,一般刺在经旁的络脉上。适用对象:中风急救,中风后遗症,高血压,静脉曲张,头晕脑胀肝火心火旺实热证的患者。下针部位的选择:1、根据六三二一选出大概部位,然后选择附近血管怒张的地方,2、选择患处经络下游附件的血管怒张的地方。针刺方法:血管怒张处揉捏拍打使之更加充血,准备纸巾,纱布等垫好,选用三棱针或12号注射器针头,一手持针器,另一手辅助固定,随后快速点刺1、2分,随后挤出血。

3、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用的小经验:1、内关:心胸不舒服,情绪有异常,或者患者神不明,不愿配合医者的导引,不听指挥的患者,都可以在治疗前在在内关下一针,让患者深呼吸,调整状态,然后继续诊治。2、申脉:腰痛,腰间盘突出患者,这个穴位不错。3,曲池透尺泽,尺泽透曲池(即交叉进针):治疗膝盖痛,肚子疼不错。4、双手合掌,即跟头颈部对应,三阳分别行于前面,侧面,背面,三阴行于内部,三阴均经过手腕(对应脖子),所以咽喉问题可以寻三阴。5、足三里:亦名足三理,一个穴位能理上中下三焦(多用于躯干,上中下腹),一个穴位如何能做到兼顾三处呢,答案就是针刺方向的甄选,理什么位置,就刺向什么方向,如果想同时处理两处甚至上中下三焦,那就可以行针,一次扎针,往上往中往下各刺一遍(针尖提至皮下然后换方向即可)最后根据需要定一个留针的位置即可。6、躯干上焦可关注厥阴经,躯干中焦可关注阳明经,躯干下焦可关注少阴经;7、具体不一一赘述,自己临床用多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觉。

4、关于“透穴”,其实就是往哪个方向刺而已,比如曲池可以透手三里,可以透尺泽,可以透中府,后溪基本上都能透中渚,劳宫。

5、针刺方向的选择,可用在病位在治疗后发生改变的时候,1、病证往别的经跑了:比如脖子痛,辩证在太阳,阳谷施针后,患者感觉痛往少阳移了,我们可以在阳谷穴改变针刺方向(针尖提至皮下然后换方向即可)往少阳经方向透(当然你在少阳加一针也是另一个选择,不过任何针法都存在:针越少患者痛苦越少的人道主义精神)。2、病证沿本经上下跑了,这时候就上下调整针刺方向。3、病证乱跑,那就随证变化,可以一边调针,一边补针,围剿病证,瓮中捉鳖。4、能跑的病证,我们可以联想到风,那我们重点可以关注厥阴经,治风治血等等,具体自己可以发挥想象。    

6、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在听他倾诉完自己的不舒服后,医者要加一句:还有没有别的不舒服。医者需要把患者所有不舒服放在一起考虑,原因有二:1、下针位置选得好,同一针可以一次治疗多个患处;2、掌握全部情况,避免因为遗漏而将针下在患处(如,一个人说自己左脚扭伤了,然后你确定了治疗右手,下完针了,他才告诉你“啊我突然想起来上星期这只手被猫抓伤了”,这时候如果我们提早知道情况如此,我们可以扎右脚或者左手,一次治疗两处,同时避免下针在患处)

7、若患者有多处不舒服,则与患者商量清楚,他觉得最难受的,或者想先治好的位置,然后以这个为优先,兼顾其他病处。

8、若患者全身都是患处,没有完全健全的,如皮肤病,四肢大面积烧伤等等,似乎没办法避开在患处下针的情况,那我们选择优先治疗最严重的部位,在最健康的部位下针。

9、若患者病在一条经上,则最容易选择如何治疗。

10、若患者病在两经之间,则选择两经之间治疗,但仍然有难题的存在。(比如患者脚跟痛,少阴肾经在涌泉往内侧就拐出来了,内侧是太阴经,外侧是太阳经,足跟没有经脉经过,而两边的经似乎都差不多或者说没什么关系,这时候我们就要进一步确定,足跟最痛的是哪一个点,偏向哪一边,以便我们选择入手)

11、若患者病位占了多条经,甚至六经全占,我们同样进一步确定,病位最严重的在哪条经之上,哪些经没那么严重的,分出轻重缓急,才有入手的方向。(比如患者扭伤了脚,整个脚踝内外都肿了,这时候我们需要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活动的时候哪里最疼,怎样活动最疼,外侧扭伤了,就从阳经入手)

12、疗效的判断:

1、患者的主观感受,感觉不舒服的变化;

2、医者的客观判断,这一点比第一点更重要:医者需要捕捉不会说话的理性现象:上述扭伤的案例,患者可能在治疗后告诉你,还疼,这时候你就需要判断肿胀的程度的变化,然后给患者描述。同样,水肿的病人亦可以通过前后肿胀程度的变化,患处温度前后变化等等进行客观的判断。    

3、让患者活动,可以在治疗前让患者进行活动,感受活动到某个位置时候的疼痛,治疗之后,活动到同一个位置,感觉疼痛是否减轻,或者活动到跟原来疼痛一样的位置,观察活动幅度是否变大了;

4、让患者活动的时候,不能理所当然按照正常人的生理状态来要求患者,只能在患者所处的病理状态稍微宽泛一点来要求患者,比如驼背老人,即使无法短期内让他直起腰来并不能说疗效不好了,让他在原来活动的范围内变得更加宽裕也同样说明有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